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木頭人是什麼人?原來是一種醜陋的美國文化

2020-12-24 舊影君說歷史

這張照片拍攝於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民國,一大一小兩位主人公應該是馬戲團的演員。

倆人背後的幕布上貼著一則注意告示:木頭人腦筋簡單,顧客請勿動手,免有得罪。

木頭人是什麼人?

其實這是中國的叫法,美國叫釘子頭,很明顯一個說的是智商,一個說的是頭型。

看他們的頭,小小尖尖,還扎著一綹朝天辮,這樣子跟1931年美國著名電影《怪胎freak》裡的一樣。

真人拍攝的《怪胎freak》反映了當時美國的怪人秀文化,對身體有畸形的人的展覽,盛行於1840到1970年代。

《美國恐怖故事》第四季就是對這一歷史文化的回顧,裡面同樣有一對由演員扮演的大頭針夫婦。

所以,民國時期的這張照片,反映出中國當時也受到美國這種惡俗馬戲團文化的影響。

現代醫學確認,木頭人其實是「小頭症」患者,腦部發育不全,終身不能自理,目前尚不能治癒。

相關焦點

  • 一二三,木頭人
    這個人群分成兩種,第一種人叫overseer,他們站在人群的前面,說完「一二三木頭人」後就轉頭看向背後,防止背後的人移動。背後是另外一種人,他們是木頭人,當overseer在說「一二三木頭人」的過程中,他們向overseer走去。當overseer說完,轉頭看向身後時,他們一動不動。這個人群的生活就這樣日復一日地循環著。
  • 《希爾達 第一季》簡評木頭人:獨木不成林
    希爾達跟了他一路,一直在問問題,一直跟到木頭人的家裡,可木頭人就像沒聽見一樣,到家了一巴掌把小姑娘關在了門外面。希爾達又繼續敲門,他才裝作什麼都沒發生過的樣子,讓希爾達進來。不過這次,木頭人居然跑來救被他輸給巨人的希爾達了。難道這塊木頭轉性了嗎?原來,木頭人心愛的吉他也被他自己輸給了巨人,他想通過希爾達幫他把吉他悄悄拿回去,還是為了自己。哪想到他們離開的時候,被回來的巨人發現了。
  • 一二三木頭人
    一二三木頭人
  • 醜陋的美國人!這不是口號,是一部美劇!
    需要資源的關注我們 回復 以下 《醜陋的美國人
  • 木頭人和稻草人
    稻草人對著木頭人說。「不用謝。」木頭人憨憨地笑了,稻草人也笑了。陽光非常溫柔,帶走了泥土裡的水。「糟了,泥土都幹了我怎麼站到土裡去?」稻草人蹦著向她看護的那塊稻田奔去。不一會兒就到了,用力向上一蹦,又用力向下一沉,就把腿陷進了泥土裡。
  • 幽靈是什麼?多貢人的面具又有什麼含義?剛果的木頭人是外星人嗎?
    很多民間傳說中包含了令人驚訝的高深識和異地文化,我們只有搬出「眾神」才能將其解釋通。人類對那些天外信使的記憶被保留在了古老的傳統、祭禮和風俗中。有一部分甚至流傳至今,在自然族群中以栩栩如生的神話傳說和貨物祭禮的形式存在。在仔細研究後人們發現,這個幾乎被遺忘了的傳統絕不是「人類蒙昧之初的藝術」那麼簡單,其中有很多現象,恐怕還得用古代外星人搜索的假說才能解釋得通。
  • 醜陋的彝族人吉乃(圖片)
    但是他們先天不足(沒有技能,沒有好的教育),城市不能接納他們。在這樣一組矛盾裡,他們開始好逸惡勞,甚至不勞而獲。我並不是杞人憂天,更不是空穴來風。你大可看看成昆線上,那些扒竊、搶劫的彝族人。他們的後代會沿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甚至是這個族群的將來會怎樣??
  • 上海電影節丨《我們都是木頭人》:覆滅又重生的樂隊血淚史
    這次上影節把片名譯作「我們都是木頭人」,私以為並不太貼切,或許「木頭人」是為了強化主人公的冷漠特質,也或許是為了勾起中國觀眾關於同名遊戲的童年回憶,但是這樣的翻譯,卻讓核心信息的傳遞大打折扣。電影的敘事藉由通關遊戲的形式和結構講述而成,這款由導演長久允虛構出來的遊戲,就叫We’re Little Zombies,直譯過來就是「我們是小殭屍」,而四位主人公後來組的樂隊,也叫Little Zombies,「木頭人」直接消解了這兩層最重要的意思。《我們都是木頭人》劇照故事由戴眼鏡的小男孩高見光拉開序幕。
  • 在民國,武林盟主原來是月薪過千的職人
    晚會沒有價值觀,只有口號,『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和『給您拜年了』性質一樣」。這麼說來,《一代宗師》確實符合他多年來在民間史料搜集工作中對民國武林的感覺:「一方面是習武人的階層性,以前總是把習武人寫成沒有文化的,只有事件,沒有生態的土壤,沒有生活環境。而這部電影,表現了習武人的文化程度,他們生活的講究,和他們裡三層的、外三層的人情關係。」
  • 如今再看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我們還醜陋嗎?
