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必備的「財侶法地」

2021-03-02 和美太極

每天在這裡,遇見生活,遇見太極……

山右王宗嶽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1),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2)。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3)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領(4)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5)而有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枰(6)凖(7),活似車輪,偏沈(8)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後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舍已從人,多誤捨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學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和美太極」,再點擊「關注」,這樣就可以每天與您分享專業太極拳、正能量美文。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歡迎把您的太極拳體悟文章也分享給廣大拳友,投稿郵箱:1300802990@QQ.com

網絡文章,紛繁複雜,良莠不齊。既有讀之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真知灼見,亦有牽強附會、東拼西湊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說般雲山霧罩、故弄玄虛的。我輩習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雙慧眼,才能在眾多的文章中汲取營養。以我之見,通篇文章能夠有一句話對自己有用,能夠讓自己記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財」者,有內財與外財兩種意義:外財是指修仙所需用的一切開銷,內財是指修仙者自身所具備的資本。修仙所需用的資金,一般有幾種作用:一者,因為修仙者正式入室用工,便不能再將精力過多地耗散於社會事務之中,首先要安置好家室,讓家人之衣食有所依靠,方能安心於自身的修養事業;二者,自身在正式修煉時,即不能從事於謀利之事,自己的一切生活費用,要預先準備好,以免對飲食起居縈縈於心;三者,還要準備一定的雲遊訪道之資,因為住在一個地方時間長了,必生厭煩之心,故需要換個環境,以開闊心胸,並可尋訪道友以驗證所得;四者,尚需準備三五道友之生活費用,以便自己能專心用功,其他事務可由道友等代為處理。古云:「未聞道,難者在法;已聞道,難者在財。」以上所言,僅是修仙者理想中之事,能否如其所願,頗不易言。故陳攖寧先生云:「理財家當以開源為第一義,節流為第二義。既能開源又能節流更好;能開源而不能節流,亦無妨;不能開源僅能節流,雖可獲益,頗嫌微末;既不能開源,又不能節流,只有坐以待斃。此中消息盈虛,大堪研究。」由此可知,徒有一定數目之資金,雖多,亦有坐吃山空之患;最好是有活的源頭,雖少,然源源不斷,則不足為慮。更須知節約慎用,儘量避免無謂的浪費。此皆指外財者言。內財者,指修仙者自身所具備的資本。首先,修仙須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仙家之首要任務是健身養生,待身體無有病患,方可言及攝生延生之道。故好的身體是修仙所必備的條件(團按:胡海牙老師將「中醫針藥」與「內家拳法」增入仙學,蓋亦本此而設)。陳攖寧先生《男女丹工異同辨·讀者須知》云:「不論男女,若本身無生凡胎之能力者,絕不會有結仙胎之希望。生人與成仙,其理原無二致,惟在順逆之分而已。斬赤龍者,乃逆行造化也。倘自己身中無造化之生機,誤認為月經斷絕即可成仙,則彼年齡已過五十之婦女,月經將呈自然斷絕之狀態,豈非各個皆有仙人之資格乎?若謂年老者又當別論,然現代青年女子亦有請醫生用手術將子宮卵巢割去者,其月經亦自然斷絕,遂能稱為斬赤龍乎?此中消息,不能不深究也!」