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皮年代 The Big Five和他們奠定的嬉皮士迷幻海報風格

2021-02-22 HitCrunch黑氪

上個世紀60年代,是45萬嬉皮士共建烏託邦的純真年代。就像文藝復興時期,科學與藝術達到頂峰,二戰結束後,社會大轉折,大家開始關注自身,願意創新,有人叛逆,不入主流.除了Bob Dylan、約翰列儂,很多偉大的藝術流派都在那個時候誕生,嬉皮士迷幻視覺在當時的大時代背景下自成一派。

融合了荒誕、抽象,波普,超現實,從伍德斯託克的音樂海報到電影海報,構成了迷幻而獨特的視覺衝擊。

說到嬉皮士的視覺潮流的形成,就不得不提這5個人,搖滾海報之父Wes Wilson,Victor Moscoso,Rick Griffin,Alton Kelley和Stanley Mouse,又稱「The Big Five」

搖滾海報之父Wes Wilson的海報設計廣泛吸收了「新藝術運動」、表現主義、維也納分離派等流派的藝術特點,結合Alfred Roller的字體。他的海報設計風格以流動扭曲的字體設計、鋪滿畫面的元素和大膽的色彩聞名。這後來成為了嬉皮士海報設計的標準。

耶魯藝術設計出身的Moscoso則擅長應用歐普藝術對光效應和色彩研究,並在後期嘗試攝影拼貼和3D技術。

60年代,恰巧歐普藝術在美國流行開來,歐普二字來源於視覺效應(Optical)的縮寫,運用波紋和幾何圖像的規律排列,讓人的視覺產生變形,作品從而有了波動的感覺,帶觀眾進入變幻莫測的奇異世界。

歐普藝術家門創造的這種藝術形式,讓人有了大白天嗑了藥的視覺效果

相較而言,設計師組合Mouse和Kelley在嬉皮士設計中的風格更為獨特,吸收了英國傳統插畫的技巧。其為迷幻搖滾樂隊Grateful Dead製作的海報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玫瑰與骷髏的搭配後來成為Grateful Dead的標誌。

寓意著死亡的骷髏和象徵美好的玫瑰與嬉皮主題的完美結合成為了史上經典之作。

60年代美國航天事業的高速發展是誘導嬉皮士文化產生的原因之一,國家大力發展航天卻不管人民的死活,嬉皮士們對現在的迷茫和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讓海報中又產生了神秘的主旋律。

Rick Griffin則深受神秘主義影響,開創了一種與Wes Wilson完全不同的設計風格。一開始是一名漫畫家,六十年代受西海岸嬉皮文化影響才輾轉來到舊金山。

The Big Five的設計風格基本奠定了60年代嬉皮士年代海報設計風格的基礎,濃烈的色彩,流動的線條,光電3D的效果,神秘怪誕的圖形。當然在嬉皮士海報風格上,還有一些其他有強烈個人色彩的設計師,比如Lee Conklin,也多以怪誕神秘為主,而David Singer則善於超現實主義法和拼貼技術,並喜歡從古典雕塑中尋找靈感。

嬉皮服裝

隨著絢爛的60年代成為歷史,幾乎所有的海報設計者都不再進行創作,嬉皮士海報也就慢慢消失在了藝術舞臺上。

但迷幻的海報大大激發了嬉皮士們的想像力和熱情,響徹的口號「我們自己縫自己的衣服」最大的體現莫過於永遠不可能雷同的扎染T恤,而他們通過各種叛逆的文化衫、口號文化衫來表達自己的主張。

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大興趣的嬉皮士們,恰逢吉普賽文化在美洲大陸上流行開來。強調人的藝術氣質、叛逆和自由還帶著浪漫色彩的波西米亞風情自然被攝取融入到了思想共通的嬉皮風中。

不分男女老幼,高低貴賤的牛仔服裝或許最能象徵嬉皮士們心中追求的「平等」。破洞和毛邊又恰恰和嬉皮士的叛逆所符合。在我眼中,嬉皮士正是最能穿出牛仔靈魂的那群人。

牛仔和嬉皮元素的結合

Hippie Bus

許多嬉皮士將有小型巴士改造成了移動的家,把旅行作為追尋自由的途徑。在嬉皮海報宣揚了粗線條和大膽配色的美之後,嬉皮士們也紛紛把自己的車塗畫成了藝術品—Hippie Bus。

