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虛無主義的五大套路

2021-01-08 海疆在線

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逐步從學術研究領域擴展到網際網路尤其是新媒體領域,其攻擊詆毀英雄人物的手法更為多樣,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抓住缺點,無限放大

評價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的歷史地位,應該牢牢把握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深刻揭示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的,「革命領袖是人不是神。儘管他們擁有很高的理論水平、豐富的鬥爭經驗、卓越的領導才能,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認識和行動可以不受時代條件限制。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並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

然而,歷史虛無主義在評價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時,採用的卻是攻其一點、不及其餘的辦法,對缺點和錯誤無限放大,對功績卻選擇性失明。

罔顧事實,求全責備

無論評價歷史事件還是歷史人物,都要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去考察,而不能想當然地用今天的眼光去評價歷史、苛求前人。

歷史虛無主義評價歷史的一個重要手法,就是不顧歷史客觀條件和事實,完全採取一種反歷史的方法。

例如,有人批評新中國「閉關鎖國」。事實上,新中國成立初期,並不是我們自己要閉關鎖國,而是當時帝國主義對新中國實行了嚴密的封鎖。不顧帝國主義對新中國嚴密封鎖的事實,一味批評我們「閉關鎖國」,不是一種歷史的無知,就是別有用心的攻擊。

編造謠言,惡意中傷

比如,以美國中央情報局為背景所拋出的李志綏的《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和高文謙的《晚年周恩來》、艾蓓的《叫父親太沉重》,英國情報機關資助英國華裔女作家張戎與其英籍丈夫合著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等,從個人品德、生活作風、工作能力等方面對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黨的領袖進行純粹的人身攻擊、大潑髒水。

此外,惡意中傷其他英雄人物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有人說雷鋒故事是虛構的,有人說火燒邱少雲違背生理學,還有人「論證」張思德是煉鴉片時被活埋,並得出結論說這些烈士死得「輕於鴻毛」。

每個歷史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不管時代如何變化,英雄人物始終是標註歷史的精神坐標,構成了一個民族嚮慕正義、追求崇高的價值底座。對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這種虛無主義的態度,不僅損害了英雄人物的名譽,而且還傷害了人民群眾對英雄人物的感情。

戲謔惡搞,冷嘲熱諷

一段時間以來,採用網絡語言、段子、笑話等方式,拿革命歷史開玩笑、拿英雄人物開涮的事情屢見不鮮,並通過網絡迅速傳播。

例如,某進修學校教師惡意攻擊抗美援朝中犧牲的烈士為「掛爐烤鴨」,作業本、加多寶公司侮辱犧牲烈士是「烤肉」,某著名主持人在一段視頻中以侮辱性語言公然詆毀領袖人物、人民軍隊和革命歷史。

在這些人那裡,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不再是莊嚴、崇高和神聖的,而是可以任意戲謔、惡搞、褻瀆的對象。他們把否定歷史當時髦,以解構崇高為能事,挑戰正義良知、扭曲價值判斷、消解社會主流意識形態。

好人不好,壞人不壞

歷史虛無主義的另一個慣用手法,就是用所謂人性的觀點去解讀和編排歷史。持歷史虛無主義論者所謂的人性,就是「壞蛋也有溫柔寬厚的一面」,經過一番「人性化」的演繹,把好人說得壞一點,把壞人說得好一點,即「好人不好,壞人不壞」,從而把歷史上的反動人物打扮成「歷史的推動者」。

在這種邏輯下,封建君主專制主義的政治代表慈禧、李鴻章、袁世凱等人被裝扮成了「中國現代化的開拓者」,是「在為中國找出路」,而一切革命鬥爭則被說成是「百年的瘋狂和幼稚」。

堅持封建君主專制主義立場、辛亥革命前堅決反對革命、竊據民國大總統後立即要復闢帝制的袁世凱,被描寫成了「走向共和」的元勳,他的政治主張被稱為「反映了當時社會歷史發展的趨勢」。林則徐的愛國行動、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等則變成了錯誤。

有人甚至提出,如果沒有康梁的變法維新和孫中山的革命,「中國早就實現現代化了」。在一些人的筆下,劉文彩也不再是十惡不赦的大惡霸,而是一個樂善好施的好人。還有人提出要「還原一個真實的蔣介石」,重寫中國近現代史。在這種所謂「人性論」的分析、解讀和編排下,整個中國近現代歷史被搞得面目全非。

學習!警惕!

