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背叛了美國的詩人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龐德(Ezra Pound,1885-1972),意象派運動主要發起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遷居巴黎。二次大戰期間他公開支持法西斯主義,戰爭結束後,他被美軍逮捕,押回本土等候受審。後因醫生證明他精神失常,再加上海明威和弗羅斯特等名人的奔走說項,他只被關入一家精神病院。1958年,龐德結束了12年的精神病院監禁,重返義大利居住,直至去世。主要作品有《面具》(1909)、《反擊》(1912)、《獻祭》(1916)、《休-西爾文-毛伯萊》(1920)和《詩章》(1917-1959)等。

1945年,二次大戰的細雨濛濛早春時節,美國第50軍沿義大利西海岸掃蕩,經過古城拉巴羅的時候,遇上一位本國的老先生,他衣袋裡裝著卷孔夫子的書。

52年前這個時候,華盛頓司法部在準備美國歷史上最大叛國案的開庭。據《Smithsonian》月刊說,美國不像其他國家,開國200年,夠水準的叛國案不足一把。至今只有兩個「史詩性」的叛國案。

一個是1807年阿諾德(Benedict Arnold)案件。(阿諾德1775年在麻薩諸塞的列剋星頓爆發戰爭時候志願從戎,參加殖民地人民對英國人的戰爭,他作戰英勇,屢負重傷,官位終至少將,因為殘廢調往費城,接著為奢侈生活弄錢而破壞州和軍規。1779年他向英國方面出賣美軍情報。1781年率兵對康乃狄克的新倫敦進行襲擊。阿諾德被喬治.華盛頓判處缺席死刑。名字成為「叛徒」的美式代名詞。)

另外一個就是1945年填滿美國各大報頭版的龐德叛國案。

這是一種新型叛國罪,是從前的戰爭史上不可能存在的一種叛徒。是用廣播為敵對國家做宣傳。從1940年2月起,龐德從羅馬每周用短波向美國廣播兩次。他自己寫講稿,題目包括經濟、歷史、政治和文化,他把自己的名字壓縮了,叫個Ez大叔,他改掉上流社會的口音,裝成鄉巴佬的腔調,以吸引普通聽眾。他那無以預測的,衝動十足的廣播,有時甚至讓義大利官方都懷疑起來,懷疑他是不是美國派的間諜,在用暗號向家鄉傳送軍事情報。

龐德屬於這麼一種人,為人類所有問題焦慮並開藥方。

藥方包括:治理交通擁擠(建議是:建築迂迴環行街道,兩側40層大樓地下室可停放2萬輛汽車),如何養活義大利人口(建議是:種花生),最重要的建議來自他的經濟理論:通過合理控制貨幣以實現更公平的分配。(他試圖勸說墨索裡尼,非常遺憾對方沒功夫辦理。)他的亞洲地緣政治學建議是:中國人和日本人把澳大利亞人趕出澳州--這個1941年12月7日發的議論,像是寓言和警報:日本人就在那一天扔了,不過,不是朝他建議的方向,而是扔到了珍珠港。

四天之後,墨索裡尼向美國宣戰。美國國會向義大利宣戰。龐德成為盟軍的敵人。他照樣按照自己的方法行事。每月三個星期,把時間分配於在拉巴羅跟妻子住的臨海公寓裡,和情婦呆在山坡的房子之間,到第四個星期,他到羅馬跟法西斯合作,錄製一個月的廣播節目,並從大眾文化部拿到每次廣播的350裡拉。這種有條不紊的日子持續到1943年夏天,墨索裡尼被自己的黨逮撲,義大利分成兩方,一方站到盟軍一邊。而在龐德看來,這是背叛,當希特勒派空降部隊營救了被扣押的墨索裡尼,在義大利北部薩格建立法西斯的「共和國」,龐德先在電臺裡表示支持,接著趕去投上他稱為「統帥」的,他認定的「英雄」墨索裡尼的效忠。

當1908年,龐德留著鮮紅的絡腮鬍,穿著細鹿皮夾克,帶著改變英語詩歌的自我天職,從美國移居倫敦的時候,應該說,作家統帥到來了!

