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和他的弟子們

2021-02-07 生日報

會讀書更能做事

傅斯年辦事能力強,學問也非一般人可比。他的著作《周東封與殷遺民》,幫胡適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傅斯年的解釋如下:

「那些先到了開化的程度的,是鄉下人;那些後到了開化程度的,是上等人。如問我何所取,則我是站在先開化的鄉下人一邊的。」

先開化的鄉下人自然是殷遺民,後開化的上等人自然是周的宗姓婚姻了。

胡適激賞傅斯年的解釋,說:「我以為對這幾句話解釋得通才配讀經;如果解釋不通,不配讀經!」

 

傅斯年與胡適合影

把才子氣洗乾淨

幾年下來,王叔岷遵循師訓,以校勘訓詁為基礎,博覽群書,廣輯資料,終摸到學術門徑。1944年8月,王叔岷完成了《莊子校釋》一書,博得傅斯年的讚許。

1946年傅斯年任北大代理校長,百事纏身,但卻影印了日本高山寺舊鈔卷子本《莊子》七卷,讓夫人回南京時帶給王叔岷。收到這七卷珍貴的《莊子》,王叔岷如獲至寶,急忙趕寫《莊子校釋補遺》。傅斯年百忙中依舊牽掛弟子的著述,王叔岷感戴不已,只能埋頭用功,以學問精進作為回報。

對有真才實學的年輕人,傅斯年總是青睞有加。

事後回憶此事,嚴耕望覺得自己太直率了。第一次見面就不聽單位主管的安排。多虧傅斯年度量大,才把自己的「不聽話」不當回事。

傅斯年去世後,嚴耕望回憶恩師對自己的關照,難掩激動之情:「其實他那時極忙,來訪的政要客人絡繹不絕,但仍記掛我這個小職員的生活,實在令人銘感不能忘。當時他拿著內子的履歷表走出史語所大門的步履姿態,至今仍常常浮現在我的眼前,這刻走筆至此,不禁涕淚交零,不能成字。」

傅斯年重原則講規矩,想走他的後門不可能。但對有真本領的年輕人,他也會破格錄用。

對於史語所裡的年輕人,傅斯年像愛護弟子一樣愛護他們。為了留住人才,傅斯年不惜和自己的好友、教育部長蔣夢麟鬧翻。原來,曾任浙江大學秘書長的劉大白想把史語所的徐中舒挖走,傅斯年說服徐中舒留任,將浙江大學給徐的聘書退回。當時劉大白是教育部常務次長,根本不買傅斯年的帳,讓浙大給徐中舒排了下學期的課,可傅斯年就是不放人。於是劉大白拉著教育部長蔣夢麟一道電令傅斯年:「迅予放行,勿再留難。」傅斯年一連回了兩封信,駁回對方的要求,最終留住了徐中舒。

如果不是特別愛才,傅斯年恐怕沒必要和老友蔣夢麟翻臉吧,也不會和教育部次長鬥氣了。

傅斯年脾氣就是這樣,為了人才,誰都敢得罪!

嚴耕望

高標準嚴要求

傅斯年創辦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就是為好學肯幹的年輕人提供一個讀書、研究的場所。當然,他要求這些年輕人能夠運用新工具、新觀念來評述新歷史。

一次,一位助理研究員在外面散步時間較長,第二天傅斯年讓別人出門曬太陽,卻不許那位助理研究員去。他說:「你昨天曬過了。」

在他的嚴格要求下,史語所很多年輕人,後來都成了優秀的學者,在歷史學、人類學、語言學領域取得傑出成就。

傅斯年領導史語所的辦法說來簡單,就是定下規矩,嚴格執行。

傅斯年執掌臺大不過兩年時間,卻讓一所三流大學成為臺灣最好的大學。

傅斯年認為,學校好不好、糟不糟,只是一句話——人才集中不集中。剛上任,他首先整頓教師隊伍,聘用教師以才學為標準,各種請託,一律敬謝不敏。在學校會議上,他公開表態:「這半年以來,我對於請教授,大有來者拒之,不來者寤寐求之之勢。這是我為忠於職守應盡的責任,凡資格相合,而為臺大目前所需要者,則教育部長之介紹信與自我介紹信同等效力;如其不然,同等無效。」

他主持的第一屆教務會議就制定並通過了《臺灣大學教員聘任及升級標準》,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教員新任及升級根據學術成就、貢獻(見於著作或發明者)及年資、教學成績為準」。另外,傅斯年不允任何高官在臺大獲教授職位。

正是靠一系列規章制度,和對這些規章制度的嚴格執行,傅斯年才杜絕了許多弊端,扭轉了不良的教風與學風,臺灣大學這才脫胎換骨,面貌一新。

臺灣大學現有「傅園」、「傅斯年大廳」、「傅鍾」,人們以此來紀念傅斯年,只因他對臺大的貢獻實在太大了。

兩個善意的謊言

傅斯年對下屬對學生要求確實嚴,但這種嚴恰恰出自一種深切的愛。

史語所在李莊時,條件艱苦,所內員工甚至無錢買肉,常吃素。一次傅斯年在重慶籌得一筆小款,附一封信帶至史語所分給員工,要求職位低人口多的家庭多分一點。職位高的人便表示不滿。而傅斯年在附信中已預先感慨:「你們分得這筆錢後,有人一定大吃,有人一定大罵。其實傅斯年是想公平分配的,但僧多粥少,為之奈何?」

