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財富一資管計劃虧逾50% 招行代銷產品引發官司

2020-12-24 和訊銀行

本報記者 楊井鑫 北京報導

近日,廣東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則民事裁定書,涉及到投資人張某與招商銀行(600036,股吧)的委託理財糾紛。

據《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了解,張某於2014年購買了招行代銷的麒麟盈峰電影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其原定投資期限兩年,但是直至2019年7月項目才完成清算,並且5年投資巨虧超過50%本金。

張某向法院起訴銀行稱自己並非合格投資者,而銀行在銷售中存在過錯應承擔賠償責任,而法院則根據雙方此前委託理財合同將案件轉至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

代銷理財巨虧

2014年6月,張某到招行小欖支行辦理業務,該支行理財經理林某向其推薦購買了《畫皮3》和《日月人魚》電影項目的理財產品,並稱兩部電影風險可控、預期收益高等。張某遂通過銀行櫃檯認購了該理財產品的100萬份額。

據了解,該款理財產品名稱為麒麟盈峰電影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理財產品的管理人為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因為遭遇市場風險,2016年6月約定產品到期,並未按時清算贖回。張某多次聯繫招行小欖支行有關負責人,但是一直沒有結果。

2016年9月6日,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布了一則公告,將麒麟盈峰電影專項資產管理計劃進行延期。公告中稱,根據《招商財富—麒麟盈峰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合同》約定,本計劃委託財產定向投資於盈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麒麟網(北京)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麒麟影業」)作為普通合伙人的麒麟盈峰電影投資無錫合夥企業的有限合夥份額。

合同中明確約定,「至合夥企業成立後2年止,為有序清算合夥企業所有投資項目,有限合夥企業可以延長半年」。

2016年8月30日,普通合伙人盈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和麒麟影業發出了《關於麒麟盈峰電影投資無錫合夥企業基金存續期的延期公告》,公告顯示,合夥協議在約定延期半年之後,修改合夥協議關於存續期的約定,再延期1年至2017年12月5日。

然而,直至2019年8月16日,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才發布清算公告,每100萬初始認購份額分配到49.75萬元。至此,該理財產品專項投資的《畫皮3》和《日月人魚》項目全部處置完畢,沒有其他資產可分配給投資者。張某則在5年多的投資中損失本金51.24萬元(含1萬元手續費)。隨後,張某向廣東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銀行承擔財產損害的賠償,而法院於2020年1月20日立案,並於2020年11月30日公布了判決。

張某認為,招行小欖支行在推薦理財產品過程中,沒有充分說明涉案理財產品的性質、特點和風險情況,也沒有向張某說明風險評級制度,沒有對其進行風險評級調查,更沒有審查其是否屬於適宜投資該項目產品的合格投資者,違反了《證券公司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規定》第十六條的規定,未保障投資者充分了解投資產品和風險狀況之後審慎地作出投資決策的合法權益,對張某本次投資虧損存在重大過錯,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招行小欖支行在一審開庭中提出了異議,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當本合同而產生的或本合同有關的一切爭議,合同當事人協商不成的應提交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

法院在判決中稱,雖然張某以侵權為由提出財產損害賠償訴訟,但是本案仍基於對方違反合同義務而產生。當事人在履行合同義務而發生的合同糾紛或者侵權糾紛,均應通過雙方約定的仲裁解決,仍應受到合同仲裁條款的約束。該仲裁條款合法有效,排除司法管轄,法院對此不享有管轄權,故駁回了張某起訴。

影視理財試水?

招行代銷的麒麟盈峰電影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到底是一款怎樣的產品呢?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募資為何投資影視?銀行當時是如何進行風控的呢?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聯繫了招商銀行,但是截至發稿並未得到答覆。

相關信息顯示,該專項計劃的投資主體是麒麟盈峰電影投資無錫合夥企業,而該企業中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股67.79%,麒麟影業持股23.72%,盈峰資本持股0.423%,還有何劍鋒持股8.05%。

事實上,該產品管理人為招商財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由招商基金100%持股,而招商銀行和招商證券(600999,股吧)分別對招商基金持股55%和45%。另外,盈峰資本則與何劍鋒為關聯人。

何劍鋒為何人呢?公開信息顯示,何劍鋒為美的的少東家,曾斥資超過18億元接手影視娛樂公司華錄百納(300291,股吧)。何劍鋒1994年成立了盈峰集團,而盈峰集團2012年成立綜合性私募資產管理公司盈峰資本,盈峰資本則於2016年成立盈峰傳媒宣布正式進入電影文娛行業。

實際上,盈峰集團早在2012年就涉足影視文娛行業,旗下廣東盈峰投資認購了2686.7萬元海潤影視新增資本,持有海潤影視2.22%股權。盈峰集團和海潤影視各佔一半股份成立了無錫海潤盈峰影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而這家公司與招商財富一起投資了無錫海潤盈峰股權投資基金,分別佔股20%和80%。

