雲南永德「草莓大王」帶領村民種出致富果

2020-12-26 雲南網

「今早又賣了個好價錢,每市斤草莓賣到40元;今年草莓收入超出20萬,前年建新房欠下的幾萬元帳不用愁了。」初春的清晨,在雲南永德縣永康鎮熱水塘村落水壩自然村,當地村民蔣新偉騎著摩託車,拉著空籃子從縣城趕集回來,黝黑的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蔣新偉種植草莓經驗豐富,種出的草莓又大又甜又爽口,被當村民稱為「草莓大王」。說起草莓,他打開了話匣子,從備地、選苗、移栽、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採摘,他開始有條有理地一一道來。

蔣新偉說,2012年自己到永德縣城忙見田村走親戚,偶爾發現種著草莓,一問收入比種蔬菜划算,他迫不及待帶回家試試,第二年5分地就有4000多元收入。熱水塘村土地不平整,大部分是小山丘、小山坡地,並且連片的地塊較少,自家也只有零散的幾塊地,夫妻倆一合計逐年學技術、慢慢擴大種植規模。通過種草莓,蔣新偉告別了布朗族傳統小屋,投資60多萬建起了高大漂亮的新房。

2019年蔣新偉將草莓基地擴大到11畝,收入突破20萬元,有了草莓收入還不算,蔣新偉知道土地有限,搞起了「草上經濟」,通過電視網絡、看書籍,聯繫廠家發苗、電話技術指導,在草莓地種上柚子增加收入。夫妻倆這幾天正在為兒子張羅媳婦。

「自己富了不算富,希望全村都富起來。」蔣新偉輕輕清理著大雨過後裹在草莓上的淤泥,嘴裡不停的介紹種草莓「三分種植、七分管理」經道。截至2019年,本村86戶村民跟著蔣新偉種植草莓先後達到29戶,累計種植面積已達73畝,並輻射永康鎮壩區部分群眾種植。

