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音樂那些事兒,多次換人又換歌,最大贏家蔣大為

2021-01-09 相聲小品電影電視

曾幾何時,一部優秀的影視劇背後,一定會產生一首或幾首優秀的插曲,比如《搭錯車》一部電影誕生了《酒幹倘賣無》和《一樣的月光》等好幾首經典歌曲。

在這方面,央視四大名著電視劇堪稱典範,每一部都貢獻了傳唱度極高的主題曲,比如《枉凝眉》、《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和《敢問路在何方》等。

其中,《西遊記》可能是插曲最多同時也是插曲傳唱度最高的四大名著電視劇了吧, 本文就盤點一下央視《西遊記》音樂那些事兒。

一、《百曲千折顯真誠》

這是公認最早的《西遊記》片頭,這首《百曲千折顯真誠》是王立平作曲,他當時也正在給《紅樓夢》創作,因此精力有限,而整首曲子雖然很規整卻並不是楊潔想要的感覺,最終她選擇了當時沒有名氣的許鏡清來作曲。

這首歌唱家吳雁澤演唱的《百曲千折顯真誠》只用了幾集就下線了,現在聽起來,裡面似乎還有點兒《少林寺》的味道,當年《西遊記》沒少借鑑那部電影,比如一些打鬥的擬音就是直接從《少林寺》裡摘出來的。

二、《雲宮迅音》

這首純音樂曲子一開始並沒有名字,所謂《雲宮迅音》其實是劇迷取的,許鏡清覺得很好聽就直接用了這個名字。

現在都說《雲宮迅音》是我國最早用在電視劇裡的電子音樂,其實該劇裡比這個誕生更早的電子音樂是《快樂的花果山》,就是孫悟空大宴群猴的配樂,也很好聽的,楊潔就是從那首曲子發現許鏡清這個人才的,當年競爭《西遊記》配樂的作曲家有十來個,許鏡清大概是名氣最小的那個,結果被楊潔一舉相中。

《雲宮迅音》光聽曲子就夠厲害了,如果配合《西遊記》片頭畫面將會更經典,那是楊潔親自操刀做的剪輯,幾乎每個鏡頭都和音樂非常合拍,說《西遊記》的片頭是我國影視劇行業三十多年難以超越的經典並不算誇張。

《雲宮迅音》裡有兩段女高音,來自於女高音歌唱家鄧韻,她是美國茱莉亞音樂學院的第一位中國學生,也是首位籤約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的中國歌唱家。

《雲宮迅音》取代的片頭曲正是《百曲千折顯真誠》。

三、《生無名本無姓》

這是第三集《大聖鬧天宮》裡最早的插曲,現在在通行的央視版《西遊記》裡已經聽不到了,原唱是王小青,在第一次前11集連播時採用的是這首歌,作曲是許鏡清。

四、《大聖歌》

在《西遊記齊天樂晚會》上,胡寅寅第一次演唱了這首《大聖歌》,之後在《西遊記》25集整體播出時,《生無名本無姓》換成了《大聖歌》,這也是我們聽到次數最多的版本。

演唱者胡寅寅是八十年代的當紅歌手,比那英、劉歡紅得早,走出國門更早,可惜的是他後來因為公司經營困難開始詐騙,結果1994年被判入獄十五年,可惜了。

五、《他多想是棵小草》

作詞閻肅,作曲許鏡清,演唱丁小青,這也是《西遊記》前11集連播時的歌曲,《困囚五行山》一集中的插曲。

女聲演唱的歌曲抒情比較到位,因此催人淚下的效果更好。

六、《五百年桑田滄海》

閻肅作詞,許鏡清作曲,鬱鈞劍演唱,也是在《齊天樂晚會》上首次演唱的,後來在25集整體播出時替換了前11集連播時的《他多想是棵小草》,整體效果上和前歌不太一樣,前歌更為婉約催淚,這首歌更為勵志和不屈。

七、《走啊走》

《困囚五行山》末尾,唐僧告別李世民走上取經路時的插曲,在1986年11集版本中,這裡只有配樂沒有插曲,到1988年25集播出時,換成了周立夫演唱的《走啊走》插曲。

