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黑孩:我只想要一點溫情,一點點就好

2020-12-23 藍丘嗬嗬

其實,對於我們這樣的孩子來說,自暴自棄不過是一念之間的事情,而挽救我們這種孩子的辦法其實很簡單--一點點溫情就足夠了,不是嗎?------大冰《送你一隻喵》

大冰在他的《送你一隻喵》一文中寫了搖滾歌手王繼陽的坎坷經歷:9歲父母離異,16歲輟學打工只有一隻貓陪伴著,因著對吉他的喜愛,有幸遇上貴人老師,自此命運改變,成為了一名中國先鋒派搖滾歌手。而今,我再讀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一文,其實也講的是需要溫情的孩子啊!

筆者幾年前初讀《透明的紅蘿蔔》一文時,只覺得裡面的主人翁黑孩好可憐,而今重讀,才明白文中金色的紅蘿蔔的象徵意義,那是一個缺乏家庭溫暖的孩子對幸福的渴望啊!請看黑孩的自述:

讀者們好,我是《透明的紅蘿蔔》一文中的黑孩,瘦不拉幾的,十多歲,在文中我沒講過一句話,其他人包括很關心我的菊子姐姐都以為我是一個啞巴,我才不是啞巴呢,我可有靈性哩!四五歲時說起話來就像竹筒裡晃豌豆,咯嘣咯嘣脆,可是後來,親娘沒了,親爹又外出闖關東了,一晃三年多了無音信,我是跟著後娘一起生活的。我家是三代貧農,後娘又生了一個弟弟,而親爹又不在,生活可想而知是很艱難的,只靠後娘一人養家。所以後娘常醉酒打我(後娘沒喝酒前對我也是好的),導致我身上老是青一塊紫一塊的,但我都習慣了,至少還能每天看到天上的雲和河裡的魚呢!

除了四五歲前的幸福日子,在文中的這段時光也是我的溫暖時刻呀!雖是秋天,連小石匠哥哥都是穿著兩件衣裳的,我仍是赤著腳、光著背,下身只穿一條又肥又長只到膝蓋的白底帶綠條條的大褲頭子,可是我好像並不怕冷,應該是不知道冷。因為公社要加寬村後的滯洪閘,需要小工,但隊長又不願意給男勞力,只好拿我充了數,去砸石頭。反正我也無所事事,隊長怎麼安排都行。

其實也挺感謝隊長這麼安排的,因為我遇上了心疼我的菊子姐姐,嘻嘻!我很享受菊子姐姐的關心,很像我親娘,但我又不知道該跟她說什麼,所以只有沉默,其實我心裡可高興了,但我不知道怎麼表達呀?剛砸石頭時,我雖也心不在焉但也沒砸到手,直到我似乎聽到了河上魚群的聲音,我忘了我是在幹活,邊用左手摸著石塊兒,右手舉著羊角錘,但是眼睛和耳朵卻使勁捕捉著魚群的美妙聲音和河上發亮的氣體,我的嘴角竟然漾起動人的微笑,我很久都不知道笑是什麼樣的啦,這應該是幸福的感覺吧!於是,我左手食指被砸破了我也只是有點麻木的感覺,並不覺得疼,我很平靜地抓起一把土按在砸破的手指上。但美麗的菊子姐姐卻心疼起來,急忙拉著我往河邊走去,幫我洗好傷口並用繡著月季花的手絹包紮起來。我可享受這一切了,只是我仍不吱聲,只是覺得水底的河蝦好優美啊。

金色的紅蘿蔔

公社劉副主任發現我成了傷兵想攆我走,幸好菊子姐姐和小石匠替我求情,就調我去給鐵匠拉風匣。我發現拉風匣比砸石頭好玩咧,至少很暖和,儘管裡面的小鐵匠哥哥不喜歡我,可是我只想在這裡待著。因為發現了有人在午飯時間偷鐵匠師傅的工具,劉副主任便又派給我一個任務,留在工地看守工具,午飯由鐵匠師傅從夥房帶給我。我怕菊子姐姐給我包紮的手絹也被偷了,便將手絹偷偷藏在第七個橋墩上的那個石縫裡。

