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60年代,是45萬嬉皮士共建烏託邦的純真年代。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科學與藝術達到頂峰,二戰結束後,社會大轉折,大家開始關注自身,願意創新,有人叛逆,不入主流.除了Bob Dylan、約翰列儂,很多偉大的藝術流派都在那個時候誕生,嬉皮士迷幻視覺在當時的大時代背景下自成一派。
融合了荒誕、抽象,波普,超現實,從伍德斯託克的音樂海報到電影海報,構成了迷幻而獨特的視覺衝擊。
說到嬉皮士的視覺潮流的形成,就不得不提這5個人,搖滾海報之父Wes Wilson,Victor Moscoso,Rick Griffin,Alton Kelley和Stanley Mouse,又稱「The Big Five」
搖滾海報之父Wes Wilson的海報設計廣泛吸收了「新藝術運動」、表現主義、維也納分離派等流派的藝術特點,結合Alfred Roller的字體。他的海報設計風格以流動扭曲的字體設計、鋪滿畫面的元素和大膽的色彩聞名。這後來成為了嬉皮士海報設計的標準。
耶魯藝術設計出身的Moscoso則擅長應用歐普藝術對光效應和色彩研究,並在後期嘗試攝影拼貼和3D技術。
60年代,恰巧歐普藝術在美國流行開來,歐普二字來源於視覺效應(Optical)的縮寫,運用波紋和幾何圖像的規律排列,讓人的視覺產生變形,作品從而有了波動的感覺,帶觀眾進入變幻莫測的奇異世界。
歐普藝術家門創造的這種藝術形式,讓人有了大白天嗑了藥的視覺效果
相較而言,設計師組合Mouse和Kelley在嬉皮士設計中的風格更為獨特,吸收了英國傳統插畫的技巧。其為迷幻搖滾樂隊Grateful Dead製作的海報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玫瑰與骷髏的搭配後來成為Grateful Dead的標誌。
寓意著死亡的骷髏和象徵美好的玫瑰與嬉皮主題的完美結合成為了史上經典之作。
60年代美國航天事業的高速發展是誘導嬉皮士文化產生的原因之一,國家大力發展航天卻不管人民的死活,嬉皮士們對現在的迷茫和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讓海報中又產生了神秘的主旋律。
而Rick Griffin則深受神秘主義影響,開創了一種與Wes Wilson完全不同的設計風格。一開始是一名漫畫家,六十年代受西海岸嬉皮文化影響才輾轉來到舊金山。
The Big Five的設計風格基本奠定了60年代嬉皮士年代海報設計風格的基礎,濃烈的色彩,流動的線條,光電3D的效果,神秘怪誕的圖形。當然在嬉皮士海報風格上,還有一些其他有強烈個人色彩的設計師,比如Lee Conklin,也多以怪誕神秘為主,而David Singer則善於超現實主義法和拼貼技術,並喜歡從古典雕塑中尋找靈感。
嬉皮服裝
隨著絢爛的60年代成為歷史,幾乎所有的海報設計者都不再進行創作,嬉皮士海報也就慢慢消失在了藝術舞臺上。
但迷幻的海報大大激發了嬉皮士們的想像力和熱情,響徹的口號「我們自己縫自己的衣服」最大的體現莫過於永遠不可能雷同的扎染T恤,而他們通過各種叛逆的文化衫、口號文化衫來表達自己的主張。
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大興趣的嬉皮士們,恰逢吉普賽文化在美洲大陸上流行開來。強調人的藝術氣質、叛逆和自由還帶著浪漫色彩的波西米亞風情自然被攝取融入到了思想共通的嬉皮風中。
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貴賤的牛仔服裝或許最能象徵嬉皮士們心中追求的「平等」。破洞和毛邊又恰恰和嬉皮士的叛逆所符合。在我眼中,嬉皮士正是最能穿出牛仔靈魂的那群人。
牛仔和嬉皮元素的結合
Hippie Bus
許多嬉皮士將有小型巴士改造成了移動的家,把旅行作為追尋自由的途徑。在嬉皮海報宣揚了粗線條和大膽配色的美之後,嬉皮士們也紛紛把自己的車塗畫成了藝術品—Hippie Bus。
而這種塗鴉風格一直流傳至今,運氣夠好的好,在舊金山的街上或許還能看到現在的Hippie Bus,而Lady Gaga演唱會的宣傳巴士也曾採用了這種嬉皮風格。
嬉皮士們不願被世界上的設計原則束縛,摒棄了功能性、商業性和反嬉皮士人群口中所謂的「理性」,代之以新奇、迷幻、隨性的創作方式,從各種藝術流派中取用所需的元素,使嬉皮風格成為了他們視覺上的LSD。
嬉皮年代一去不復返,但從嬉皮海報中開始流傳的迷幻風格,到嬉皮服裝和嬉皮巴士的風格,不僅催生了後現代主義,更讓它們拼湊起的嬉皮視覺成為了藝術上那最獨特的一篇。
*圖片來自網絡。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報名參加黑氪科技嘉年華2017,關於嬉皮士·想像力與科技。
視頻:黑氪科技嘉年華2016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