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

2020-12-28 唯心可載樸

「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

「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這句話是《文心》中的一句。我第一次看到文字組成的這句話時,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

我們每個人都要「讀不用文字寫的書」,並且終身適用的。

我第一篇文章寫的就是《文心》讀後感,當時寫的是第一章到第十四章的讀後感。今天看到的是十九章,讓我生出很多感慨,於是我單獨寫就這篇讀後感來和大家說說。

文心

我已經三十三歲了,說來慚愧,之前的我真的是一直認為自己年紀還小,雖然已有孩子,但的確從心裡上沒有真的把自己當個大人。即使以前偶爾聽人說,女士從三十歲開始,思想就要慢慢轉變,我也不以為然,然而一天天過去,我不得不承認,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以前司空見慣的事讓我開始思考,從前的慣常做法讓我開始反思,尤其是在讀書這件事上。

上學時候我是愛讀書的,並不知道是因為當時我語文和歷史學的最好,所以對讀書感興趣,還是由於我本來就對語言敏感、喜歡這類東西,所以學習語文歷史最好,當然不管什麼原因,那時候我讀書還是比較多的,各種書都愛看些。到畢業工作之後,因為工作、生活上的諸多事,讓我漸漸放下了這一愛好,可以說畢業近十年來,我沒有為自己添置哪怕一本書。工作近十年來,所有用到的見識和知識,都是在上學時候積累的,而現在,明顯感覺不夠用了。

《文心》是夏丏尊和葉聖陶兩位先生寫的,是給中學生的讀物,書中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將語文知識和做人做事道理講清楚明白。雖是給中學生看的,對我來說也是很適合的。書中藉由老師和同學之口,對於學習和讀書這項「活動」給出了中肯切實的觀點:「學習的主體是我們自己。學校內,學校外,只是場所不同罷了。我們自己要學習的話,在無論什麼場所都行。假如我們自己不要學習,便是在最適宜的場所,也只能得到七折八扣的效果」。

書中對讀書做評論,是因為主人公樂華因為家庭拮据,籌措不出上初中的學費,樂華滿含惆悵的退學時,父親和老師教育樂華的。這不是勸慰孩子的安慰話,而是作者真是這麼認為,因為在民國那困苦時期,的確是「真要求學的人是不一定要進學校的」,樂華父親枚叔說話時「響亮而著實」。而現在,孩子們坐在教室中心無旁騖的學習,再也不會出現樂華遇到的境況了。

作者借王仰之之口,對樂華的退學進行評說,也是對廣大熱愛學習與讀書的同胞們說:老師對於樂華退學,滿懷惆悵,但這惆悵是從友誼上來說,以往常常見面,一旦退學見面就沒有那麼方便了。然而老師並不替樂華惋惜,也並不認為他遇到了重大的不幸。因為學費問題,大多數人也和學校無緣,可他們習得技能,竭盡了心思力量來支持這個社會。「一個青年被境況所限制,不得不離開學校,這不過與大多數人同其命運罷了,就全社會看來,並不是怎樣重大的問題。」「重大的問題乃在大多數人的知識怎樣提高,大多數人的生活怎樣改進。」「如果忘了這些,逢到一個青年退學,他自己和旁人便看作天大的不幸的事,那只是自私心的表現,實在不足取」。

重點是不要忘記上學的初衷!

「退學」並非「失學」,唯自己不要學習才是真正的「失學」!看我自己,自從大學畢業,可不就是「失學」嘛。

作者還給出一些觀點:現在的學校制度是精神勞動與體力勞動分離到極度的一種產物……這樣分離實在不是社會的幸福,若能混合起來,精神勞動與體力勞動相調和,無論你幹哪一種勞動的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社會便會健全的多……樂華將要去勞動,做真正支持社會的工作,他不希望躲在精神勞動的象牙塔裡,專待別人的供給。

難道不是嗎?回過頭看看,我們在校時,參與精神勞動,忽略體力勞動,出校門後,我們參與體力勞動,忽視精神勞動。那體力勞動與精神勞動相結合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當我們所有人都意識這一點的時候,就是知識發揮它真正魅力的時候!我沮喪又激動,沮喪的是我才看到這篇文章,浪費了近十年的光陰,激動的是很是慶幸到現在才看到這話,如果我早幾年看到,不一定把這話當回事呢。

「繼續學習,終身學習」並非一句空話,為怕大家不知如何做,作者還貼心的給了建議:一是有學習的熱心,二是有會學習的本領。兩者兼具,「退學」後的學習就不會讓人憂慮。

夏先生與葉先生高瞻遠矚,給我了不一樣的思路!多和大師「對話」,多和偉人「交談」,你自己的思想空間就會增大很多!從這篇文章中看出我思想的狹隘,什麼都不怨,只怨我讀書少!

