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郝瀚:扶貧路上用心幫 已把他鄉作故鄉

2020-12-24 澎湃新聞

我的扶貧故事|郝瀚:扶貧路上用心幫 已把他鄉作故鄉

2020-11-26 2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記得2019年2月,我剛接手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脫貧攻堅工作時,因為剛來到扶貧站的我還是個剛參加工作不到半年的新兵,再加上我是山西省大同市人,對這裡的語言不熟悉,工作不熟悉,找不到切入點,只能靠自己一點一點地摸索。

我從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學起,一步步將系統中的貧困戶信息了解清楚,慢慢摸清摸透各種信息之間的邏輯關係,迅速適應新的工作角色。

每天,我堅持學習扶貧政策,應知應會小本子不離身。我說普通話,群眾說方言,雖然語言交流有困難,但我不斷鼓勵自己不要畏懼交流。

郝翰給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介紹相關政策

我對全鄉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了解他們的基本生活生產情況,是否有在校學生,是否有臥床病人,致貧原因是什麼。一次摸不透就去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從最初的交流困難,到對每個貧困戶的情況都了如指掌,為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易地扶貧搬遷,這是我第一個全程參與完成的大工程。每天,我都去搬遷安置點了解情況,排解搬遷戶的「戀家情緒」,全程參與搬遷戶抽籤、入住程序。在看到貧困戶搬到了新家時,我感慨萬千。這是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自己付出的努力也沒有白費,我感到很欣慰、很自豪。

郝翰(左一)在易地扶貧搬遷分房抽籤儀式為搬遷群眾服務

開展微型企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時,我用自己的手機為46戶貧困戶都開通了電子帳號,為不明白操作流程的貧困戶進行詳細講解,與有關單位和部門積極溝通,耐心排解貧困戶的各種疑慮,為項目款的順利撥付做好了鋪墊。

2019年底,全鄉所有貧困戶實現脫貧出列時,我再次對每家每戶進行走訪,算好每一筆收入,列明每一項幫扶措施,認真核對每一項脫貧標準,確保貧困戶及時完成脫貧退出。在後續的人居環境補短板工作中,我通過仔細了解貧困戶的情況,找準大家的訴求,將改廚、改廁、改圈、院壩硬化、入戶路改造等項目進行精準落實。

郝翰給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介紹相關政策

行百裡者半九十。我深知,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一定要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繼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物小傳】

郝瀚,男,28歲,今年28歲,來自山西省大同市。2017年於北京林業大學畢業,獲得林業專業碩士學位,2019年2月接手新堡鄉脫貧攻堅工作,現任新堡布依族鄉農業服務中心和扶貧站負責人。

