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大飯店》黑暗中最後的優雅與人性

2021-01-08 易冷2333

今天給小夥伴們帶來的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電影通過酒店門房古斯塔夫先生和他的門生零的種種遭遇,為人們講述了一個個荒誕又令人唏噓的故事。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美國人韋斯·安德森編劇導演兼製片的一部電影,可以說他的電影是非常純粹的影像喜劇,因為電影中的笑點不是一個個搞笑段子,而是一種通過畫面去呈現的荒誕感。

另外,影片對於鏡頭的運用也很值得人稱道,片中多次出現居中構圖,不同大小的畫框,局部效果的變形和人物場景同位置的轉場。不僅增加了電影的藝術感,喜劇感,也更讓觀眾有了代入感。而且這種構圖和色調讓人看著更舒服。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零和他心愛的女孩阿加莎戀愛時,鏡頭給到的一直是阿加莎沒有胎記的側臉,這代表在那時,她就是對方心中最美的存在。

再一個就是影片中古斯塔夫和零兩次在火車上遭遇盤查,第一次他們面對的是警察,影射一戰,尚存一絲人性;而第二次他們面對的是軍隊,二戰的軍隊,他們射殺了古斯塔夫,而古斯塔夫把一切都留給了零。就像電影中所說: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這野蠻的屠場裡,這就是人性。

雖然是一部喜劇,但和其他喜劇不同,電影中存在許多嘲諷,但這種嘲諷並不尖刻。同樣,導演也並沒有為了美滿,而給角色更好的結局,但他還是在現實殘酷的最後,給人們留下一絲希望與溫暖。

導演在影片的最後說過,這部電影的靈感來源於茨威格。也許是導演把他的形象映射在各個人物上,古斯塔夫、作家、零……影片中古斯塔夫這個形象不僅代表著茨威格,也代表著曾經歐洲的優雅。

影片的最後古斯塔夫把飯店留給了零,零繼承後把故事講述給了作家,而作家這把它寫成書把這份美好的優雅傳遞給了讀者。

美好的東西在世界在戰爭在暴力面前總是如此脆弱,但文學和藝術,會讓它以另一種方式永遠地流傳下去。即使時代變了,即使幻想的美好再也不會有了,心存希望與溫暖總是一個人好好活下去的動力。

因為涉及到劇透,並沒有聊太多和劇情有關的。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哦~你值得擁有~

