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無殼彈這一概念,其實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早在100多年前的時候,凡是愛較真的西方人就曾經提出過無殼彈的設想。而到了美國人的南北戰爭期間,作戰的士兵們就曾使用過用採用錫箔作外殼的子彈,這種彈藥在發射後一出槍膛就化為粉末,很多人都認為其就是無殼彈的雛形。
從冷戰時期開始,美國、蘇聯、奧地利以及西德等國對進行過無殼彈槍的研究,然而老些年過去了,真正算得上成熟並且可以裝備部隊的只有德國的G11無殼彈步槍。然而因為種種原因,這種子彈初速達到930米/秒,槍口動能1460焦耳,可單發、連發或三發點射,連發速度約600發/分,有效射程大於300米的革命性槍械最終在冷戰結束、柏林圍牆倒塌之後被束之高閣,一直到漸漸的被歷史所遺忘。
近年來 ,隨著軍事科技日漸飛躍,無殼彈的研究發展又被熱衷於武器研發的歐美人,重新拾起,在各種奇形怪狀的新概念武器中,美國的這一款最新L5無殼彈步槍,先不說性能怎麼樣,單單在外觀上就顛覆了世人對於槍械多年以來形成的認知。
誕生於美國的這種L5無殼彈步槍,號稱是世界上第一種可以應用於實戰的多膛單管步槍。其實要是實話實說,這種槍械最為特別的地方還不是能嚴重顛覆傳統的長方形槍管,而是這種採用電動力發射的怪槍,扣一次扳機就能射出4枚子彈。
根據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的公報,這種武器是由發明家馬丁格裡爾開發的,該槍外形獨特的四根槍管被布置在一個鋼結構中,一個電動觸動發射系統。該槍摒棄了諸如彈匣或彈鏈等傳統的供彈器具裝置,使用同時的供彈具及彈藥一體化的槍彈,既所謂的「裝填塊式彈藥」。
這種彈藥看起來就像一塊長方形的金屬塊,裡面並排有幾個起藥室作用的瓶形空腔,在空腔的瓶頸形前方安上彈頭,後方則裝有底火,彈殼又是彈膛。該槍在採用滑動式彈膛設計,由使用者把彈頭、黑火藥和雷帽壓實在彈膛中。射擊完後,要把這條滑動式彈膛拿出來清理乾淨彈膛,再重新填下一批彈藥。
L5「偽」無殼彈步槍的這種裝填塊式彈藥,一共有4發一排及5發一排兩種類型。當使用時,這種裝填塊從L5步槍的右側插入,第一排彈彈藥塊對準槍膛,當依次擊發完這一批彈藥塊後,裝填塊會向右移動0.5英寸,使下一排彈對準彈膛,理論上來說,由於沒有傳統自動武器的拋殼動作,該槍的卡殼機率會大大的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 L5步槍在每一個彈膛的後方都安裝有底火,通過一個由電池供電的電磁線圈來引燃的。如果在連發射擊中某一發彈藥因為故障不能擊發,也不會影響下一發彈藥的擊發,當上一排裝填塊打完後,下一排裝填塊又自動推出上一排裝填塊。
在2018年的時候,第一支重量為6.5磅的原型槍展示在世人面前,雖然在最初型號中,這種槍械採用的是6毫米口徑的子彈,不過生產商正在研究怎樣增加射程和穿透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只要利用電磁裝置就能發射位於彈藥的特殊槍械會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