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醫學家龔廷賢的養生秘方

2021-03-04 神農寶芝健康中心


攝養詩

  惜氣存精更養神,

  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

  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

  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

  任我逍遙過百春。

   ——龔廷賢

  吃喝玩樂常用來形容紈絝子弟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其實這4件事也是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明代著名醫學家龔廷賢活到92歲,他在《攝養詩》中歸納出一套與吃喝玩樂有關的養生經:「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他提醒世人,在吃喝玩樂上好好做文章,能保證身心健康。

  1.飲食只吃七分飽:進食定量、饑飽適中,則脾胃這臺消化機器就會運轉良好,身體各組織器官便可及時得到營養供應。反之,過飢或過飽,傷脾又傷胃,對健康不利。因此,民間一直有「飯食七分飽,健康活到老」的說法。七分飽是一種似飽非飽的感覺。具體說,就是感覺吃得差不多了,卻還不想離開飯桌,可再吃就會有點兒撐。另外,老年人等脾胃虛弱者應該多喝稀飯,也可以嘗試一些藥粥,在粥裡加綠豆、蓮子、枸杞、百合、山藥、紅薯等。

  2.喝酒止於三分醉:常年過量飲酒的人容易患酒精肝,甚至轉變成肝硬化、肝癌等嚴重疾病。研究顯示,飲酒者的肝硬化發病率比不飲酒者高7倍,「喝醉一次酒相當於發作一次急性肝炎」。酗酒還會危害神經系統、肝臟、心臟、腎臟、腸胃等。慢性酒精中毒還會引起痛風和糖尿病。因此,龔廷賢和諸多中醫名家建議大家少喝酒,尤其是白酒等烈性酒。即便不得不飲酒,也最好止於三分醉,也就是感到有點頭暈,但意識清醒,還有自控力。人們一旦喝醉,就要多喝水,加快酒精排洩,以減少對肝臟的傷害,第二天務必喝稀粥以養胃陰。

  3.莫急躁、少操勞:《內經》裡有句話說得好:「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是放平心態,做事從容不迫,也別總是勞心勞神,就不容易生病。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活了101歲,他在《千金要方·養性序》中也說:「道德日全,不祈壽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生之大旨也。」我國曾對88位百歲老人進行過調查,發現其中95.5%的都性格開朗、情緒穩定、樂觀向上、遇事寬容。醫學和心理學研究也發現,急躁、好勝、愛發脾氣的人易患心血管疾病。這是因為情緒激動、大悲大喜可導致腎上腺大量分泌兒茶酚胺,使血壓升高、心率增快,誘發心絞痛、心律失常、腦溢血等。因此,中老年人切不可過於操勞。人活大半輩子,要學會知足,至於兒女,「兒孫自有兒孫福」,讓他們自己去闖蕩。生活中也要加強自我調控,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才能減少疾病發生,促進健康長壽。

