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神磊磊:李白和杜甫到底誰更厲害?

2021-02-23 六神磊磊讀金庸
一看到這個標題,有人就會立刻開罵:呸,無聊,沒事找事呢吧?李白杜甫都很偉大,你不要在這裡妄加評論。這就叫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關於李白杜甫誰更牛,這其實是個正兒八經的學術問題,是有一個叫法的,叫做李杜優劣論。人們為此一直在吵,吵了一千年了。誰在裡面吵過呢?比如白居易、元稹、韓愈、歐陽修、嚴羽、胡應麟、王夫之、胡適、郭沫若……等等等等,還有很多在我的閱讀範圍之外、沒有看到的。所以這個話題一點都不無聊。這一場千年口水戰是誰先挑起來的呢?應該是元稹。大家都知道這個人,中唐的一個大詩人,也是白居易的哥們、死黨。「曾經滄海難為水」就是他寫的。他挑起這麼個事也很偶然。有一年,他碰到了杜甫的後人,對方正想要遷葬乃祖,可因為太窮了,找不到大咖寫墓志銘。當時請名人大腕寫墓志銘是很貴的。偏偏元稹是杜甫的粉絲,撞見這事,就慷慨地答應下來。他是不是免費的我忘了,反正就麻利地接下了這個活。元稹在墓誌裡猛誇了一遍杜甫,評價高得無以復加,說杜甫「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意思就是說杜甫古今獨步,無敵最無敵。好玩的是,你誇杜甫就誇杜甫吧,元稹忽然把李白拉進來踩了兩腳,說:「時有山東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稱,時人謂之李杜……誠亦差肩於子美矣」云云,講李白壓根不如杜甫。這個就比較有意思了。作為墓志銘,誇一誇墓主是好理解的,但是忽然拉進一個和墓主同時代的無關之人過來一頓踩,這就比較搞笑了。這說明什麼呢?大概說明元稹本來就想吐槽李白,懂吧,所以借題發揮,強行踩了這麼一腳。白居易是元稹的死黨,他倆都不是穿一條褲子的關係,簡直是穿一條內褲的關係了。兩個人的三觀和一些文學觀點都很像,白居易也是推崇杜甫,對李白評價更低。此後上千年,李白杜甫誰更好就成了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只要拋出來就是一通吵。中唐的元稹白居易等覺得杜甫好,他們寫詩更喜歡現實風格,愛搞批評、諷刺,就覺得杜甫好。後來明朝人又很多覺得李白好,認為杜甫的詩比較土、村氣,看不上。還有人覺得杜甫老批評時事,他們看不慣,覺得杜甫不夠正能量。郭沫若也加入了這一場口水戰。他寫了一本很有名的書叫做《李白與杜甫》,這是很有意思的一本書,說李白更好、杜甫不好。但郭沫若是階級鬥爭的立場,說杜甫是地主階級,不關心勞苦大眾,所以杜甫不好。當然,還有很多人認為李杜都好,無法分高低。比如韓愈,他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兩個人都好。宋代有一位叫做嚴羽的,寫了一本很有名的冊子叫《滄浪詩話》,說李杜兩個都好,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各有各的好。所以這個事就分成了三派人:1、李白更好。2、杜甫更好。3、兩人一樣好。

來講講我的淺顯的看法。首先眾所周知,這兩個人風格不一樣,一個清新飄逸,一個厚重沉鬱。他倆有兩首詩經常被拿到一起比,就是李白的《渡荊門送別》和杜甫的《旅夜書懷》。

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你看明顯風格不一樣。所以後來清朝的洪亮吉就講了句著名的話,李青蓮寫詩,像不沾紙,而杜浣花寫詩,像「力透紙背」。你可會說:我也知道他倆風格不一樣,各有各的好。但非要你比一比,到底誰厲害呢?這麼說吧。兩個人整體比不好比,可以先分開來比。比如,誰更流行?李白更流行。如果兩個人都去上詩歌節目,李白多半要火,杜甫夠嗆。用今天的話說,李白的詩是可以擊穿圈層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這樣的詩,從一線城市到十八線城市的人都可以欣賞。可杜甫的詩不行。李白的詩好,很多是不需要人去介紹、去詮釋的,你一看到就會覺得他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樣的詩哪裡需要別人去介紹?人人一聽就會覺得好,就喜歡。可是杜甫不行。杜甫的詩需要專業人士去推薦、去詮釋,需要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去介紹,你才會覺得好。事實上杜甫的紅就是後世的士大夫們推崇起來的,是專業人士、知識階層捧起來的。這樣的詩,必須是專業人士介紹給你,你再慢慢地去體會,才會覺得好,覺得錘鍊得真是好。所以我們就懂了,兩個人誰更流行?李白。說起來杜甫是「人民詩人」,李白不是「人民詩人」,可是大眾總是覺得李白更親,是自己人,杜甫就覺得不親,有距離感。