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業價值分析,看這篇就夠了
第一章行業概況
農業是指國民經濟中一個重要產業部門,屬於第一產業。是以土地資源為生產對象的部門,它是通過培育動植物產品從而生產食品及工業原料的產業。廣義農業是指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五種產業形式。狹義農業是指種植業,包括生產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和綠肥等農作物的生產活動。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千際投行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用各種指標所衡量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在不斷下降,這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農業作為解決人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儘管農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和農業勞動力在社會勞動力總量中的比重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這種情況並不能說明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在下降。應當明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是與生俱來的,是由農業的產業功能決定的。農業的最大功能是解決人們的吃飯等基本生活問題,這是任何其它產業都無法替代的。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進而導致對農業的多種需求越來越高,從而要求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
第二章商業模式和技術發展 2.1商業模式
現代農業產業鏈是一種新型產業組織方式,它是一個規模巨、結構複雜的網狀要素系統,貫通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後3大領域,含括各種農產品的物流鏈、信息鏈、價值鏈、組織鏈4大鏈條,連結產前、生產、加工、流通、消費5大環節。其中,由5大環節構成產業鏈主鏈,每個環節又包含若干次級鏈。同時,組成鏈條的每個環節都對應農業生產領域不同的功能,實施這些功能的主體包括企業、合作社或農協、專業的社會化服務機構以及農戶等。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千際投行
農業的上遊行業主要包括農藥、化肥、農業機械等農資行業,這些行業主要為農業提供生產資料,是農業生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遊是生產部門,即種植和養殖,地理分布分散,產業集中度低,土地是生產的必要條件,具有資源稀缺性,包括耕地資源、水面資源、林地資源、牧場資源等。
下遊是服務和食品加工部門,農村生產服務部門包括農村金融以及穀物的倉儲、運輸、粗加工、貿易等。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千際投行
2.2技術發展
土地是農業生產之本,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實現土地配套的基礎設施現代化,其中,噴灌為代表的農業高效節水建設將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農業高效節水不僅可以節約用水,而且通過水肥一體化技術來實現對作物水分,養分的精準供應,提升作物產量。其次,農業高效節水是實現農業信息化尤其是實現精準農業的重要部分,能夠為精準農業的水肥控制提供必需的基礎設施。
農業信息化將是繼生物技術之後再次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效率提升的主要技術手段。我們認為,我國的農業信息化將從三個方面開展:一是農業流通的信息化;二是農業服務的信息化;三是農業生產的信息化,即精準農業的發展。農業流通的信息化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的利用來提升上遊農資的農務、政務、商務的信息化服務;農業生產的信息化即是通過物聯網為主的信息技術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其主要發現是精準農業。
第三章行業估值、定價機制和全球龍頭企業 3.1 國內行業估值: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千際投行
以下是農業的各項財務指標: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千際投行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用各種指標所衡量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在不斷下降,這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農業作為解決人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礎地位。儘管農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和農業勞動力在社會勞動力總量中的比重呈現出逐步下降的趨勢。這種情況並不能說明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在下降。應當明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是與生俱來的,是由農業的產業功能決定的。農業的最大功能是解決人們的吃飯等基本生活問題,這是任何其它產業都無法替代的。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導致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進而導致對農業的多種需求越來越高,從而要求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和加強。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千際投行