雖然小鐵匠哥哥總是欺負我,菊子姐姐還為我打抱不平,勸我離開鐵匠鋪繼續回去砸石頭,可是我卻不覺得是欺負,倒是有種莫名的快樂,為此還咬傷了菊子姐姐的手腕。我不是故意的,但不知道怎麼表達,嗚嗚。而且老鐵匠師傅還教我燒火的要領,我突然有爹的感覺了。我喜歡鐵匠鋪的溫暖。後來菊子姐姐給我送飯,我都不好意思了。

孩子的耳朵使勁忽扇著,左手舉起窩窩頭,右手舉起大蔥醃黃瓜,遮住了臉。---《透明的紅蘿蔔》

在鐵匠鋪待了一段日子後,我更加喜歡鐵匠鋪的時光了,儘管我仍不說話。而且菊子姐姐和小石匠哥哥經常來看我,我心裡可溫暖了。那晚,小鐵匠哥哥很得意,指揮我去偷摘地瓜和蘿蔔來開夜餐,還說收我做乾兒和徒弟。我睡眼迷濛地看著老鐵匠師傅,可是師傅很失落地不言語。待我扒好地瓜和蘿蔔回到鐵匠鋪時,菊子姐姐和小石匠哥哥也來了,於是我們一起等著吃烤地瓜。

戀著你刀馬嫻熟,通曉詩書,少年英武,跟著你闖蕩江湖,風餐露宿,受盡了世上千般苦---

吃完香噴噴的烤地瓜,老鐵匠師傅竟然唱起了歌,溫暖又充滿烤地瓜的鐵鋪,我的小肚子吃得圓鼓鼓的,又聽著老鐵匠師傅高亢的歌聲,我驚訝地第一次大張著嘴發出了一聲感嘆。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麗的圖畫:光滑的鐵砧子。泛著青幽幽藍幽幽的光。泛著青藍幽幽光的鐵砧子上,有一個金色的紅蘿蔔。紅蘿蔔的形狀和大小都像一個大個的陽梨,還拖著一條長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鬚鬚像金色的羊毛。紅蘿蔔晶瑩透明,玲瓏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殼裡孕著活潑的銀色液體。紅蘿蔔的線條流暢優美,從美麗的弧線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長有短,如麥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老鐵匠的歌唱被推出去很遠很遠,像一個小蠅子的嗡嗡聲。---《透明的紅蘿蔔》

這應該就是幸福的感覺吧!儘管只有這麼一個晚上,後來老鐵匠師傅走了,我像丟了魂一樣,但日子也還得繼續過呀,只有跟著小鐵匠了。

至於我以後的命運會如何,我想我應該不會變成壞人吧!

(網圖,侵刪)

