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昧平生又似曾相識

2021-03-02 無為而無不為

 

在理解自我上,經典視角停留在穩定的結構上。今天,我們也關注這些結構或自我將成未成的時刻,或那些自我「消散」的時刻。比如,素昧平生卻似曾相識的感覺,像林黛玉見賈寶玉的一瞬間。它突如其來,短暫持續,又莫名消失,沒有發展,沒有轉變。

 

我第一次遭遇強烈的似曾相識感時,簡直懷疑被魂穿。本科時,我遇到一位韓國語言學家,他在英國留過學,英語比較標準,曾用國際音標糾正過自己的發音。我教他漢語,他糾正我英語。他畢業論文研究苗語。昆明邊上西山區出去有苗寨,當時他不怎麼懂漢語,就讓我陪他去一天。那天一下車,我就有一種恍惚感,好像很熟悉這個村子,又確信自己從未來過。熟悉到什麼程度? 我居然知道村子往哪邊上去有一個很大的坡,上去有一叢竹子。更神奇的是,研二回雲南做田野,老師幫聯繫了一個景頗村寨。我在縣城住了一晚上,第二天,老師的朋友帶我下村子,先去了鄉政府,看他們喝酒,震驚了我。用碗大的杯子。下午,一位年輕人帶我進村,一下車恍惚感又來了:這村子的造型和空間布局,跟那個苗寨一模一樣,一樣的轉彎、一樣的坡、一樣的竹子。可以確信,我那時很清醒,中午沒喝酒,震驚感也早沒了。

 

沒法用記憶建構的理論來解釋似曾相識感,也沒法用記憶的情境爆發來理解。這樣,各種解釋就輪番登場了。佛家說,這是生命輪迴,前世在覺醒,某個靈魂在你體內覺醒。科學家也給出很多解釋。神經科學家說,左右大腦交接在一瞬間出了問題,導致熟悉和陌生出現錯位,產生「重像」。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背一個單詞背久了,再突然看到它,好像很熟悉,可以寫出來,可以讀出來,但不知道什麼意思,只是一堆字母。一個漢字寫幾十遍,恍惚感就出來了,它不再是個有意義的單元(說到這,感覺我的小學還是很幸福的,從來不被十遍二十遍地罰寫漢字)。

 

心理學家海曼斯說,這是人格解體,產生於記憶幻覺,尤其在情緒變化大、工作節奏不規律時。它是一種突發、快速的體驗,讓我們對感知到的一切有一種陌生、新鮮和不真實感。有時,你會感覺正在跟你說話的人是一個機器,或者自己「靈魂出竅」,不動不語,像觀眾一樣觀察著自己的行為和語言。精神分析師甚至認為,似曾相識感是精神病的前兆。癲癇性的似曾相識,誇大了那些太短暫或瑣碎而不能被日常關注到的現象。如果生活中經常出現恍惚感,你就完了。似曾相識感是一種生命防禦機制,它複製了致命的危險,提醒我們 ...

 

嗯,科學家有時很神奇,讓人恍惚,讓人絕望。

往期精彩文章:

