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權 | 體育賽事節目能否構成類電影作品?——「央視訴暴風集團」再審判決觀點總結

2021-02-08 企業法律合規


實踐中,對於體育直播賽事節目能否構成類電影作品,及其構成作品的獨創性要求一直存在爭議。近期,備受關注的「央視訴暴風集團案」迎來再審,本案一審法院認為涉案世界盃賽事節目的獨創性高度達不到類電作品的要求,認定其應為錄像製品;二審法院維持了這一認定,但提高了判賠額;最新的再審判決則反轉了這一結果,認定涉案賽事節目不構成錄像製品,構成電影類作品。

本案主要的爭議焦點,除了認定涉案賽事節目是否構成類電影作品外,還涉及到類電影作品與錄像製品之間的區別究竟是獨創性的高低,還是獨創性的有無。本文將針對上述問題,對二審、再審法院的判決要點、主要論點進行梳理。

作者 |   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

競爭與監管法律事務部  姚華律師團隊  

2014年巴西世界盃期間,經國際足聯和中央電視臺(簡稱央視)的授權,央視國際公司在中國大陸地區獨家享有通過信息網絡在線播放由其製作、播出的「2014巴西世界盃」體育賽事節目的權利。

 

賽事期間,央視國際公司發現,暴風公司未經其許可,利用「暴風影音」網站及其PC客戶端,直接向公眾提供「2014巴西世界盃」體育賽事節目的短視頻在線播放服務。

 

央視認為:涉案短視頻的作品性質為《著作權法》中規定的「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以下簡稱「類電影作品」),暴風公司未經其授權擅自對涉案賽事節目進行剪輯、製作成短視頻並提供在線播放的行為,嚴重侵害了央視國際公司依法享有的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涉案賽事節目的權利

二審法院:體育賽事節目不構成類電影作品,構成錄像製品。(2015)京知民終字第1055號】

判決要點:電影作品和類電影作品的核心要素是具體的情節或素材,作者通過對情節或素材的運用而形成的足以表達其整體思想的連續畫面即為電影作品。通常情況下,電影作品會為觀眾帶來思想上的共鳴(如故事片或紀錄片),或會為觀眾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如風光片),或二者兼而有之。在構成要件上,電影作品至少應符合固定及獨創性要求。

 

本案主要的爭議焦點集中在電影作品的獨創性要求方面。二審法院認為,類電影作品與錄像製品之間的區別在於獨創性的高低。

 

從著作權法的體系化角度分析,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鄰接權客體除錄像製品外,還包括版式設計、錄音製品、表演及廣播。各類鄰接權客體之間雖有區別,亦有共性。鄰接權的客體不排除個性化的選擇,如不同表演者對同一歌曲的表演不會完全相同,只是因該個性化的差異未實質性影響音樂作品的旋律,因此,並未產生新的音樂作品。同樣,作為鄰接權客體的錄像製品,也不排除個性化的選擇如對音樂作品的錄製,即便針對同一個歌手演唱的同一首歌曲,不同錄製者製作的聲音效果亦很可能存在區別。

 

從歷史角度分析,鄰接權國際條約中所保護的鄰接權客體並不當然排斥具有個性化選擇的情形。儘管鄰接權產生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在作品傳播過程中傳播者的投入,而非獨創性的表達,但著作權及鄰接權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歷史表明,鄰接權客體的形成由各種複雜的歷史文化傳統、特定的歷史條件等所決定。可以說,對某些體現了個性化選擇的表達是採取著作權保護還是鄰接權保護,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該國法律的制度設計和安排(例如,對於錄音製品,美國因不存在鄰接權制度,所以將其作為作品保護,而德國則作為鄰接權客體保護)。在錄像製品被我國納入鄰接權體系的情況下,不能排除錄像製品具有個性化選擇的可能。

 

從司法實踐的角度分析,實踐中,一些被認定為錄像製品的連續畫面,也或多或少顯示出了獨創性。比如,法院認定獨創性較高的MV可構成電影作品,但達成共識的觀點通常亦認為,對舞臺表演實況做簡單錄製和技術加工製作完成的MV、對影視劇畫面和音樂進行簡易合成的MV,以及只是簡單錄製大海、沙灘、叢林等自然風景的畫面的MV等等,屬於錄像製品,而毫無疑問,這些連續畫面的製作也顯示了製作者一定的個性化選擇