3.2定價驅動因素
消費市場的供需狀況、農產品金融化程度以及成本因素都將對糧食價格產生重要影響。長期看,糧食供需日益緊張程度和能源漲價推升的成本上漲將成為糧食持續上漲的動力。
糧食價格波動將更加劇烈,低價糧食的時代正在漸行漸遠,長期糧食價格持續性上漲的趨勢將不可避免。糧食是人、國家的生命線,剛性需求的特徵非常明顯,儘管糧食生產的周期性決定了糧食的周期性波動,但是近年來諸多複雜因素決定了糧食價格的回歸,主要因素有:①隨著「糧食換和平」計劃在過去30年的實施,美國在農業生產和供應方面已經在獲得絕對的影響力。糧食價格的提升將更有利於美國通過糧食強化世界控制權。目前世界糧食交易的80%都壟斷性地控制在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四大糧商手中。②全球糧食庫存的持續性降低以及生產乙醇的糧食消耗增加,直接威脅了糧食供需平衡。2007年美國眾議院通過了自1975年以來的首個能源法案,要求減少石油進口,大幅度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實質是將佔美國玉米產量20%的出口部分轉化為乙醇燃料,成為玉米價格飆升的助推器,隨即拉動了大豆價格上揚。③能源價格長期上漲趨勢將不可避免的增加糧食生產的成本和運輸費用。④世界人口持續性增長,但是耕地增加有限,糧食供應與需求的缺口逐漸擴大。⑤國家信用的過度使用和過度的糧食金融化使糧食成為金融資本炒作標的,加劇了實物資產的價格上揚。今天的世界糧食供給不足以產生實體性糧食危機,而是從國際金融與國際糧價關係看,恰恰是虛擬價格由於弱勢美元定價所造成的危機。這一點看看石油價格和糧食價格驚人相似的走勢足以證明。
3.3 全球公司排名:
資料來源:資產信息網千際投行
ADM是當今世界第一穀物與油籽處理廠,美國最大的黃豆壓碎處理廠和玉米類添加物製造廠,美國第二大麵粉廠和世界第五大穀物輸出交易公司。以注重研發著稱,它不斷通過化學研究支撐其發展壯大,在與寶潔還有良好的合作關係。
邦吉(Bunge)目前是巴西最大的穀物出口商,美國第二大大豆產品出口商、第三大穀物出口商、第三大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穀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糧食加工與出口,邦吉還將營業範圍擴展到了紡織、化肥、油漆以及銀行等行業,工廠和業務遍及巴西、美國。邦吉以注重從農場到終端的全過程為名,在南美擁有大片農場,一邊向農民賣化肥,一邊收購他們手中的糧食,再出口到其他國家或者進行深加工。
嘉吉(Cargill)是美國第二大私有資本公司,法國第三大糧產輸出公司,美國最大的玉米飼料製造商,美國第三大麵粉加工企業和屠宰、肉類包裝加工廠,最大的養豬和禽類(如肉雞、火雞)養殖場。它的糧食輸出和交易業務,不但是美國第一,而且是世界第一。同時,它還擁有全美最多的糧倉,從食品的生產、包裝,到市場的每一個環節,無不一手包辦。公司業務橫跨五大洲及66個國家,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它還擁有超過100億美元資產的避險基金——黑河資產管理(Black River Asset Management)和從事高科技及高回報(包括基因工程等)的生物工程研發計劃。值得一提的是嘉吉公司一直很注意物流環節,這從它擁有400條平底運糧拖船和2000輛大貨櫃車可見一斑。
法國路易達孚(LouisDreyfus))是一家跨國集團,由法國人列奧波德·路易·達孚成立於1851年,總部設於法國巴黎,開創和發展了歐洲穀物出口貿易,現在是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食輸出商和世界糧食輸往俄羅斯的第一出口商。一百五十多年來,路易達孚集團的業務已擴展到十分廣泛的領域
,與有影響力的歐陸政治人物互通聲氣,後期建立的路易達孚銀行是法國第五大銀行。由於在許多國家和地區設有機構,公司在世界各地參與經營多種多樣的商業活動,年銷售額超過200億美元。位於巴黎的總部通過管理及制定公司的發展策略,統籌策劃整個集團的商業活動。目前,路易達孚的分支機構遍布全球。主要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倫敦,巴黎,聖保羅,美國的威爾頓和孟菲斯。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央企業,也是中國領先的農產品、食品領域多元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致力於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建設全服務鏈的城市綜合體。利用不斷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人類提供營養健康的食品、高品質的生活空間及生活服務,貢獻於民眾生活的富足和社會的繁榮穩定。中糧下屬品牌有農產品、食品及地產酒店等領域。大悅城是中糧集團商業地產板塊戰略部署精心打造的「國際化青年城市綜合體」。 成立於1949年,經過多年的努力,從最初的糧油食品貿易公司發展成為中國領先的農產品、食品領域多元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致力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糧油食品企業,建設全服務鏈的城市綜合體,利用不斷再生的自然資源為人類提供營養健康的食品、高品質的生活空間及生活服務,貢獻於民眾生活的富足和社會的繁榮穩定。
第四章未來行業展望
有的專家認為,未來農方將出現五大趨勢:
一是從「平面式」向「立體式」發展。即利用各種農作物在生育過程中的「時間差」和「空間差」進行合理組裝,精細配套,組成各種類型的多功能、多層次、多途徑的高優生產系統。
二是從「自然式」向「設施式」發展。一些農業專家精心設計,把農場式農業生產改造成農業公園,集農業種植、綠化環境、觀光旅遊等為一體,勞動也將成為一項愉快的工作。
三是從「機械化」向「電腦自控化」發展。農業機械給現代化農業帶來了活力。電子計算機智能化管理模塊系統在農業上的應用,將使農業現代化管理更上新臺階。 四是從「化學化」向「生物化」發展。現代農業已普遍使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和植物激素,這雖然增加了農作物產量,但也帶來了環境汙染等公害。未來農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生物化的綠色、潔淨的農業時代。
五是從「地面」向「太空」擴展。未來農業將向宇宙拓展,如利用太空培育新品種,發展太空農業等。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