「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這節「語文課」,心中藏之,何敢忘之!

相關焦點

  • 《文心》來教給你如何讀那些讀不懂的書
    《文心》是夏丐尊和葉聖陶兩人合著的「讀寫故事」。這是一本不單單教中學生的書,也是一中學教師的書。朱自清高度讚譽此書,「將讀法與作法法打成一片,而又能近取譬,切實易行。」書中解決了我們讀書過程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 讀《文心》,在鑑賞經典中,觸發靈感
    《文心》是教育家夏丏尊和葉聖陶兩位先生特為當時的中學生寫就的關於國文的所有知識。這本書擺脫了說教,枯燥和乏味,把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巧妙地融合進有趣的32個故事之中。讀來生動活潑,引人入勝。豈止是中學生能讀,作為成年人來說,在我們讀完後也受益匪淺。
  • 寫文章不知道如何下筆?讀讀寫作人的「武林秘籍」——《文心》
    夏丏尊與葉聖陶先生的《文心》一書,是不可多得的學作文的上品,本應該是寫給小學初中生讀的,然而深入淺出,無論是苦於不知如何下筆,還是無可奈於滿腔幽怨難以抒情,都可以從這本書裡獲得解答。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 《文心》:以文映心,以心寫文
    總覺得自己寫的東西不成樣子,洋洋灑灑,亂七八糟,不講求行文的規矩。於是找了很多有關寫作的書籍來讀,想要在其中收穫些想法,以便之後的寫作能有長進。《文心》這本書作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由葉聖陶和夏丏尊兩位語文學家合力而作,那時候,同為語文老師的他們,深感中學語文教學有很多問題,便商量寫一本關於讀寫的書。
  • 《文心》:一部誨教誨學的民族教育經典
    他們看到中學語文教學(當時叫「國文課」)有不少問題,於是商量寫一本專講讀和寫的書,跟青年讀者談談這些問題。他們輪流執筆,每月寫兩節,在《中學生》上發表,花了一年半的工夫按計劃寫完,然後出版單行本。「勿只把文字當文字讀,勿只從文字上去學文字」 「於有字的書以外,更留心去讀讀沒有字的書,在你眼前森羅萬象的事物上獲得新的觸發」。「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 龔鵬程|為《文心雕龍》慶祝新生
    《文心雕龍》這本書不用介紹,抱著它亂誇「體大思精、空前絕後,是中國文學理論的巔峰」的人不可勝數,各種研究書刊論文也車載鬥量,號稱「龍學」,許多人靠它吃飯。但其實目前的水平還沒脫離識字階段。比如明朝大批評家鍾惺讀《銓賦篇》「賦也者,受命於詩人,招字於楚辭」時,對「招字」這兩個字特別欣賞,打了好幾個圈,並加批語道:「招字句亦佳」。實則招字是拓宇之誤。
  • 聽聽《文心》怎麼說
    我們上學的時候寫作文,總是老師先給個題目,然後我們根據題目審題,最後寫出一篇文字來交差。那時好像很少思考過,作文是應該先有題目還是先有內容這個問題。只是每次寫時從自己有限的經歷或認知中,寫一堆使勁往題目上靠的文字,雖然大部分時候也並沒跑題丟分。
  • 《文心雕龍》,1500多年前的古籍,至今仍是指導寫作、創作的傑作
    體大而慮周,是清代章學誠老先生在其《文史通義》中對《文心雕龍》的評價,從學術意義上而言,這個評價可以說是非常權威、專業,也非常具有影響力。 我最早知道《文心雕龍》這本書還是在中學歷史課本中,可能當時年齡太小,當時對這本書的理解是:這是一本講述如何寫好文章的書。
  • 豆瓣9.3《文心》:讀寫基礎不紮實?越早看越早受益
    我推薦你讀一讀《文心》。《文心》在豆瓣評分高達9.3,作者是尊和葉聖陶。在當時的文壇,夏丏尊和葉聖陶是與魯迅、朱自清等齊名的人物。尊提倡人格教育和愛的教育,於1930年創辦了《中學生》雜誌,並和葉聖陶共同擔任主編。
  • 曹文軒:讀不夠書,就寫不出話!孩子的閱讀黃金期,要讀經典書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抱怨,他們說閱讀讀不下去,作文沒什麼可寫,對寫作萬分抗拒。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中國首位「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說:「閱讀是張弓,寫作是把箭。寫作靈感往往是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突然爆發。」
