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日記|他們與病人接觸時間最長,承擔最多感染風險

2021-01-10 澎湃新聞

【編者按】

2020年春節,寒風凜冽,病毒肆虐。

萬家燈火團圓之際,有一群人他們「逆行」向前,放棄假期,放下家庭,堅守在臨床第一線。

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早日戰勝疫情,守衛人民健康。

從1月26日起,澎湃新聞浦江頭條欄目推出《醫護日記》,記錄那些在臨床一線為人民健康而戰的醫護人員。

婦女節當天,有護士給患者寫下祝福。本文圖片均為 陳蕊華 供圖

3月15日,武漢,多雲。

從2月19日出徵江城至今,已經經歷了20多個日日夜夜,從風雪冰雹走到櫻滿東湖,從陰風霾雨步入春滿江城。

隨著疫情的控制,全國尤其是「暴風眼」武漢的發病人數從四位數降到了個位數,治癒人數在逐漸增多,現患病人在逐漸減少。政府的科學統籌,武漢市民的自覺隔離,志願者們的堅強助力,醫護人員的風雨堅守,都為這一場無聲戰疫默默奮鬥。

護士為睡眠不好的患者製作眼罩。

今天,我想通過隨筆記錄下我眼中的護士,一名前線醫生眼中的護士。他們中,有年輕愛美的女孩子,有青春帥氣的男孩子,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柱,也有刀子嘴豆腐心的大姐姐。

他們是與病人接觸時間最長的人,也是承擔最多感染風險的人。他們的快樂很簡單,一個成功的靜脈針,一次完美的穿脫防護服,一個太平無事的夜班,一句病人淳樸的感謝。

因為工作需要,護士姐妹們需要被持續約束在防護服中4-6小時。N95口罩壓得鼻梁顴骨上滿是勒痕,護目鏡充滿水汽讓人看不清前方,腦後橡皮筋把耳朵和腦門勒得生疼。

三層手套使觸覺減退,讓平時得心應手的打針、測血糖都難度驟增;病房外穿上防護服時一身汗,在病房內卻凍得瑟瑟發抖;長夜漫漫即便病人無事,也要坐在走廊板凳上守候以備意外發生。更不用說長時間地不吃不喝,不上廁所,低血糖暈倒,以及讓人難以啟齒的生理痛,都是這些80後、90後姑娘們需要克服的困難,每每透過防護面罩看見他們堅定的眼神,不免為他們心疼,誰還不是家裡的寶貝呢,卻在此時老成地、堅定地照顧著患者。

護士自製一次性掛脖式收納袋。

承擔起患者大多數的治療護理工作是護士們的主要工作。早晨6點不到,護士們就開始為患者進行抽血和鼻咽拭子。戴好頭套,三層手套,彎下腰,湊近患者,用棉籤輕輕擦拭他們的鼻咽。一位病人做兩次,一早上20多位患者,40多次的重複操作,需要整整兩個小時。

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們護理每一位患者,度過每一個方艙日夜。也曾虛脫後怕或是抱怨,卻從未退縮,總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地完成醫生交給他們的任務,還時不時地創造出一些創新暖心小發明。

你以為他們只是發發藥,打打吊針嗎?不!因為害怕志願者阿姨進入汙染區,增加病毒感染風險,他們承擔了病房裡所有患者的日常雜事。泡水、送飯、送水果,大到搶救治療,小到收垃圾,事無巨細面面俱到。

患者給護士們留下「愛的宣言」。

他們還總會帶來一些集思廣益的小驚喜:穿著防護服沒有口袋怎麼辦?自製一次性掛脖式收納袋來幫忙。氣溫驟降了,艙內寒冷怎麼辦?熱水袋、棉被及時送上溫暖患者身心。病房中不見日月、晝夜難分,患者睡眠不佳怎麼辦?巧手縫製自製助眠眼罩。神奇的是,一位患者收到眼罩後特別激動,居然不靠衣服上的名字就認出了送眼罩的護士妹妹,朝夕相處,日夜相對在醫患間培養出無比的默契。

3.8婦女節當天,我們的護士還非常貼心地為住院女患者送上了「女神節」祝福:「希望疫情早日過去,我們能走上街頭,繁花與共,祝您早日康復!」樸素的文字,暖心的舉動,在醫患間架起愛的橋梁。

我們的「美小護們」,口罩和護目鏡擋不住她們燦爛的笑容,因為她們的笑從雙眼中傳達並感染大家。手套和防護服封不住她們的真心,因為她們用雙手實幹來表達她們的愛心。她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

寫下這樣一首詩來讚美他們:

