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孩、小石像、小精靈-《透明的紅蘿蔔》莫言

2020-12-24 書影集散地

撲簌簌黃麻葉兒抖,明晃晃秋天陽光照。

—題記

還記得2012年時,當時在大學,中午十二點多的樣子,上完了課,在學校的食堂吃完飯,剛出食堂的門。

聽到學校廣播說: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就是一長串的介紹。

當時就感覺:哇,不愧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名字真好聽。

後來就陸陸續續在學校圖書館看了莫言的書。

這本《透明的紅蘿蔔》,是莫言的成名作,讀來總有種亦真亦假,亦虛亦實的感覺。

當然裡面有莫言的真實經歷,他曾經因為飢餓偷拔了一根紅蘿蔔,遭到批鬥。

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講中提到《透明的紅蘿蔔》時說,這是他最富有象徵性,最意味深長的一部小說。

那個渾身漆黑,一言不發,對痛苦有超人的忍受能力,對自然有超人感受能力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莫言自己,也是後面全部小說的靈魂

小黑孩,十歲左右,父親闖關東三年未歸,長期受到繼母的虐待,沉默,瘦弱,兩隻眼睛又黑又亮。

肉體似乎只是他用來承受苦難的工具,不怕冷,指甲被錘子砸裂也只抓把土塗在上面,可以用手握住滾燙的剛鑽。

可他的靈魂是自由的,可以感受自然的一切美好。

第一次在小說裡出現的描述是:

孩子赤著腳,光著脊梁,穿一條又肥又長的白底帶綠條條的大褲頭子,褲頭上染著一塊塊的汙漬,有的象青草的汁液,有的象乾結的鼻血。褲頭的下沿齊著膝蓋。孩子的小腿上布滿了閃亮的小疤點。

黑孩是完全的弱者,從來沒有受到任何關心。

小時候黑孩是說話的,慢慢的他不再說話了。

黑孩的沉默或者說和人相處時超強的鈍感力,也許是他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

長大的過程中,受到太多家裡或者周遭的辱罵,欺負。

他太弱小,沒法反抗,只能學著在夾縫中求得一點點生存的空間。

隊長看到黑孩說:「黑孩兒,你這個小狗日的還活著?我尋思著你該去見閻王了。

公社的劉副主任看到黑孩,第一反應就是:「這也算個人?

黑孩和小石匠被派去幫公社加寬村後的滯洪閘。

在路上,雖然小石匠手指在黑孩頭上敲打著鼓點,黑孩很疼,黑孩還是很小心地走著,儘量使頭處在最適宜小石匠敲打的位置上!

頓時感到這個瘦弱的孩子為了生存,要多小心翼翼。

同情、憐憫、尊重這些在吃不飽飯的時候,還顯得有些奢侈。

可黑孩是精靈一般的存在,能感受風,雨,大地,魚蝦,菜地,黃麻,聽到鴨子的對話,有超強的聽覺和觸覺。用眼神,用身體和自然對話,和萬物對話。

在大自然中,他是自在的,是可以自由飛翔的鳥。

可現實中,他的背上只有兩個大疤瘌。

終於,菊子出現了,美麗、溫柔、善良。似乎能看懂黑孩的內心,給了黑孩關心和愛,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母親這個角色。

整篇小說的人物除了菊子,其他好像都沒有具體的名字,繼母,石匠,鐵匠,隊長,主任,包括小黑孩自己都沒有名字。

菊子應該是美好特別的存在吧。

當然這種關心和愛,也是短暫的,當菊子和小石匠戀愛以後,似乎就把黑孩忘到了一邊。

在最後小石匠和小鐵匠打架的時候,黑孩幫了小鐵匠。

就像孩子爭寵一般,可能黑孩內心覺得是小石匠搶走了自己的菊子。

老鐵匠和小鐵匠的師徒關係也很悲戚。

三年的時間,老鐵匠都沒有把關鍵的淬火時水的溫度告訴小鐵匠。

又一次打鋼鑽時,老鐵匠兌好水後,小鐵匠迅速把右手伸進了水桶。

老鐵匠毫不猶豫將剛鑽戳到了小鐵匠右臂上。

老鐵匠的胳膊上也有一個深紫色,圓圓的疤。

師徒技藝的傳承在鮮血淋漓中完成。

老鐵匠反覆哼唱的歌就是這種無奈的現實吧。

技藝交給了徒弟,就到了自己要離開的時候。

老鐵匠要離開了,菊子也和小石匠戀愛了。

黑孩似乎又再次陷入了巨大的黑暗,剛剛得到的一點溫暖又立即消失不見。

這時一個透明的紅蘿蔔出現了:

形狀和大小都像一個大個陽梨,還拖著一條長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鬚鬚象金色的羊毛。紅蘿蔔晶瑩透明,玲瓏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殼裡苞孕著活潑的銀色液體。紅蘿蔔的線條流暢優美,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長有短,長的如麥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在黑孩眼中,這就是最美好的存在,他似乎又看到了一絲希望。當小鐵匠要搶紅蘿蔔時,黑孩表現出了少有的反抗。

