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第111回,司馬昭的親信賈充託名勞軍,到淮南見鎮東大將軍諸葛誕,詢問諸葛誕對司馬昭禪代魏統的看法,誕大怒道:「汝乃賈豫州之子,世食魏祿,安敢出此亂言!」
賈豫州就是賈逵(174~228年),字梁道,演義中出場在第79回。曹操去世曹丕登位,曹彰領十萬大兵前來爭位,諫議大夫賈逵挺身而出。曹彰問曹操的璽綬在哪裡,賈逵正色而言曰:「家有長子,國有儲君。先王璽綬,非君侯之所宜問也。」曹彰折服交出兵馬回鄢陵自守。
賈逵非常忠誠,早年在絳邑當縣令時,被袁尚手下郭援威逼仍寧死不降。曹操召見賈逵議事後感慨說:「假使天下二千石(太守的代稱)官員都能象賈逵這樣,我還有什麼可擔憂的呢?」曹操在雨季要南徵東吳,將士大都不願進軍,曹操不想有人勸諫下令有諫者處死。賈逵與三位同僚仍執意進諫,承認自己是發起者而下獄獄中堅持讓獄吏上枷鎖。後來曹操認為賈逵無惡意,恢復了其職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賈逵隨曹操到漢中徵討劉備,軍情緊急官兵又要督運數十車囚犯。他處死其中最重要的一名囚犯,將其餘犯人全部放走。曹操得知後更讚賞他機智果斷,就拜他為諫議大夫,與夏侯尚並掌軍計。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在洛陽逝世,魏王太子曹丕遠在鄴城,洛陽軍隊騷動。有人主張壓住消息暫不發喪,以諫議大夫負責辦理喪事的賈逵堅持派使者到各地去發喪,讓內外官員都來弔喪。青州兵聽說主帥已亡,敲著鼓一批批地走散了,大臣們認為應當馬上彈壓,賈逵說服眾大臣進行安撫。發給青州兵長檄公文,讓他們憑著公文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得到當地官員提供的糧食關照,一場騷動才被平息下去。
魏王曹丕對賈逵感恩戴德,賈逵曾受別人牽連而要被治罪,曹丕說道:「晉國賢大夫叔向的不朽功勳使得他傳到十世的後代還能得到寬宥,何況賈逵的功德就是他自身所立的呢?」於是赦免了賈逵。
賈逵後來出任豫州刺史,革新吏治,鋤強抑暴,興利除弊,政聲卓著。賈逵在外修軍旅同時,也不忘內治民事。賈逵在境內斷山蓄水,建造了小弋陽陂,又疏通運渠二百餘裡,人稱「賈侯渠」。
太和二年(228年),大司馬曹休率兵接應詐降的東吳鄱陽太守周魴,在石亭慘遭伏擊。賈逵督領的各路兵馬建議等援兵到來再救援,賈逵堅決進軍,虛張聲勢嚇跑吳軍救出曹休。曹休卻埋怨賈逵救援太遲,當場呵責賈逵,敕令賈逵幫他撿拾棄仗,賈逵不從獨自引軍退還。兩人互相上表彈劾對方,魏明帝雖知道賈逵為人正直,但仍然必須倚仗身為宗室重臣的曹休,於是判定二人都沒有過錯。
曹休仗著自己是朝廷宗室,一向瞧不起賈逵,還曾阻擾魏明帝授予賈逵符節。石亭之戰如果沒有賈逵的及時救援,曹休肯定全軍覆沒,賈逵不記前嫌,奮力相救,深受時人讚譽。
同年賈逵逝於任上,豫州吏民為了追思他,專門刻石立祠,魏明帝曹叡、高貴鄉公曹髦都曾到訪。
嘉平三年(251年),王凌在淮南起兵失敗,被押解回京時,路過賈逵廟前大呼:「賈梁道!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同年,司馬懿病重,夢見賈逵、王凌為作祟,不久去世。
演義第114回,魏主曹髦帶著三百護衛攻打司馬昭,賈充指使太子舍人成濟弒殺曹髦。曹髦死後,陳泰建議誅殺主謀行刺的賈充,司馬昭不願意,只誅殺了成濟、成倅等人。
賈逵病死時兒子賈充尚未成年,為父守喪獲得孝子的名聲。賈充承襲父親陽裡亭侯爵位,入仕曹魏後成了司馬師、司馬昭兄弟的親信,是司馬篡魏最大的幫兇。
孝子賈充卻在孝敬母親的問題上因弒君和前妻而留下缺憾。賈母柳氏知道古今看重節操義氣,但不知道兒子賈充參與弒殺曹髦之事,屢次追憶痛罵成濟,侍者們聽到沒有不偷笑的。賈充的原配是中書令李豐之女李婉,李豐謀劃推翻司馬師失敗後,因父罪坐徙樂浪。柳氏臨終時,賈充詢問遺願,柳氏說:「我讓你迎回李婉你不肯,還問其他幹什麼呢?」
賈充能力出眾,還擅長法理,主持了修訂《泰始律》,是西晉建國最重要的大臣。但另一方面,他諂諛陋質,結黨營私,陷害忠良。所以有人認為他不止是魏朝之悖逆,也是晉室之罪人。
他本人無德而祿,而且家門不正,以至於禍延子孫甚至一國皆亂。他的女兒賈南風嫁給司馬炎弱智的兒子司馬衷,朝上大臣都看出這位太子實在不堪重任,但因為是長子,又是賈充的女婿,最終還是讓司馬衷繼位。後來集醜陋、好色和狠毒於一身的賈南風擅權,導致八王之亂,甚至之後的五胡亂華皆由此始,西晉葬送於賈家之手。
賈逵一生忠於曹魏,以致心懷鬼胎的司馬懿夢見他作祟而死。他的兒子卻和司馬懿兩個兒子沆瀣一氣,篡奪了曹魏的基業。後來孫女又禍亂了晉室,把中華民族又拉進至暗時期。這樣巨大的反差也是史上罕見,賈逵九泉有知,一定捶胸頓足、無地自容。
上一篇:東拉西扯《三國演義》(86)漢室宗親卻成了曹氏三代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