相關焦點

  • 新時期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五大特徵
    分布地域跨境化歷史虛無主義本來就不孤立存在於境內。近些年,面對中國的崛起,西方敵對勢力加緊了西化、分化中國的步伐,與境內敵對勢力勾結在一起,利用歷史虛無主義這個和平演變的工具,推動歷史虛無主義分布地域國際化。西方敵對勢力利用香港的個別出版社,出版了大批歷史虛無主義書籍。
  • 歷史人物研究與歷史虛無主義批判
    歷史人物研究與歷史虛無主義批判 原標題:   一段時間以來,歷史虛無主義以所謂「學術研究」「還原歷史」「重新評價」為幌子,顛倒是非,歪曲黨史國史軍史,污衊詆毀黨的領袖、英雄人物,無限放大一些領袖和英雄人物的缺點或錯誤,卻抬高美化一些反面人物,以達到其「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 歷史虛無主義的問題、危害及應對策略
    原標題:歷史虛無主義的問題、危害及應對策略  一段時間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想方設法地誤導人們接受錯誤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把人們領上一條對民族歷史的歪曲、詆毀和否定的邪路,造成嚴重的社會思想混亂和危害。
  • 歷史虛無主義網絡傳播的新特點及對策
    這種傳播模式改變了歷史虛無主義過去從專業人士到社會公眾的「樹狀」傳播模式,結束了專業人士作為單一傳播主體對歷史話語權的壟斷局面,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主體趨向於多元化和去中心化。但由於他們歷史知識儲備不夠充分,思考歷史問題的方法不夠成熟,對錯誤言論往往缺乏足夠的是非甄別和抵禦能力,因而易於受到歷史虛無主義的蠱惑和誘導,易於為歷史虛無主義的迷霧所迷惑。
  • 肆意否認和歪曲,歷史虛無主義是典型的唯心主義
    一段時期以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尤其是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時隱時現。表面上看,歷史虛無主義者打著「實證研究」的幌子,以歷史檔案揭秘和重新解構來吸引人們的眼球,但實際上,歷史虛無主義解讀歷史的方法卻有很大的隨意性。「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
  • 薛念文:西方當代中國研究的歷史虛無主義
    ,否定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就的聲音也時有出現,具有歷史虛無主義的鮮明特徵。西方當代中國研究的歷史虛無主義以否定中國歷史發展的獨特性,否定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否定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主要表現。西方當代中國研究的歷史虛無主義與西方學者所處的時代背景、文化背景和基金資助、個人的政治立場以及研究方法有著密切的關係。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是「本質上用來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地位從而意欲顛覆社會主義政權的一股社會逆流」。
  • 以「小善」粉飾「大惡」,警惕這樣的歷史虛無主義伎倆!
    歷史虛無主義,對許多人來說或許並不陌生。被界定為歷史理論術語,指不加具體分析而盲目否定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甚至否定歷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民族精神,否定一切歷史觀點和思想傾向,本質上是通過虛無歷史顛覆價值觀念、顛覆政權和社會基礎、是一種攻擊的武器和鬥爭的手段,在全國當時工作會議上被以「歷史虛無主義的要害,是從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樣的定義明確指出。
  • 《雷霆戰將》歷史虛無主義的背後,卻包藏著掏空民族精神的禍心
    這部被人民日報發文痛批"別把偶像劇套路用在抗日題材上"的抗日神劇並不僅僅只是表面上的不尊重歷史,大搞歷史虛無主義,其背後卻是資本力量在針對民族精神的一次試探。在資本面前,歷史可以虛無,民族精神更是可以被玩弄於手掌之中!
  • 歐陽向英:吸取蘇聯解體教訓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儘管在蘇聯解體的過程中,經濟、政治、民族、文化、外交等很多因素都起了助推器的作用,但不可低估的是意識形態的瓦解,而意識形態領域的進攻正是從歷史虛無主義開始的。  一、俄羅斯與歷史虛無主義的淵源  虛無主義的詞源是拉丁語「nihil」,意為「什麼也沒有」。
  • 聊聊歷史虛無主義 - 以及《八佰》這個電影
