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2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記得2019年2月,我剛接手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脫貧攻堅工作時,因為剛來到扶貧站的我還是個剛參加工作不到半年的新兵,再加上我是山西省大同市人,對這裡的語言不熟悉,工作不熟悉,找不到切入點,只能靠自己一點一點地摸索。
我從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學起,一步步將系統中的貧困戶信息了解清楚,慢慢摸清摸透各種信息之間的邏輯關係,迅速適應新的工作角色。
每天,我堅持學習扶貧政策,應知應會小本子不離身。我說普通話,群眾說方言,雖然語言交流有困難,但我不斷鼓勵自己不要畏懼交流。
郝翰給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介紹相關政策
我對全鄉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入戶調查,了解他們的基本生活生產情況,是否有在校學生,是否有臥床病人,致貧原因是什麼。一次摸不透就去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從最初的交流困難,到對每個貧困戶的情況都了如指掌,為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易地扶貧搬遷,這是我第一個全程參與完成的大工程。每天,我都去搬遷安置點了解情況,排解搬遷戶的「戀家情緒」,全程參與搬遷戶抽籤、入住程序。在看到貧困戶搬到了新家時,我感慨萬千。這是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自己付出的努力也沒有白費,我感到很欣慰、很自豪。
郝翰(左一)在易地扶貧搬遷分房抽籤儀式為搬遷群眾服務
開展微型企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時,我用自己的手機為46戶貧困戶都開通了電子帳號,為不明白操作流程的貧困戶進行詳細講解,與有關單位和部門積極溝通,耐心排解貧困戶的各種疑慮,為項目款的順利撥付做好了鋪墊。
2019年底,全鄉所有貧困戶實現脫貧出列時,我再次對每家每戶進行走訪,算好每一筆收入,列明每一項幫扶措施,認真核對每一項脫貧標準,確保貧困戶及時完成脫貧退出。在後續的人居環境補短板工作中,我通過仔細了解貧困戶的情況,找準大家的訴求,將改廚、改廁、改圈、院壩硬化、入戶路改造等項目進行精準落實。
郝翰給易地扶貧搬遷群眾介紹相關政策
行百裡者半九十。我深知,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一定要切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繼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人物小傳】
郝瀚,男,28歲,今年28歲,來自山西省大同市。2017年於北京林業大學畢業,獲得林業專業碩士學位,2019年2月接手新堡鄉脫貧攻堅工作,現任新堡布依族鄉農業服務中心和扶貧站負責人。
來源 | 天眼新聞
版式 | 李樹玉
編校 | 屠淑榮
烏當區融媒體中心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原標題:《我的扶貧故事|郝瀚:扶貧路上用心幫 已把他鄉作故鄉》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