那個金色的紅蘿蔔最終消失在水裡。

又一次來到蘿蔔地裡時,黑孩一個個拔起蘿蔔,想再次尋找金色的紅蘿蔔。

最終被看菜園的老頭捉住,被隊長扒了剛穿上不久的新衣服。

新衣服很大,也許是老鐵匠買給小鐵匠,可師徒反目了,就留給黑孩了,我們不得而知衣服的來歷。

黑孩轉身走了,起初他還好象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雞兒,走了幾步就鬆開了手。老頭子看著這個一絲不掛的男孩,抽抽答答地哭起來。

黑孩鑽進了黃麻地,象一條魚兒遊進了大海。

本文由書影集散地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莫言《透明的紅蘿蔔》:追尋生命的火光
    這是茂腔《西京》裡的一段臺詞,在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裡先後出現過兩次,每出現一次,故事悲戚色彩便加深一層,小說基調也正如這曲子一般蒼涼與悽苦,猶如被遺棄的那一代人內心深處的呢喃。「紅蘿蔔」是小說主人公黑孩一直在苦苦尋覓的東西。它似乎觸手可得,待真正想要握住它時,又變得虛幻縹緲,消失於無形。
  • 莫言小說之《紅高粱》與《透明的紅蘿蔔》
    在沒看莫言作品前,從張鳴的口裡得知其犬儒這一稱號,我對莫言算是有點偏見的。我們對任何人事的認知,或多或少會受到別人的影響,但我不是個迷信誰的人,所以莫言的書我也不刻意迴避。我對莫言的了解很少,甚至可以說完全不了解,我只能就作品論作品,而我對莫言筆下的山東高密也是一無所知,至於那紅高粱,我家也曾種過,但高粱長在我們的土地上,註定是缺少一股靈氣和陽光,給人一種病怏怏的感覺,這跟山東的青紗帳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 《透明的紅蘿蔔》黑孩遭受繼母虐待,後因拔了蘿蔔被隊長痛打
    《透明的紅蘿蔔》是莫言的成名作。小時候的莫言一次在水利工地幹活之餘,因受不了飢餓偷拔了生產隊地裡的一根紅蘿蔔,被押送到工地後對他開了一次批鬥會。回到家又被他的父親毒打了一頓,這次慘痛的經歷也給了他莫大的鞭策。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寫出了這部中篇小說,至此開始了他漫長的寫作生涯。
  • 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黑孩:我只想要一點溫情,一點點就好
    而今,我再讀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一文,其實也講的是需要溫情的孩子啊!筆者幾年前初讀《透明的紅蘿蔔》一文時,只覺得裡面的主人翁黑孩好可憐,而今重讀,才明白文中金色的紅蘿蔔的象徵意義,那是一個缺乏家庭溫暖的孩子對幸福的渴望啊!
  • 第981期:關於莫言那些你不知道的小故事
    陳村說:「去讀一下,有一個叫莫言的,寫了一篇好小說。」 當天晚上,趙麗宏讀到了《透明的紅蘿蔔》,莫言這個名字,他再也無法忘記。那年莫言三十歲,憑藉《透明的紅籮卜》一炮打響。二.二十多個人排成長隊,手裡都抱著莫言的著作,等著莫言籤名。即使其書是盜版的,莫言也願意籤。
  • 《紅蘿蔔png透明背景》大刀-協助拍攝
    紅蘿蔔png透明背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福建攝影愛好者印先生在著名的山西地區拍攝紅蘿蔔png透明背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湘潭攝影愛好者貢先生在著名的南寧地區拍攝紅蘿蔔png透明背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山西攝影愛好者喬先生在著名的北京地區拍攝
  • 除了《紅高粱》,莫言還有這些被改編為電影的中篇小說
    莫言的多數小說都具有巨大的影視改編價值,如《紅耳朵》《牛》《我們的七叔》等等。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此次推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共八冊),收入了莫言自創作起步迄今的全部中篇小說26部,既包括了這些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原作,也有《透明的紅蘿蔔》《歡樂》《球狀閃電》等名篇。
  • 小透明吳昕轉眼變精靈,細節贏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從播出至今熱度一直不減,除了頻頻上熱搜的黃聖依伊能靜等人,這個節目中也讓我們看到了曾經被視為「小透明」吳昕的蛻變。就連吳昕自己也坦言,這麼多年大家對她「小透明」這個稱呼讓她壓力倍增,因為她自己明明也有努力,可是為什麼總是得不到大家的認可
  • 除了《紅高粱》,莫言還有這些被改編為電影的中篇小說 | 轉發贈書
    莫言的多數小說都具有巨大的影視改編價值,如《紅耳朵》《牛》《我們的七叔》等等。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此次推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共八冊),收入了莫言自創作起步迄今的全部中篇小說26部,既包括了這些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原作,也有《透明的紅蘿蔔》《歡樂》《球狀閃電》等名篇。