相關焦點

  • 莫言《透明的紅蘿蔔》:追尋生命的火光
    這是茂腔《西京》裡的一段臺詞,在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紅蘿蔔》裡先後出現過兩次,每出現一次,故事悲戚色彩便加深一層,小說基調也正如這曲子一般蒼涼與悽苦,猶如被遺棄的那一代人內心深處的呢喃。「紅蘿蔔」是小說主人公黑孩一直在苦苦尋覓的東西。它似乎觸手可得,待真正想要握住它時,又變得虛幻縹緲,消失於無形。
  • 小黑孩、小石像、小精靈-《透明的紅蘿蔔》莫言
    這本《透明的紅蘿蔔》,是莫言的成名作,讀來總有種亦真亦假,亦虛亦實的感覺。當然裡面有莫言的真實經歷,他曾經因為飢餓偷拔了一根紅蘿蔔,遭到批鬥。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講中提到《透明的紅蘿蔔》時說,這是他最富有象徵性,最意味深長的一部小說。
  • 莫言小說之《紅高粱》與《透明的紅蘿蔔》
    在沒看莫言作品前,從張鳴的口裡得知其犬儒這一稱號,我對莫言算是有點偏見的。我們對任何人事的認知,或多或少會受到別人的影響,但我不是個迷信誰的人,所以莫言的書我也不刻意迴避。莫言很會講故事,我以為小說便是個大故事,不會說故事,小說是寫不好的,所以我便不寫小說,專門胡說。最早接觸莫言的作品是看電影,看張藝謀的《紅高粱》,電影看完,收穫不多,因為我在閱讀之中有一個體會,你如果沒有過小說中的生活背景或人生經歷,則很難體會到作品的靈魂,所以我談論的這一切,都是我強加的推論。
  • 《透明的紅蘿蔔》黑孩遭受繼母虐待,後因拔了蘿蔔被隊長痛打
    《透明的紅蘿蔔》是莫言的成名作。小時候的莫言一次在水利工地幹活之餘,因受不了飢餓偷拔了生產隊地裡的一根紅蘿蔔,被押送到工地後對他開了一次批鬥會。回到家又被他的父親毒打了一頓,這次慘痛的經歷也給了他莫大的鞭策。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寫出了這部中篇小說,至此開始了他漫長的寫作生涯。
  • 除了《紅高粱》,莫言還有這些被改編為電影的中篇小說
    莫言的多數小說都具有巨大的影視改編價值,如《紅耳朵》《牛》《我們的七叔》等等。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此次推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共八冊),收入了莫言自創作起步迄今的全部中篇小說26部,既包括了這些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原作,也有《透明的紅蘿蔔》《歡樂》《球狀閃電》等名篇。
  • 除了《紅高粱》,莫言還有這些被改編為電影的中篇小說 | 轉發贈書
    莫言的多數小說都具有巨大的影視改編價值,如《紅耳朵》《牛》《我們的七叔》等等。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此次推出「莫言中篇小說精品」系列(共八冊),收入了莫言自創作起步迄今的全部中篇小說26部,既包括了這些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原作,也有《透明的紅蘿蔔》《歡樂》《球狀閃電》等名篇。
  • 醜化莫言,我覺得有失公允
    我是女人,那時候年輕的心裡太多風花雪月,從文字中領教如此凜冽的社會現實,承受能力相當有限,我當時不止一次想:他真敢寫啊。 那時候別人寫什麼呢?你們搜搜就可以了。 我還喜歡一位作家,叫慕容雪村,他的《原諒我紅塵顛倒》我看了兩遍。我認為這是一部被忽視的小說。我跟很多人推薦過,很多人不知道慕容雪村,他們只認可自己知道的作家,我也沒辦法。
  • 26卷本最全莫言作品集問世,兩位諾獎得主莫言、勒·克萊齊奧北京對談
    莫言的故事曾經從《透明的紅蘿蔔》裡的黑孩講起,從《四十一炮》裡的「炮孩子」講起,從少年時聽村裡老人講的「聊齋」故事講起,最終構建起屬於莫言也屬於世界的宏大而瑰麗多彩的高密東北鄉文學王國。循著《變革》中象牙海岸的男孩讓·馬羅、《流浪的星星》中尼斯的猶太女孩艾斯苔爾,以及在記憶中探尋非洲土地的《非洲人》,我們抵達的是勒·克萊齊奧的文學世界,抵達他對「主流文明之外的人類和為文明隱匿的人性」的探索。
  • 《紅蘿蔔png透明背景》大刀-協助拍攝
    紅蘿蔔png透明背景【第1幅圖】此作品由福建攝影愛好者印先生在著名的山西地區拍攝紅蘿蔔png透明背景【第2幅圖】此作品由湘潭攝影愛好者貢先生在著名的南寧地區拍攝紅蘿蔔png透明背景【第3幅圖】此作品由山西攝影愛好者喬先生在著名的北京地區拍攝
  • 如學傳媒|莫言:高粱地裡收穫的諾獎
    《收穫》的編輯部主任葉開昨天對記者總結道,他曾寫過《莫言評傳》。  在葉開看來,莫言成名作、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屬於「殘酷現實」藤蔓上的發軔作品。「小說發表於1985年,與短篇小說《枯河》算得上是姐妹篇,體現了莫言少年時期當童工時親身感受到的痛苦經驗,塑造了一個被侮辱、被損害、被遺忘的『黑孩』形象,展現出一個苦難和飢餓的鄉村景象。」