陳先生雖專女子工夫而言,而男女工夫,雖下手工夫有所不同,其理並無二致,是知此所言「生機」者,即修仙者所必備之內財也。有此一點生機,雖八十尚可還丹,百二十歲猶可還;若無此生機,必用法返還此生機,否則只好有求於他生後世矣。學者當注意及之。又有以為,財者乃購置鼎器之資,此說非「財」之本義。修仙學道,是大英雄之事業,不僅僅是靠外財可以成就。世有隻著眼於外資而疏忽於內財者,鮮有成功之可能。「侶」者,即修煉者正式用工時需要的志同道合之道友。今人談及「侶」之一字,多以為是指鼎器而言,此說不合「侶」之本義。註:不分男女,志同道合即可。修煉者所以需要志同道合之道友者,有幾種理由:一者,修煉者既人室用工,則飲食起居不能事事都由自己動手,故需要一二道友,從事雜役之事,代修煉者打理;二者,修煉者在正式用功中,身體中出現的各種景況,以及某些景況應對的方法、實修工夫中遇到的一些不明情況等,除了修煉者本身去查閱典籍外,尚需三五道友共同研究,共同探討,方不誤事;三者,《孫不二女工內丹次第詩·面壁第十二》雲,「萬事皆雲畢,凝然坐小龕」,陳攖寧先生注云「普通辦法,即於山林清靜之處,結茅屋數椽,以備同道棲止。然後,用木做一小龕,其中僅容一人座位,墊子宜軟厚,前開一門,餘三面須透空氣而不進風,最好用竹絲編簾遮蔽,如轎上所用者。人坐其中,不計日月,直至陽神出殼,始慶功成。唯晝夜須有人守護,謹防意外危險。」此即「三人同志謹防危」之謂也。丹經常言「須用同心三個人」、「三人一志互相扶」、「同志三人互相守」,蓋亦此之謂也。所謂志同道合者,蓋指道友須同心同德,以護道成道為功德,無有外心,無有歹念而已,否則於用工者將有妨害。今世多有人因「三人」、「志同道合」、「知音塵侶」等文辭,便一概謂為陰陽工夫,此乃拘於一家之言,不足為據。又有人見石杏林語薛道光「此事非巨室外護,則易生毀滂,可直往通邑大都,以有力者圖之」之語,便起尋訪有大財外護之念,以為此道只要有大財力即可以成功,此亦非是。須知,「有力者」非僅指財力一項而言。丹法由於修煉方式的不同,一般分為內丹與外丹兩個方面。外丹術是丹法最早的存在形式,在唐代以前的修煉者,多以外丹術修煉為主,明修外丹,而隱煉內丹。唐宋以降,世人畏外丹術之繁難,遂轉入內丹術之修煉,而外丹術也逐漸不被修煉者所重視,故而從事外丹者日少。到今日徒聞有外丹之名,而鮮有知外丹之旨者。後人將內外丹法分為三個不同的類別,即天元神丹(後有人因神丹服食鮮有成功者,遂改稱清淨丹法為天元丹法)、地元靈丹、人元金丹(人元金丹原分清淨與陰陽兩途,今則專指陰陽)三元丹法。最早的天元神丹和地元靈丹,都是指外丹術。天元神丹,人得而服之立躋仙階,甚至說「雞犬服之,立能飛升」。這種方法從明代張三丰後,已經很難得聞。地元靈丹又分為黃白點金術與既能點金又能進一步上接於天元神丹者兩種。點金術,陳攖寧先生曾在二十世紀做過實驗,確證有其事;後者今日亦或瀕於失傳。人元金丹,即指內丹術而言,是今日修煉者所共遵從的修煉方法,其也有清靜工夫與陰陽工夫之不同。清靜功夫多指北派的修煉方法;陰陽功夫多指南派修煉方法。內丹術因修煉者的地域及下手方法等不同,衍生出了很多流派。如以人而分者,有少陽派、鍾呂派、三豐派、希夷派等;有以地而分者,如王重陽之北派、張紫陽之南派、陸潛虛之東派、李涵虛之西派。而各派中又分出不同的流派,有以法而分者,如李道純著《中和集》倡導「守中」之道,被後世稱為中派;閔小艮南北二宗各有偏執遂調和其間而被稱為「清靜陰陽調和派」(後人以閩氏於金蓋山修煉,亦稱此派為「金蓋山派」);黃元吉承陳摶、邵康節之法脈而提倡不同於南北二宗的修煉法門,被稱為「非南非北派」。如此種種,方法眾多,流派紛呈,故有「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根苗」之說。以上皆指正統丹法而言。此外,尚有諸般旁門小術與外道偽法,他們也打著丹道正法的牌子廣收門徒,故亦有「三千六百旁門,七十二種外道」之說。古云:「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蓋仙道法門,其本初並無二致,由於人類的體質不同,稟賦各異,從古至今數千年來,由於時代、環境、習俗、禮教、道德、社會、宗教、家庭、信仰、法律、性別、年齡、學問、志趣之種種不同,同樣一種法門,而在不同的修煉者身上,則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又因為師者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故受傳者便有不同的傳授。而受傳者的資質、智慧、志向,又決定了方法之優劣與成就之高下。當一種方法形成以後,自然就會有其追隨者,而持不同意見者也會隨之而來。