安徽原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六安市金安開發區皖西大道A3號

客服熱線:4008-114-114轉神農寶芝

相關焦點

  • 「歷代名醫」陰德動天的「醫林狀元」龔廷賢
    明朝萬曆年間,江西金谿縣出了一位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醫林狀元」,名為龔廷賢。龔廷賢(1522~1619),字子才,號雲林。他「少為儒」、「業舉子,飽經術」,雖科舉不第,但「雅好醫病」,「遂纘父業,精於醫」。他的父親龔信,號西園,「負才玄覽,為世儒醫」,曾任太醫院醫官,「尤為醫林所宗」。
  • 6個秘方,讓你快樂起來
    以下6個秘方,讓你開心快樂起來,真正能悟透的人,人生絕不會活得太累!1.不嫉有樂。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力總有窮盡,人不可能在各個方面都超過所有人,總會有不如人的地方。當發現別人在某些方面勝過自己時,要有為別人鼓掌的胸懷與格局,而不是嫉妒。
  • 他早年並未有學醫的打算,後來成了醫學家
    他是金元四大醫家之一,是「補土派」的創始者,提出了著名的脾胃論,對後世影響深遠。宋濂在《元史·李杲傳》中記載:「李東垣,字明之,鎮人也,世以貲雄鄉裡。杲幼歲好醫藥,時易人張元素以醫名燕趙間,杲捐千金從之學,不數年,盡傳其業。家既富厚,無事於技,操有餘以自重,人不敢以醫名之。士大夫或病其資性高謇,少所降屈,非危急之疾,不敢謁也。其學於傷寒、癰疽、眼目病為尤長。」
  • 古今醫案雲平臺應用系列(十)——龔廷賢治療洩瀉的用藥規律研究
    作者:肖莉 ,王慧敏 ,徐春娟      龔廷賢(1522—1619),字子才,號雲林山人,江西金溪人,我國明代著名旴江醫家
  • 歷代宮廷御醫都有哪些「秘方」 ?《中國宮廷醫學醫籍精華》出版
    該書由北京中醫藥學會宮廷醫學研究專業委員會主委、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京春教授主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著名清代宮廷醫藥檔案研究專家陳可冀教授主審。  據介紹,該書以歷史朝代為經緯,共梳理76部現存原始醫籍,選取40餘位宮廷御醫,探本溯源,深度挖掘其「宮廷淵源」、「內容精要」、「名方名藥」、「臨床運用」、「後世影響」等內容,整理彙編成醫經類、診法類、方書類、本草類、臨證各科類、醫案醫論醫話類、綜合醫書類、針灸推拿類、食療養生類九大部分。
  • 明清著名道醫及其貢獻主要有哪些?
    作者:李信軍道長明代道教醫學家入載《古今圖書集成》之《醫部•醫術名流列傳》的有韓、高道者、徐孟會、陳君佐、王尚、凌雲、鄭元厚、王金、李守欽、宋銓、陸厚、趙獻可、孫鈍、過龍、殷榘、賀良爵、松陽道人、劉一鵬、謝武、曹鶴徵、焦桂芳、崔真人、李錞、戴思謙、顧顒、張鳴鳳、徐待徵、王錫、鎖萬言、葛天爵、祁嗣籙、王愛溪、黃昶、無名道人、郭琬、羅世頌、程伯昌、陳錞、葛萬覃、劉嬾窩、馮國鎮、張汝霖
  • 張菲透露養生秘方:打麻將多運動多交女友
    網易娛樂3月12日報導 演藝圈昔日黃金五寶,如今只剩下張菲依舊活耀主持界,年近60的菲哥,大方分享自己的養生之道;其中包括打麻將、每周固定運動1-2次,特別的是,菲哥還有一個養生的秘方,就是「交女朋友」。都快60歲了,菲哥還是這麼有魅力!
  • 傳承傳統養生理念 伊利奶粉欣活助力中老年人樂享健康
    健康是人們始終追求的目標,「養生」亦是恆新的主題。關於養生,古人早已從生活的各個方面為我們提供了範本,「衣食住行」都有可以借鑑的地方。而在「食」這一領域,伊利奶粉欣活對於食膳也頗有研究。明代醫學家萬全有言,「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縱口」,也就是說,飲食要有度。即便是喜愛的食物也不能暴飲暴食。
  • 中醫養生 熟水建功
    中醫養生,就是運用食養、藥養等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時下,中醫注重養生、預防疾病的觀念深入人心。日前,在由北京角樓圖書館、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的「涼白開健康飲水知識普及」活動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導師於智敏教授結合中醫養生知識暢談健康飲水,教大家如何喝對水。
  • 詩詞丨10首養生詩詞:心頭無閒事,便是自在人!
    今天,小編整理了10首養生詩詞,一起來看看這些詩人的養生之道,體會一下過去的人們是如何保持健康又快樂的心態,心中若是無閒事,便是人間自在人!《攝養詩》明·龔廷賢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
  • 南通陳實功:明代外科名醫
    陳實功少年時期即開始習醫,師事文學家、醫學家李淪溟。李先生認為:「醫之別內外也,治外較難於治內。何者?內之症或不及外,外之症則必根於其內也。」此話對陳實功影響頗深,並成為他數十年醫療生涯的座右銘。為了使外科醫學能夠讓更多的人重視起來,讓更多的行醫者掌握方法技藝,他不顧年事已高,筆耕不輟,根據自己多年行醫的經驗和明朝以前外科醫學方面的部分成就,於明萬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撰寫了一部重要的外科醫學著作《外科正宗》,較為系統地總結了自唐代到明代外科診療方面的成就,也是他學術思想的集中體現。
  • 100條全年養生秘笈,值得收藏!
    古人的養生智慧不可小覷,以下是古人留下的100條經典養生語錄,養生從平常開始!
  • 中醫至理名言30句:養身,養心,養生
    (《養生要錄》)解讀:我國古代醫學家早就懂得衣著與養生的關係,認為衣服的厚薄應該隨時節且適度。暑天不可穿太薄,寒天不可穿太厚。衣服要和外界氣候,有個適應度,不可過於極端。並進一步指出:「寒熱之時,妄自脫著,則傷於寒熱矣。寒欲漸著,熱欲漸脫。」
  • 《女醫·明妃傳》 找找明代著名的女醫家
    故事的女主角名叫譚允賢,與明代有名的女醫家談允賢同名,身份設定也與歷史人物頗有幾分相似。除此之外,明代確有幾位女醫家受召入宮,或許正是她們與談允賢一起構成了明妃的原型。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明代著名的女醫家。
  • 【旴江醫學】旴江名醫龔廷賢小兒推拿辨證思維解析
  • 自製藥枕:邊做夢邊養生
    它主要是將藥物飲片碎斷成塊狀或研粗末裝入布袋內做枕頭,用以輔助治療疾病及調理養生。  藥枕聽來似乎只與睡眠相關,這使得很多患者誤以為藥枕只能治療失眠。其實藥枕的治療範疇很廣,對慢性疾病尤為適宜,比如失眠、頭痛、高血壓、頸椎病等,一般只要是對藥物不過敏者,大多可以使用藥枕進行防病保健。
  • 冬季養生小知識
    2、出「點」汗 冬季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冬季陽氣伏藏之道。 5、早「點」睡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冬季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 常州青果巷裡唯一的明代遺存,帶你穿越五百年
    整個街區東西長約400米,南北長約200米,佔地面積約為8.7公頃,成為了常州著名的旅遊文化歷史街區。「一條青果巷、半部龍城史」,在歷史悠久的青果巷裡,如今還有一座明代遺存——貞和堂。經歷了五百年滄桑巨變,它已成為巷內保存最完整、規格最高、氣勢最恢宏的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