 

綜上,簡單的以是否具有個性化選擇、是否具有獨創性來區分著作權的對象和鄰接權的對象,在邏輯上難以論證。在我國著作權法區分著作權和鄰接權兩種制度,且對相關連續畫面區分為電影作品與錄像製品的情況下,應當以獨創性程度的高低作為區分二者的標準

 

在此基礎上,二審法院判斷本案中的體育賽事節目由於在素材的選擇、拍攝、編排上受到較大客觀因素的限制,如體育賽事中的信號製作手冊對拍攝空間、機位的限制,以及直播賽事的紀實性要求,認為不同直播導演對於鏡頭的選擇及編排不會存在過大的差異,即便考慮具有較大獨創性空間的集錦部分,亦無法使得整體信號承載畫面達到較高獨創性程度,在獨創性高度上較難符合電影作品的要求。

再審法院:電影類作品與錄像製品的劃分標準應為獨創性之有無,而非獨創性之高低。本案體育賽事節目構成類電影作品。(2020)京民再127號】

判決要點:再審法院認為,準確界定著作權法對電影類作品的獨創性要求,應從解釋論的角度,正確運用法律解釋方法,既要考慮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也要立足法律規範的體系和立法演變。

 

從文義解釋的角度,作品一般定義中的「獨創性」要求係指「有獨創性」。而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與作者是否從事了創作,屬於同一問題的兩個判斷角度,創作是一種事實行為,對於是否存在創作這一事實行為,只能定性,而無法定量同理,對於作品的獨創性判斷,只能定性其獨創性之有無,而無法定量其獨創性之高低。

 

從體系解釋的角度,我國著作權法對於連續畫面通過著作權與鄰接權兩種途徑予以保護,前者對應的客體為電影類作品,後者對應的客體為錄像製品。我國著作權法嚴格區分著作權與鄰接權,著作權基於作者的創作自動產生,鄰接權基於傳播者的加工、傳播行為而產生。 著作權法對鄰接權單獨設置是為了拓展保護,而非限制保護。鄰接權是在狹義著作權之外增加的權利,目的在於對那些不具有獨創性、僅僅是勞動和投資的成果也給予保護,以鼓勵對作品的傳播,但作品的判斷標準並不因為單獨設置了鄰接權而提高。因此,電影類作品和錄像製品分別作為著作權和鄰接權的保護客體,其實質性區別在於連續畫面的製作者是否進行了創作,所形成的連續畫面是否具有獨創性。因此,電影類作品與錄像製品的劃分標準應為有無獨創性,而非獨創性程度的高低。

 

再審法院認為,「獨創性」是指作品系作者獨立完成並能體現作者特有的選擇與安排,通常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判斷 :一是作品是否由作者獨立創作完成,即作品應由作者獨立構思創作,而非抄襲他人作品;二是作品表達的安排是否體現了作者的選擇、判斷,即要求作品應當體現作者的智力創造性。根據上述理解,著作權法意義上的錄像製品應限於複製性、機械性錄製的連續畫面,即機械、忠實地錄製現存的作品或其他連續相關形象、圖像所形成的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連續畫面。除此之外,對於在畫面拍攝、取捨、剪輯製作等方面運用拍攝電影或類似電影方法表現並反映製作者獨立構思、表達某種思想內容,體現創作者個性的連續畫面,則應認定為電影類作品。當然,鄰接權人在鄰接權客體的形成過程中也可能存在「個性化選擇」。但該「個性化選擇」不同於形成作品獨創性所要求的個性選擇和安排,就錄像製品而言,主要是為更好地錄製影像所作的技術性加工,而不涉及對作品表達層面的個性選擇和安排。因此,錄像製品形成過程中的所謂「個性化選擇」並不能使其具有獨創性。

 

在此基礎上,對於體育賽事節目構成電影類作品還是錄像製品,再審法院認為不能一概而論,應當從是否具有獨創性的角度予以分析認定。一般而言,對於由多個機位拍攝的體育賽事節目,如製作者在機位的設置、鏡頭切換、畫面選擇、剪輯等方面能夠反映製作者獨特的構思,體現製作者的個性選擇和安排,具有智力創造性,可認定其符合著作權法規定的獨創性要求。但對於僅通過簡單的機位設置、機械錄製的體育賽事節目,由於在鏡頭切換、畫面選擇等方面未體現製作者的個性選擇和安排,故不宜認定為電影類作品。央視國際公司在本案再審中補充提交的證據表明,對於同一場體育賽事,由於不同轉播機構拍攝製作的賽事節目在內容表達上存在明顯差異,因而體育賽事節目的創作存在較大的個性化選擇空間。