八、《吹不散這點點愁》

又是一顆催淚彈,第10集《三打白骨精》的末尾,唐僧趕走孫悟空一段的插曲,鬱鈞劍演唱。

這首插曲也有兩個版本,1986版裡猴子和沙僧的對話是清晰可聞的,猴子讓沙僧以後碰上事兒就提他的名字。到1988年版時,所有的對話都被插曲覆蓋,所以到第11集時猴子埋怨豬八戒怎麼不提自己名字時顯得有些突兀。

九、《女兒情》

這首歌的作詞是楊潔,本來是閻肅,但閻肅沒體會到楊潔對這一集的設計思路,因此楊潔拿到歌詞之後就自己修改,改來改去幾乎全成了楊潔的詞,所以最後許鏡清申報音樂版權時就直接填了楊潔作詞。

演唱者是吳靜,她曾經是一名印刷廠的工人,被王昆發現歌唱天賦,之後成為王昆的學生並且進入著名的東方歌舞團。

這首歌也有過變動,在1986年版裡女兒國國王和唐僧的對話是可以聽到的,老實說確實影響到了歌曲的效果,後來的版本裡插曲覆蓋了對話,結果這首歌就脫穎而出了。

十、《相見時難別亦難》

《趣經女兒國》的末尾插曲,和《女兒情》同一個曲調,只是歌詞不同,作詞是閻肅,演唱者依然是吳靜。

相對來說,筆者更喜歡這首歌,雖然沒有《女兒情》那麼有名,但這首歌裡那種淡淡的分別憂愁特別打動人。

十一、《晴空月兒明》

《掃塔辨奇冤》一集中唐僧掃塔時的插曲,作詞閻肅和楊潔,作曲許鏡清,演唱者遲重瑞。遲重瑞是京劇世家,唱個禪意濃厚的歌曲不在話下。

有意思的是,該首歌最早的歌詞是「晴天月兒明」,楊潔給改成了「晴空月兒明」,後來遲重瑞在很多活動中都演唱了這首歌,他居然兩個版本都唱過。筆者認為,還是「晴空」更好一些,而且央視正式播出的版本裡也是「晴空」。

十二、《何必西天萬裡遙》

《誤入小雷音》一集中杏仙跳舞一段的插曲,演唱者也是吳靜,曾經在《齊天樂晚會》裡率先登場過。

這首歌曲調活潑、聲音靈動再配上杏仙的容貌和舞蹈,是《西遊記》裡比較經典的伴舞插曲。

十三、《天竺少女》

之所以不敢說《何必西天萬裡遙》是《西遊記》最好的歌伴舞,就是因為有《天竺少女》的存在,沒辦法,這首歌后來太火了,成為很多學校女生跳印度舞的首選配樂,也被很多歌手無數次翻唱過。

這首歌作詞是閻肅,許鏡清曾經問他,「沙裡瓦」到底是啥意思,閻肅解釋說就是一個語氣助詞,沒有實際意思,就跟咱們的「咿呀芽兒呦」類似。

這首歌和李玲玉真的是天作之合,李玲玉當年正在東方歌舞團,她主攻的方向就是東南亞歌舞,再加上她類似印度女孩酸酸甜甜又帶著一點兒沙啞的嗓音,不論是跳還是唱都非常出色,一舉讓李玲玉紅遍東南亞。

十四、《青青菩提樹》

這是最後一集三首歌的第一首,唐僧在菩提樹下打坐時的插曲,演唱者乍一聽像是關牧村,其實是李靜嫻,她們的聲線有些相像都是女中音。這首歌佛教味道濃厚,和場景、劇情非常貼合。

十五、《無底船歌》

唐僧過河時撐船人唱的歌,演唱者是葉矛,八十年代有名的歌手,經常和廖莎搭檔,他在《紅樓夢》唱了《紅豆曲》,在《三國演義》裡唱了《孔明出山》。

十六、《取經歸來》

這首歌的詞作者並不是閻肅,而是《西遊記》的編劇之一戴英祿,《取經歸來》算是一首總結性的歌曲,是對《西遊記》師徒四人的總結,也是對《西遊記》劇組辛苦六年多的拍攝總結,所以你品這首歌的歌詞時會發現,把這首歌套在《西遊記》劇組身上一點兒問題也沒有,因此該首歌也是楊潔導演最喜歡的插曲之一。