你看酒店往往掛個招牌,叫「太白遺風」,沒有說掛個招牌杜甫遺風、少陵遺風的。我用一句話說就是:杜甫愛人民,人民愛李白。杜甫是百代宗師。我告訴大家李白的詩是不能學的,而杜甫的詩是可以學。李白的詩很多是靠天賦,嚴羽就說李白寫詩用「胸口一噴便可」。別人還在琢磨第一句呢,他胸口一噴,就來了。別人在想第二句呢,他胸口一噴又來了。你如果說我想學李白那樣寫詩,那基本是個死路。李白的詩是不可學的。事實上李白之後,中國就沒有一個詩人是學李白學成一流詩人的,一個都沒有。反之,杜甫的詩是可以學的。他的錘鍊,他的技巧,他的結構,都是可以學的。莫礪鋒教授說杜甫就是一座大江上的水閘,上遊所有的水都歸到他那裡去,下遊所有的水都從他那裡匯出來,說得太準確了,實情就是這樣。唐代自杜甫之後的大詩人,統統都要學杜甫,白居易學杜甫,韓愈學杜甫,李商隱學杜甫,都學杜甫。到了宋代更不得了,黃庭堅開創江西詩派,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派」,供的杜甫當祖師爺。杜甫的詩籠罩了宋代,王安石、陸遊,他們也都學杜甫。因此我們說,李白更流行,大眾層面人氣更高,而杜甫對後世的文壇影響更大、更深遠。兩個人這算是打平。再比比兩個人的強項和弱點。兩個人各有各的超級強項。李白的強項是七言絕句,這個不用多講了,日照香爐生紫煙,朝辭白帝彩雲間,孤帆遠影碧空盡,對吧。當然了李白還有一個強項是七言古詩,也不用說了,也是唐朝最好的,《蜀道難》《將進酒》《廬山謠》,不用多舉例的。那麼杜甫呢?恰好和李白是反著的,是七言律詩、五言律詩最好。特別是七言律詩,達到了爐火純青、入神坐照的境界。兩個人各有各的絕招。但是注意,兩個人都並沒有明顯的短板。他們都是曠世的大才,明白吧,沒有明顯短板的,他不寫並不代表他不會,就好像麥可喬丹一樣可以投三分。李白一樣可以寫七言律詩,雖然寫得不多,但水平絕不至於丟人。杜甫的七言絕句不如李白,但也有相當的成就的。「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間又逢君」,也有人說不好,但我覺得很好,太好了。所以在強項和弱項上,他們也都沒有明顯的缺陷。基本上打平手。最後再比一個,才學。才學才學,應該分開來看,「才」是天才、天賦,「學」是學問、學力。這是兩樣東西。先說「才」——天才。李白杜甫誰更有天才呢?倆人都是天才,但李白顯得更加天才一點。所謂「少陵兵法如孫吳,太白兵法如李廣」,李白更像李廣呢,瀟灑,自然,行雲流水,天才型選手。所以李白更有天才。說完了「才」,再說「學」,誰更有學問、學養呢?都有學問,但是杜甫更有學問。李白是一本《楚辭》一本《史記》打天下的,你看得出來他詩裡的主要的靈感、素材和傳承來自這兩本東西,當然了還有古樂府。這是李白的學養來源。而杜甫呢?主要是六經、《漢書》、《文選》。相比之下,杜甫的詩更顯得有學力、學養。話說盛唐這幾個大家——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裡面,杜甫是最有學的,相比之下學問上最差的是孟浩然。因此蘇軾才說孟浩然有才華沒材料,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大家看,「才」上李白壓杜甫,「學」上杜甫壓李白,比來比去還是差不多,沒法比了。既然沒法比,我就強行講個人感受吧。我稍微更喜歡杜甫那麼一點點。李白的詩,少年時就覺得好。杜甫的詩,是後來才慢慢覺得好。我認為杜甫總會在人生的某個階段等著你。到了一定的年紀以後,可能會覺得杜甫的更滄桑、厚重、感人。在之前一篇推文裡講過這麼一個感受,是關於文學裡的情感的。大意是:人類所有的情感,從至極之喜到至極之悲是有一個區間的,比方說有100分。不同的作者所能表現的區間是不一樣的。杜甫可以表現全部100分,李白大概是95分,李煜能表現90分,所以他們都是不世出的文藝之神。柳永和秦觀大概能表現75到80分,也都是非常優秀的選手。有讀者問過憑什麼李白要少5分?這麼說吧,比如以悲傷而論,李白的悲傷有點太個人了,少了一點點深度。「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那種悲傷,李白沒有。但這也不過我強行找的理由。其實我也沒有理由。他們都太偉大,大家該喜歡誰喜歡誰吧。說個事: 本月24日,《給孩子的唐詩課》北京籤售,西西弗國貿黑標店。嘉賓是尹建莉老師。掃碼參加。都來吧!好好聊聊。

相關焦點

  • 專訪六神磊磊:無趣是用力過猛,有趣要靠天賦
    與家長和班主任的圍追堵截相比,更讓六神們倍感危機的是一些文人對金庸的攻擊——王朔、何滿子相繼在報紙上炮轟金庸,說金庸小說是「鴉片和妓女」。忿忿不平的六神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痛罵何滿子,並把文章寄到了發表何滿子文章的報社。當然,這封信是沒有回音的。對於六神來說,金庸的武俠小說究竟意味著什麼?