既有追隨者又有反對者,自然也就有了調和者,從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對最初的傳授者來講,法本無二,如紫陽翁雲「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又雲「萬卷仙經語總同,金丹只此是根宗,依他坤位生成體,種向幹家交感宮」。至於旁門左道,尚不在此例。「法」之一字引申開來,又可理解為跟仙道有關的各種條件與方法總而言之,不論何種方法,總是以見到效驗為憑據。陳攖寧先生《辨(楞嚴經)十種仙》有雲,「仙道之方法,今生能否一定成功,亦看個人努力與否以為斷。徒有希望而不實行,或雖實行而不努力,亦屬無濟。譬如,我們有一處目的地,相距百裡之遙,走得快,一日可到;走得慢,二三日或四五日可到。修仙原不限定一世成功,所怕的就是南轅北轍。」《答覆南通楊風子君》亦云,「譬如要從上海到南京,有四種走法:第一種,兩腳步行;第二種,乘輪船;第三種,乘火車;第四種,乘飛機。時間的快慢雖有分別,而結果皆可以到達目的地。就是恐怕把方向認錯,乘輪船的到了寧波,乘火車的到了杭州,乘飛機的到了北平,兩腳步行的又不知去向,永遠不會有到南京的一日。」以上所言,即是指仙道修煉的方法而言。「法」之一字引申開來,又可理解為跟仙道有關的各種條件與方法。如丹室的修築、地方的選擇、修煉中種種的變通等廣義的「法」,不僅僅專指丹法。陳攖寧先生《仙學必成》曰:「選擇適宜於修煉的場所,須要近山林,遠城市,有終年不斷的泉水,有四季長青的樹木。東南方形勢開展,可以多得陽光;西北方峰巒屏立,可以遮蔽冬季寒冷之風。地方民俗要純良,購買用品要便利。又要植物茂盛,最好有松柏等類樹木,樹木皆要成林,稀疏幾株,無濟於事。東南各省無論農村或山林,多產蜈蚣蛇蟲等物,常常爬到人家床上來,所以房間要乾淨,門窗要嚴密,廚房更要十分留意,防飲食之中有毒氣侵入。屋內陳設務求簡單,若非日用必需品,不宜放在屋內。靜室中,光線要充足,空氣要流通,以防微菌滋生。惟正當做工夫的時候,光線不宜過亮,過亮則心神難得安定。室內不宜吹風,有風容易受感冒。」在《仙學必成》一書中,陳攖寧先生又根據修煉層次的不同,將仙道修煉所適宜的環境分為三步:初步工夫,要在生氣旺盛的地方,須得山青水秀,鳥語花香,植物繁多,田園肥沃,農產充足,食用無憂,土氣厚濃,翕收便利,以便藉助於外界無限量之生氣,以培補自身生氣之不足;二步工夫,要在靈氣凝結的地方,須得洞天福地,泉水清奇,疊嶂回巒,煙雲舒捲,藏風聚氣,門戶幽深,松徑茅庵,離塵絕俗,此地修煉神通,易於成就;三步工夫,乃是出陽神以後之事,要在殺氣偏勝的地方,須得千丈高峰,懸崖峭壁,下臨無地,上可接天,草木不生,冰雪滿布,人跡罕至,蛇虎潛蹤。三步工夫的境界不同,所需要的環境也各有不同,未可以—地而竟其全功。亦有用五行之說來談「地」字者,此並非一般意義上之五行。所謂山中五行,其木者,指樹木而言,山中樹木要多,特別是喬木要多,這樣空氣清新,有利於身體。金者,謂山體要活,能生長,這樣,地下之水可以循山脈燻蒸而上,然後再流下來,供人飲用。陳攖寧先生《黃庭經講義》雲,「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頂者,地下水氣循地脈透石而上蒸也,以地中含蓄之熱力使然」,即此之謂也。水者,指四季要有長流之泉水。火者,指早上起來就能看到初升的太陽。土者,指土地須肥沃,有營養,扔下種子就能長出莊稼。水土主要為生存,木火金主要是指環境。然此種地方,只宜於做陳攖寧先生所說的初步工夫,至於後面的工夫,似不相宜,尚須另覓。財侶法地,黃元吉又將其分為「內財侶法地」與「外財侶法地」。外財侶法地,一般則認為是修煉方法及維持用功時所有的費用,以及修道之道侶和修煉之場所,故黃氏只雲「外之法財侶地,諸子諒已知之,吾不再贅」。而其所謂「內財侶法地」者,則曰:「修行人知生死之關,明真假之故,欲窮生身受氣之初那一點虛無之陽,必先向色身中調和坎離水火,迨後天水火既調,然後坎中一陽自下而上,離中一陰自上而下,上下相會於虛危穴中,烹之煉之,而先天一氣來歸,玄牝之門兆象矣。此坎中一陽、離中一陰即內財也,日夜神火溫養,不許一絲滲漏,即積內財也;能向自家身心尋出一個妙竅,即內法也;前言本來人,即內伴侶也;虛危一穴,即內地也。欲煉神丹,四者豈可不備乎?」財侶法地之說,古時修仙者求之,不甚容易,令人恐更有困難。蓋社會之義務不能不盡,故今之學仙者,當以社會事業為主,利用工作之餘暇,即先從事於身體之修養工夫,待條件成熟,再求出世之事業。須知「塵世即同深山,一榻便是禪床」(胡海牙先生語)。惟在室內做修養工夫者,屋內陳設務須簡單,室內光線宜充足,空氣要流通,門窗要嚴密。做靜功者應在窗戶上掛淡暗色之窗簾,以免光線大亮而妨礙做工夫。如此,邊工作邊修養,既積極應世,又康健身體,待條件一旦成熟,財侶法地四項具備無缺,即正式入室用工,必事半功倍。不必一入手便拘執於財侶法地之縈求也。