相關焦點

  • 布達佩斯大飯店 | 最美麗的優雅世界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每個畫面都美得可以做壁紙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編劇、導演兼製片的電影,上映於2014年。故事通過一位酒店門房和他的門生的種種遭遇,為觀眾講述了一個荒誕而又令人唏噓的故事。  導演韋斯安德森,是一個極具個人風格的導演。他非常注重畫面的美感,甚至到了一種強迫症的地步。
  • 《布達佩斯大飯店》最後的童話王國
    它就是——《布達佩斯大飯店》這部影片是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執導的第八部電影,全明星陣容可謂十分豪華,榮獲了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繼而回到1968年,青年作者入住這座已經過時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遇到了這座酒店的所有者,老年的zero。這位有名的富豪在餐桌上娓娓道來,帶我們走進1932年,那個布達佩斯大飯店的黃金時代。
  • 《布達佩斯大飯店》:荒誕幽默下,優雅時代的落幕
    《布達佩斯大飯店》是由美國導演韋斯安德森編劇、導演,於2014年上映的電影作品。故事通過一位酒店門房和他的門生的種種遭遇,為觀眾講述了一個荒誕而又令人唏噓的故事。此外,當影片拍攝諸如飯店這樣的橫平豎直的室內場景時,兩邊魚眼般的變形,反而讓畫面變得更加豐富。第三是切換鏡頭的時候,主體人物或場景會在同樣的位置變化,會讓人不由自主地將變化前後的物體在思維中產生聯想;而前後拍攝內容所存在的反差,又營造出一種荒誕的喜劇感。
  • 多變的色彩,荒誕的情懷:《布達佩斯大飯店》視覺盛宴中的美學
    但就是在看起來要完成的美滿結局中,古斯塔夫為了徒弟挺身而出,最後被槍殺身亡。在處理這一部分時,韋斯放棄了彩色的表達,讓黑白畫面進入到了觀眾的視野當中,利用黑白畫面使得古斯塔夫的悲愴結局更加地觸動人心。《布達佩斯大飯店》為每個故事都配用了一個主題顏色,並通過色彩來體現情節的變化。電影中人物的穿著、建築物的顏色以及環境氛圍都使用不同的顏色來講述不同的故事。
  • 多變的色彩,荒誕的情懷:《布達佩斯大飯店》視覺盛宴中的美學
    《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導演韋斯·安德森被譽為好萊塢的童話導演,是目前美國新生代導演中最富有激情、創造力、文藝色彩和趣味性的獨立電影人,《布達佩斯大飯店》是他的巔峰之作,將他的美學理念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觀感上看,以紅、黃、藍為基礎的色彩,整體搭建了暖色調的復古氛圍;廣角鏡頭的廣泛使用,又進一步深化了這種色彩的氛圍感,產生了審美所必備的浪漫情緒。
  • 豆瓣電影NO.86:《布達佩斯大飯店》——過去的優雅與現世的美好
    讚頌、懷念或是遺憾,很多當時故事中的自己並未察覺的細節,反而會在時間消蝕中慢慢呈現,歷久彌新。有很多詮釋時間主題的作品都非常動人,而在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導演韋斯·安德森正是為我們呈現了那種他記憶中不會隨時間消失的美好。主人公古斯塔夫就代表了這樣一種回憶。
  • 從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聊到茨威格
    從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聊到茨威格文/騷客vlog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海報如果把【布達佩斯大飯店】比喻成粉色的門德爾蛋糕(電影裡反覆出現的美味蛋糕,同時也是門童與糕點女郎之間愛情的象徵),電影的音樂便是其美妙絕倫的口味,亞力山大-迪斯普拉特也如願以償的在87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捧到了他的小金人。
  • 偉大的建築是文明的紀念碑《布達佩斯大飯店》影評
    然而如果說在安德森之前的影片中,這種風格僅僅是一種講故事的手段,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這樣的風格則是表達主題的關鍵。可以說直至本片,安德森的風格才真正具有了「意義」。 略去中間的冒險故事,直接來到影片的結尾,古斯塔夫生前最後一段時光以片中唯一的黑白鏡頭呈現,接著跳轉回到作家年輕的時代,結束了與零的交談,作家坐在布達佩斯大飯店空曠的大堂中陷入沉思;之後時間快進到1985年,年邁的作家在小孫子的陪伴下安靜地坐在辦公室裡;最終再次回到現代,墓園中的長椅上,讀者女孩靜靜地讀著《布達佩斯大飯店》 也就是說,除去無處不在的對稱鏡頭
  • 《布達佩斯大飯店》:世界美好,只是人類不識好歹
    而《布達佩斯大飯店》中,安德森強迫症發作似的將這種風格推向極致:片中近乎所有鏡頭都筆直的對準角色;房間、走廊、公路的中軸線永遠停留在鏡頭中分線;人物表情接近呆滯,行動如卡通般誇張、簡潔;布景都加上了大大的字表示其用途(比如計程車上寫著大大的粗體字「計程車」)而更具有玩具風格……如果說在安德森之前的影片中,這種風格僅僅是一種講故事的手段
  • 看懂《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劇情需要了解什麼?
    想要看懂《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劇情,不僅需要知道電影中故事發生的歷史文化背景,還需要了解當時作者所處的社會地位及其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布達佩斯大飯店》的故事發生二十世紀30年代到60年代的歐洲,當時的歐洲正處在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由德意日法西斯發動的戰爭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崛起。
