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出來的身體「時差」,是時候學一套「生物鐘調整法」了

2020-12-23 生命時報

「宅家期間,人們雖然有了支配睡眠的自由,但睡眠質量反而下降了。」

《2020全國宅家期間中國居民睡眠白皮書》調查發現,疫情期間,國人睡眠時間整體延遲2~3小時,熬夜人群上升到23%。

沒了早起上班、上學的壓力,「白天想睡覺、晚上睡不著」成了人們的生活常態。

玩手機到凌晨,熬夜變成一種習慣

一覺睡到中午,早飯已經不復存在

醒後繼續賴床,萬事都能躺著解決

......

這種晝夜顛倒的生活,不僅讓早起上班變得艱難,更影響了全身健康。復工在即,《生命時報》幫你倒一倒「宅」出來的時差。

本期編輯丨羅榕

熬夜讓身體累積「時差」

我們的身體內隱藏著一臺大自然的時鐘,它以非常高的精度調節著我們的體溫、脈搏、呼吸以及血糖、激素分泌等各項生理活動,使其與一天中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相適應。

這就是「生物鐘」,它的存在,精準控制了我們的晝夜節律。長期熬夜,睡眠不規律,則會擾亂這一節律,讓身體機能出現「時差」。

德國睡眠科學家託馬斯·坎特曼認為,當身體習慣於晚睡,而又不得不早起時,睡眠赤字會一周又一周地積累,等於生活在慢性的社會時差中,而社會時差明顯影響白天的工作效率。

生物鐘亂了,全身遭殃

「白天睡不醒、晚睡睡不著」是生物鐘紊亂的直觀表現,除此之外,肥胖、免疫力失調、2型糖尿病等多種身體問題,都與生物鐘息息相關。

黑白顛倒易患癌>

科學家認為,松果體是生物鐘的調控中心,通過調節褪黑素的分泌水平,向中樞神經系統發放「時間信號」。

經常熬夜,夜間過度暴露於燈光下,會導致褪黑素分泌減少,從而增加了癌症易感性。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學院的科學家還發現,不按時睡覺會影響腸道微生物的生物鐘,從而引發肥胖和其他代謝類疾病,增加胃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喜歡賴床傷大腦>

早晨賴床起不來,起床後跟打仗似的刷牙洗臉,會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奮,自主神經紊亂,讓人一整天都緊張兮兮的。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發現,晝夜節律被打亂,會產生類似阿爾茨海默病那樣的記憶損害。

吃飯不規律傷消化道>

不規律的作息讓一日三餐也變得無法固定,日本東京大學研究發現,38.4%的胃癌患者吃飯太晚或不規律。

早上7點、中午12點、晚上6點是人體消化期,胃分泌酸和酶幫助消化。如果這些時段不進餐,酶會加重消化和腐蝕,帶來黏膜炎症甚至潰瘍,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可能導致肥胖和糖尿病。

4步幫你科學「倒時差」

「倒時差」最好提前5~7天開始,讓身體逐步調整適應:比如每天比以前早睡早起的時間提前30分鐘到1小時,直至保持與工作時作息時間一致。

第一步 做好睡前準備

提前1小時準備

如打算在晚10點入睡,最好給自己上一個晚9點的鬧鐘。睡前1小時,儘量不用手機等電子產品,可以泡泡腳、看看書,讓身體逐漸進入睡眠狀態。

聽聽白噪音

最好將臥室的聲音控制在40分貝以下,如果臥室靠近馬路、繁華地區,可以換上較厚的窗簾隔絕噪音。

就寢前1小時聽聽平緩輕柔的音樂,比如分布在中低頻段的「白噪音」,包括瀑布聲、小雨聲等。

營造「暗色」氛圍

研究表明,入睡前和睡眠時暴露於光線之下,褪黑激素分泌會受到抑制,進而影響睡眠質量。

若窗戶漏光或習慣睡懶覺,可安裝遮光窗簾;如果無法做到完全遮光,也可選擇戴眼罩睡覺。

選擇舒適寢具

被子、床單、枕套、睡衣的材質都會影響睡眠質量,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

絲綢質地保溫保溼性能好,導熱性差,冬暖夏涼;純棉製品觸感舒適,能長久使用;夏天,棉麻製品讓人感到清爽;毛巾材質帶來安心感。

第二步 保證深度睡眠

深睡眠解除疲勞的作用最明顯,生理修復功能也更強大,晚間11點至第二天凌晨3點被認為是進入深睡眠最好的時間段。

深睡眠是否充足,可以從起床後的狀態來判斷:醒來後神清氣爽、不覺得睏倦就是深睡眠充足的標誌。

第三步 起床後有講究

起床別磨蹭

儘量早起片刻,給自己留出喝一杯水、吃一份早餐的時間,然後從容不迫地出門,這樣心情就會格外輕鬆,學習和工作有條不紊,效率自然也隨之提高。

拉開窗簾

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應該是拉開窗簾,讓陽光照射進來,調整人體生物鐘。即使前一天晚上睡得晚,早上也要按時起床,拉開窗簾,沐浴陽光;如果是陰雨天,可以打開臥室的燈,同樣有效。