如果說,20世紀英語詩的音調、印刷閱讀的效果不同於19世紀,應該說,很大原因源於龐德。他的影響不是單方面的。

他貢獻了大量時間鼓勵身無分文的年輕作家,比如勞倫斯、福斯特和海明威。他幫助他們找出版,寫書評,他幫他們到處找付房租的錢。

他幫助了喬伊斯的《尤裡西斯》的出版。

 

一個銀行職員,帶來一大堆詩稿,他刪掉詩稿的三分之一,這就是T.S.艾略特和《荒原》。是一次諾貝爾文學獎的由來。

一次大戰的結果讓龐德像許多知識分子一樣,相信現代戰爭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制度:資本主義,認為西方文明已腐敗到極點,被腐化的政經一體化的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吞噬。「Pejorocray」--他自造的形容這種體制的詞,來自:pejorative--有貶義意味的,和demoracy--民主政治。有一陣子,他認為列寧和布爾什維克找到正確闡述,但是很快又覺得,更好的保證和解決方法在法西斯主義那裡。他自認為是一個政治和經濟專家,儘管沒人理會,30年代初他就開始給世界發指令了。他似乎像個被慣壞的孩子,得不到注意就尖叫亂踹,應當說龐德終於找到他的大喇叭:羅馬廣播電臺。

出於任何原因,檢方使這個案子進行得很快。絕大部分的時間,大陪審團聽精神病學家的證詞,看看在場的龐德。龐德焦躁而沉默。最終,大陪審團只花了不到5分鐘的時間就判決:龐德有精神病。

他有一個歸自己的房間。他可以整日打字。他產量驚人。他在精神病院裡寫了25部長詩,翻譯《詩經》與《四書》中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義大利文,翻譯了墨索裡尼的部分日記,翻譯了索福克勒斯的一部悲劇。同時他飛快地給雜誌們寫稿並寫了數千封沒屬名的信件。(匿名信件避免了精神病醫生確定他是不是瘋子的證據)。

一直到1957年公眾輿論和政治風雲塵落,一個由詩人弗羅斯特(1914年敘事詩選《波士頓以北》在英國成功出版,在遷居期間結識了龐德和艾略特,後回到美國大學執教做研究工作。他的詩與20世紀多數詩人截然不同的是,他不進行詩歌形式的試驗和改革,而是用舊形式表達新內容。)和麥克利什(1939--1944任國會圖書館長,此時在哈佛大學做教授)帶頭髮起對艾森豪政府的急風暴雨般的遊說,他們說好多納粹戰犯都已經刑滿釋放了,再把一個在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中的人關著不太好。

1958年4月,聯邦區法院撤銷了對龐德的叛國罪起訴。但是在法律上他無能力籤署一張支票或者一份文件。 在13年的精神病院生活,得了博林根詩歌獎,對文學詩歌發展影響巨大。正是個有趣的諷刺!

他並不急著離開精神病院,因為一個牙科的預約。到這一年的5月7日,58102號的龐德病歷正式合上了,附一個注釋:狀況無改善。

短期週遊之後,他乘船去了義大利,除了他的妻子之外,同一個通倉裡還有個年輕女人,龐德住精神病院期間,她定期去看望他,這時候成了他的秘書。船到達港口的時候,朝著蜂擁而至的記者,龐德「啪」地來個納粹式舉手禮!