江城子美小護戰記荊楚狼煙起蒼茫,百姓傷,病毒狂,庚子新年,江城宵禁長。號角嗚咽戰集齊,出申江,入漢江。平凡天使美小護,罷梳妝,束戎裝,話短情長,雷神山上忙。欲待凱旋得歸期,卸戰甲,笑開顏。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整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武漢紅會醫院漫長的「戰爭」:呼吸科被稱「鐵肺軍團」 50名醫護感染
    範忠傑說,門診開放首日接診1400多人,最多是時候2400多,因為連日工作,加上不斷有同事被感染隔離,當時疲憊和恐懼籠罩著醫院。 作為呼吸內科主任、江漢區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範忠傑自12月17日接觸第一個患者以來,便投身這場漫長的抗疫戰爭。他將家搬到醫院附近,幾乎24小時與病人在一起。
  • 急救中心醫生:我一人與病人接觸,你們就別下車了
    紅網時刻株洲1月29日訊(通訊員 宋璽)「我一人與病人接觸,你們就別下車了!」這是大年三十晚上,株洲市中心醫院院前急救中心主治醫師鄭新生在轉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時,對同事說的話。據了解,株洲市中心醫院派專車、專人轉運和接診疑似和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做到專車專人專用,減少了感染的機率,而鄭新生就是其中一員。從大年三十到初二,他整整上了72個小時的班。當筆者問到為啥跟同事這麼說時,他回答:「一是因為信得過醫院提供的防護措施,二是,如果真的不小心被傳染了,那就能少傳染一個是一個,所以接觸病人就我先來吧。」
  • 為了搶救一心想當母親的新冠病人,醫護人員感染,花費超過500萬美元
    12月17日那天,當我簡訊問候依舊奮戰在美國新冠重症病人救治一線的他時,得知他已接種輝瑞/Biotech新冠疫苗。僅那一天,美國新冠病毒感染新增人數高達20萬,而美國的新冠感染總人數已達1624萬人。 喬人立所在的洛杉磯,在全美算重災區,他所在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病人也早已滿溢。
  • 最新研究:青島疫情「1號病人」可能因接觸船工或汙染貨物而感染
    論文披露,青島疫情的可能來源為兩名碼頭工人,他們沒有可疑接觸史,可能因為接觸船工或受汙染貨物感染病毒。 碼頭工人9月檢出陽性 後續感染者曾與其共用CT室 這篇論文名為《中國對青島疫情的迅速應對》,作者來自青島市疾控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青島大學、青島婦女兒童醫院。
  • 醫護日記|為病人擔心,我帶了蘋果值夜班希望「平安度過」
    萬家燈火團圓之際,有一群人他們「逆行」向前,放棄假期,放下家庭,堅守在臨床第一線。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早日戰勝疫情,守衛人民健康。從1月26日起,澎湃新聞浦江頭條欄目推出《醫護日記》,記錄那些在臨床一線為人民健康而戰的醫護人員。酒店對面的馬路,原來停著的國家緊急救援車都不見了。
  • 香港瑪麗醫院現身說法:如何做到醫護人員 0 感染?
    根據今天在美國衛生保健流行病學學會雜誌 Infection 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y 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衛生系統應該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保護醫護人員。香港瑪麗醫院的研究人員在報告中表示,在疫情爆發的前六周內,沒有醫護人員感染新冠肺炎,而他們也總結了新冠病毒感染控制的最佳做法。
  • 援鄂醫護人員日記曝光:連續工作7小時,手泡得浮腫手腕起了疹子
    目前,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已經超過1.1萬人,其中湖北確診病例超過7千人。為了打贏這場疫情殲滅戰,全國各地數以千計的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安徽也已經派出醫療隊馳援武漢,那麼這些醫護人員現在武漢情況怎樣?今天小編帶你看看他們的日記,就可以了解一二。
  • 醫護日記|上海護士在武漢過四年一次的生日,病人送祝福視頻
    萬家燈火團圓之際,有一群人他們「逆行」向前,放棄假期,放下家庭,堅守在臨床第一線。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早日戰勝疫情,守衛人民健康。從1月26日起,澎湃新聞浦江頭條欄目推出《醫護日記》,記錄那些在臨床一線為人民健康而戰的醫護人員。
  • 抗擊疫情,是他們守住最初的防線!為堅守門急診一線崗位的上海醫護...
    為了讓醫護人員更好休息,醫院不斷調整著布局,劃分專門的區域作為醫護人員生活區,讓大家可以安心吃口熱飯,打個瞌睡。1994年4月,六院感染科正式建科,葛正紅護士長當年8月加入了這個團隊,在六院感染科一幹就是26年。「我們經歷過非典、甲流、B肝、禽流感……要說怕,你天天可以擔驚受怕,但是我們就這麼過來了,只要按規範操作、按流程執行,風險都是在可控範圍內的。」
