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2021-02-23 噹噹

人口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

摘自:《傅雷家書》

1954年10月2日:

聰,親愛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發的第六信,很高興。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裡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洩,又哪裡去發洩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鬥爬不起來的人。我預料國外這幾年,對你整個的人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次來信所說的痛苦,我都理會得;我很同情,我願意儘量安慰你、鼓勵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經過多少回這種情形嗎?他不是一切藝術家的縮影與結晶嗎?慢慢的你會養成另外一種心情對付過去的事:就是能夠想到而不再驚心動魄,能夠從客觀的立場分析前因後果,做將來的借鑑,以免重蹈覆轍。

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ruin〔創傷,覆滅〕,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地傷害自己,而要像對著古戰場一般的存著憑弔的心懷。倘若你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對你有些啟發作用,那麼將來在遇到因回憶而痛苦的時候(那一定免不了會再來的),拿出這封信來重讀幾遍。

1955年1月26日

早預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們都當作等待什麼禮物一般的等著。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來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

孩子!要是我們在會場上,一定會禁不住涕泗橫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更莫過于欣賞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傳達出來的藝術!

其次,我們也因為你替祖國增光而快樂!更因為你能借音樂而使多少人歡笑而快樂!想到你將來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沒有止境的進步,為更多的人更廣大的群眾服務,鼓舞他們的心情,撫慰他們的創痛,我們真是心都要跳出來了!能夠把不朽的大師的不朽的作品發揚光大,傳布到地球上每一個角落去,真是多神聖,多光榮的使命!

傅雷

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你能堅強(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你可以孤軍奮鬥了。何況事實上有多少良師益友在周圍幫助你,扶掖你。還加上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你精神上的養料!孩子,從今以後,你永遠不會孤獨的了,即使孤獨也不怕的了!

赤子之心這句話,我也一直記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說得不錯,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

音樂院長說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徵。天舅舅說你小時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個性居然和羅曼·羅蘭的理想有些相像了。萊茵河,江聲浩蕩……鐘聲復起,天已黎明……中國正到了"復旦"的黎明時期,但願你做中國的——新中國的——鐘聲,響遍世界,響遍每個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個人的心坎裡去,把大家都帶著,跟你一塊到無邊無岸的音響的海洋中去吧!名聞世界的揚子江與黃河,比萊茵的氣勢還要大呢!……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有這種詩人靈魂的傳統的民族,應該有氣沖斗牛的表現才對。

你說常在矛盾與快樂之中,但我相信藝術家沒有矛盾不會進步,不會演變,不會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機蓬勃的明證。眼前你感到的還不過是技巧與理想的矛盾,將來你還有反覆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與內容的枘鑿,自己內心的許許多多不可預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著你。別擔心,解決一個矛盾,便是前進一步!矛盾是解決不完的,所以藝術沒有止境,沒有perfect(完美,十全十美)的一天,人生也沒有perfect的一天!

唯其如此,才需要我們日以繼夜,終生的追求、苦練;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膩了!