天眼查信息顯示,目前無錫海潤盈峰影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無錫海潤盈峰股權投資基金均已註銷。

出現巨虧的麒麟盈峰電影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是盈峰資本與招商財富第二次在電影投資上的試水,該基金於2014年成立,總規模是2.36億元。

為何該款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會虧損如此嚴重呢?這與當時麒麟影業的出海踩雷有關。

2013年,麒麟影業在國內參與投拍了《畫皮》和《畫皮2》後,兩次的市場反應和票房均不錯,這讓麒麟影業有了尋求海外發展的念頭,而當時為好萊塢影片與中國資本牽線搭橋的是熙頤影業,正在幫《日月人魚》拉投資。

麒麟影業的CEO龐洪對《日月人魚》比較感興趣,其中電影的一大亮點是邀請範冰冰作為女主角。2013年9月,龐洪通過盈峰基金投資了2000萬美元,熙頤影業也出資2000萬美元作為影片的出品人。電影一年時間不到就拍攝完成。

然而,由於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審美差異,範冰冰在電影中的形象被做成了「巫婆」造型,龐洪與好萊塢的製作人及熙頤影業對美人魚形象一直爭論不休,原定於2015年4月上映的影片被無限期地延期。

為了向基金資方交代,龐洪被迫再花2000萬美元從熙頤影業手上買斷該影片的出品,於2015年底再次投入300萬美元將範冰冰的美人魚形象做出調整,並重新找了北美的發行公司。麒麟影業官網上資料顯示,《日月人魚》於2017年在中國內地公映,距離最初的計劃整整晚了兩年。毫無疑問,額外的費用和延期是導致麒麟盈峰電影專項資產管理計劃被迫延期兌付並出現虧損的原因。

「投資影視理財的風險通常偏高,因為製作費用容易超支,而票房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對於風險較高的代銷理財產品,銀行關鍵要保證投資者完全了解產品風險情況並有足夠的承擔能力,否則很容易產生糾紛。」一家股份行人士表示。

(責任編輯:李顯傑 )