偶然的,當他指著一片心愛的美景時,他舊日的活力回來了,他就追著景色而去,一塊走著的人都追不上他。

看過美國舞蹈家阿斯泰爾的電影,他就沿拉巴羅的河邊,獨舞「踢塌」。

相關焦點

  • 美國詩人龐德為中國的瀟湘八景寫的英文詩,能與唐詩的韻味相媲美
    然而,一位美國詩人卻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概,偏偏要挑戰這「瀟湘八景」之詩,而且更厲害的是,他寫出來的英文詩,還真的有那麼幾分盛唐的意味,放眼古今瀟湘之詩,也算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了。這位挑戰「瀟湘八景」的美國詩人就是龐德,美國的詩壇巨匠。
  • 詩人龐德翻譯李白情詩,在美國爆火幾十年,國人看到譯文:差點火候
    也有很多人嘗試著翻譯了中國的古詩,其中有一位來自美國的詩人埃茲拉·龐德翻譯了中國的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情詩,翻譯版在海外很受歡迎甚至是火爆了幾十年,但是當美國的留學生來到中國看到這首詩的原著版本之後卻徹底了呆愣住了,才明白了兩個版本究竟有多少的差距。
  • 藝術家必須一直改變 | 龐德
    今天是美國詩人埃拉茲·龐德(Ezra Pound,1885.10.30 — 1972.11.1)的誕辰。
  • 龐德、北島、聶鑫森,三位詩人的地鐵詩呈現了現代詩美的多樣性
    我們首先看龐德的 《在一個地鐵車站》。全詩僅有兩句:「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一般顯現;/溼漉漉的黑色枝條上的許多花瓣。」此詩是一首抒寫地道的短詩,藝術上的最大特色是意象的成功創造。詩人選擇了兩個核心意象「面孔」和「花瓣」。詩人把地鐵乘客的面孔比作枝條上盛開的花瓣,貼切自然而又鮮明生動。
  • 美國詩人翻譯李白情詩,被編入美國教科書,留學生看完原版沉默了
    美國的一位詩人埃茲拉·龐德某天也看到了這篇作品,他如獲至寶般將它翻譯成外文,而後美國人將它放到了教材之中,而留學生比較了原作與翻譯之作沉默了。龐德是意象派的代表作家,他出生於1885年,在美國愛達荷州的一個小鎮上,原本在美國讀書,後來又去到了歐洲。
  • 美國詩人艾略特逝世50年:曾因太前衛被文化圈排斥
    是美國詩人T.S.艾略特逝世50年。倫敦尋蹤「肯辛頓詩人幫」提起艾略特,當然要提《荒原》。1922年,434行的長詩《荒原》先後在英國雜誌《標準》和美國刊物《日晷》出版。在《荒原》寫作期間,前輩詩人艾茲拉·龐德給了不少修改意見,並將其中兩大段刪去:一段是艾略特從但丁《地獄》的內容中獲得靈感而寫下的「沉船」段落。
  • 美國詩人翻譯李白情詩,入選美國教材,留學生看到原版後坐不住了
    唐詩是我國文學桂冠上一顆最閃耀的明珠,在唐朝曾出現過許許多多的著名的大詩人,但是如果一定要選出一個作為整個唐朝的代表,那麼這人的名字只能是李白。哪怕有詩魔之稱的白居易,或者有著詩聖之稱的杜甫,比之於有著謫仙人之稱的李白也要稍微遜色一分。
  • 龐德被關羽俘虜後,為何不投降劉備?這個原因讓他無法背叛曹操!
    結果,關羽借漢水暴溢之際,大破于禁,龐德與于禁盡被關羽俘獲。然而,面對關羽的威勢,跟隨曹操30年的于禁選擇了投降,在曹魏根基不深的龐德卻寧死不降,不願歸順劉備與舊主馬超團聚。這其中是否有什麼隱情呢?很多人認為龐德與馬超關係不好,所以被俘後,龐德寧願去死也不再想跟馬超混到一起去了。不過,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 美國詩人翻譯李白的情詩在海外爆火幾十年,留學生看到原著後愣了
    例如,美國一位著名的詩人,就曾用英文改編過中國的古詩,而且還是李白的經典之作《長幹行》。這位美國著名詩人叫做埃茲拉·龐德,是意象派詩歌的典型代表,在美國很受歡迎。埃茲拉·龐德很有才華,但是他的行為也任性,甚至可以用怪異來形容。埃茲拉·龐德為了向世人宣傳他的思想理念,四處吼叫,而且隨意亂踹。
  • 李白的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入選了美國教材
    但在大多數人眼裡,這個喜酒好色的唐朝詩人,過於豪放不羈似乎很少能跟"肉麻"二字聯繫到一起。龐德翻譯《長幹行》埃茲拉·龐德是出生於1885年的一位著名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他是美國意象派詩歌的代表人物,對古典文學和語言學都有很深的造詣。