    上世紀80年代,臺灣作家柏楊寫出了一本《醜陋的中國人》,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時至今日,這本書仍有很大的影響力,甚至登上了某雜誌評出的20世紀末中國影響力最大的20本書排行榜。不僅這本書的書名惹人非議,書中的內容更是或令人不快,或發人深思,或者令人大搖其頭。
  • 美國印度提出的雙塔計劃內容是什麼?中國文化領域被設計抬轎子?
    大約10年前,我上網瀏覽到一個帖子,帖子上說印度領袖和美國領袖會晤時,提到過「印美雙塔計劃」,也就是美國和印度合作的一項計劃,到底是軍事合作還是文化合作?或是其它的什麼合作?文中沒有提到,時間久遠,帖子已經找不到了,今天我們就以文化的視覺,來探討和研究這份神秘的「印美雙塔計劃」吧!
  • 柏楊 | 醜陋的中國人
    作者以「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將傳統文化種種弊端喻之為「醬缸文化」,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濾過性疾病,子孫後輩永遠受感染,且持續不斷。該書一版再版,還有日文、德文、英文等譯本行世。《醜陋的中國人》收集的都是以20世紀80年代初期,柏楊在各個學校所做的演講文章為主。而該書所有文章,都圍繞一個相同的中心主題,即是作者序言所說的:「批判中國人的劣根性」。
  • 民國之後無大師完全是一種謬論
    中華民國(1912-1949)這三十年就是常說的民國時代。被無數鼓吹文化開放,鼓吹思想解放的人們公知或者「有識之士」圈粉。仿佛推崇了民國,就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養,提高了自身的學識。這些人沉浸在民國的童話中,是一種很要不得的文化思想上的自我閹割。因為首先,第一點就是那個時代,仍是半殖民地的社會形態。西方列強在中國的各種利益沒有任何解除。國家實際的政治權力並沒有完全意義上是實現。
  • 柏楊誕辰100年,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醜陋的中國人」
    結束後,沒人上來要求籤名,甚至連禮貌的掌聲也沒有,在椅子一陣移動聲之後,聽眾紛紛散去。 一年前,他在臺中的東海大學做過一次同樣題目的演講,內容也差不多。那次的觀眾眾多,大禮堂裡坐滿了人。但是在演講後,主辦後答應給他的錄音帶卻是一片空白,似乎無意留下那些內容。 在美國的這次不成功的演講後一個星期,柏楊收到了錄音帶。
  • 【無極堂】請遠離醜陋的酒桌文化和無效的聚會
    先來看看醜陋的酒桌文化現在,所謂的酒文化簡直是對文化兩個字的侮辱,曾經是文人行酒令飲酒作詩
  •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送去嘲諷:美國自由民主的醜陋面目
    【文/觀察者網 鞠峰】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在美媒集體官宣拜登獲勝後,川普仍不肯認輸,距離大選日過去了7天,訴訟「加時賽」還在繼續……世界人民吃瓜「吃到飽」。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li Khamenei)又送上一記神嘲諷:這場選舉,證明了美國自由民主的醜陋面目。
  • 《勝者即是正義》外貌醜陋的人也許心靈更醜陋
    但從古美門告訴黛真知子:「你口中所謂的正義,只是居高臨下的同情而已,不過是憐憫每次出現在眼前的可憐人。」我開始反思,古美門不盲從所謂的正義。每個案件都在打破這世上一些我認定的規則。 其中一個富商老公起訴要去整容成美女的妻子離婚,他說自己丑就一定要找個漂亮的對象,下一代才不會更醜!妻子一直非常溫柔賢惠,很愛長得醜陋的他,他卻一再傷妻子的心!
  • 宋魯鄭:「醜陋的美國選舉」
    這將會立即引發街頭抗議,而且很多人持有武器。還有高達30%的共和黨人支持川普拒絕離開白宮,如果有大規模選舉舞弊的話。 二戰之後,美國以超強的國力為後盾,自視為當世人類社會的理想政治制度,每次大選也都成為展示美式民主制度櫥窗的機會。
  • 民國初年,有司為何重兵保護一個美國人?他肩負著什麼重要任務?
    東嶽廟,很多地方都有,今天這張照片裡,則是民國初年,具體來說,是1915年冬天拍攝的。1馬棟臣,這個英文名為Frederick Gardner Clapp的美國人,讓隨從給他拍下了一張坐黃包車的照片。他是民國政府的貴客。此人是做什麼的呢?先看下他的履歷吧。
  • 從流行美劇看美國社會文化
    記得八十年代末,臺灣的柏楊曾出過一本《醜陋的中國人》,當年轟動一時,其實向南也是若干年後才讀到了這本書,至今有一點印象深刻,就是柏楊老先生從頭至尾將美國人作為了正面典範,也就是「醜陋中國人」的對立面,讓人感覺中國人的素質文化相距美國人差得好遠啊!不可否認書中剖析的當代國人的「醜態」針針見血,直到今天很多陋行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