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麥的愛情箴言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沙灘上的寶蓮:

三個男人的「島嶼之歌」

作者 | 淞可

編輯 | Pury

前言

在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新浪潮回聲」的主題策展中選擇了侯麥的兩部作品《獅子星座》和《沙灘上的寶蓮》,同時在4月16日主辦方又策劃了《沙灘上的寶蓮》與中國青年電影導演竹原青《星溪的三次奇遇》的連映,《沙灘上的寶蓮》中的男主帕斯卡爾·格裡高利作為侯麥電影的男演員也出現在電影《星溪的三次奇遇》中,將兩部電影並置則好似存在跨時空的互文,帕斯卡爾在《星溪》中同樣延續《寶蓮》裡的皮埃爾這一角色,只不過這一次對他來說更是一次奇妙相遇。16日晚帕斯卡爾也將在這次北影節的大師班中與導演竹原青和中央戲劇學院徐楓老師一同分享侯麥導演的電影故事。

如果說「道德故事」系列像小說充滿了人物的內心戲,在不同場景和人物身上遊移,那麼「喜劇與箴言」則更像戲劇,注重衝突和劇情的戲劇性效果,當然,侯麥的電影即便是喜劇也會十分浪漫。《沙灘上的寶蓮》的舞臺就是那片海灘,人物在海灘上相遇故事也從這裡開始。

《沙灘上的寶蓮》擁有一個看似完整閉合的敘事結構,收尾呼應,從堂姐瑪利恩開車來到鄉下度假,寶蓮打開院子的木門;到瑪利恩決定離開這裡,寶蓮關上了那扇木門。而電影的中間部分,關於賣糖果的女孩到底是和誰睡了覺則像希區柯克電影中的「麥格芬」一樣一直牽引著電影中的主人公去尋找。侯麥的劇作會高明地用希區柯克懸疑的手段講述男女愛情故事,我們知道希區柯克的電影裡最常用的手法就是觀眾知道危險所在而電影主人公並不知道,這樣,觀眾就會代入進主人公和他一起緊張,恨不得告訴他危險就在背後。《沙灘上的寶蓮》也是同理,我們自然代入進帕斯卡爾·格裡高利飾演的皮埃爾,我們想急於告訴瑪利恩和寶蓮事情的真相——亨利才是最大的渣男。當然這樣就顯得太簡單了,在反反覆覆的糾纏中電影在結尾從瑪利恩之口得出了關於真相的「箴言」所在:「你要讓自己信服那不是真的,但同時也要看到事情的對立面,那樣的話我們都會很滿意。」

亨利—傑高夫

《沙灘上的寶蓮》最有意思的是男人們的戲,在結尾的部分三個男人差點打了起來,皮埃爾和西爾維動了手,被亨利拉開,動作上是很乾脆利索的打架。試想在侯麥作品裡看到動手打架是件多麼稀奇的事,一般都會絮絮叨地以理服人,這得是逼到什麼份上才能動手。事情起因於亨利,亨利是皮埃爾的朋友,體型健碩,寸頭,很有男人氣概,屬於型男範。在沙灘上皮埃爾遇見了五年沒見的前女友瑪利恩,還沒等敘舊多久亨利就出現了,顯然他的出現搶了皮埃爾的風頭,這時候五年沒見又能怎樣,時間有時候就是這樣一種東西。

在亨利的家裡,瑪利恩、皮埃爾和寶蓮四個人探討了愛情,從對話上看亨利顯然是老手,佔據中心位置,這可能與談論是在他家進行有關。他先是以單身父親的形象出現,親吻小女兒,哄她去睡覺,顯示出自己絕對的責任心和對一切問題的風淡雲輕,然後會不斷拋出話題的引子給皮埃爾和瑪利恩。亨利與瑪利恩很快便熱絡並有了一夜情,皮埃爾陷入嫉妒中。即便有瑪利恩這樣的女神亨利還是沒有放棄周圍的花花草草,他邀請賣糖果的姑娘來家裡,並和她上了床。對於此,亨利是這樣跟西爾維解釋的:「對於男人而言,那種女人(賣糖果的女孩)才是真正的刺激,我一生愛過也被愛過,現在我累了,我要生活在激情中。」西爾維對亨利露出男孩般的神情。