  • 六神磊磊:兩種身份,一個江湖
    六神磊磊曾說他這個名字取得太隨意了,有點後悔。但現在回過頭來看,「六神磊磊讀金庸」這個名字遠比什麼「書劍恩仇」或「武俠天地」要取得好,讓人過目不忘。更重要的是,六神磊磊可能自己也沒意識到,他決定做這個微信公眾號的時間,是2013年的年底,正好趕上了微信公眾號興起的紅利期末尾。
  • 蔣勳與六神磊磊:年少不喜杜甫詩,愛上已是不惑年
    王曉磊在《六神磊磊讀唐詩》中曾講過:小時候他得到的第一本唐詩集,所選的杜甫的第一首詩就是《羌村》。當時特別瞧不上它,覺得這詩土裡土氣,憑什麼能入選,還放在那麼顯眼的位置?可是不知道過了多久之後,當重新讀到它,忽然有想流淚的感覺。原來小時候欣賞不來這樣的詩,長大之後才明白,這樸素的句子裡,滿滿都是相依為命的艱辛,也滿滿都是亂世中的深情。
  • 六神磊磊讀金庸三部曲,六神磊磊讀金庸最新文章,六神磊磊讀金庸在線
    今天的女性,從她們身上除了看到愛情、看到故事、看到傳奇,其實也能看到自己和生活。」說出以上觀點的,不是別人,正是憑藉解讀金庸圈粉無數的自媒體「網紅」,六神磊磊。  「眾所周知,我的主業是讀金庸」」 這是六神磊磊常說的一句話。 事實上,他確實也是這樣做的。 從2013年到現在,六神磊磊解讀金庸小說已經有6年多的時間了。
  • 六神磊磊:唐詩就是一場太陽和月亮的戰爭
    (本文選自《六神磊磊讀唐詩》,王曉磊著,新經典文化2017年7月版)    一場又一場日與月的戰鬥,仍然在不斷爆發,讓人眼花繚亂。    大師杜甫淡淡一笑,又寫出了《旅夜書懷》: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他們從五律殺到五絕,從初唐殺到晚唐。有「藍田日暖」,就有「月落烏啼」;有「落日照大旗」,就有「月下飛天鏡」;有「白日放歌須縱酒」,就有「夜吟應覺月光寒」;有「東邊日出西邊雨」,就有「露似珍珠月似弓」。    終於,廝殺進行到了最激烈的階段。
  • 六神磊磊:我們到底還能寫多久?
    我說:「王凱在裡面,馬上就出來……請你們讓一讓,讓一讓……」我艱難地扒開人群往前走,一邊忽然有些感動。我覺得要謝謝這個時代,謝謝有網際網路、自媒體、微信公眾號這些東西,使得我這麼難看的人也可以靠一支筆來生活。二大約2年前,因為一時好玩,我開了一個專欄,叫做「六神磊磊讀金庸」。
  • 六神磊磊:李商隱的小宇宙
    文/六神磊磊一曾經有一個古老的故事
  • 【獨家】起底"骨灰級金庸迷"六神磊磊:笑書神俠議江湖
    王曉磊,因為熱愛六神花露水而獲雅號「六神磊磊」,2013年創辦自媒體「六神磊磊讀金庸」,因其幽默風趣的文風和對金庸小說的獨到見解聞達於自媒體江湖
  • 蒙曼:杜甫《春日憶李白》
    所以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一句話,李白的定位也有了,李白的特點也有了,寫的真是爽利呀,像誰寫的呀?像李白自己寫的。你看李白寫《贈孟浩然》,不就劈頭就是一句「我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也是直抒胸臆呀,也是一下子就點到孟浩然的優點呀,所以杜甫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對李白的致敬之作。這還不算呢,這句話還有更漂亮的地方,漂亮在哪兒呢?