    文/老C1、 我們現在經常能看到對歷史虛無主義的批評然而,什麼是歷史虛無主義呢? 我們在網上看到的文章,對歷史虛無主義大部分是以意識形態的傾向為標杆,以觀點傾向為劃分。這一分法固然簡單明了,但對一種思想方法的評價,還是應該相對中立一點,脫離意識形態。 我對歷史虛無主義思維方式的定義是:以片面代替全面,以細節代替宏觀,以個案混淆整體的方式來闡述歷史。
  • 從菲利普迪克到遊戲中的錯列歷史與虛無主義
    科幻小說無疑是誕生錯列歷史的土壤,從菲利普.K.迪克開始,無論是哈裡.託特多夫的「或然世界」系列,還是威廉.吉布森奠基的蒸汽朋克,甚至我們的大劉也有《西洋》這樣的錯列歷史作品。隨著虛無主義在文學的各個領域開花結果,從1962年菲利普迪克發表《高堡奇人》以來,科幻作家們給我們不斷提供了豐富的錯列歷史的設定。
  • 《被塗汙的鳥》歷史虛無主義的改編
    原著設置的階級背景,為傳統的二戰敘事乃至大屠殺敘事增添了重要的歷史維度。電影對此問題的忽視,削弱了猶太人大屠殺之複雜性。電影對猶太人內部傾軋狀況的忽視,更加劇了這種問題,從而陷入了其試圖避免的歷史虛無主義。畢竟在阿倫特等人的分析中,歐洲猶太人的分裂狀況和猶太領導犧牲其他猶太人的行為乃是猶太人大屠殺的兩種誘因。
  • 鐵索寒:詆毀公私合營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
    詆毀公私合營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鐵索寒前段時期,有的媒體錯亂價值判斷,公然詆毀上世紀的公私合營,甚至說這是讓人心有餘悸的
  • 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但作為抗戰電影,它給我們展示的歷史事實卻是顛倒的、虛化的,甚至是脫離歷史背景的!這對於一個注重歷史真相的觀眾而言,是具有嚴重誤導性的。我們不禁要問了:宣揚抗戰英雄主義,有必要虛化歷史事實嗎?如果不必要,為什麼還這樣選材?眾所周知,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對我國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淞滬會戰」。
  • 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文|輕鬆笑最近一段時間,管虎拍攝的電影《八佰》在網上吵得沸沸揚揚,網友評價褒貶不一,總的來說有這樣兩種觀點:第一、《八佰》宣揚抗戰中的英雄主義,是一部好作品;第二、《八佰》虛化歷史,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 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
    ,模糊歷史真相,是歷史虛無主義的產物。但作為抗戰電影,它給我們展示的歷史事實卻是顛倒的、虛化的,甚至是脫離歷史背景的!這對於一個注重歷史真相的觀眾而言,是具有嚴重誤導性的。我們不禁要問了:宣揚抗戰英雄主義,有必要虛化歷史事實嗎?如果不必要,為什麼還這樣選材?  眾所周知,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對我國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淞滬會戰」。
  • 尼採 | 虛無主義的威力與無能
    尼採知道自己肩負著「神聖的義務」,這就是以他為界,「將人類歷史分為兩段」。他認為,「迫使人類做出關係到整個未來的決定」屬於自己的歷史使命。 尼採於1844年生於一個信奉新教的教士家庭。孩提時代,他肯定已經受到了家庭中濃厚的宗教氣氛的薰陶。據說,他能「滿懷深情地朗誦《聖經》中的讚歌和演唱其他宗教歌曲,常使聽眾潸然淚下」。「小教士」是他的綽號。
  • 「虛無主義」和「永恆輪迴」
    尼採清楚地意識到他自己所處的時代是一個走入虛無主義的時代,他還預言虛無主義將是「今後兩個世紀的歷史」。②歐洲近代的虛無主義始於基督教信仰的破滅。尼採用「上帝死了」這句話來刻畫它。三、永恆輪迴的挑戰「永恆輪迴」(die ewige Wiederkunft),這個命題看起來並不新鮮,它是人類古已有之的對世界和人類歷史的一種看法。「世界是一團永恆的活火,周而復始地燃燒和熄滅。」這是古希臘赫拉克裡特對世界歷史的理解。
  • 死亡金屬與虛無主義
    按著恐怖電影的套路來試想一下這樣的情節:一個普通人在生活中遭遇無數挫折,孤立無援,當他遭遇了一些無法解釋的神秘力量時(例如鬼怪、殺人狂、邪惡的外星人或者給你兩粒藥丸的神秘人),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根本沒有人會相信他說的話。
  • 以《孟子.公孫丑章句下(第2章)》為例談什麼是歷史虛無主義?
    能得到齊王的賞識,邀請你到朝堂上議事,傾聽你的見解,對知識分子來說,這應該是知遇之恩,也是施展才華報效國家的歷史機遇。孟子完全想反了,做錯了。孟子的做法讓我們看十分的莫名其妙、匪夷所思。 在今天,尤其是研究國際、社會、經濟的學者,如果能夠加入政府研究智庫,為政府行政決策提供思路,應該說是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這是學者們最理想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