而這種塗鴉風格一直流傳至今,運氣夠好的好,在舊金山的街上或許還能看到現在的Hippie Bus,而Lady Gaga演唱會的宣傳巴士也曾採用了這種嬉皮風格。

嬉皮士們不願被世界上的設計原則束縛,摒棄了功能性、商業性和反嬉皮士人群口中所謂的「理性」,代之以新奇、迷幻、隨性的創作方式,從各種藝術流派中取用所需的元素,使嬉皮風格成為了他們視覺上的LSD。

嬉皮年代一去不復返,但從嬉皮海報中開始流傳的迷幻風格,到嬉皮服裝和嬉皮巴士的風格,不僅催生了後現代主義,更讓它們拼湊起的嬉皮視覺成為了藝術上那最獨特的一篇。

*圖片來自網絡。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報名參加黑氪科技嘉年華2017,關於嬉皮士·想像力與科技。


視頻:黑氪科技嘉年華2016現場

相關焦點

  • 到底嬉皮士的真面目是什麼!
    這個夏天,一群嬉皮士從世界各地蜂擁而至,他們留著長發、頭戴鮮花,高喊著「愛與和平」,穿著奇裝異服躺在加州的陽光下,踩著迷幻搖滾的鼓點,面帶微笑地向世人宣布:嬉皮士就是「愛的一代」。嬉皮士迷幻海報1967年7月的《時代》雜誌封面:「嬉皮士:一種次文化的哲學」。嬉皮士們在音樂上的成就無形之中促就了平面海報歷史上的一段巔峰時期。在沒有網際網路、社交媒體的年代,他們用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海報和專輯封面來宣揚理想和信念。
  • 《賈伯斯》曝光迷幻海報 「喬幫主」真假難辨
    《賈伯斯》曝光迷幻海報 「喬幫主」真假難辨 時間:2013.07.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何小沁 分享到:
  • 如何成為一名嬉皮士?
    這種形成於上世紀60年代的特殊文化現象,借著極簡主義和復古潮流再次席捲全球,而你還傻傻分不清「嬉皮士」和「披頭四」?一份「嬉皮士」速成教程送到,請接收。村口李書記他兒子,今天下午把頭髮染成了黃棕色。天然織物在迷幻風格和波普藝術的影響下色彩絢麗、張揚大膽,幾何、波點、奇形怪狀的符號被印染在從各種跳蚤市場上淘來的衣物上。補充一句,有輛嬉皮Van就更好了,人車合一,嬉皮到底。
  • 【第三輪海報|give me five!】giv...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第三輪海報|give me five!】giv... 【第三輪海報|give me five!】giv... 重慶當代力帆俱樂部 2020-08-05 17:06 【第三輪海報|give me five!】give me five!
  • 「嬉皮士文化」因何而興起,又為何在短時期內衰敗?
    他們具有反叛精神,厭惡主流社會,用特立獨行的方式追求和平。這群人被《舊金山紀事報》的記者赫伯·凱恩稱為"嬉皮士",他們所代表的文化也便被命名為了"嬉皮士文化"。 時至今日,嬉皮士文化仍然隨處可見。無論是時尚界還是音樂界,嬉皮士元素一直都很受歡迎。當人們穿上喇叭褲與大披肩並奏響迷幻搖滾時,那便是在致敬嬉皮士們了。
  • 第一支迷幻樂隊「電梯13樓」主唱去世,被迷幻反噬但留下光
    當地時間5月31日,美國德州迷幻搖滾樂隊「電梯13樓」(The 13th Floor Elevators)的主唱洛基·艾瑞克森(Roky Erickson)去世了,死因暫未公布,享年71歲。活躍於1965-1969年間的「電梯13樓」是第一支嚴格意義上的迷幻樂隊。他們不是迷幻音樂的發明者,但賦予了它名字。
  • 音樂風格|迷幻爵士
    音樂風格的起源是什麼?同樣,各種音樂風格運用到樂器演奏中,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所表達的情感也是不同的。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音樂風格是—迷幻之音Acid Jazz(迷幻爵士),也被很多人稱作酸性爵士!迷幻爵士經常採用Hip-Hop的編曲方式,DJ的「刮擦」技術在這裡得到了大量的體現。Acid Jazz(迷幻爵士)起源於英格蘭南部,這種音樂形式結合了Jazz、Funk、Hip-Hop和Breakin beat,強調了循環拍子和調式和聲。
  • 入門級嬉皮士速成指南