侯麥的很多作品裡都會有像亨利這樣一個花花公子的角色,而這原型其實就是侯麥的一位朋友保羅·傑高夫,他的確對侯麥的電影有很大影響,傑高夫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他吸引女性玩弄情感,擁有她們的同時也拒絕她們。傑高夫也是新浪潮時期的一個重要人物,寫了夏布洛爾的《表兄弟》也是侯麥處女作《獅子星座》的編劇,也主演了夏布洛爾的《歡樂的宴會》,此片中他的前妻和女兒分別扮演了他的妻子和女兒。傑高夫與侯麥是在一個舞會上認識,因為和侯麥有著共同的音樂和文學的愛好,兩人關係很好。1983年上映的《沙灘上的寶蓮》中亨利也是以他為原型,而悲劇的是傑高夫在1983年聖誕前夜被他的第二任妻子刺殺身亡。

皮埃爾—侯麥

如果說亨利是傑高夫,那麼皮埃爾可能就更像侯麥。侯麥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關於他的八卦知之甚少,只是知道他年輕時寫的第一本書《伊莉莎白的小屋》是為一位空姐所著,後來也是段沒有結果的感情。通過一些訪談紀錄片我們還知道有的演員認為侯麥是一個很嚴肅的人,害怕與他講話,而有的人又覺得他很親近。侯麥所寫的很多故事都是聽來的,就像《沙灘上的寶蓮》裡的皮埃爾,有的人會說他是間諜,窺視別人的生活還到處傳話,但熟悉他性格的人可能覺得皮埃爾只是一個安靜的、熱心的聽者,他想讓全世界都明白他所看到的真相,某種程度上他也是一個很自我的人。

其實在《沙灘上的寶蓮》皮埃爾和賣糖果的女孩同樣是被邊緣的,只不過糖果女孩更自由隨性,她有兩個男友,她不同意皮埃爾對她的閒言碎語,也不希望他把真相告訴給瑪利恩。想必皮埃爾的這種心情一定是極其苦悶的,在知道自己喜歡的女人愛上一個渣男時,瑪利恩自己又沉醉其中,如果告訴她則會顯示出自己的嫉妒之心,如果不說又心有不甘,於是乎他選擇告訴寶蓮,寶蓮年齡上還是一個孩子,這件事對寶蓮來說也是好事,畢竟壞事剛出來的時候他也是最先告訴了寶蓮,這也等於為自己上回的錯誤做一個彌補。但這個彌補又引來西爾維的質疑,他同樣討厭皮埃爾對他的指指點點,這也是最終導致他們倆大打出手的原因。可見浪漫的法國,愛是沒有錯的,閒言碎語才是錯。

侯麥電影中總是有不愛主動追求女生的角色,皮埃爾就是,相信侯麥也一樣。當皮埃爾和寶蓮在一起吃飯時寶蓮說正是因為皮埃爾的不努力,瑪利恩才拋棄他而和一個平凡的人結了婚。皮埃爾反駁:「我會等待她回到我的身邊,直到她愛我或我不再愛她,很有可能我不再愛她,那時她可能會愛我,但一切都晚了,我會對這段感情趨於平淡。」皮埃爾這句話或許說出了很多人的想法,但當瑪利恩真的回來時他又會怎樣呢?