  • 莫言新書《晚熟的人》問世了:帶領大家了解會講故事的莫言
    在解放軍藝術學院(現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創建文學系,並看到莫言的《民間音樂》後,十分欣賞,破格給了莫言參加考試的機會,這樣莫言就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經過一年的努力,莫言文學才華展現,1985年初在《中國作家》雜誌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一經發表引起轟動而一舉成名!
  • 謎材 莫言作品
    莫言作品(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原神塞西莉亞秘境如何開啟 精靈石像位置
    原神塞西莉亞秘境中不但打了怪物有豐富的獎勵,而且還有很多的道具寶箱為大家提供額外的收益,其中的精靈石像一直是被封起來的,怎麼開啟精靈石像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基礎的,玩家可以前往上圖區域,並從上面指定的高臺跳下,如此即可找到一個精靈。注意,一定要做好對應的準備和觀察工作,以免將之漏掉; 2、實際上,如果沒有對應的提示,那麼剩下的一個精靈將是玩家的噩夢,將沒有任何的機會找到。這是為什麼呢?簡單來說,最後一個精靈隱藏的位置非常之深,被大量的石頭覆蓋。玩家不妨前往左側的山腳下方,並找到有多個集石的地點。
  • 莫言、誠哥來潮汕了!他們在這個地方共進晚宴!
    小編說:一年一度的汕大畢業季到了,誠哥如約而至。
  • 謎材丨莫言作品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一字】變 船 從 答 到 翻 狗 和 舊 看 狼 馬 鳥 牛 人 手 蛙 序 與 在【二字】翱翔 寶刀 爆炸 邊城 辮子 蒼蠅 草原 醜兵 出山 初戀 傳說 脆蛇 大風 大水 大嘴 倒立 底層 地道 地震 斷手 放鴨 飛鳥 飛艇 狗道 狗皮
  • 26卷本最全莫言作品集問世,兩位諾獎得主莫言、勒·克萊齊奧北京對談
    莫言的故事曾經從《透明的紅蘿蔔》裡的黑孩講起,從《四十一炮》裡的「炮孩子」講起,從少年時聽村裡老人講的「聊齋」故事講起,最終構建起屬於莫言也屬於世界的宏大而瑰麗多彩的高密東北鄉文學王國。循著《變革》中象牙海岸的男孩讓·馬羅、《流浪的星星》中尼斯的猶太女孩艾斯苔爾,以及在記憶中探尋非洲土地的《非洲人》,我們抵達的是勒·克萊齊奧的文學世界,抵達他對「主流文明之外的人類和為文明隱匿的人性」的探索。
  • 諾獎後,莫言去哪兒了
    但莫言是個話很多的「炮孩子」。小時候,莫言每周都會去集市上去聽說書人講故事。聽完回家把這些故事講給母親、姐姐,有些細節記不清,他就自己編造。母親自言自語又像是質問莫言一樣,說:「兒子,你長大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難道要靠耍嘴皮子吃飯嗎?」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被罵「叛徒」?八年來首次回應太心酸
    2012年,莫言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這本是一件喜慶的事情,沒想到卻給莫言之後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爭論和非議。大眾對莫言的爭論,除了質疑他不夠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外,最大的槽點就是莫言刻意醜化中國人,以此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甚至被人罵是「叛徒」。
  • 說說莫言被「批鬥」的事
    記得他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因為評論和讚美的文章不少,我後來把這小說找來又重讀過一次,卻還是沒發現如評論所說的那麼好。文學作品本來便沒什麼標準,個人的喜好也不同,所以他後來的作品我就不太看了,包括那部差點獲得矛盾獎的《檀香刑》也沒看。倒是莫言獲得諾獎後,我對他的表現還是蠻欣賞的,覺得不卑不亢,在幾個場合發表的演講都挺技巧的,卻不乏真誠。
  • 初學寫作者的自我發掘——以莫言為例
    不知道大家看莫言的作品多不多,我剛剛在評點大家作業的時候也說了,我說你要寫你熟悉的一些東西。所謂熟悉的東西就是你自己所經歷的一些事情。莫言的《紅高粱》系列大家知道開頭都是怎麼寫的?我爺爺、我奶奶,他這個雖然是虛構,但也有寫實的成分。莫言在一個創作談中提到這樣一個事情:到後來他寫完作品,成名以後很少回老家,不敢回老家,為什麼呢?
  • 賈平凹與莫言的情誼:天地有大美而莫言,古今無醜石可平凹
    但因為個子矮體力小,他既拉不動車也輪不到錘,只好毛遂自薦去寫大標語。終於憑著會寫毛筆字的本事大獲成功,才算真正從事了點兒跟文學有關的工作——「工地戰報」的主編、編輯、記者、刻寫、油印、發行、廣播,集七職於一身。當時其他工友們的心思都在娶媳婦上了,但是賈平凹並不甘心這種生活,並在山牆上寫下「天生我材必有用」來激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