  • 下一站,《布達佩斯大飯店》
    故事要從一位無名作家說起,為了專心創作,他來到了名為「布達佩斯」的飯店,在這裡,作家遇見了飯店的主人穆斯塔法,穆斯塔法邀請作家共進晚餐,席間,他向作家講述了這座飽經風雨的大飯店的前世今生。   飯店曾經的主人名叫古斯塔夫,而年輕的穆斯塔法在當時不過是追隨著他的一介小小門童。
  • 《布達佩斯大飯店》:少女心的建築,你看過了嗎?
    布達佩斯大飯店》,配得上太多讚美的詞彙,但是電影最後的十幾分鐘,我內心感到了一股深刻卻難以名狀的悲傷,想了好久,也想不明白是為什麼。感覺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似乎歷歷在目,卻又難以言說。《布達佩斯大飯店 》:少女心的建築,你看過了嗎?
  • 豆瓣8.8《布達佩斯大飯店》|緬懷藍圖中的電影美學盛宴
    布達佩斯大飯店部分獲獎情況它表達了新世界的人們對舊世界裡的瑰麗、秩序和人性的光輝的無限緬懷。無論是藝術成就還是現實映射,它無疑成了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柏林國際電影節等全球電影節的大贏家。她正雙手捧著這位國寶級作家的書《布達佩斯大飯店》,眼裡充滿了崇敬與懷念。
  • 看懂100部經典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
    一個無名的作家來到著名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小住。在一混亂和充滿未知時間和世界中,人們在古斯塔夫先生的布達佩斯大飯店找到了舊世界正在消失的尊嚴、優雅、文化、和美好的感覺。他在戰亂中失去了一切。父親被謀殺,家人被行刑隊槍殺,他居住的村子被燒光。身無分文,舉目無親,一個人流落到這個城市。就像少年時的古斯塔夫,這個寡言少語,其貌不揚的少年在布達佩斯大飯店做了門童。但不像成年後的古斯塔夫,澤羅沒有諸多的規矩和行為的優雅。
  • Art Nouveau · 布達佩斯大飯店 · 哈爾濱
    日版《布達佩斯大飯店海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桌子《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地毯雖然Art Nouveau\新藝術運動這個名詞並不是特別廣為人知,但是最出名的幾個新藝術運動藝術家還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的牆上掛著,同樣是克林姆特的風景畫。
  • 【電影推薦】[布達佩斯大飯店] 幾度糖衣幾度霜
    [故事簡介]:1968年,布達佩斯大飯店孤獨地佇立在戰火與革命後的廢墟間,備顯悽涼。謎樣主人穆斯塔法(F·墨瑞·亞伯拉罕飾)邀請作家(裘德·洛飾)共進晚宴,席間滔滔不絕地講起了一段久遠的往事。開片於現代,冷清蕭索的公墓坐著三個時間灰燼般的老人家,年輕人手中的《布達佩斯大飯店》小說跳接到1985年的老作家,一小段頗為茨威格的自述後,再跳到1968年業已冷清蕭索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這裡客人無一例外的特徵是孤獨,彼時中年的孤獨作家結識了孤獨的飯店主人穆斯塔法,聽他說一段往事,於是再往前跳到了1930年代。這樣時空的一唱四疊,像打開層層包裹的禮盒。
  • 《布達佩斯大飯店》夢境如此浮誇,卻忍不住熱淚盈眶
    影片通過兩個人物出逃引起的一系列事端,表現出大的時代背景下,成人世界的紛擾和責任感的缺失。《布達佩斯大飯店》同樣如此,由小的人物故事抒發大的情懷。影片分為四個時代,開篇是現代一位少女來到作家的墓前打開一本名叫《布達佩斯飯店》的書;之後便由書後這位作家的頭像照片,進入了這位作家的辦公室,又跟隨這位作家回到他的記憶,講述了他在1965年在布達佩斯大飯店結識了Zero,聽Zero講述了古斯塔夫先生的故事。
  • 《布達佩斯大飯店》:看似幽默背後的憂傷
    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導演韋德·安德森自編自導的,由拉爾夫·費因斯,託尼·雷沃羅利,艾德裡安·布羅迪等人主演。①該電影獲獎無數,而豆瓣評分達到8.8分。這部電影畫面優美,基本上隨手截屏都可以當作壁紙。採用對稱構圖,卻沒有類似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對稱圖那樣刻板。反倒讓人感覺畫面和諧,不顯突兀。並且色調作用很美,看著很舒適,塔配得很好。
  • 《布達佩斯大飯店》:100分鐘感受一場深度與詼諧的絕佳碰撞
    「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這野蠻的屠場中,這就是人性。」 1 影片簡介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是導演韋斯·安德森的第八部電影長片,拉爾夫·費因斯、西爾莎·羅南、愛德華·諾頓等主演。在遠近聞名、賓客絡繹不絕的布達佩斯大飯店裡,古斯塔夫先生經歷了不少聲色犬馬,其中不乏無價名畫的失竊、名門王族望族的財產紛爭;不僅如此,他還與這家豪華酒店一同見證了歐洲半個世紀間的興衰變革。
  • 《布達佩斯大飯店》,這裡面的每一幀都美到可以當壁紙!
    小編最近發現了一部,這部電影就是斯安德森導演的《布達佩斯大飯店》。首先要說的是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還是很棒的,在色調、構圖、人物性格、劇情、幽默的諷刺、隱喻、鏡頭、音效、視覺效果都是出神入化的。下面這張圖是不是很美?電影完美嚴謹、嚴格對稱的構圖,天才一樣無師自通又美絕人寰的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