雲南網記者 李春林 黃翹楚 通訊員 郭建軍

相關焦點

  • 菜地裡「種出」好日子村民變「股東」同寫致富經
    讓甜柿成為「致富果」周耀偉,男,1973年12月生,中共黨員,平頂山市勞動模範,現任魯山縣林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建立全省首個甜柿新品種示範基地,通過選育優良品種、研究優質高效栽培配套技術,實現畝產8000斤以上。
  • 小草莓走出烏蒙山 讓雲南閘塘村民吃上「定薪丸」
    尹永權 攝中新網會澤9月2日電題:小草莓走出烏蒙山讓雲南閘塘村民吃上「定薪丸」作者 李曉琳 李翕堅 張雯初秋清晨,地處烏蒙山腹地的閘塘村霧氣繚繞,氣溫僅15℃。8點鐘,田間大棚裡已有不少村民在忙著採摘草莓。
  • 草莓大王郭國慶的草莓又熟了!趕緊約起去採摘!
    因為太優秀了,郭國慶也因此被評為澄海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年和廣東省勞動模範,三十餘年來,致力於南方草莓生產的試驗、示範、推廣工作,成功地探索了一套草莓北果南載的栽培技術,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革命老區探索出一條致富的新路子,使董坑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草莓種植專業村和華南地區最大草莓基地。
  • 蔬菜大王陳明利:帶領村民致富拔"窮根"
    帶頭致富:  讓村民在自已家地裡試種蔬菜,自費請專家為大家講課  曹家莊村自古有種植蔬菜的歷史,村民起早貪黑把大把時間留給了菜地,但產量上不去,成本降不下來,全村人年均收入不過幾百元。陳明利利用自己學到的種菜知識幫助村民發展拱棚種菜,利用有機肥來改良土壤提高蔬菜產量。為了讓更多的村民相信科學施肥,陳明利讓村民在自己的地裡試種,並先給村民提供新品種作物種子和藥物,待收貨後再收貨款。2007年,陳明利成立了農業科技服務站,開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並利用各種機會到外地學習種菜技術。
  • 「上門女婿」當「領頭雁」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上門女婿」當「領頭雁」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2020-08-03 11: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堰八旬老人夏榮鎬:紮根深山20載 帶領村民種梭羅致富
    今年80歲的竹谿縣豐溪鎮退休老人夏榮鎬,近20年來心繫山區貧困百姓,以身示範種植梭羅樹,帶動當地村民致富,為當地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事業貢獻光和熱。2001年,夏榮鎬看到當地村民肩挑背馱,為生活奔波的身影時,腦海裡冒出一個想法:要自己發展產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當時不少村民家門前種有野生梭羅樹,果實形如野生板慄,獼猴喜歡食用,故又名「猴板慄」,果實可食用、可入藥。憑藉著他對豐溪的了解,他認為豐溪地域廣袤、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又素有「高山藥谷」之稱,發展梭羅樹很有前景。
  • 油茶林結出村民「致富果」
    二十多年前,村民們只是自發地在自己房前屋後栽種油茶樹,一百斤茶果也只能榨出幾斤茶油。村民把碾碎的茶麩倒進大木甑裡蒸出香來,做成茶餅,兩三個人用力推動木頭撞擊茶餅擠壓出油。這種生產方式,決定了制油不僅是辛苦的體力活,產量還上不去,村民也很難致富。 進入新世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健康生活理念越來越得到推崇,油茶的價值被更多人認可,當地村民種植油茶的熱情又回來了。
  • 雲南梁河縣:皂角米成致富「綠寶寶」
    雲南梁河縣:皂角米成致富「綠寶寶」。供圖 春天的梁河,處處鋪滿綠色。順著彎曲的公路,走進曩宋鄉龍營村大勐藏村民小組,上百年的皂莢樹正使勁的發芽、開花。村民們翹首以盼,等待著從樹上採摘「綠寶寶」,生態、綠色、無汙染的皂角米,來增收致富,奔向小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清水河縣:大棚裡種出甜蜜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清水河縣:大棚裡種出甜蜜新生活 2020-07-06 2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莓莓莓梅梅梅果甜了!
    1從石頭地裡長出「致富果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業科研院所的專家團隊來到這裡經過測土、配方、栽培試驗驚喜發現這裡的條件很適合藍莓的生長村支書便帶領著村民一起種植>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全國藍莓第一村」有趣的是藍莓的暢銷也帶動了黑莓產業石頭寨村精美的石頭正源源不斷生出「致富果
  • 第一書記種出「致富果」
    溫州網訊 這幾天,泰順縣大安鄉花坪頭村村民十分開心,因為省裡的公示下來了,村裡成了省級文明候選村,在繼省民主法制村、省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等之外,村裡又多了一份榮譽。不僅如此,今年村集體收入增加了近一倍。  前不久,花坪頭櫻桃番茄種植基地裡的番茄都被採摘完。
  • 普定縣人大代表陳興科:做大做強村級產業 帶領村民齊致富
    今年48歲的陳興科,是普定縣玉秀街道巖上社區主任,也是普定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一直以來,陳興科肩挑社區重擔,以身作則,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帶領群眾發家致富,使巖上社區面貌煥然一新,深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
  • 「昆明好支書」周明恩: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擔任村幹部20年來,周明恩帶頭學習提升,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帶領廣大村民脫貧致富。 始終將政治理論學習放在第一位 周明恩帶頭將學習融入日常生活,經常教育黨員要利用「學習強國」「雲嶺先鋒」「掌上黨校」等新媒體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自學掌握計算機辦公軟體,主動報名參加村幹部能力素質和學歷水平提升行動。
  • 視頻 I 濮陽縣子岸鎮黑木耳種出大「錢」景
    小片頭:《鄉村你我他》片名:王志雷:小小黑木耳種出大「錢」景【解說】看到黑木耳種植的致富前景,許多村民找到王志雷,表示自己想要種植的想法,王志雷都毫無保留地向他們傳授木耳種植技術,引領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 四川廣安做強柚產業:小小柚子樹 鋪就致富路
    天微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就車水馬龍,村民們樂呵呵地將剛採摘的柚子裝成箱,搬上車。  「以前柚子賣不掉,現在成了搶手貨,今年光賣柚子就收入10多萬元。」村民唐延川說。  群策村家家戶戶種龍安柚,但過去「單打獨鬥」不成氣候,柚子並未成為群眾的致富產業。
  • 種植「寶葫蘆」補強炒貨鏈 致富能手韓洪英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鄒莊鎮韓家村人韓洪英曾經也是幹炒隊伍中的一員,但不一樣的思路卻讓她另闢蹊徑,從賣終端炒貨到種植瓜蔞,走出一條炒貨「補鏈」致富路。/ 種植規模不斷擴大 /近日,在八義集鎮順河村,700畝的瓜蔞迎來收穫季。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雲: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云: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2020-12-2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講「羊經」算「羊帳」 麥麥提阿卜杜拉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我深知,躺在扶貧好政策上「等、靠、要」或許能脫貧,但永遠都不能致富,致富還得靠自力更生。  我通過科學養羊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實現增收致富。從那以後,我經常給缺乏養殖經驗的村民介紹「羊經」,給他們一筆一筆算「羊帳」,鼓勵他們也走養羊的這條致富路。如今,我們村20戶村民靠養羊、育肥羊實現了脫貧致富。
  • 宣威大橋村:「合作社」帶領村民走出致富新路子
    合作社成立以來,我們村的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村民們把自家土地租給合作社,又在合作社打工,獲得土地流轉費和打工收入。種養結合模式,將貧困戶『綁』在產業鏈上,大橋村走出了一條合作社帶領村民致富的新路子。」朱紅梅
  • 安居區西眉鎮新寧村:酸檸檬麻藤椒 村民種出「甜」日子
    面對現狀,村兩委下定決心,要帶領鄉親們找到脫貧致富路。 「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想致富還得從土地裡找門路。」周敏帶領班子成員四處考察取經,兩個月後,產業「支點」逐漸明晰起來——發展特色果木種植,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讓群眾「有幹頭、有賺頭、有奔頭」。 2017年10月,經慎重決策,村兩委決定引進貴剛苗木培育專業合作社種植檸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