實踐中,一般通說認為類電影作品與錄像製品的區別與「獨創性」相關,主要的分歧在於二者的區別是獨創性的有無,還是獨創性程度的高低。對此,不僅著作權法及實施條例未予規定,相關的立法人員所作的著作權法釋義亦未涉及,亦不存在公約的相關解讀。二審法院主要從鄰接權客體存在個性化選擇的角度來論證電影作品與錄像製品的區別在於獨創性的高低,但再審法院指出,鄰接權客體中的個性化選擇不同於形成作品獨創性所要求的個性選擇和安排,就錄像製品而言,主要是為更好地錄製影像所作的技術性加工,而不涉及對作品表達層面的個性選擇和安排。對此,筆者認為,在將「獨創性」中的「創」定義為對表達的安排是否體現了作者的選擇、判斷的前提下,對獨創性有無的判斷可能本身就包含了對獨創性高低的判斷。再審法院認為錄像製品中的「個性化選擇」,如「技術性加工」行為不涉及表達層面的個性選擇,實際上是拉高了判斷「獨創性」存在的標準,將獨創性較低的機械錄製行為認定為不具有獨創性。可見,即使以獨創性的有無作為區分電影作品和錄像製品的標準,依舊無法逃離主觀上對於獨創性高低的判斷。


就本案而言,再審法院之所以認為涉案賽事節目構成類電影作品,是因為其在製作過程中,大量運用了鏡頭技巧、蒙太奇手法和剪輯手法,在機位的拍攝角度、鏡頭的切換、拍攝場景與對象的選擇、拍攝畫面的選取、剪輯、編排以及畫外解說等方面均體現了攝像、編導等創作者的個性選擇和安排,故具有獨創性,不屬於機械錄製所形成的有伴音或無伴音的錄像製品,符合電影類作品的獨創性要求儘管賽事節目的製作一般要遵循信號製作手冊的要求、考慮觀眾需求以及攝影師應具有符合直播水平要求的技術水準,但上述因素並不足以導致涉案賽事節目的製作喪失個性化選擇的空間。



1. 反不正當競爭相關訴訟案件——涉及商業標誌、商品名稱、包裝和裝潢、企業名稱或姓名、域名等標識的仿冒混淆行為的相關案件;誤導性宣傳行為的相關案件;商業詆毀行為的相關案件;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相關案件;商業賄賂行為的相關案件;網際網路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相關案件。2. 商標確權與侵權——包括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商標註冊、異議、無效、撤銷、覆審等非訴業務;商標確權類行政訴訟;商標侵權訴訟;商標的行政保護等。3. 政府監管合規、政府調查與危機管控——涉及協助客戶進行內部調查與審計;代為協調處理政府部門有關調查;經營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4. 涉及反壟斷法的民事訴訟、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涉及壟斷協議糾紛;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經營者集中糾紛。5. 民商事爭議解決——股東資格確認糾紛、股東知情權糾紛、公司盈餘分配糾紛、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等。

歡迎加入競爭與監管法律事務部

聯繫方式:021-36068020

申請加入競爭法律學習群請加微信:18917233880

郵件:yaohua@yingkelawyer.com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江場三路181號

盈科律師大廈

註:本公眾號文章僅為交流目的,不代表企業法律合規團隊對法律的解讀;如您需要律師提供專業意見,應該與具有相關資格的專業人士取得聯繫,以尋求專業的法律解決方案。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絡授權。