最後想說一說侯麥電影中浪漫的部分和幾處閒筆。《沙灘上的寶蓮》兩處最浪漫的戲都是在跳舞,第一場是在舞廳,皮埃爾和瑪利恩剛見面,亨利與瑪利恩剛剛認識,幾個人來到舞廳跳舞,在霓虹閃爍中隨著音樂舞蹈,皮埃爾試圖親吻瑪利恩但被拒絕,正不爽的時候看到瑪利恩隨後與亨利一起跳舞。第二場舞蹈是在亨利的家中,亨利買回一張黑膠唱片正是那天舞廳裡放的音樂,他認為舞廳的電子部分毀壞了那首歌,聽著純淨版的聖歌寶蓮和西爾維跳起舞來並催生情愫。這是一首很美的曲子,在我查過一圈之後也沒有找到,它很有可能是該片的作曲Jean-Louis VALERO為電影專門創作的。從電影中的一個特寫鏡頭中看到專輯的名字是「chants des iles」封面也是沙灘和小島,名字翻譯過來叫「島嶼之歌」。

《春天的故事》

侯麥的電影中總是會出現類似於滑落的肩帶一樣的自然閒筆,這多半是拍戲過程中的無意為之,但作為觀者卻像看圖像中的一個刺點一樣被吸引。皮埃爾與瑪利恩在舞池一角爭執時,瑪利恩的肩帶自然滑落,這時演員的狀態依然沒有斷,相似的場景在《秋天的故事》中也有,年輕女學生在和哲學教授親密對話時,肩帶也隨之自然滑落,這一刻的女演員我認為是最自然和有韻味的。《夏天的故事》中寶蓮的扮演者與音樂男孩卡斯帕在島嶼上散步,她手中的衣服也曾自然的掉落然後撿起繼續走去。

所有侯麥電影中的這些自然細節我認為都是他電影消除敘事痕跡的體現,也讓我們更貼近主人公,愛上他們,就像同情皮埃爾一樣,但沒有對錯,只有選擇,我堅信侯麥電影主人公裡的任何選擇都是會在生活中找到對應和啟示的,即便是現在。