  • 諾獎後,莫言去哪兒了
    莫言五年級就輟學了。那時辦人民公社,莫言力氣不夠,做不了勞力,只能去放牛放羊。一個人牽著一兩隻羊出門,為了讓羊吃得更飽,中午也不回家,只帶著一塊饅頭吃。莫言一個人牽著一頭牛從學校門前路過,只感到孤獨,前途一片迷茫。莫言長大一點,鄰居有個山東師範大學畢業的學生回家做農民,勞動的間隙他總講自己在濟南認識的作家,說作家生活非常富裕。莫言問他有多富裕,鄰居說一天吃三頓餃子。莫言問,叔叔,我成為作家,是不是也可以一天三頓吃餃子?那人說沒問題。
  • 初學寫作者的自我發掘——以莫言為例
    不知道大家看莫言的作品多不多,我剛剛在評點大家作業的時候也說了,我說你要寫你熟悉的一些東西。所謂熟悉的東西就是你自己所經歷的一些事情。莫言的《紅高粱》系列大家知道開頭都是怎麼寫的?我爺爺、我奶奶,他這個雖然是虛構,但也有寫實的成分。莫言在一個創作談中提到這樣一個事情:到後來他寫完作品,成名以後很少回老家,不敢回老家,為什麼呢?
  • 莫言新書《晚熟的人》問世了:帶領大家了解會講故事的莫言
    還是讓電影《紅高粱》讓莫言更是家喻戶曉?不得而知!起碼有一點我承認,當初真的要不是老謀子的電影《紅高粱》,我還真的不知道有一個叫莫言大作家,還真的不知道電影《紅高粱》是根據他的小說改編的!經過一年的努力,莫言文學才華展現,1985年初在《中國作家》雜誌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一經發表引起轟動而一舉成名!
  • 賈平凹與莫言的情誼:天地有大美而莫言,古今無醜石可平凹
    賈平凹和莫言,一西一東,一個商洛棣花鎮,一個高密東北鄉,各領風騷,中國當代文壇最著名的兩處文學創作精神土地也正式成名。莫言寫道:我應該感謝十五年前,他高舉著題寫著「莫言」兩字的牌子,在西安火車站廣場上迎接我,把周圍的人嚇得不敢說話的那一段情誼。
  • 黑孩:我與陳永和
    本文作者黑孩給一個朋友打電話聊天,她問我是否知道微信,我說不知道。朋友說我一定活的十分孤獨,微信早已經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連小學同學都能幫你串起來。我問微信是什麼?朋友說是一個軟體,下載後就可以使用。說起來或許沒有人相信,這是去年的事。
  • 黑孩媽媽芝麻粉系列:孩子吃飯香,身體更健康
    作為一個新手媽媽,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肉糰子」,我更是不知從何而學、從何而做,只能自己一點點摸索。殊不知,難關還在後面……孩子漸漸長大,母乳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生長發育的營養所需,所以需要給孩子準備額外的食物,但是沒想到,這才是我噩夢的真正開始。一般我給孩子準備的是白粥或米粉,但每次將這些食物餵給孩子,孩子都會直接吐出來,餵的次數多了甚至直接哇哇大哭。
  • 第981期:關於莫言那些你不知道的小故事
    陳村說:「去讀一下,有一個叫莫言的,寫了一篇好小說。」 當天晚上,趙麗宏讀到了《透明的紅蘿蔔》,莫言這個名字,他再也無法忘記。那年莫言三十歲,憑藉《透明的紅籮卜》一炮打響。二.二十多個人排成長隊,手裡都抱著莫言的著作,等著莫言籤名。即使其書是盜版的,莫言也願意籤。
  • 說說莫言被「批鬥」的事
    其實我以前並不是特別喜歡莫言,雖然他早期的作品我看了不少,但他用的語言、他的寫作風格我都不太喜歡。
  • 莫言是如何寫出《紅高粱》的
    小說的主人公——「我爺爺」「我奶奶」身上迸發出的蓬勃生命力和自發的愛國熱情,令無數讀者震撼、感動。會上,一批老軍旅作家對中國軍事文學創作現狀甚為擔憂,他們拿蘇聯的戰爭文學與中國的作比較,說蘇聯的衛國戰爭雖然只打了4年,但是反映衛國戰爭的文學層出不窮,孕育出了5代描寫衛國戰爭的蘇聯作家,而我國有著28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戰爭歷史,卻沒有產生多少戰爭文學,更沒有出現像《戰爭與和平》《靜靜的頓河》這樣的文學經典。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被罵「叛徒」?八年來首次回應太心酸
    不久,作家陳丹青也在一檔節目中諷刺莫言,他直言不諱地說:「莫言的東西我沒讀過,但我知道他獲獎和作品無關。」這句話無形中增大了讀者對莫言創作能力的質疑。別人得諾獎得到的是滿堂喝彩,莫言得獎卻成了眾矢之的。這不由得讓大家開始思考:莫言的作品真的是在醜化中國人嗎?莫言最早出名的作品是《透明的紅蘿蔔》,這部作品讓他在文壇一舉成名,之後的《豐乳肥臀》讓他在讀者群體中知名度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