吃好早飯

按時吃早飯,可以激活休息了一夜的胃腸,令胃腸開始新一天的工作。如果早上實在趕時間,沒空吃早飯,也不能讓胃腸空著,建議吃點固體食物,如蘋果、香蕉,既營養,又節省時間。

第四步 白天打起精神

調整時差期間,白天少睡覺,或者不睡覺:早上被鬧鐘叫醒後,也不要再睡回籠覺,以避免晚上過於精神而睡不著。

在下午進行中等強度的適量運動,也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

相關焦點

  • 上遊•文薈丨夜讀丨宅出來的身體「時差」,是時候學一套「生物鐘...
    復工在即,今天幫你倒一倒「宅」出來的時差。熬夜讓身體累積「時差」我們的身體內隱藏著一臺大自然的時鐘,它以非常高的精度調節著我們的體溫、脈搏、呼吸以及血糖、激素分泌等各項生理活動,使其與一天中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相適應。這就是「生物鐘」,它的存在,精準控制了我們的晝夜節律。
  • 長途飛行如何快速調時差?
    今天小橫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倒時差的小知識,希望對你會有幫助哦~眾所周知地球根據自轉,被劃分為 24 個時區,當我們從一個時區跨越到另一個時區時就會產生「時差」。時差會破壞人體生物鐘的習慣節律,產生一系列生理紊亂現象,睡眠、消化系統、體溫,甚至激素分泌都會受時差的影響。
  • 晝夜顛倒讓生物鐘亂了,學幾招「倒時差」
    熬夜讓身體累積「時差」我們的身體內隱藏著一臺大自然的時鐘,它以非常高的精度調節著我們的體溫、脈搏、呼吸以及血糖、激素分泌等各項生理活動,使其與一天中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相適應。這就是「生物鐘」,它的存在,精準控制了我們的晝夜節律。
  • 生物鐘紊亂怎麼辦?這幅眼鏡為你顛倒晝夜,扭轉時差!
    本文內容轉載自「創次方」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上帝說要有光,於是就有了光。上帝說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上帝這一光一暗,釀造了多少個時差黨!今天我也掏出一道光,讓你扭轉時差。Ayo 光療眼鏡用光「 給精神充電」搭配上手機 APP,它能在三種不同的場景下激活你的大腦日常作息模式:平時起床戴上它,白天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晚上按時按點睡眠,不知不覺中擁有合理的生物鐘。
  • 時差難倒、熬夜有害:生物鐘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再不用每年兩次調整睡眠了,但另一些人則表示從未體會到這一小時差異的影響。  造成人們不同體驗的原因和每個人的生物鐘有關。生物鐘是一種晝夜節律控制機制,據科學家研究,生物鐘紊亂有可能導致神經緊張、睡眠障礙、胃病,甚至是抑鬱症和心臟病。  植物如何知道何時天亮、何時天黑?
  • 返校複課前,3步調整好生物鐘,進入學習狀態
    所以,返校在即,家長有必要幫孩子們倒一倒「宅」出來的時差。在調整生物鐘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生物鐘。生物鐘是產生和調節生物節律的內在機制。生物節律是指生物在生理、行為等方面表現出的重複出現地特徵。如小學課本提到的——小貓白天睡大覺,晚上捉老鼠。每個人生活在家庭、學校等環境下,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生物節律。
  • 坐飛機倒時差需要三天,時差向東飛更難倒,這些你都知道麼?
    大腦中的「視交叉上核」又被稱為人體的「主時鐘」,它控制著身體的晝夜節律。這塊「表」會回應外部的信號,特別是陽光,使身體內部的時間與環境時間達到同步。不過,由於旅行的距離和地點會擾亂身體的回應,所以我們才會經受時差的困擾。
  • 專家揭秘時差如何影響睡眠,網友:輕鬆應對
    人的飲食和作息都是長期以以來形成的一套適應環境的規律。作息的相對固定對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人體系統都有協調和控制。為了適應環境而形成的作息規律在醫學上就是生物鐘。生物鐘究竟是什麼到現在依然是個未解之謎,但科學家發現太陽對生物鐘的影響較大。
  • 《睡眠革命》:了解你的「睡眠類型」,科學地調整社交時差!
    (晝夜節律圖)如今正常作息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喜歡早起的人,生物鐘會相對快一點;習慣晚睡的人,生物鐘則會相對慢一點。睡眠類型顯示的是,你的身體希望在何時履行晝夜節律圖中列出的那些功能,代表的是你的真實睡眠作息。二、睡眠類型——早起星人早起星人,由於天生習慣早起,所以會更早感到疲倦,並且在晚上更早地想睡覺。這意味著,凌晨2—3點是TA們睡得最深的時候。在早晨到來時,他們已經經歷了一段修復性的深度睡眠。