十七、《敢問路在何方》

如果說《取經歸來》是對取經和拍攝系統性的總結,那麼《敢問路在何方》就是這個總結的升華,所以這首歌的名字也被「西遊人」經常使用,楊潔導演的第一本回憶錄就叫《敢問路在何方》。

這首歌本來是按照男聲寫的,但一開始片頭曲《百曲千折顯真誠》演唱者是男聲吳雁澤,據說當時有個規矩,片頭用男聲那片尾就用女聲,因此該首歌在最早的11集連播時是由張暴默唱的,效果也不錯。

後來《西遊記》片頭曲換成了《雲宮迅音》,因此片尾曲也可以換男聲唱了,許鏡清找了年輕的劉歡還有崔健等人來試唱,雖然他看中了未成名的劉歡但被楊潔否決,而劇組找李雙江也不順利,最後在錄音棚偶遇蔣大為才決定讓他試唱,蔣大為也沒想到,因為當時張暴默的版本已經唱紅了。不過最終《敢問路在何方》還是花落蔣大為,在1988年25集整體播出時片尾曲全部換成了蔣大為版本,一直到今天。

除了這些插曲之外,許鏡清還為《西遊記》寫了很多背景音樂,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豬八戒背媳婦》,其實最早那段音樂應該叫《官封弼馬溫》。

此外,《西遊記》還有原聲帶以及《齊天樂晚會》等場合,許鏡清和閻肅也寫了一些作品,比如《豬八戒之歌》、《唐僧抒懷》、《王母詠嘆調》等,只不過流傳並不廣所以不為大眾所熟悉。

綜上,《西遊記》如此多的插曲中,傳唱幾十年的經典作品並不少,那麼中間誰受益最大或是最大贏家呢?筆者認為應該是蔣大為,他一首《敢問路在何方》唱了幾十年,幾乎成為最知名代表作,在中間也賺了個盆滿缽滿。在這方面李玲玉、吳靜、遲重瑞也有受益但遠不能和蔣大為相比。

可惜的是,這些插曲的作者許鏡清、閻肅,還包括部分插曲的作者楊潔、戴英祿等人並沒有從這些音樂裡獲得多麼大的收益,比如許鏡清的名字直到近些年才被觀眾所認識和熟悉,這可能也是經典的遺憾吧。