來源 | 天眼新聞

版式 | 李樹玉

編校 | 屠淑榮

烏當區融媒體中心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郝瀚:扶貧路上用心幫 已把他鄉作故鄉》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陳平:用心扶貧 以情動人
    了解到李平的具體情況後,我就天天去找他談心,每次去都給他的兩個孩子帶點好吃好玩的,時間一長,李平自然而然地對我有了好感。看到時機已成熟,我就來了個激將法對他說,你看你一個氣飽力壯的年輕人,孩子要吃點小吃買個玩具你都滿足不了,你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沒有?李平看著孩子們可憐巴巴的樣子,不由得哽咽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丨王宗培:扶貧貴在用心
    我叫王宗培,2017年11月,我從區直機關來到三渡鎮任黨委副書記、鎮長,感覺肩上的擔子一下子重了不少。為了迅速了解貧困狀況,我在扶貧走訪中,每走訪一戶群眾,就在地圖上進行定位標註,紅色的標註為貧困戶,綠色的標註為非貧困戶,再把農戶的基本情況予以備註。
  • 「我的扶貧故事」把愛傾注在扶貧路上丨晴隆縣大廠鎮嘎木村扶貧...
    剛開始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的時候,我不斷地問自己,要幫助群眾,擺脫窮苦的日子,共奔小康,我該怎麼去做呢?怎樣才能和群眾建立深厚的關係呢?帶著這些問題,我不斷地思索,在無數次的幫扶經歷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愛。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點燃幫扶路上的熱情「火」|都勻市沙包...
    我是唐顯江,都勻市沙包堡辦事處茶園村的一名幫扶責任人。自2015年接到沙包堡扶貧站通知的那天,我輕裝簡行正式踏上脫貧攻堅之路,承擔茶園村四戶建檔立卡戶的幫扶責任。幫扶伊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我的扶貧之路並非總是順利,其中充滿坎坷也充滿了幸福,苦在工作推進時遇到的許多次不理解、不信任,甜在幫助貧困戶實際解決困難後,他們幸福感謝的笑容。
  •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扶貧故事丨累倒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 2020-12-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張承毅:扶貧路上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哥哥,等這段日子結束了,紮根基層與民眾一起親嘗這段奮鬥史的你就可以回去啦,帶著美好的成果和你辛苦付出後大家的讚嘆,在這條滿是泥濘的路上,謝謝你用真情和汗水,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辛苦你啦!扶貧路上,我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我叫張承毅,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人,是桐梓縣委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
  • 「我的扶貧故事」滴水穿石:扶貧路上永不言棄|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
    我叫黃呈江,是羅甸縣龍坪鎮下儒村駐村第一書記。   路漫漫,漫道雄關再回首;風蕭蕭,鉤沉歲月湧向前。我的脫貧攻堅故事裡,沒有波瀾壯闊的場景,只有平凡的點點滴滴。但是這些平淡無奇的鏡頭卻深深地鐫刻在我人生記憶裡,抹之不去。我當過教師,做過編輯、記者、講師,但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次歷練,最可貴的一段人生經歷卻是參加脫貧攻堅。2018年2月,我有幸投身到龍坪鎮下儒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中,任第一書記、網格員。出生在邊遠農村的我,仰望過狹長的天空,薅過草,砍過柴,掌過犁,經歷過貧窮生活的洗禮。所以對於參與扶貧工作這項神聖的使命,情有獨鍾。
  • 扶貧先扶智 作業幫教育扶貧在路上
    作業幫作為K12在線教育領域的領軍者,匠心研發新技術賦能平臺,降低教育資源不均等的壁壘,積極探索教育公益扶貧的路徑和實現方式,讓全國孩子都有機會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2020年9月,作業幫加入到對西和縣的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中。
  •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脫貧攻堅路上的「哈衝」記憶 | 我的扶貧故事 2020-12-26 2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扶貧故事 | 廣州發展:像釘子一樣「釘」在扶貧路上 2020-12-1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祿原:耐心真心用心 做精做細老百姓工作
    【我的扶貧故事】祿原:耐心真心用心 做精做細老百姓工作 2020-12-23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暖心故事丨榕江縣水尾水族鄉林業站...
    我叫潘永光,是榕江縣水尾水族鄉人民政府林業站工作人員。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在村裡扶貧都幹了些什麼,有效果嗎?」對此,我曾也心存疑慮。如今,我可以很肯定、驕傲地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當然顯著!」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六盤水...
    我叫沈折貴,2015年4月任南開鄉花場村村文書,2018年9月任玉蘭村支部書記。這些年來,我用心用情,做貧困戶脫貧路上的「小太陽」。   2016年,趕上國家的好政策,花場村修建易地扶貧安置房,花場村決戰隊隊員和我多次上門做工作,郭貴祥因個人原因就是願意搬遷,中途也放棄過,但是我沒放棄,我一次又一來到他家,用心和真誠打動了郭貴祥一家人,2016年8月郭太良一家4口從破舊的老瓦房搬遷到現在嶄新的易扶搬遷安置房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餘慶縣構皮灘鎮齊...
    在全體扶貧幹部、社會力量和貧困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老百姓們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當看著大家臉上的笑容,我的心裡也由衷高興,也感謝這麼多年來我身後的扶貧人。在扶貧路上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2018年我剛從部隊到地方工作,憑著自己剛回來的一腔熱血和在部隊那種韌勁,投入到扶貧工作這個大群體,第一站就被分到我縣最邊緣的獅山村,我始終牢記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做任何事都要對得起群眾的信任,記憶最深刻的是由於工作勞累,最後暈倒在路邊。後來因為工作原因主動向組織申請到齊坡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扶貧讓重殘家庭重燃希望|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
    自2016年到豆洞村駐村幫扶以來,我用心幫扶,用情感化每一戶貧困戶。    豆洞村是三類貧困村,基礎條件落後,貧困程度較深。雖然2018年實現了脫貧出列,但是仍然有幾戶重病重殘家庭的脫貧重任讓我寢食難安。石堂文戶就是其中之一。    石堂文,豆洞村八組,家庭人口4人。
  • 「我的扶貧故事」堅守初心,攻克扶貧路上的無數「難題」|都勻市平...
    我是張建軍,2020年8月,我來到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長。走進作戰室,看到牆上條目清晰地寫著一系列駐村隊長要履行的「一宣六幫」等脫貧攻堅幫扶責任時,那一刻,我倍感自身責任重大。  擔任駐村隊長第一天,我組織駐村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了解到共和村駐村幹部共有25名,分別來自都勻市交通局、都勻市住建局和平浪鎮人民鎮府。有6名鎮級包村幹部擔任網格員,村支兩委共7名。我意識到,在脫貧攻堅戰鬥過程中,要將來自不同工作部門的駐村幹部、鎮級包村幹部和村幹部擰成一股合力,得在人員管理方面下一番功夫。
  • 「我的扶貧故事」真幫實扶解民憂 用心用情做幫扶丨松桃自治縣人社...
    我叫楊智勇,是貴州省銅仁市松桃自治縣人社局一名職工。今年是我參加扶貧工作的第5個年頭了。我的幫扶對象是妙隘鄉塘坳村塘坳和杉木組的5戶人家。整個村藏在大山中,海撥近1000米,是妙隘鄉座落海撥最高的一個村。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一支特殊的部隊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路上一支特殊的部隊 2020-12-08 17: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張璇:熱血青春在扶貧路上閃耀
    「其實我也是大涼山人,我的老家在冕寧縣,到甘洛掛職,對我來說是支援家鄉建設。」他一開口說話,話音裡帶著濃濃的冕寧鄉音。主動請纓 回到大涼山扶貧涼山,被稱為「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 一年跑近50個扶貧項目,這位浙江麗水援川幹部被稱為「奔跑達人」
    新華社發新華社北京1月13日電(記者陳天湖、謝佼)1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東西部扶貧協作路上的「奔跑達人」……「回首他鄉是故鄉」——浙江麗水援川幹部李忠偉架起他鄉與故鄉協作之橋》的報導。大巴山,層巒疊嶂。在1600多公裡外靠近東海的地方,也有綿綿群山,那是浙江麗水市的括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