  • 如何應對時差綜合症
    1.時差症候群是指人在短時間內經過跨4~5個時區以上的飛行後出現的一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症狀,主要是由於患者體內生物鐘與所處時區的時間不同步,隨著搭機旅行的普及化,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包括兒童青少年也可能親身體驗到時差症候群2.產生時差症候群的原因在於人體生物鐘節奏的紊亂。
  • 空勤人員該如何緩解頻繁倒時差對身體的損害
    民航資源網2010年6月23日消息:「倒時差」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詞,但對於空勤人員來說卻並不陌生,尤其是飛洲際航線的空勤人員,更是將「倒時差」看做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殊不知,經常性倒時差其實是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會帶來很大的危害。
  • 長谷部誠整理心境(39):有效避免時差綜合症
    第六章 合理利用時間37.有效避免時差綜合症為了日本隊的比賽而回國是常有的事。回國之後,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看他的行動很遲緩,身體沉重,難道是因為時差影響嗎?」的報導。所以對於在歐洲踢球的日本國腳來說,如何調整時差是一個永恆的課題。在夏天,時差是7個小時,冬天則是8個小時。
  • 外媒:德國遊泳隊採用新方法調整時差 迎接奧運
    為調整時差,儘快適應冬季作息,德國隊想出了對抗生物鐘的好辦法:特殊的燈光或許能幫助德國遊泳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取得佳績。但是這因人而異。世界遊泳冠軍馬克科赫登上前往位於巴西南部沿海城市弗洛裡亞諾波利斯的飛機時只攜帶了一個小箱子。他將在那裡進行賽前集訓。他的箱子裡有一盞能夠模擬日光的燈,用來調整時差。
  • 8條小貼士教你輕鬆對抗時差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時差反應是人們在商務旅行和長途旅行中常見的生理反應,因人體生物鐘與身體配合不協調而導致的一系列不適感,例如夜晚失眠、白天嗜睡、便秘和頭疼等。日本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解決了時差問題,山口大學科研團隊表示,控制胰島素的釋放可以有效調整生物鐘。
  • 有了這些調時差小技巧,跨幾個時區都不怕啦
    以下內容發布自「玩途」地球媒體戰略集團添加:hitour_cc,獲知更多別總是羨慕那些空中飛人兒,能夠全世界到處飛,
  • 美國睡眠專家公布倒時差妙招:曬太陽、多喝水
    長途旅行時,身體無法適應時差,容易出現遲鈍、飢餓和鬱悶等不適感,導致日常生活節奏紊亂。美國睡眠醫學會(AASM)會長蒂莫西·摩根泰勒博士表示,大多數人可以克服幾個時區的時差反應。但如果需要跨越更多時區,就應該採取以下幾種措施,避免時差反應。 向東飛要格外注意。通常向東飛行產生的時差反應比向西飛行更厲害,飛行前應做好心理準備。
  • 睡覺吃飯沒個準點,運動服藥隨心所欲:慢性時差毀壞健康
    這裡的「慢性時差」指的是一種「慢性不協調」狀態,即在生物鐘被打亂、形成時差的基礎上,等到機體適應一段時間後,又將時間偏移一些,再次形成時差,進而導致生物鐘的運行秩序被長時間打亂,與晝夜時間越來越不同步。記者採訪專家後了解到,慢性時差在我們生活的多個方面普遍存在,它一步步摧毀身體的事實卻常被人們忽視。
  • 坐長途飛機時,面對旅行時差如何調整?環球旅行者通常用這些方法
    熱愛出國旅行的人都知道,去不同國家會有時間差,時差會影響你的作息,尤其在跨越了半個地球的時候,例如像美洲歐洲這些地方,超長的時差會打亂人原本的作息時間和生物鐘,再加上坐長途飛機很疲勞,因此,時差讓旅行者感到不適。
  • 【問答】生物鐘真的存在麼?
    問:生物鐘真的存在麼?答:確實存在。估計大家在日常中都聽過一種名為「生物鐘」的存在,它決定著你的各種生活規律。最近關於「生物鐘」的研究發現,生物體確實存在一般說法上的「生物鐘」,並可以告訴生物體每日的鐘點。它們晝夜周期的誤差甚至可以精確到數分鐘。
  • 怎樣科學地倒時差?不論你是旅行還是熬夜都有用
    該基因負責編碼一種周期蛋白質(PER),該蛋白每天晚上都會被合成出來,到了白天再慢慢地被降解掉。這個PER蛋白本質上就是一種基因調控因子,能夠影響很多基因的功能。用人話來說就是——解釋了為什么半夜總有人不睡覺而是熬夜,以及熬夜所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