記憶是個「爛人」

生而為人,我們註定殘缺而偏頗

為一個人類學家的農場夢努力

相關焦點

  • 超超日記:似曾相識
    生活中有太多似曾相識的感覺,看到某個人,突然的某個場景,某個知識點。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出現了曾經預見或者發生過一樣。在多次感受這種感覺之後,我竟然幻想著自己可能是先知,那個萬中無一的「絕世高手」。當然,我剛剛說現在,相信很多人都會有。
  • 他們做的這件事為素昧平生的遠方帶來「新生」
    他們做的這件事為素昧平生的遠方帶來「新生」 2020-09-19 0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TED:「似曾相識」的感覺
    TED英語演講課 給心靈放個假吧 你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嗎?就是那種當下發生的情形似曾相識的模模糊糊的感覺。但實際上,這種體驗是全新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當素昧平生的兩個人接吻,會發生什麼化學反應?
  • 「丹青百家人物吳宇華」從素昧平生到華語入境——畫家吳宇華作品...
    《飲香浴露 》42x42cm 紙本設色 2017年在見到吳先生前,我是先讀過他的畫,無論是四時樹木、山色湖光,還是寫意高士、現代人物,從簡率筆法到設色構圖,都給人一種不事張揚、靜雅素樸、似曾相識的感覺。纖細的鏡框、薄薄鏡片下,一雙深眸似在追憶,帶有蘇南口音,說話卻不急不緩的吳宇華先生,給人一種溫文爾雅、謙謙君子的感覺。
  • 為什麼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儘管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經常扮演紅娘角色,但是,人們卻總把這種感覺視為虛構的。其實,它真實存在。早在1000年前,宋朝的晏殊就把它寫入了他的絕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道出了似曾相識與我們邂逅的真實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聲稱自己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一位80歲的美國工程師最近發現自己的記憶出了問題。他拒絕看電視看報紙,因為他感覺自己已經看過了。
  • 與似曾相識相反的感覺是什麼?
    這種感覺被稱為似曾相識感或即視現象(Deja Vu)。那麼,是否存在與之相反的感覺呢?首先,什麼是似曾相識的感覺?如上所述,似曾相識的感覺是一種已經目睹或經歷了當前情況的模糊感。雖然確切原因仍然未知,但目前存在兩種主流的理論來解釋這一現象。第一種理論認為,這只是人的記憶異常。由於人腦的許多方面類似於計算機,所以大腦也可能偶爾會出現「小故障」。
  • 這個世界上或許存在一個你素昧平生的異父異母雙胞胎「兄弟姐妹」
    1.兩位從未見過的老爺子2.兩位素昧平生的老奶奶3.兩性的世界4.兩位女士5.來自美國和德國的都有中國字紋身的女士6.兩位竟然都胖胖的女士7.來自美國和德國的兩位竟然髮際線都相同的男士8.相差17歲的兩位女士9.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兩位女孩10.來自哥倫比亞和加拿大的兩位女孩
  • 一個素昧平生的人
    那麼,她是有生活來源的,在那一刻,我忽然莫名地為這個素昧平生的人感到一絲慰藉。
  • 為何人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據最近的相關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至少有過一次這種似曾相識的經歷。心理學家稱:似曾相識的感覺,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不過,如果這種感覺來得過於頻繁、過於強烈,就是一種病態。   似曾相識是人們大腦中知覺系統和記憶系統相互作用的結果。要想了解我們為何會出現似曾相識的感覺,得先了解人類知覺和記憶過程中的分類原理。分類是知覺也是記憶的一個基本特徵。
  • 似曾相識燕歸來...
    大搜集網/DaSouji.com(唯美、奇趣、創意、知識、生活)旗下最美視覺類微信公眾號;欲與我們直接交流或商務合作請加個人微信號: DaSoujiwx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宋▪晏殊青杏園林著酒香。
  • 似曾相識的感覺 Déjà vu
    Déjà vu(法語,意為「曾經見過」)指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具體說來就是某人在經歷某個場景的時候會很感覺之前曾經經歷過完全一樣的場景,但事實上這個所謂以前經歷過的場景或許並不存在,而且可能只存在於想像當中。
  • 人為何會出現「似曾相識」感?
    很多人將其描述為「似曾相識」的隔世感。什麼是「似曾相識」的感覺?寶黛初見,一個暗中思忖「好生奇怪,倒像在哪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另一個直言不諱,「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紅樓夢》中的這一橋段大抵是「似曾相識」之感的最佳註解。
  • 那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在西語裡叫Déjà Vu,調查顯示大約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曾經有過"似曾相識"的經歷。對於這種現象有過很多解釋,什麼多維空間、時光倒流、特異功能等等。醫學上的一種解釋是,這是記憶系統運轉過程中產生的一點小故障。
  • 為什麼總會覺得眼前的一幕似曾相識?
    在電影「搏擊俱樂部」中,Jack也有一句著名的臺詞,「我一直活著一場似曾相識的人生。每個我到的地方,我都覺得仿佛曾經來過。」藝術固然有它的誇大之處,但這種「此刻仿佛曾經發生過」的感覺對許多人來說都並不陌生。你是否也總是感覺到一種「似曾相識」的久違感?眼前的事明明是第一次發生,卻有一種異樣的熟悉感。就連面前的擺設、人物的對白都曾經發生過。那一刻我們會覺得無比驚異和神秘。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他們素昧平生 他們親如一家
    一老一少兩個素昧平生的人,雖然語言不通,但溫暖卻一直在傳遞。  下午5時,楊鑫的父母來到醫院,楊鑫轉往海南省農墾總醫院治療,臨走前,陳美農專門去安慰了下孩子。  4月10日,無數素不相識的人因為一場事故而聯繫到了一起,也許他們以後的生活不再有交集,但至少在這一天,每個人都像是家人,相互扶持,共渡難關。
  • 峰眼識圖|素昧平生亦有情!威海火車站上演暖心一幕
    素昧平生亦有情,萍水相逢又何妨。快樂,就是這麼簡單!溫暖以上情報入選今日最佳情報,壹粉「攝影師令傑」也將獲得由情報站工作人員發出的10元紅包獎勵!溫暖而雋永、有力而感動。齊魯壹點情報站臥虎藏龍,情報員的圖文精彩紛呈,每天都有大量精品圖片,在默默訴說著這個時代的精彩,折射著社會的溫度。
  • 平行宇宙能解釋「似曾相識」的現象嗎?
    據報導,世界上60-80%的人遇到過「Déjà Vu(似曾相識)」現象。這是一種短暫的,隨機出現的體驗。許多研究人員提出,這種現象是基於記憶的經驗,並假設大腦中的記憶中心引起這種現象。  平行宇宙能解釋「似曾相識」的現象嗎?
  • 似曾相識....
    帶有寓言意味的裝扮
  • 茶餘閒話·似曾相識的歷史事件
    茶餘閒話·似曾相識的歷史事件 文/追夢 很多歷史事件讓人覺得驚人的似曾相識。把這些事件重新拿出來曬一曬,會讓人們悟出一個道理。那就是,拳頭硬了,無須多講道理。何況那些道理連講道理的人自己都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