    上世紀 50 年代,美國經濟猛進,但二戰結束後的創傷體尚在,民權運動又伴著冷戰和越戰接踵而來。早期的嬉皮士們懷揣著真誠純潔的理想主義,敵視美國那種僵化的中產階級價值觀,他們追求無政府主義,四處遊行表達自己的美好心聲和和平願景。而等到嬉皮士文化末期,他們的形象開始與「異裝怪相」「軟硬毒品」「性解放」「新式音樂」「群居村」這些詞語聯繫在一起,他們任由非理性、魔鬼理論和失敗感知擺布。
  • 從零開始說搖滾(五):從迷幻搖滾開始的探索與迷失
    後來,人們發現越是詭異而奇怪的音樂越是能讓人們陷入瘋狂,於是,他們開始沉湎於這種幻象中。也是從這時候開始,作為英美兩地搖滾樂代表人物的The Beatles和Bob Dylan都開始嘗試使用迷幻劑。1965年,The Beatles的新專輯《Rubber Soul》中率先開始引入迷幻因素,而據列儂表示,當時的樂隊已經開始習慣服用大麻進行創作和演奏,甚至將這張專輯稱為「大麻專輯」。
  • 伍德斯託克音樂節,一場愛與和平的嬉皮士對決
    ▲《伍德斯託克音樂節1969》海報規模與陣容史無前例,而且這也是歷來少見銅臭味兒的一次音樂節,標榜「音樂與藝術的結合」。  最早的嬉皮士是用來描寫西方國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習俗和當時政治的年輕人。 嬉皮士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文化運動,它沒有固定的宣言或領導人物。
  • 也能用PS輕鬆做迷幻海報~
    近些年迷幻風格的海報非常受歡迎,傳遞給人一種神秘感和潮流感。
  • 流行文化,左翼運動,嬉皮士復興——從旁觀者角度看《最後的嬉皮士》
    作者與歌者選擇嬉皮士這一題材,將其注入新的流行文化環境,自然有他們個人的考量,但作為旁觀者,也難以否認流行文化的塑造中存在群體的無意識行為,嬉皮士文化在這個時代並沒有成為被遺忘的歷史,而是又重新被寫入流行音樂,被部分年輕人認可甚至踐行,這背後或許存在一定的社會因素。是社會環境構建了流行文化,也是社會環境選擇了嬉皮士作為當代流行文化中的元素。
  • 傳奇的迷幻搖滾鼻祖,霍金都為他們伴唱!
    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是英國殿堂級搖滾樂隊,他們最初以迷幻搖滾的音樂風格打響了知名度,隨後逐漸發展為前衛性的實驗搖滾樂,更在音樂中融合了科幻、布魯斯元素。平克·弗洛伊德的黑膠唱片包裝這支來自英國的搖滾樂隊風格獨特,以迷幻搖滾(Psychedelic Rock) 、英倫搖滾(Britpop)風格而聞名。
  • 明知嬉皮士都是一幫「爛仔」,為什麼你還羨慕得要死?
    他們是早批進入伊維薩島的嬉皮士,受英國戰後從流行黑白到濃烈的色彩風向影響,又在英國流行音樂中產生了迷幻藝術,因此他們的音樂、著裝再到繪畫的風格都瀰漫著神秘色彩。這一風格跟本地的波西米亞風格有著熱烈色彩這一相同的特點,散發著浪漫氣息的設計風格,傳遞愛與和平的設計理念又異於原居民的服裝,使他們創立了充滿異國情調的風格。
  • 嬉皮士,垮掉的一代?
    大家一起聽英國的披頭四和滾石。1965年,這群人在媒體上有了正式的稱謂——「嬉皮士」。同年,模仿英倫風格的嬉皮士樂隊浮出水面,比如「門戶」「感恩致死」「地下絲絨」。也有數以百計的地下樂隊誕生。嬉皮士運動始終伴隨著音樂、舞蹈,以及隨之而來的聚會和尋歡作樂。主流社會一開始就很反感他們。嬉皮士沒有正經工作,他們濫交、濫用迷幻劑,企業主也不喜歡僱這樣的人。
  • 英國60年代迷幻搖滾TWINK |中國首次巡演
    新奇的元素和新鮮的和旋配置是年輕群體的標誌。儘管Twink人生中的第一支樂隊解散了,但就像著名電影《海盜電臺》中講述的這個年代,人們用搖滾樂來顛覆傳統進行改革的年代。一個到處是的Rock Hair Long、Textured Hair等髮型成為社會現象的年代,「英倫入侵」浪潮席捲而來與嬉皮士們最美好的時光。▼ 黑膠包裝1965
  • 迷幻雞湯,話嘮神作
    這是一個迷幻故事。他變身雞頭蛇腳的生物,採訪到一隻被捕的鹿狗。克蘭西剛剛降臨就被鹿狗的角穿透了身體,固定在它的頭上。內容和畫面,你很難分清哪一個更迷幻。可當這兩者結合呢?我們認真看,就會發現克蘭西穿越的每一個星球,都處於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