覺得不錯,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體育賽事節目構成電影類作品:一審二審和再審觀點交鋒
    涉案賽事節目是否構成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1.關於電影類作品的構成要件(1)電影類作品的獨創性的理解(2)對電影類作品定義中「攝製在一定介質上」的理解2.關於涉案賽事節目是否達到構成電影類作品的獨創性要求(1)體育賽事節目製作的獨創性體現在哪些方面(2)本案主張保護的涉案賽事節目內容的獨創性判斷
  • 娛樂法案例分析|論體育賽事節目是否構成類電作品
    對於體育賽事節目是否屬於著作權法的保護對象中的「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則存在爭議。本文通過典型案例就體育賽事節目是否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進行闡述。案情經過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涉案體育賽事節目構成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樂視公司、天盈九州公司以合作方式轉播的行為侵害了新浪公司的著作權。因被訴行為已通過我國著作權法進行了調整,無需再以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規制。
  • 體育賽事直播節目應作為類電作品保護(二)
    文 | 朱曉宇 北京嘉觀律師事務所【案例介紹】2018年3月30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同時作出兩份涉及體育賽事節目著作權保護問題的終審判決,即(2015)京知民終字第1055號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訴暴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涉2014國際足聯足球世界盃比賽節目點播著作權侵權糾紛
  • 探討體育賽事直播畫面的著作權保護
    近幾年各法院對涉及體育賽事網絡直播的侵權判決各不相同,例如在「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訴世紀龍信息網絡有限責任公司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中,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體育賽事直播可以構成錄音錄像製品,信息網絡傳播權可以規制該類網絡直播行為;在「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訴華夏城視網絡電視股份有限公司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雖也將體育賽事直播節目認定為錄像製品,但認為該類直播行為不能被信息網絡傳播權調整
  • 體育賽事節目的版權保護與行業新挑戰
    在傳統體育賽事節目的版權保護糾紛上,爭議焦點往往是涉案賽事節目是否滿足電影類作品獨創性要求,從而構成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目前,司法實踐觀點已逐漸向較明朗的方向發展,即從獨創性「高—低」標準轉變為獨創性「有—無」標準。
  • 直播他人體育賽事節目構成侵權嗎?
    XL公司認為,ZC賽事節目構成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T公司未經其許可,在其網站設置中超頻道,非法轉播2012年至2014年兩個賽季的ZC聯賽直播視頻,嚴重侵害了XL公司享有的著作權。故起訴至某法院,請求判令T停止侵權,賠償經濟損失並賠禮道歉。某智慧財產權法院於2018年3月30日作出判決,認為涉案體育賽事節目未構成電影作品,駁回XL公司全部訴訟請求。
  • 【百一案評】NBA賽事直播構成類電作品
    就類電作品的認定而言,既要審查訴爭客體是否符合作品的一般定義,也要審查訴爭客體是否符合電影類作品的表現形式。作品是否具有獨創性與作者是否從事了創作,屬於同一問題的兩個判斷角度,而創作是一種事實行為,對於是否存在創作這一事實行為,只能定性,而無法定量;同理,對於作品的獨創性判斷,只能定性其獨創性之有無,而無法定量其獨創性之高低。
  • 億誠律師 | 新媒體時代體育賽事直播畫面的版權探討
    在新媒體技術日益興起的背景下,體育賽事直播的商業價值不斷激增。體育賽事直播畫面的可版權性在理論和實踐中都存在著質疑,筆者認為體育賽事直播畫面有著電影作品的本質,滿足獨創性和有形媒介固定的要求,應當作為類電影作品予以保護。關鍵詞:體育賽事直播畫面 | 獨創性 | 類電影作品
  • 角色扮演類遊戲整體畫面是否構成類電影作品:《奇蹟MU》訴《奇蹟神話》網遊著作權侵權糾紛案
    角色扮演類遊戲整體畫面是否構成類電影作品?該連續活動畫面是唯一固定,還是隨著不同操作而發生不同變化並不能成為認定類電影作品的區別因素。《奇蹟MU》遊戲整體畫面構成類電影作品。近年來,以類電影作品定性網路遊戲連續動態畫面並加以著作權保護的裁判思路獲得認可,諸如之後的《夢幻西遊》案、《守望先鋒》案、《王者榮耀》案,涉案遊戲類型也涵括了角色扮演類、在線射擊類、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
  • 電視節目模式的著作權之困——從狼人殺節目涉嫌抄襲說開去
    本文認為,電視節目模式是否構成作品不能一概而論,一方面,譬如訪談節目、新聞節目、體育賽事直播等電視節目,受限其有限的表達方式和創新空間而難以具有獨創性,不宜界定為作品,否則將形成行業壟斷,亦不符合智慧財產權法的立法精神。
  • 李霞訴周梅森著作權糾紛案終審判決