  • 貴溪25名醫護人員解除隔離,平安回歸!
    3月24日上午9時,在市人民醫院門診樓前,隆重舉行市人民醫院第一批25名感染科隔離病區醫護人員取消隔離平安回歸儀式。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迎難而上、勇擔重責,舍小家、顧大家,堅守在院內抗疫一線53天,從未有任何怨言,為守護貴溪市人民群眾的健康作出了積極貢獻。
  • 一線醫務人員感染風險有多大?杭州援漢醫生這兩段視頻看得讓人揪心
    一線醫務人員的感染風險有多大? 在隔離病房裡,醫務人員要兼顧患者的治療和生活起居,以採集鼻咽拭子為例,採樣時需要患者摘掉口罩,若是這個時候防護沒有做到位,感染的風險很大。
  • 急診科護士的肺炎日記:發現感染那天,本來約好丈夫來拍我這個...
    兩人出門的時候,畫面時間顯示正是早上7點17分。「一路上,她還一直在跟我說,不想讓我去,怕我被感染,沒想到,她先被感染了。」 理智恢復的時候,這些問題已經有了答案,「這裡是疫情重災區,醫護人員天天處於風險之中,之前也早聽說過有醫護人員感染,當務之急是陪妻子,早日戰勝病毒。」
  • 武漢協和醫院劉偉:剛擺脫感染的風險 還願做「逆行的戰士」
    面對全新的疾病,劉偉心裡也有顧慮,「家裡人很擔心,怕有風險,且剛剛才從被確診患者感染的風險裡逃離,很不容易,」但劉偉知道,「健康所系,職責所在,有戰時,不能退!」醫護人員的職責感最終戰勝了內心的恐懼感,隔離期一結束,劉偉立馬被調到發熱門診一線。
  • 美國癌症病人:能否熬到疫情過去
    4月19日,在美國紐約一家醫院,醫護人員運送病人。圖/新華社每年,即使採用標準的治療方法,僅在美國,預計也會有60萬癌症死亡病例,這比預測新冠疫情死亡人數的10倍還多。但因疫情的影響,美國的腫瘤醫院已經減診80%,推遲了就診和非緊急手術時間。
  • 中山七院心血管中心醫生:為救治病人,我們必須一往無前
    建成後,將承接光明片區發熱門診和疑似病人留觀任務。為了更好地抗擊疫情,醫院宣布全院取消春節休假,嚴陣以待;當醫院發出「召集令」時,許多員工積極響應,主動申請參加防控工作。同時,為了解決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醫護不足的問題,中山七院還選派了4名護理骨幹進行支援,保障醫療救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 【重醫一院 基層黨建】疫情就是命令:重醫附一院感染科抗「疫」記
    在隔離病房工作的醫護人員,他們有的孩子還很小;有的才剛參加工作不久,自己還是個孩子。但他們面對疫情主動請纓、挺身而出,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保障更多人的健康。在隔離病房裡,醫護人員每天24小時分班輪流照顧患者,遇到患者病情變化,大家還要緊急處理,該下班的人均主動放棄休息加班救急,工作時間就更長。為了節約防護用品以及節省穿戴防護用品的時間,他們在上班前的幾個小時儘可能不喝水。
  • 《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書寫感天動地捍衛生命之歌
    他們是相濡以沫的夫妻,也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在2月14日情人節,兩人互相發「我愛你」,給彼此加油,愛情的力量,更加鼓舞白衣天使同甘共苦、共克時艱。   看吧,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生們每天沒有時間出門理髮,頭髮越來越長遮住了護目鏡,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常常會捂溼了頭髮,對工作造成了嚴重不便。
  • 重醫附二院護理部主任甘秀妮:「史上最嚴苛考核」保障抗疫醫護人員...
    同時他們的專業背景也不同,有重症的,有呼吸的,有感染的,同時還有消化的,心血管內科等其他專業。職稱不同,年齡也不同,年齡最大的有50多歲,年齡最小的只有20出頭,而大家面臨的挑戰,就是要在一天以內要把119名背景不同、職稱不同的護士分配到不同的醫院、不同的崗位,包括重症隔離病區和普通隔離病區。
  • 對話武漢協和出院醫護:那10秒是生命中最艱難時刻
    作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下稱「協和醫院」)首批感染並治癒的十餘名醫護人員之一,在這不到30天的時間裡,張昌盛是如何被感染的?又是如何治癒的?他經歷了怎樣的心裡煎熬?此時,他所在的神經外科已經收治了一名普通門診的腦垂體瘤患者,這位術前檢查沒有任何異常的病人,也正是鍾南山院士提到的導致了協和醫院十餘名醫護人員感染的患者。「這位病人確診後就轉到了感染科。此時我們部分同事也出現了發熱和肺部CT異常的情況,院領導立即就給我們這批有不適症狀的醫護先做了核酸檢測。
  • 近距離接觸15秒被感染 這些預防「常識」一定要看
    未來網北京2月7日電(記者 李盈盈)「與病毒攜帶者近距離接觸15秒,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是真實的教訓。  日前,浙江寧波市一男子外出買菜時,與患者在同一攤位駐留15秒,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