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富民沈秀者,助築都城三之一,又請犒軍。——《明史·列傳·卷一》
這是《明史》中對明朝富商沈秀的記載。
沈秀
提到沈秀,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誰?而提到他的別名沈萬三,就有很多人知道了。沈秀擁有著龐大的商業帝國,號稱富可敵國,引起了朱元璋的芥蒂。朱元璋三番兩次想要處死沈秀,都沒有找到藉口,準備借著宴會上的豬蹄發作。
在古代封建王朝時期,商人屬於不入流的職業,社會地位很低。而歷朝歷代皇帝總是會採取「重農抑商」的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打擊商人,扶持農民。因為他們知道只有農民多了,帝國才有足夠的糧食吃,才能維持帝國的運轉。
在古代歷史中,有百分之六十的時間裡,百姓處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狀態。有可能是遭遇了天災,糧食絕收,也有可能是遭遇了戰爭,無法種植糧食。人口的增長,糧食的短缺,成為每個封建王朝要面臨的問題。
沈秀的生意很大
明朝建立之後,戰爭不僅造成了許多良田被破壞,而且耕種土地的人口也銳減。元朝殘酷壓迫百姓,有的地方的百姓十不存一,各地都是荒廢了的土地。朱元璋一方面看著百姓餓著肚子,一方面又看到土地荒廢,十分痛心。
為了讓天下臣民都去開墾土地,他不僅借給百姓種子糧,還把種地需要的耕牛,免費送給明朝的百姓。朱元璋對農民採取了優待的政策,對商人則採取了鐵腕手段,想要抑制帝國內部商人的發展。
而蘇浙地區向來是魚米之鄉,這裡的百姓腦筋也作為活絡,有許多百姓通過耕種土地發家後,開始做起了小生意。在朱元璋的眼中,商人就是不務正業,沒有勤勤懇懇當農民好。而吳興的一個大商人沈秀,進入了朱元璋的視野,成為了朱元璋的眼中釘。
沈秀,從祖輩開始家裡就做生意,他從小耳濡目染,學習了一身的行商技巧。到了元朝末年,沈秀通過自己的生意頭腦,支持各股勢力。比如他曾支持過張士誠的大周政權,替張士誠提供後勤保障,獲得了在平江的行商專營權。
張士誠感念沈秀的貢獻,還曾親自給他立碑,可見沈秀的財力。張士誠敗於朱元璋後,朱元璋佔據了張士誠的地盤,沈秀積極向朱元璋示好。朱元璋定都應天后,應天城牆經過多年的戰爭,已經損壞殆盡。
沈秀找到機會,請求幫助朱元璋修應天城牆,朱元璋同意了。最終應天城牆修好了,明朝出了城牆修繕費用的三分之二,沈秀一人出了其餘的三分之一。通過沈秀修應天城牆,朱元璋看到了沈秀的實力,封賞了沈秀的兩個兒子。
沈秀幫朱元璋修城牆
朱元璋知道沈秀財大氣粗,只是想要獲取他的支持而已,對他並沒有好感。等到朱元璋戰勝北元,統一中原,天下穩定後,開始磨刀霍霍了。
沈秀修建好城牆後,舉辦慶功宴,邀請皇帝朱元璋參加。在宴席上,擺了八樣菜,其實並不多,畢竟十幾個客人吃。但是朱元璋還是沒事找事,他看著桌子上的豬蹄,詢問沈秀:「這道菜叫什麼名字」?沈秀知道朱元璋的意思,「豬」同「朱」同音,說「豬蹄」就是找死。
沈秀靈機一動,回答朱元璋:「這是萬三蹄」,沈秀的回答天衣無縫。他把豬蹄,用自己的別號命名,既不會得罪朱元璋,又抬高了自己的地位。而朱元璋還不肯罷休,接著詢問道:「萬三蹄要用刀砍下來吧」?
沈秀感覺到朱元璋深深的敵意,回答道:「不需刀砍」。朱元璋詫異了,詢問:「不用刀砍,如何分離?」沈秀接著回答道:「煮熟自然會分離」。兩人的對話暗藏玄機,句句背後都藏著陷阱,好在沈秀通過了朱元璋的考驗。
朱元璋詢問沈秀
沈秀逃過一劫,沒能逃過第二劫,朱元璋又找到了他的毛病。原來,沈秀修建好應天城牆後,又想到了巴結朱元璋的方法,那就是犒勞軍隊。朱元璋聽說了沈秀,準備拿著金銀,去往明朝軍隊犒賞將士們,當即大怒。
兵權是朱元璋最看重的權力,現在沈秀有錢了,竟然敢拿著錢,去軍中籠絡將士們。朱元璋對身邊的馬皇后說:
「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
馬皇后還好在身邊,聽說了朱元璋的話,認為不妥。馬皇后同樣認為沈秀太過煊赫,仗著自己有錢,竟然不給皇帝面子。沈秀去往明軍犒賞將士,確實有點上頭了,他完全沒有顧忌朱元璋的想法。
沈秀被流放
朱元璋這時心裡鬱悶,他想著我堂堂一個皇帝,還沒有你一個商人富,這讓我的面子往哪擱?你有錢想炫耀,可以,但是不能去我的軍隊中炫耀,籠絡我部下的將士。馬皇后苦口婆心勸說,她對朱元璋說:
「妾聞法者,誅不法也,非以誅不祥。」
最終沈秀因為大不敬的罪過,被抄家,幾十年的財富全部歸於明朝國庫。沈秀和家人被流放雲南,發配充軍,過起了犯人的生活,在記載中:
「乃釋秀,戍雲南。」
朱元璋早就看不上沈秀了,只是拿他開刀,推行自己「重農抑商」的國策。事情發展到這一步,朱元璋獲得了沈秀的家財,懲治了煊赫的沈秀,應該結束了。可惜沈秀的女婿顧學文又犯了事,被彈劾同胡惟庸有關聯,又是一場大株連。
晚年的沈秀被斬首
顧學文一家和被流放的沈秀一家,被盡數斬首,共有八十多人被殺,沈秀也在其中。沈秀有經商才能,如果能夠活下來,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可惜朱元璋沒給沈秀翻身的機會,在顧學文被牽扯到胡惟庸案中後,就下達了滿門抄斬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