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期以來,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尤其是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時隱時現。表面上看,歷史虛無主義者打著「實證研究」的幌子,以歷史檔案揭秘和重新解構來吸引人們的眼球,但實際上,歷史虛無主義解讀歷史的方法卻有很大的隨意性。「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歷史虛無主義者往往帶有一定的選擇性和目的性去研究歷史。而且,他們往往對一些事實視而不見,甚至肆意進行否認和歪曲。歷史虛無主義假「反思」歷史之名,歪曲「解放思想」之原意、真意,實際上是「否思」,進而使人們進入「迷思」狀態。歷史虛無主義「反思」的邏輯,實質上是否定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成就,否定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否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否定近代中國一切進步的、革命的社會運動,否定歷史悠久、燦爛輝煌的五千年中華文明。無疑,歷史虛無主義是典型的歷史唯心主義。
最為典型的是,歷史虛無主義者首先預設了自己的立場,然後再根據預設的立場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證據,而對於那些對自己不利的證據則選擇失明。客觀上來看,他們並不是完全虛無歷史,而是有針對性地虛無。歷史虛無主義者選擇虛無的往往是正面的主流和本質,而不虛無的則是負面的假象和暗流。例如,他們選取以扭曲、編造、杜撰的「史料」「史實」為依據,一邊大肆醜化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袖人物的形象,肆意貶低和矮化中國共產黨的抗戰貢獻;一邊又熱衷於美化、拔高像慈禧、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一些歷史人物。他們的手法其實再也簡單不過了,就是對領袖人物的歷史功績、革命建設取得的歷史成就等則盲目失明,而對反動統治者、歷史的倒退者以及賣國者加以美化,做翻案文章。這種拙劣的行徑,用心之險惡,可見一斑。
歷史虛無主義者的另一個特徵,就是在歷史情感上持有一種偏激的虛無。他們往往採取孤證、偽證來推斷得出某個結論,其特點不是假設前提條件推出某種結論,就是根據一些偶然性因素臆想歷史發展的某種可能。例如,「假設中國走改良道路」「假設中國不向蘇聯學習而向英美學習」「如果不打抗日戰爭」等。這些完全憑主觀臆想的推斷,早把理性主義史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一筆勾銷了。其實質只是形式實證、偽實證,既沒有遵循規範的科研方法,也缺乏對歷史深層規律的探索。他們往往以實用主義的態度對待歷史,他們想要的歷史結論實際上是為其特定的政治目的服務的。他們所謂實證研究根本沒依據客觀史實情況,而是只憑主觀臆斷,完全違背了歷史研究的客觀性與科學性。此外,歷史虛無主義者往往還憑藉誇張手法,使歸納、推論完全脫離證據的歷史背景及有效範圍,無可避免地導致結論的荒謬與荒唐。例如:歷史虛無主義者以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某些失誤和曲折來全盤否定社會主義制度,以毫無依據的揣測來全盤否定歷史人物等,不但混淆了真理與謬誤的界限,更影響了理性的討論。
肆意否認和歪曲,歷史虛無主義是典型的歷史唯心主義。歷史唯心主義是把社會現象及其發展的終極原因歸結為精神因素的社會歷史觀。歷史唯心主義掩蓋歷史發展的真相,否認社會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否認階級鬥爭規律,否認人民群眾在歷史上的決定作用,通常代表剝削階級的利益。歷史虛無主義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甚至罔顧歷史真實,逆歷史潮流而動。應該看到,當前隨著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尤其是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歷史虛無主義通過網絡滲透,往往混淆了人們對客觀歷史的認知,破壞了網絡空間環境,弱化了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其危害性不容小覷。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歷史潮流浩浩蕩蕩。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批判歷史虛無主義,讓歷史虛無主義無處遁形,無處藏身,還歷史以理性、客觀和公正,讓歷史唯物主義放射出永恆的光芒,激勵人們努力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