    近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就李霞與周梅森、北京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北京出版集團)侵害著作權糾紛案作出二審判決,認定周梅森所著、北京出版集團出版的小說《人民的名義》不構成對李霞所著小說《生死捍衛》的歪曲、篡改,周梅森並未侵犯李霞享有的保護作品完整權,北京出版集團未侵犯李霞的複製權、發行權,判決駁回李霞上訴請求,維持一審判決。
  • 華誼兄弟訴金阿歡「非誠勿擾」註冊商標侵害著作權案再審結果出爐|2021
    金阿歡、非誠勿擾婚姻介紹所申請再審稱,1.電影海報涉案「非誠勿擾」四個列印體漢字與簡單圖形的組合,遠遠無法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簡稱著作權法)所要求的獨創性程度,無法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一、二審判決認定涉案「非誠勿擾」具有獨創性屬於適用法律錯誤。
  • 節目策劃方案、節目模式等電視節目相關的著作權保護規則
    節目策劃方案具有獨創性的部分可以作為文字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王晨蓉與南京廣播電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案  案例要旨: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性並能以某種有形形式複製的智力成果。
  • 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案再審改判:2016年最後一份偉大的判決
    再審申請人江蘇電視臺的委託訴訟代理人黃武雙、馬翔,珍愛網公司的委託訴訟代理人劉虹環、徐初萌,以及被申請人金阿歡的委託訴訟代理人肖才元、王承恩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江蘇電視臺申請再審稱:(一)二審判決對於涉案被訴《非誠勿擾》節目名稱是否屬於商標法意義上的使用未作審查,以「上訴人和被上訴人均無異議」來認定商標性使用,屬於法律適用錯誤。
  • 【案例分享】影視作品「福祿娃」侵犯「葫蘆娃」著作權!
    《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四條第八項規定,美術作品,是指繪畫、書法、雕塑等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或者立體的造型藝術作品。第十一項規定,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是指攝製在一定介質上,由一系列有伴音或者無伴音的畫面組成,並且藉助適當裝置放映或者以其他方式傳播的作品。
  • 昔日大片被訴「著作權侵權並構成不正當競爭」最終勝訴
    在武漢光亞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及人員控告電影《後來的我們》「著作權侵權並構成不正當競爭」訴訟案中,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認定原告所述控告均不成立,予以駁回,隨後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裁定維持原判。
  • 主播「陪伴式」直播奧運賽事,直播平臺構成不正當競爭,一審判賠500萬
    日前,東城法院對此案一審宣判,認定二被告公司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判決賠償原告經濟損失等共500萬元。原告:被告不當利用原告獨家節目資源獲利索賠500萬央視國際訴稱,經國際奧委會和中央電視臺授權,原告在中國境內享有通過信息網絡提供中央電視臺製作播出的第
  • 「雲海餚」裝潢被指擅用楊麗萍舞蹈,法院判決構成侵權
    ,侵害了雲南楊麗萍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楊麗萍公司)的著作權,並構成不正當競爭,楊麗萍公司將三被告訴至法院,要求三被告消除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共計100萬元。原告楊麗萍公司訴稱:其經楊麗萍授權,依法享有《月光》舞蹈系列作品(包括但不限於舞蹈作品、攝影作品、美術作品、電影作品及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著作權、鄰接權以及其他相關智慧財產權等合法權益。
  • 西瓜視頻內容遭盜播案終審判決法院認定愛奇藝構成侵權
    本報訊(記者王涵) 近日,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對愛奇藝被訴著作權侵權糾紛系列案件(共四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愛奇藝侵犯了西瓜視頻對《一郭匯》享有的信息網絡傳播權,判決愛奇藝承擔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的賠償責任。   《一郭匯》是知名相聲演員郭德綱的一檔短視頻脫口秀。
  • 類電作品中音樂作品的單獨使用解析:海蝶音樂訴千鈞公司侵害作品信網權糾紛案
    法院認為,《著作權法》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單獨使用」,指對劇本、音樂等作品在脫離類電作品的情況下進行使用,這種使用僅僅針對劇本、音樂等作品,而不涉及類電作品本身, 海蝶公司將「單獨使用」理解為其作為被訴音樂電視作品中歌曲的著作權人有權對他人使用被訴音樂電視作品單獨主張權利顯然與該法條的立法宗旨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