相關焦點

  • 蔣大為當年一首《敢問路在何方》救活《西遊記》
    蔣大為做客《歌聲傳奇》  近日,著名歌唱家蔣大為登上山東衛視《歌聲傳奇》的舞臺,與觀眾重溫經典老歌,熊汝霖、曹軒賓、唐寧等七位年輕偶像也紛紛演唱了蔣大為老師的歌曲向他致敬,現場再次掀起民歌狂潮。  當晚,熊汝霖演唱了那首家喻戶曉的《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應該是蔣大為老師的歌裡年輕人最為熟悉的一首,當然這與那部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電視劇《西遊記》有關,當片頭的音樂響起,大屏幕上播放著《西遊記》的畫面,現場的觀眾都情不自禁的跟著唱了起來……  《西遊記》可以說重播率最高的電視劇,一到放假就有電視臺在播,《敢問路在何方》這首歌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成為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的共同的記憶
  • 老藝術家蔣大為「翻車」,青歌小王子劉和剛力壓朱之文成「最後贏家」
    老藝術家蔣大為"翻車",青歌小王子劉和剛力壓朱之文成"最後贏家"前幾個月,「限籍令」的發布鬧得整個娛樂圈沸沸揚揚的。整個娛樂圈的外籍藝人都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但有一個人卻照樣「名利雙收」,那就是國家一級演員蔣大為。
  • 坎坷波折的央視版《西遊記》插曲,誰還記得最早的片頭歌曲?
    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電視劇《西遊記》的插曲也一波三折,尤其片尾曲演唱者的替換,鬧出了張暴默和蔣大為絕交的風波。25集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前前後後整創作了20首插曲、主題曲,這還不包括為故事情節配的背景音樂
  • 從張暴默到蔣大為,一首《敢問路在何方》,許鏡清看盡世間百態!
    這事兒就這麼過去了,沒再問。央視領導覺得女聲沒有氣勢,建議換男歌手來唱。許老師先找到了一位大腕,人家說女生唱過的歌,不唱。然後找過崔健,崔健演唱了一首抒情的歌,許老師認為他力度不夠。許老師推薦劉歡來演唱,因為他是通俗唱法,楊潔導演沒有同意。有一天,蔣大為在錄音棚佔據了許老師錄音的時間段,在許鏡清推薦下,演唱了這首歌。《西遊記》在第11集後由蔣大為演唱。
  • 蔣大為:多次登春晚,拼命為女兒買房,卻稱農民歌手不是藝術家?
    蔣大為:多次登春晚,拼命為女兒買房,卻稱農民歌手不是藝術家?提起蔣大為,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他最經典的歌曲莫過於《敢問路在何方》。作為我國著名的歌唱家,蔣大為也是多次登上了春晚的舞臺,風光無限,家喻戶曉。
  • 張暴默,被人淡忘的《西遊記》主題歌首唱者
    86版電視連續劇《西遊記》是中國電視劇史上重播率最高的電視劇,沒有之一。說起它的片尾曲《敢問路在何方》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若要在身邊找出一個不會唱這首歌的人,那要比登上珠峰還難。劇中這首歌的演唱者蔣大為更是家喻戶曉,然而,只有資深劇迷與樂迷才知曉的是,起初《西遊記》試播的前十一集的片尾曲,是由一位女歌手來演唱的,她就是著名歌唱家,現已淡出歌壇多年的張暴默。
  • 國嗓蔣大為罕登臺獻唱,被指假髮沒戴好,歌喉曾救活《西遊記》
    從他之前的照片中可以看到私下裡蔣大為頭頂區域的毛髮較為稀疏,透光看幾乎是寥寥可數,與臺上狀態有一定的差別。作為專業的男高音歌唱家,蔣大為的聲音穿透力極強,很有磁性,憑藉著自己獨有的演唱風格逐漸在歌壇上收穫了認可,被稱為'國喉',三次登上春晚的舞臺。
  • 蔣大為演出至少25萬,壓軸唱他寫的歌,如今他狀告《女兒國》侵權
    因電影《西遊之女兒國篇》未經許可在配樂中使用音樂作品《雲宮迅音》《女兒情》,許鏡清老先生以侵害作品署名權等為由,起訴片方麥田映畫,要求停止侵權並刪除下架電影,索賠65.25萬元。65萬元相比這三十年《西遊記》配樂創造的收益,可算是九牛一毛。知名歌唱家蔣大為一首《敢問路在何方》唱了三十年,出場費動輒幾十萬元,而背後的功臣、創作者許鏡清的境遇卻讓人唏噓萬分。
  • 《西遊記》師徒四人為了出國商演,聯合排擠楊潔,蔣大為:不義氣
    《西遊記》師徒四人為了出國商演,聯合排擠楊潔,蔣大為:不義氣提起《西遊記》,觀眾一定再熟悉不過了,它作為中國影視劇的經典,自拍攝殺青之後,30多年來已經播放了3000多次。劇中的「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因為演技突出,在很多人的心裡一直都是這部劇中最大的功臣。
  • 電視劇《西遊記》作曲者微博「化緣」兩年無果
    百餘部影視音樂,樂隊作品,新老版《西遊記》作曲。常暗自悲嘆不知天下誰肯助我,何日能了此心願。望有誠意的,善意的,願意的朋友及公司聯繫我。」2012年4月7日,在經過一番字斟句酌之後,許鏡清發出了這樣一條微博。  很快,這條微博被轉發了3000多次。轉發者中有很多人是許鏡清的「粉絲」,他們最初是為此事感到驚訝,繼而又替這位老作曲家鳴不平。