相關焦點

  • 招商財富一資管計劃虧逾50% 招行代銷產品引發官司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張某於2014年購買了招行代銷的麒麟盈峰電影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其原定投資期限兩年,但是直至2019年7月項目才完成清算,並且5年投資巨虧超過50%本金。代銷理財巨虧2014年6月,張某到招行小欖支行辦理業務,該支行理財經理林某向其推薦購買了《畫皮3》和《日月人魚》電影項目的理財產品,並稱兩部電影風險可控、預期收益高等。張某遂通過銀行櫃檯認購了該理財產品的100萬份額。
  • 投資者購買《畫皮3》資管計劃虧逾50% 招行代銷產品引發官司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張某於2014年購買了招行代銷的麒麟盈峰電影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其原定投資期限兩年,但是直至2019年7月項目才完成清算,並且5年投資巨虧超過50%本金。  張某向法院起訴銀行稱自己並非合格投資者,而銀行在銷售中存在過錯應承擔賠償責任,而法院則根據雙方此前委託理財合同將案件轉至華南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
  • 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代銷之困:大行接不上 小行上不了量
    代銷業務又該如何發力?銷售渠道生變招行、網際網路銀行已搶先代銷新年前夕,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辦法》),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的自營和代銷渠道作出規範,目前正處於徵求意見階段。
  • 「財富周報」網際網路平臺不得代銷銀行理財產品,東證資管換帥
    記者 | 方德能編輯 | 張一諾1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銷售新規出爐,支付寶、京東金融等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不得代銷近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辦法》」)。
  • 保險資管新規出爐 定位私募放開代銷
    過去,保險資管產品主要面向大型機構提供服務,未來,這類產品不僅可以面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這類大型機構,還可以面向高淨值人群銷售,不僅在保險機構可以買到,還可以代銷,所有合格投資者又多了一個選項。目前,保險機構發行的保險資管產品主要有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和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三類。債權投資計劃和股權投資計劃主要投向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成為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對接實體經濟的重要工具;組合類保險資管產品主要投向股票、債券等公開市場品種。
  • 國君中信銀河佔牢總收入前三,代銷金融產品中信...
    此外,變動較大的還有東方財富證券,較2018年上升2名,較2017年上升6名。2019年前30家券商經紀業務同比均呈增長態勢,其中東方財富、平安證券的同比漲幅超過50%,西部證券、華西證券、東莞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和東吳證券的漲幅均超30%。
  • 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的生死之劫
    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及清整聯辦【2020】14號完成期的臨近,主要以非標融資產品代銷為主的三方財富公司的日子越發艱難。11月21日,有金交所向會員發通知,自2020年11月23日零時起,將暫停新產品發布。市面上能做場內交易非標融資的金交所越來越少了。
  • 建行和平安賠償了代銷理財產品的虧損,這背後說明了什麼?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大量的浮虧,短短20多天已經出現近400款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虧損,先是招商銀行A一款理財產品出現近1月年化為-4.42%,到6月28日一共有391隻接近400隻銀行理財產品淨值跌破面值1元,虧損幅度最大的達到了40%。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越來越低也就罷了,但如此出現大量的虧損,銀行一般都以「理財有風險,買者自負」來界定責任。
  • 第三方代銷或受限 私募股權基金募資「有點冷」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電(中國證券報記者王宇露)日前,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銷售辦法》),其中對於獨立基金銷售機構未來能否繼續銷售私募股權類產品的內容引發行業熱議。
  • 又一家銀行開售理財子公司產品,已有多家銀行加入代銷陣營
    來源:藍鯨財經目前,已有多家理財子公司開拓了除母行以外的其他產品代銷渠道。藍鯨財經從微眾銀行獲悉,9月3日,該行App「活期+」上線了新產品「興銀添利寶」,這是微眾銀行App首次代銷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
  • 直銷團隊嚴重缺位 產品遭層層轉手
    對於信託業來說,目前掌管的資產總規模已逾20萬億元,成為銀行之外的「第二大」金融業。然而,真正「掌管」財富的專業人員仍未能全面就位,如何解決信託財富團隊建設遲滯和龐大資產管理規模之間的錯位,恐是信託業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 近十家互金平臺代銷民營銀行理財產品,宜人財富憑加息券狂攬客
    調查發現,不少平臺搖身一變,做起代銷民營銀行理財產品的生意。這是趨勢,還是嘗試?以宜人財富為例,當前,宜人財富APP「銀行精選」界面,上線眾邦銀行「眾惠存」系列產品;藍海銀行「藍貝貝」系列產品。其中,「眾惠存360天付」儲蓄存款利率4.4%,具有「當日起息」、「隨時支取」、「存款保障即同一家銀行50萬內百分百本息保障」的產品特點。
  • 21資管研究丨互相代銷產品、打破規模崇拜、標準化資產也要整改...
    相較此前的銀行資管,如今行業已發生了諸多變化,其中一些已被市場及投資者們廣泛關注的趨勢逐漸明朗,比如產品形態多樣化、期限拉長、保本理財逐漸退出、產品淨值波動、越來越多的理財子公司湧現。除了產品端顯而易見的轉型之外,還有更多新現象昭示著資管時代的行業巨變,比如銀行之間相互代銷產品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這意味著對產品競爭力的要求提升。
  • 涉「工行代銷產品違約」?鵬華資產:兌付進行中
    剛剛,針對近期媒體關於「鵬華聚鑫系列產品涉嫌違約」的報導,產品管理人鵬華資產發布公告稱,目前,聚鑫系列產品相關兌付工作正順利推進並基本完成。
  • 代銷理財產品:「強強聯手」還是「抱團轉型」?
    過去,銀行只能銷售本銀行的理財產品,而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接連「出生」,這一狀況也在悄然改變。  記者了解到,中信銀行首款代銷理財子公司產品「興銀理財半年期穩利恆盈F款」已於近日募集完畢。該產品管理人為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銀行為代銷機構。中信銀行提示稱,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
  • 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的轉型之路在哪?
    從諾亞財富開始,我國第三方財富管理起步走的是固收信託產品的代銷之路,然後是券商資管和基金子公司產品,後來的其他類私募基金、私募地產基金等非標固收產品。近幾年代銷固收金交所產品成為主流。同時再加私募證券基金、公募基金和保險產品等。其實質是金融產品的銷售公司。
  • 公司新聞|產品代銷新突破,消金業務開門紅
    近日,由我司主動管理的消費金融類產品——「湖南信託大道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在北京銀行長沙分行30多家營業網點代理銷售。近年來,湖南信託積極開拓銀行代銷渠道,與建設銀行、北京銀行、長沙銀行、華夏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本次北京銀行代銷湖南信託的消費金融類信託產品,拓寬了雙方代銷合作領域的產品種類,有力的促進了湖南信託的業務轉型。
  • 代銷他行理財產品:是「強強聯合」還是「抱團取暖」?
    過去,銀行只能銷售自己銀行理財產品,而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接連「出生」,這一狀況也在悄然改變。記者了解到,中信銀行首款代銷理財子公司產品「興銀理財半年期穩利恆盈F款」已於近日已募集完畢。據悉,該產品管理人為興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銀行為代銷機構。中信銀行提示稱,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
  • 銀行代銷他行理財子公司產品興起 出了問題找誰?
    隨著理財子公司密集「誕生」以及產品加速推出,業內人士預計,銀行代銷他行理財子公司產品或成趨勢,理財子公司將尋求更多銀行或外部機構合作產品代銷,大資管機構的競合將更加深入。而面對銀行理財產品合縱連橫的趨勢,特別提醒投資者在挑產品時不僅要看收益,還要看機構、看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