《傅雷家書》

相關焦點

  • 傅雷家書: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傅聰的父親傅雷是著名翻譯家,翻譯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包括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傅雷的藝術造詣極為深厚,對古今中外的文學、繪畫、音樂各個領域都有極淵博的知識。傅雷夫婦將大部分的愛都傾注在傅聰身上,傅聰在國外讀書期間,傅雷夫婦與傅聰的書信往來由傅敏整理便得《傅雷家書》。
  • 傅聰因新冠去世,重溫傅雷家書: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傅聰為翻譯家傅雷之子,1954年,傅聰赴波蘭進修古典音樂,傅雷、朱梅馥夫婦開始與之跨洋寄信,直到1966年兩人決絕離世。這些往來信件後經出版,也成了為大家所熟知的《傅雷家書》。多年來,人們更多的是通過近200封有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的家書,讀懂傅雷,追念傅雷一家在文學史上的留痕。
  • 《傅雷家書》主角傅聰因感染新冠今日去世,重溫《傅雷家書》: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傅聰的父親傅雷是著名的翻譯家,今天和大家分享他寫給孩子的兩封家書。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文/傅雷聰,親愛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發的第六封信,很高興,我們並沒有為你前封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
  • 鋼琴家傅聰感染新冠去世,重溫傅雷家書: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傅聰的父親傅雷是著名的翻譯家,這是他寫給孩子的兩封家書。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文/傅雷聰,親愛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發的第六封信,很高興,我們並沒有為你前封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會有的。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
  • 重溫《傅雷家書》經典名言50句,這才是最動人的家庭教育...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期間寫給兒子的家信。在兒子出國留學間,傅雷夫婦用一封封家書教會兒子做人處事的道理,字裡行間裡無不透出偉大的人格和堅韌的脊梁。在傅雷給傅聰的封封家書中,寫著關於如何做人、做藝術的感悟。  今天,我們一起重溫《傅雷家書》,品味那些經典名句:
  • 《傅雷家書》我是真心讀不下去
    如今再讀《傅雷家書》,我已經成為了父親,重新看,覺得更有道理。比如關於真誠: 「我認為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後仍會了解的。我一生作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
  • 傅雷:我認為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
    如果你不知道傅聰是誰,那肯定知道傅雷,他寫給兒子傅聰的《傅雷家書》聞名於世,如果你萬一沒讀過也聽過,沒有聽過也見過。因為《傅雷家書》被教育部指定為中學生課外必讀書目。我家就有兩本,一本是十多年前買的,一本是兒子上中學後重新買的。「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傅雷家書》。《傅雷家書》,距今已經出版39年。
  • 傅雷家書的寄信人和收信人都走了
    許多人認識傅雷傅聰這對父子,是因為《傅雷家書》。《傅雷家書》最早出版於1981年,近40年來一直暢銷不衰。這本書摘編了傅雷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信長達7000多字。白紙黑字間,傅雷以慈父和摯友的身份,和兒子促膝談心,家常話語間,包含了脈脈親情、道德理想、藝術感悟和生活瑣事。金庸說:「傅雷先生的家書,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 編驥識趣點-傅雷之子傅聰因新冠去世!生前被譽為「鋼琴詩人」
    #傅雷之子傅聰因新冠去世#【本文由識趣點--廣州編驥文化有限公司原創,竊稿必究】近日,傅雷之子、著名鋼琴家傅聰因感染新冠肺炎在英國逝世,享年86歲。作為傅雷的長子,傅聰肩負著過世母親的期望,而父親傅雷在他的身上更是幾乎耗費了所有的精力,希望將他培養成一位有用之人。在傅雷的名作《傅雷家書》中,傅雷對其長子傅聰的拳拳父愛和殷殷期待展露無遺。「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這是傅雷對傅聰的勸勉。然而在著名鋼琴家傅聰逝世的話題下,仍有不少網友對傅聰「叛逃」的行為耿耿於懷。
  • 傅聰今天染新冠去世,《傅雷家書》裡鮮為人知的家事
    如果你不知道傅聰是誰,那肯定知道傅雷,他寫給兒子傅聰的《傅雷家書》聞名於世,如果你萬一沒讀過也聽過,沒有聽過也見過。因為《傅雷家書》被教育部指定為中學生課外必讀書目。我家就有兩本,一本是十多年前買的,一本是兒子上中學後重新買的。「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傅雷家書》。《傅雷家書》,距今已經出版39年。
  • 傅聰因感染新冠去世,重溫傅雷家書: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
    今天,不妨重讀「傅雷家書」,從父親的回憶與叮囑中再次看看信件對面的那個人——那個八歲半學琴、二十歲隻身赴歐留學、此後名滿天下又漂泊一生的著名鋼琴家,傅聰。 自問一生對朋友對社會沒有做什麼對不起的事,就是在家裡,對你和你媽媽做了不少有虧良心的事,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過這幾天特別在腦海中盤旋不去,像噩夢一般。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 今兒一天精神仍未恢復。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得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
  • 《傅雷家書》收信人因新冠去世,曹可凡、郎朗憶「鋼琴詩人」傅聰
    最讓郎朗難以忘卻的就是,傅聰對人生的一句經典總結——「先做人,然後做藝術家,最後才是鋼琴家。」他曾在信裡鼓勵開導兒子:「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他和兒子成了「老友」:「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悶,也切勿隱瞞,別怕受埋怨。一個人有個大二十幾歲的人代出主意,決不會壞事。你務必信任我,也不要怕我說話太嚴,我平時對老朋友講話也無顧,那是你素知的。」
  • 雙語 | 鋼琴家 傅聰 死於新冠,再一起品讀《傅雷家書》(流利英文談論蕭邦的鋼琴與音樂藝術)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During our lifetime, our moods go up and down like a yo-yo. Only lives of mundane people stay flat like still water.
  • 《傅雷家書》背後的三代悲劇:期待完美的父母,會心生怨恨;看到真實的父母,會充滿慈悲
    傅聰曾說:「我們結婚3個月便無法共同生活了,3個月,那是短暫的婚姻。」傅聰的第三任太太卓一龍,一位非常美麗、大氣溫婉的女子,也是一位鋼琴家,小傅聰6歲,1940年出生在上海,福建鼓浪嶼人,是民族資本家卓綿成的女兒。
  • 讓人忍不住落淚的句子,寓意深刻,拯救你的思想
    8、日子再窮,也不要掛在嘴邊,因為沒有人無故給你錢;工作再累,也不要抱怨,因為沒有人無條件替你幹;生活再苦,也不要失去信念,因為美好將在明天,學著踏實而務實,每個人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9、一個人要挑戰自己,靠的不是投機取巧,不是耍小聰明,靠的是信心。人有了信心,就會產生意志力量。
  • 鋼琴家傅聰感染新冠去世,重溫傅雷家書: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
    傅聰為翻譯家傅雷之子,1954年,傅聰赴波蘭進修古典音樂,傅雷、朱梅馥夫婦開始與之跨洋寄信,直到1966年兩人決絕離世。這些往來信件後經出版,也成了為大家所熟知的《傅雷家書》。多年來,人們通過近200封有拳拳之心、殷殷之情的家書,讀懂傅雷,追念傅雷一家在文學史上的留痕。
  • 傅雷: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孤獨靈魂
    有了1957至1961年當「右派」的教訓,傅雷把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空間壓縮得更加逼仄,幾乎不再出門與人交往。他幾十年都是靠稿費生活,從未向國家領取工薪,而現在聊以寄託精神和生活的翻譯也由於政治氣候的嚴峻而幾乎停止了。前一年交稿了50萬字的巴爾扎克《幻滅》三部曲,始終沒有能夠出版的消息,他收入驟減,終日憂心一旦不能譯書,將難以維持自己和妻子的生活。身體方面的未老先衰也令傅雷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