  • 十年不看《西遊記》看見就換臺,導演楊潔:這是我心中永遠結與痛
    《西遊記》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根據吳承恩的著作改編,86年版的雖然只有短短的25集,迄今為止,也是翻拍最多的一部神話類作品,從開播到現在已經重播約3000多次,每年的寒暑假都會重播,雖然看了很多次,但是依然會百看不厭,成為至今無法超越的經典。
  • 蔣大為:因一首歌爆紅,大賺後全家移居國外,再回來時被眾人嘲諷
    喬羽看著眼前這位長相帥氣的小夥子,也就答應了,於是在1980年,蔣大為憑藉《牡丹之歌》大火。 而讓蔣大為的歌唱事業更上一層樓,並真正火到全國的,功勞全靠他的恩師許鏡清。 許鏡清是誰?他是國家一級作曲家,曾擔任央視86版《西遊記》的總作曲,這部經典之作中所有的音樂都是許鏡清創作出來的。
  • 蔣大為認可嶽雲鵬改五環之歌,卻不認朱之文做弟子,究竟什麼原因
    有意思的是嶽雲鵬把《牡丹之歌》改成《五環之歌》一唱成名後,蔣大為選擇的是理解。用嶽雲鵬的話來說,「誠惶誠恐」後,蔣大為還問他要不要也改一下《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而對在「眾目睽睽」之下拜他為師的「大衣哥」朱之文,蔣大為後來卻不認他是弟子。究竟是何原因?或許還是和《哪吒魔童降世》中申公豹的那句臺詞有關。
  • 蔣大為先生斥責農民歌手時,是否記得自己也曾是農民?
    1971年,蔣大為作曲並演唱《採伐工人心向黨》,這是蔣大為的第1首歌,從此也奠定了他的主旋律基調。1978年,蔣大為去軍隊慰問演出,演唱了自創的《駿馬奔馳保邊疆》,開始為人所關注。1980年,蔣大為憑藉一首《牡丹之歌》迅速成名。1984年,蔣大為首次參加央視春晚,演唱《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是蔣大為的第2首代表作,後來的他幾乎每隔幾年都要在央視春節晚會上重複唱這首歌。
  • 國家一級歌手蔣大為:移居海外入不敷出,現今73歲仍在「奮鬥」
    在人們印象中最深的《西遊記》肯定就是90年出品的《西遊記》了,現如今,也是翻拍了非常多個版本的《西遊記》都沒有超越當年的經典。>,通過這首歌,蔣大偉一下子成為了很多人認識的歌手,而且這首歌已經被封為了經典。
  •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蔣大為
    原創文/謝明君流行音樂固然非常好聽,我也更喜歡韻味醇厚的民族音樂,喜歡民族唱法。吃飯的時候,構思文章的時候,散步的時候,我總喜歡聽一聽下載的歌曲。聽歌的時候,沉醉在歌聲裡,其他什麼都不想,頭腦得到放鬆,心情也十分安詳與愉悅。
  • 83版《西遊記》因能順利播出被網友罵朱之文
    說到蔣大為,也許很多年輕人並不特別熟悉,他是國家級演員,被選為人民喜愛的60藝術家,他是中國著名的歌手。說到他的傑作,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牡丹之歌》和《西遊記》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據說如果沒有《西遊記》不會達到蔣大為所取得的成就。
  • 表面藝術家蔣大為,私下瞧不起農民歌手,一首歌紅30年不給版權費
    一首《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人能夠超越他的經典演唱,除此之外大多數人更為熟悉並能夠張口就來的作品,則是《西遊記》中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模仿別人唱幾句歌也不難,如果不是老百姓喜歡和支持,那他們就啥也不是。
  • 表面藝術家蔣大為,私下瞧不起農民歌手,一首歌紅30年不給版權費
    一首《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基本上沒有人能夠超越他的經典演唱,除此之外大多數人更為熟悉並能夠張口就來的作品,則是《西遊記》中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因為有眾多代表作,而且還是中國男高音歌唱家中的翹楚,蔣大為自然成為不少人心裡憧憬和學習的對象。
  • 蔣大為:愛女心切,回國撈金被爆醜聞,90萬帳單怎麼回事
    終究是到了年齡,也已不是過去最紅的情況下,蔣大為儘管幹的很拼了命,收益卻比不上當初。而且,還由於表演的事兒,以前陷入醜事,被別人&34;90萬。那樣的歷經,也不知道,蔣大為是不是會後悔莫及再出撈金。五年以後,蔣大為被加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團。擁有更寬闊的演出舞臺,蔣大為的演唱技能,才獲得了進一步的充分發揮。憑著《牡丹之歌》出名後,蔣大為走上了央視春晚的演出舞臺,歌唱了一首《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