  • 六神磊磊告訴你,為什麼一定要在廣州過年
    去年春節前,六神磊磊推出一篇文章《塞上牛羊空許約,也許一開始就是個錯誤》,犀利指出喬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不過是空許,文末神轉折地「安利」大家——會生活的大俠,必須帶心上人來嶺南看花!劍膽琴心的樣子,六神作為一個「主業讀金庸的人」自然滿心歡喜,一心玉成此事,特意替男孩子約上女孩。臨到頭,男孩卻退縮了。六神鬱悶了:不娶何撩呢?不知如何安慰女孩。「好在活動方聽說後立刻把女孩子和她的家人接到花城看了花。這個活動就是你們廣州日報主辦的,大報風範,有情懷、有擔當!」這個細節讓六神感受到廣州的大氣和溫馨,讓他念念不忘。
  • 六神磊磊:英雄是遊上岸的落水狗
    撰文/六神磊磊  「我們每個人都像一隻只不由自主的落水狗
  • 六神磊磊等談《鹿鼎記》翻拍:沒有金庸,他們連挨罵的資格都沒有
    新京報記者專訪作家六神磊磊、影視監製譚飛、編劇汪海林、金庸愛好者小豆。在業內人士看來,金庸小說不難拍,且可以改編,可以發揮,但最起碼戲要好看。「金庸給了很多改編一個挨罵的資格,如果不是金庸,他們挨罵的資格都沒有。」六神磊磊如是說。
  • 六神磊磊:《鹿鼎記》鬧著鬧著,突然滑向一種大悲涼
    本期《周末紙牌屋》的三位牌主——主持人史航、作家六神磊磊和影評人周黎明,排出最喜歡的金庸作品,《鹿鼎記》名次靠前。六神磊磊視讀金庸為「主業」,卻有兩本金庸小說看後就扔掉,即《天龍八部》和《鹿鼎記》。後來他推翻了自己,正因為讀出金庸的「自己推翻自己」。「他把自己原來嚮往的那種偉岸人格給推翻了,把蕭峰、郭靖身上閃光的東西推倒了。
  • 李白和杜甫不是兩個人——忽然想說說李白和杜甫
    在文學地位大不如前的現代社會中,李白和杜甫都已經走下了神壇,但他們作為一個詩人的成就,在他們之後的任何時代,包括現在絲毫也未曾減低。兩位詩人的差異,不但論詩者,即使一般的讀者也能注意到,但對於他們的相同和相似之處卻所論甚少。對兩位偉大詩人的評價,前人已經總結了太多。客觀稱頌的評價從「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開始,但以後對兩位詩人的評價長期在孰優孰劣間搖擺。
  • 贈李白——唐·杜甫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詩詞文本從《杜詩詳註》 譯文秋天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丹砂沒有煉成仙藥,不禁感到愧對葛洪。痛快地飲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虛度時光,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到底是為誰這般逞強?
  • 六神磊磊也被馬保國氣得六神無主了:求大師別打了,這是砸我飯碗
    像各界名流,也紛紛對此發表看法,這其中,以金庸小說為源頭寫作,從而一舉成名的「六神磊磊」,也是連發了三條評論,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其一,「太極馬保國大師14號,發的是『請關注,看真正的傳統功夫怎樣打接化發,並出手如閃電,搭手就分輸贏!』
  • 王開東:杜甫深愛李白,但李白……
    公元744年某一天,歷史註定會銘記這一天;在洛陽,李白和杜甫,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猝然相遇。時年李白44歲,春風得意,剛從朝廷賜金放還,手上還有楊貴妃斟酒的餘溫;杜甫33歲,尚未取得功名,也無詩名,但並不影響二人同遊。同年秋,李白、杜甫又在梁園相會,並同遊孟諸等地。
  •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和崔顥的《黃鶴樓》,誰更厲害?
    這才是正常的文人嘛,不服輸,拿文字說話,誰會像個瘋子似的當面撒潑呢?《登金陵鳳凰臺》和《黃鶴樓》還是有很大不同,在律詩文法上是遵從「起承轉合」規則,不像崔顥的詩前四句一氣運行,就說一件事。他的頷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進入正常律詩規則,不但對仗,而且是細節近景描寫。
  • 戴建業:李白和杜甫關係怎樣
    李白,和杜甫關係怎麼樣?李白要比杜甫大十幾歲,所以年齡上他是哥哥,更重要的是,李白成名得很早,第一次和杜甫在洛陽相會的時候,他已經是名揚天下的大詩人了,杜甫還沒有什麼名氣,所以他們在這個時候交往,在地位上是不平等的。但是這不影響他們之間的兄弟情,李白對杜甫也是相當好的,和很多人交往都沒有留下詩,但是他跟杜甫留下了詩,我有一首詩叫《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這個飯顆山,據說是在長安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