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請勿謾罵。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你點的每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相關焦點

  • 財侶法地算個啥
    臨近年關,再扯一個「財侶法地」。很多人矯揉造作的去解釋這個點,然後還有各種排序,法侶財地?!法地侶財?!講來講去都講個「狹隘」。《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又言:「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道德經》有講:「常無欲以觀其妙,有欲以觀其徼。」這裡這個財,其實是個廣義的「財」「材」「才」,不只是黃白之物,還要個人形之材,心之才。
  • 修道的秘密
    注意他要說的話,你們要想修道,這裡都是真話,真證道的路線,不論修儒家、道家、佛家,都是一樣的。倒是你研究了佛、儒以後再來看道家,就發覺它非常簡單明了。這也是中國文化喜歡簡練的原故。亢倉子講,我第一步是「我體合於心」,大家一看這個文字就懂了,內容卻很難懂。
  • 天國拯救修道院長老鑰匙在哪? 修道院長老鑰匙位置劇透
    天國拯救修道院長老鑰匙在哪? 修道院長老鑰匙位置劇透時間:2018-02-27 10:52   來源:8090遊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國拯救修道院長老鑰匙在哪? 修道院長老鑰匙位置劇透 天國拯救作為當下非常火爆的一款遊戲,有非常多的小夥伴們都不知道關於修道院長老鑰匙在哪。
  • 從金魯賢主教的一生看修道生活
    如果有,那是因為我們還沒有認識到修院生活的美好,望我們修道人知福惜福!隨著時間的流失,學識的增加,我越來越認識到中國古典文學和哲學的重要性,這是作為一個中國的修道人必須了解的,如果忽視它,真是一個大缺失。眼看當下,許多修道人對外文充滿了興趣,對這些卻缺乏重視,我感覺有點悲哀!回想以往的生活,自己中學時沒有認真地學習古文,讀哲學時對中國哲學也是一知半解,充滿了遺憾!
  • 玉仙修道百訣(七)
    也可以說,真實地去修。一句話,歸在一個「真」字上。修道、煉丹,也叫「修真」。道教、丹家、道家對「真」字看得很重。與真相對的是「假」。所以,修道反對弄虛作假。甚至有真人說:「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真,真種、真神、真道、真氣、真精、真元、真鉛、真汞、真心、真性、真土、真意、真火、真一、真息、真誠、真丹、真知、真如、真言、真定、真空、真諦、真智、真我、真人、真果、真君。
  • 修道修心論
    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而明之。 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長保者,以其不能內觀於心故也。內觀不遺生道長存。  註:道乃無形而有情養育群生而常駐其形,道在人身何處?經言道駐於心也。道不可見心亦如此,教人修道實乃修心。
  • 現在淺語 ▏半緣修道半緣君
    半緣修道半緣君文/青鳥的天空 昨夜回來睡得遲了是W君發來的,上面只有一句詩:「取次花道懶回頭,半緣修道半緣君。」W君說,這是元稹寫的一句詩,我把它送給你,如果在下一次遇到的時候,希望你能記起。這是大唐詩人元稹所寫《離思》中的後兩句詩,之前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名句,也許世人都知道這前兩句,從而都忘卻了後兩句,真難為W君記著,而且提醒了我。
  • 修道與修仙的不同:一個行而不殆,一個老而不死
    揭露洪荒隱秘,盡在夜述封神大家好,顛覆傳統認知、揭露洪荒隱秘的夜述封神,在粉絲們的尖叫聲中,又厚顏無恥地來了。修仙修道本是個古老而神秘的行為,縱觀歷史傳記,數千年間,修行人多如牛毛,結果也僅僅有傳說中的極少數人成功,可見這條孤寂的道路上,布滿了荊棘坎坷。
  • 虛雲老和尚: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 古人修道重三業清淨