參考相關資料:《侯麥》作者: 安東.德貝格 / 諾爾.艾柏 譯者: 範兆延 出版社: 蔚藍文化

原標題:《侯麥的愛情箴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於侯麥紀念影展,這些你必須知道
    在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我們將迎接「箴言與迴響」——埃裡克·侯麥百年誕辰紀念放映。「箴言篇」囊括了侯麥的11部重要電影作品,有選自「喜劇與諺語」和「四季故事」兩個重要系列的八部長片外,還有兩部「侯麥美學」的重要代表作《雙姝奇緣》、《人約巴黎》,以及導演的最後一部長片《男神與女神的羅曼史》。
  • 侯麥:一朝弄潮兒,終生弄潮兒
    2理性地談風月不同於處女作裡講一個30歲平庸男人落魄的故事,侯麥從茂瑙的名作《日出》裡找出了一條愛情情節劇的成功模板:已有心儀女孩且要娶其為妻的男子,被第二個女孩吸引。進過反覆掂量,男子還是回到了最初女友的身邊。侯麥看重這個版式並將其不斷改進。
  • 埃裡克·侯麥:他的電影,是巴黎的香水
    侯麥似乎一直在談論愛情,但他從來沒有試圖給愛情下定義,而是不停地通過一個個人物、一段段關係和一個個故事來試圖找到通往愛情不同的路徑。「侯麥的人物不是在出軌,就是在走向出軌的途中」,他極少談到完美的愛情或是完美的愛人,他總是在越過倫理的界限去展露愛情的不可能性或是黑暗面,以此來勾起觀眾的思索。
  • 侯麥書單 | 生活就是電影,愛情也是哲學
    埃裡克·侯麥在其近六十年的導演生涯中,幾乎每部作品都在重現同一個電影母題——愛情。他讓筆下的角色無數次投身電影空間中,探索愛情中的自由意志、機遇與不朽,這是侯麥精心譜寫的一首優雅雋永的愛情哲學變奏曲,也是他對於人類安身立命的終極關懷。
  • 世界電影大師侯麥鏡頭裡的愛情四季
    不同的是,他更喜歡愛情的主題,對倫理提出的問題更直接,他的嘲諷比小津更犀利,甚至有時候可以說得上尖酸。  從1990年到1998年,侯麥用將近十年時間拍了四季的故事,都與愛情相關。當我看完《春天的故事》《夏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卻感到無話可說。並不是不喜歡,並不是電影沒有風格,相反,我被侯麥獨特的風格吸引,無論是敘事,還是看上去平淡而安靜的鏡頭和剪輯,都有潛藏的力量。
  • 侃電影|侯麥愛情的哲學—《冬天的故事》
    侯麥提供了務實的、知性的和舊情難斷的三種男生,讓選擇成為了一種「愛情哲學」。
  • 喜劇與箴言 之 《沙灘上的寶蓮》:三個男人的「島嶼之歌」
    如果說「道德故事」系列像小說充滿了人物的內心戲,在不同場景和人物身上遊移,那麼「喜劇與箴言」則更像戲劇,注重衝突和劇情的戲劇性效果,當然,侯麥的電影即便是喜劇也會十分浪漫。《沙灘上的寶蓮》的舞臺就是那片海灘,人物在海灘上相遇故事也從這裡開始。
  • 法國著名導演埃裡克-侯麥生平簡介
    在拍攝了《O侯爵夫人》(1976)和《柏士浮》(1978)兩部非常有特點的歷史片之後,侯麥於1980年的《飛行員的妻子》開始了他的「喜劇與箴言」序列。這一系列還有《好姻緣》(1982)、《沙灘上的寶蓮》(1982)、《巴黎的滿月》(1984)、《綠光》(1986)、《我女友的男友》(1987)。
  • 侯麥《綠光》:等待之後、日落之前,一種顛覆傳統的新喜劇愛情
    由此作為前設,即使《綠光》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電影仍然從若隱若現的日落斜光中,窺見愛情甚至人生的虛幻與真義。法國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及詩人凡爾納在《綠光》中提到,誰能看見綠光,便能得到幸福。侯麥便是以此小說為靈感拍攝這部電影,而內心充滿矛盾的女主角也以這份虔誠、真摯卻又害怕傷害的心情打動銀幕前的觀眾,使這部電影至今仍是侯麥作品中最經典難忘的一部。
  • 洪尚秀與侯麥
    / 洪尚秀與侯麥  /洪尚秀的電影之所為影迷所推崇,基於下述原因:①主題:文藝青年的愛情;②風格:場景-人物-對話,推拉鏡頭;③結構;④對前三點始終如一的堅持。這些原因雖然簡單地列出了洪尚秀電影的特色,卻不足以構成這份「熱愛」的全部。
  • 法國著名導演埃裡克·侯麥去世 享年89歲