  •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
    李白有一首肉麻情詩,被「精神病」詩人譯成英語,外國人直言好詩!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不少的優秀人物和優秀的作品,而詩歌詞彙應該是當時最有名的娛樂文化項目,這些詩人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文化寶藏。
  • 《新譯外國詩人20家》:呈現當代世界詩歌最新圖景
    在這個思路下,智利詩人尼卡諾爾帕拉、加拿大詩人洛爾娜克羅齊、瑞士詩人菲力浦雅各泰、美國詩人比利科林斯等各國代表性詩人的最新詩作,迅速出現在《詩刊》上,並新設「國際詩壇詩人獎」,要求獲獎詩人必須到中國領獎,先後授予加拿大詩人洛爾娜克羅齊、西班牙詩人胡安卡洛斯梅斯特雷以及法國詩人塞爾日·佩裡,由此,《詩刊》的「國際詩壇」欄目真正引起了國際關注,參與到了世界詩歌的共同建設與創造之中。
  • 穿過半個世紀,我們真的可以理解這位完美詩人的不完美嗎?
    經典詩作除永駐紙媒外,藉助新媒體只會得到更廣泛傳播傅小平:在詩歌史第一卷第二編《現代派詩歌的演變與分化》中,你寫到以艾略特為首和以龐德為首的兩條不同的創作路線貫穿20世紀美國詩歌史。艾略特和龐德是好朋友麼,詩歌界後來卻把他們分列在兩條路線上。這兩條路線其實還關乎後世詩人寫作主要受歐洲文化尤其是英國文化影響,還是受美國本土文化影響。
  • 凱嵐 | 龐德 《第四詩章》Canto IV (中英對照)
    ——這是龐德的理想國,是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我也找到龐德自己朗誦第四詩章的錄音。此處龐德想要描繪的是「一層層的雲」的樣子,出自陶淵明的《停雲》詩,此詩分四章,運用比興的手法和復沓的章法,通過對自然環境的烘託描寫,和不能與好友飲酒暢談的感慨,充分抒發了詩人對好友的深切思念之情。詩云:「靄靄停雲,濛濛時雨。
  • 種族歧視、物化女性、電影《007》,原著詹姆士龐德是渣男無誤
    很多人的答案會是詹姆士龐德 (James Bond) 。將近 60 年來,許多男神都飾演過這個角色,有人粗曠、有人風趣、有人嚴肅、有人充滿性感魅力。我們都知道,龐德最早來自於伊恩佛萊明 (Ian Fleming) 的諜報小說,但是,很少人看過佛萊明的 14 本龐德小說。導致大家忽略了這個重要的事實:小說裡的龐德與電影裡的龐德大不相同,而小說裡的龐德,簡單說,就是個人渣。
  • 率土之濱龐德玩法攻略 龐德怎麼玩
    龐德果敢善戰,授命叱敵,跟從馬騰平定西涼,進擊反叛的羌、氐等外族。與馬超共同作戰,殺敵無數,而後輾轉多地,曹操拜龐德為立義將軍,封關門亭侯。  陳壽稱:「龐德授命叱敵,有周苛之節。」
  • 《鴻圖之下》龐德怎麼樣 龐德強度評測
    遊戲中,龐德的武將定位為「武」,從滿級後的各項屬性... 鴻圖之下中有魏蜀吳三個國家,其中每個國家都有人盡皆知的知名武將,那麼下面就給大家帶來了鴻圖之下龐德介紹及搭配推薦,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鴻圖之下龐德攻略 龐德怎麼用
    在兵敗被擒後,龐德依舊誓死不屈,最後被關羽所殺,曹操追諡其為狀候。那麼這樣一位英勇不屈的武將,在《鴻圖之下》中表現如何呢?這次,我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有關龐德的詳細攻略。龐德的兵種為騎兵,克制步兵,被槍兵克制。30級解鎖「重騎兵」,被動技能衝鋒,開戰前30秒內,可以提高5%連擊武技發動機率。「象騎兵」具備「野獸」和「攻城」被動效果,在野外和攻城兩端表現優秀。
  • 龐德與于禁
    已是暮年,少了龐德那種血勇之氣,享過了福,多了貪生怕死之心,再者被關羽擒住,有些難以言說的狀況,畢竟當年關羽也曾在曹操手下待過,而且曹操待之如同上賓。于禁此時也是勢窮兵敗。他可能覺得罪不至死,關羽降得,于禁也降得。關羽事後封金掛印,于禁也做得。也或許還想保全士兵性命等等。
  • 龐德和五大名將對戰,五人車輪戰還拿不下龐德,龐德有多厲害?
    龐德,原為西涼諸侯馬騰的部將。在馬騰被殺之後,龐德跟隨馬超一起起西涼軍為馬騰報仇。龐德為人忠義且勇猛,有謀略。在馬超於蒹葭關之戰投靠劉備之後,龐德後歸屬曹操,被曹操所倚重。在襄樊之戰中,龐德有不俗的表現,但最終還是不敵關羽,被關羽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