  • ​一對璧人,兩顆文心——讀《一半煙火,一半清歡》有感
    你看姐夫那些詞作,不是給妻致妻,就是寫在妻子玉照後面。那叫一個直率的美啊。 怎一個美字了得。 想我大學,中文八七諸美女,讀書後會眼紅如白兔的。此等姐夫,哪裡還有?天問之餘,備不住就有動心者微信一小紙條:姐夫,約不? 怎一個誘惑了得。
  • 豆瓣9.3《文心》:葉聖陶、夏丏尊兩位大師教你學寫作
    出乎意料的是,這本完成於1934年的書一點陳腐氣息都沒有,至今讀來仍給人一種清新質樸的感覺。和其他寫作指導書相比較,這本書不是乾巴巴地講寫作知識,而是通過故事的體裁把讀寫的知識傳授給你,書中的王先生、枚叔就像你的良師,樂華、大文等同學就像你的益友,在不同的場景中將讀寫的知識與你共同探討,寫得既生動有趣又深入淺出。
  • 姚永樸《文學研究法》徵引《文心雕龍》考
    《文學研究法》很重視《國文學》選錄篇目,除方苞《書歸震川文集後》一篇外,其餘十九篇均見引錄,像曹丕《典論·論文》、陸機《文賦》、韓愈《答李翊書》等均引達七條之多,文體分類更是直接沿用姚鼐《古文辭類纂》與曾國藩《經史百家雜鈔》。同時,《文學研究法》還大量錄用《國文學》案語。
  • 《寫你想讀的文章》,一本薄書,教你如何下筆寫自己想讀的文章
    看了日本作家田中泰延先生的《寫你想讀的文章:改變人生的簡潔些做法》,才知道,套路化是可以寫出故事,但是你可能只是在咀嚼別人的東西。如何寫故事呢?最重要的是娛樂自己。只有自己覺得快樂了,才能有機會堅持寫下去,得到別人的認可。
  • 「文中有畫意,畫裡蘊文心」——「汪曾祺百年書畫展」讀後
    一代文學大家汪曾祺第一次真正的書畫展「嶺上多白雲——汪曾祺百年誕辰書畫展」上月底已在浙江美術館落幕,然而,這一展覽引發的中國文人與書畫的話題卻一直在持續。汪曾祺的字畫,與他的散文和小說,是息息相通、互為表裡的。汪曾祺的文字,純正,乾淨。他自小習畫,天份又高。他的畫,從筆墨到線條到構圖,都達到很高的水平。
  • 這本民國的初中語文課本,我為什麼要推薦給你——《文心》
    你可能會抱怨,初中語文課本好無聊的,這種書有什麼可讀的。那我推薦給你,一定是有原因的,因為這本書是我國兩位著名教育學家和語文學家合著的,專門為了培養中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說句私心話,就算你不讀,拿來教教家裡的小孩學學也好的,中考高考中的閱讀理解和寫作,你要是學透了,那都不是事。
  • 封面是書,封底是生活
    涉世之初,我與幾位學友應邀加盟「農村娃科普系列叢書」,合力拼湊的《工商常識》,由海燕出版社1996年6月推出;2005年秋,我匯總自辦的手抄報《我》,掃描並印製了其十年合集《紙上讀我(1995—2005)》。《書生活》為「百花園文叢」之一,與百花園雜誌社同仁的書共用一個書號,由河南文藝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此文叢為小三十二開,共十二冊,每冊僅有三個印張,總定價為一百四十四元。
  • 《文心雕龍》是什麼意思,原來其中包含典故
    有一些古籍的名字很有意思,不僅言簡意賅而且還透著典雅蘊藉之美。大部分文化典籍的名稱很好理解,比如六朝著作《詩品》,一看就是知道是分析品鑑詩歌的作品。還有一小部分典籍的名稱理解起來就有些費解了,比如《文心雕龍》。很多人都搞不懂,文心和雕龍有什麼關心?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詞組合成書名,到底應該如何翻譯這個書名呢?
  • 讀語文小書也是讀人生大書
    老師、家長要做孩子閱讀上的引路人,不僅要告訴孩子讀什麼書好,還要指導孩子讀出好書好在什麼地方,培養起孩子自己的眼光和閱讀鑑賞能力。」這套書是一次帶孩子讀好書、讀出好處、讀出鑑賞力、讀出人生大書的有益嘗試。《百千大閱讀》系列具有明顯的特質,首先它是由來自一線的名師精選中外名家作品進行導讀,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能力。
  • 人有書,則不輸;人有書,則不俗
    書中有山水,可以棲身;書中有草木,可以怡情。落雪天,軒窗下,讀罷一卷書,再看日影飛去,何懼世間萬般荒蕪?明代陳繼儒有謂:「讀書隨處淨土,閉門即是深山。」深山雖遠,淨土在心。一顆文心若想求閒,還需放於字裡行間。字入心間,化成骨血,則篤定靜默,可與人為伍,也可遺世獨立,身居塵世,卻又不在塵世。有書,則不輸;有書,則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