    侯麥的死訊是他的製片人瑪格麗特·梅內戈(Margaret Menegoz)對外宣布的,侯麥的親屬透露,他已經入院一個星期了。在拍攝了《O侯爵夫人》(1976)和《柏士浮》(1978)兩部非常有特點的歷史片之後,侯麥於1980年的《飛行員的妻子》開始了他的「喜劇與箴言」序列。這一系列還有《好姻緣》(1982)、《沙灘上的寶蓮》(1982)、《巴黎的滿月》(1984)、《綠光》(1986)、《我女友的男友》(1987)。
  • 從綠色時光到藍色時光 | 不一樣的侯麥,更真實的侯麥
    《綠光》女主角戴爾芬的飾演者瑪麗·瑞萊正是那個憧憬愛情又容易陷入情緒兩極的人。她與侯麥長時間的談話中,聊到了自己從街上撿到的紙牌、對肉類的憎惡,以及如影隨形的孤獨感……-《綠光》劇照 -《雙姝奇緣》女主角鄉村少女雷妮特的飾演者若埃勒·米凱爾就是那個「非常特別」的人。
  • 現代電影中的新古典主義者 | 埃裡克·侯麥
    《飛行員的妻子》開始了他的 「 喜劇與箴言 」 系列執導影片飛行員的妻子  La Femme de L'aviateur《獅子星座》開始侯麥所有的作品都與家庭、愛情與道德有關他說:「 人在18至25歲時即已擁有了自己的思想接下來的整個一生都用來發展它 」40多年來,他樂此不疲地講述圍繞家庭衍生的愛情與道德故事不動聲色地通過「電影小說」詮釋著自己的思想認識
  • 重溫埃裡克·侯麥的風花雪月
    其敘事主要依賴於人物的對話和臺詞,很多侯麥影片如果去除了畫面,以廣播劇的形式出現,估計也一樣能夠被受眾所理解。如果侯麥的影片在小屏幕上觀看已經足夠,在大銀幕上看侯麥,究竟有什麼值得歡呼的呢?這其實在討論一個特別本體性的問題,就是關於侯麥電影的「電影性」問題。侯麥的電影當然也是電影,它是有其獨特的電影性的。當電影從無聲變成有聲之後,電影的定義就被修改了。
  • 侯麥:拍電影的時候,能夠捕捉到從事其他藝術無法帶來的幸福
    12月18日至1月17日,在電影導演埃裡克·侯麥的百年誕辰之際,中國電影資料館特別策劃了「箴言與迴響——埃裡克·侯麥百年誕辰紀念放映」。其中,「箴言篇」包含了侯麥備受喜愛的「四季故事」系列四部影片、「喜劇與諺語」系列四部影片,以及代表作之一的《雙姝奇緣》和最後一部電影長片《男神與女神的羅曼史》。「迴響篇」則將放映一組世界電影作者與侯麥共享創作靈感的作品。
  • 【影視沙龍 本周放映】侯麥《秋天的故事》
    本片被認為是侯麥最有迷人魅力的作品之一。作為《四季故事》的終結篇,影片依然沿襲了導演一貫的清新淡漠的散文式風格,儘量弱化戲劇性的同時,以幽默生動而又富於智慧的對白取勝,將現代男女那種不能言的愛情觀感通過自然的鏡頭逐一呈現,當然還有侯麥對愛情精闢的解讀,是一部文藝氣息相當濃厚的小資必修教程。
  • 映後回顧 | 雪美蓮與阿曼達·朗格勒:侯麥的「電影家庭」
    雪美蓮由電影《飛行員的妻子》開啟了與侯麥長達二十多年的合作關係,最初擔任剪輯師助理,隨後還為侯麥剪輯了「人間四季」系列的「冬、夏、秋」故事,直至侯麥的遺作《阿斯特蕾和塞拉多的愛情》(又譯《男神與女神的羅曼史》)。同時,美蓮亦在侯麥幾部影片中擔任配樂,其中《冬天的故事》音樂便是出自侯麥與美蓮合作之手,片尾配樂師卻署名為「Sebastien Erms」。
  • 侯麥:我和非常小的團隊工作,沒有助理導演,沒有場記
    直到侯麥去世時,侯麥家族(即侯麥電影的工作夥伴), 與謝赫家族(即侯麥現實生活中的家庭成員,妻子與兩個兒子)才首次見面。埃裡克·侯麥的誕生埃裡克·侯麥誕生於莫裡斯·謝赫對文學與電影邊界的探索中。文學性是侯麥的電影的立身之本,也是莫裡斯·謝赫和埃裡克·侯麥的連接點。
  • 侯麥:我和非常小的團隊工作,沒有助理導演,沒有場記
    侯麥在《夏天的故事》劇組侯麥是導演,也是維持謝赫家族生計的父親和丈夫——莫裡斯·謝赫。直到侯麥去世時,侯麥家族(即侯麥電影的工作夥伴), 與謝赫家族(即侯麥現實生活中的家庭成員,妻子與兩個兒子)才首次見面。《秋天的故事》,1998侯麥電影的關鍵詞是「樸實」,但他的人生關鍵詞是「神秘」。
  • 致敬絲路大師——埃裡克·侯麥的人間四季
    他的電影中沒有劇烈的動作、奇詭的情節,有的只是普通人之間的閒聊與辯論,而且話題往往是哲學與愛情。欣賞他的電影,就是接受一次話語的轟炸、思想的衝擊,既可以說是在看電影,也可以說是在讀文學。在讓娜的幾處居所中,侯麥運用不同的顏色來體現人物的不同心境。大家不妨進入影院,來一場色彩的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