    但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處、一切事,勿被境轉。修道如栽田,穀子變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飯。佛性如種子,眾生本性與佛無異,自心是佛,故曰佛性。這種子和秧稻米飯相隔很遠。不要以為很遠,就不相信這種子會成飯。
  • 愛欲,是修道的絆腳石【宣化上人開示錄】
    重點在強調修道要「斷欲去愛」。內容包括:修行在行不在說、修行四階段、修德與造業、愛欲是修道的絆腳石、六大宗旨即五戒、出家的殊勝與修行等,以及對當前教育的感慨及呼籲。(21)愛欲,是修道的絆腳石我們還有這口氣在,就要對人好,可是不應有情愛的思想摻在內。
  • 從「鵬鳥圖南」到「無所可用」:《南華經》渾然一體的修道秘鑰
    「逍遙遊」在中國思想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對方外逸人還是對方內修道之士而言,這種影響都是極其深厚的。南華真人自喻學說為「扭鼬之說」、「荒唐之論」、「無端雅之詞」,實則將道家修道進道、出世入世、自度度人、教化世間、濟世行道的整個道學思想闡釋得淋漓盡致、躍然紙上。因此,本文之旨趣即在論述與闡析上達真人境界的修道思想。
  •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有這些特徵!
    如今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會修道。
  • 道教修煉:張三丰祖師的修道思想(經典收藏)
    認為人心本來清淨,由於受到塵世六情(喜、怒、哀、樂、愛、惡)所染而入苦海,倡言修道即是修心,修道的核心在於心靈的修持與淨化,其要旨在于澄心靜定、閉目內觀、莫染諸塵。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裡虛寂,神道微深。外藏萬境,內察一心。瞭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系,深根寧極。湛然常住,杳冥難測。憂患永消,是非莫識。
  • 修道是難得的福報!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這幾個特徵!
    如今信仰道教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會修道。
  • 修道不能有半點僥倖心理
    修道之事,不得有半點弄虛作假,騙人騙己,終無所得!修行一事,需要客觀嚴謹,不能存在僥倖心理。
  • 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會有這些特徵!
    如今信道的人有很多,但是信道之人,未必會修道。很多人只是燒香拜神,以求福報,真正學道求仙的卻很少;也有另一些人,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難,也堅持一心向道。翻翻祖師傳記,那些命中注定要修道的人,都有以下特徵:《抱樸子·塞難篇》云:「命之修短,實由所值,受氣結胎,各有星宿。天道無為,任其自然,無親無疏,無彼無此也。命屬生星,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亦必得也。命屬死星,其人亦不信仙道,則亦不自修其事也。」
  • 修道先修心,修心修性再修命!
    不論是修道還是修佛,在其過程中,修心是非常重要的。小道的師爺常說修道先修心,大道在心​,修心修性再修命。
  • 《坐忘論》原文+譯文(修道打坐必讀經典)
    經云:「生者,天之大德也,地之大樂也,人之大福也。道人致之,非命祿也。」又《西升經》云:「我命在我,不屬於天。」由此言之,修短在己,得非天與,失非人奪。捫心苦晚,時不少留。所恨朝菌之年,已過知命,歸道之要,猶未精通。為惜寸陰,速如景燭。勉尋經旨,事簡理直,其事易行。與心病相應者,約著安心坐忘之法,略成七條,修道階次,兼其樞翼,以編敘之。
  • 道經雲:若犯所忌戒律,天奪其算,神降之殊,修道40忌!
    勿以八節日行威刑。修道者,選擇食物總是挑,那些意識進展低的食物。因所食之物意識越發達,越能擾亂食者的心靈。道法煉成後,不可動殺機為之守戒。 救人先察可否救之,是否應受之災害,須明白。 修道人仍要顧家,不可無故離家去修道,更不能脫離人道,成仙必須由為人作起。修道者兆身中,三魂五神之炁常薰於巾服之中,七魄九靈餘精常棲於覆屐之下,故不得雜席而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