臺大校訓出自傅斯年之手,是:「敦品,勵學,愛國,愛人。」傅斯年最重視一個人的人品,故列「敦品」為第一,而他本人在這方面也是無可挑剔的。

傅斯年和政治圈接近,但不染一絲一毫官僚氣息,廉潔正派,疾惡如仇。臺大只有校長和總務長才有車,傅太太上下班都坐公交車,從不搭校長的順風車。那位總務長太太不幸去世,他就去追一位護土小姐,節假日常帶她去郊外兜風,傅斯年知道後就警告他:「你要知道,汽油是人民的血汗。」

傅斯年任臺大校長,薪水不算高,家累又重,手頭頗為拮据。去世前三天,他想去吃一頓烤肉,曾向夫人提起,但因囊中羞澀作罷。傅太太談起此事,忍不住落淚。

傅斯年脾氣大,性子急,人稱「傅大炮」,對學生卻有一顆菩薩心。

他接手臺大時,臺大校舍不夠,很多學生不得不住在校醫院的病房。傅斯年想方設法在短期內籌集一筆資金,在不到一年時間解決了八千多名學生的住宿問題。他曾對部下說:「我們辦學,應該先替學生解決困難,使他們有安定的求學環境,然後再要求他們用心勤學。如果我們不先替他們解決困難,不讓他們有求學的安定環境,而只要求他們用功讀書,那是不近人情的。」

在臺大,一校之長的傅斯年常常去學生宿舍看學生吃飯,見有學生夥食太差,便搖頭嘆氣,設法資助。

這件事,顯示了傅斯年人品之高尚,也表明他會辦事。他撒了兩個善意的謊,前一個謊安慰了妻子,後一個謊讓學生心安。

「師者,父母心」,意思是當老師的心情和做父母的一樣。大學校長傅斯年,對學生就有一顆這樣的「父母心」。

 

聲明:本公眾號刊載圖文用於交流,不用於任何商業活動,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或者版權人不願意刊載,請與我們聯繫刪文。

生日報

相關焦點

  • 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勇氣:傅斯年先生逝世70周年
    陳寅恪視他為摯友,感嘆「天下英雄獨使君」;胡適視他為最得意的弟子,稱讚他「無論何處,都是一個道義力量」;國學大師毛子水說他「一生代表的是浩然之氣」,著名教育家羅家倫稱他是「天地間的一種正氣」。他一生懟人無數,以「大炮」、「老虎」等號聞名天下。
  • 歐陽哲生:傅斯年與北京大學
    [1]傅斯年進國文門之初,頗受當時國學大師章太炎思想和人格的感染,而此時北大文科多為章太炎的門生弟子所把持。由於傅斯年在學生中出類撥萃,頗得黃侃、陳漢章、劉師培諸師的器重和栽培,他們期望這位學生日後繼承章氏學派的衣缽。周圍的同學對這位恃才傲物,舉止豪爽的高材生亦刮目相看,敬而畏之,有的同學竟稱他為「孔子以後的第一人」。
  • 至大至剛,跋扈為公:史語所中的傅斯年
    第一句是:「你去日本工作,追索文物當和在平津一樣,要非常非常aggressive。」第二句是:「那年在重慶你來見我,我不知道你還能工作,如果知道,我就把你留下了。」傅先入為主,念念不忘王的「跑腿打雜」辦事功夫和燕京大學背景,而不是他的學術潛力,令人哭笑不得。史語所的年輕人,都是傅斯年一手栽培,受過他的嚴格訓練和薰陶,愛他、敬他、畏他,見他有如老鼠見貓。
  • 尤小立:傅斯年與陳獨秀!
    現在能夠看到的,是《知堂回想錄》中所載,說陳獨秀初曾懷疑傅斯年是黃侃等北大舊派教授「派來做細作的」;而傅斯年、羅家倫等人創辦《新潮》雜誌時,陳獨秀爽快答應經費由校方負擔,頗解傅等人囊中羞澀之尷尬,讓學生們也略感意外。傅斯年最早發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是《文學革新申義》,刊於1918年1月15日出版的4卷1號。《新青年》從第4卷開始實行輪流主編制,但4卷1號正是陳獨秀負責編輯的。
  • 傅斯年之怒
    對此,傅斯年告訴那廉君:「叫我不二過可以,叫我不遷怒,我實在做不到!」由此可見傅斯年明知自己脾氣太大,偏偏控制不了。傅斯年的脾氣,應與其身體狀況有關。他患有高血壓病(一是遺傳,二是肥胖),1941年3月曾嚴重發作,後來專程赴美治療。高血壓病人大都容易激動,愛發脾氣,是以有一個說法叫「高血壓性格」。此外還有一大原因,如羅家倫所言,「由於他辦事太認真,和是非觀念太強之所致」。
  • 傅斯年的性格與人格
    他有學問,有辦事能力,有人格,有思想,有膽量;敢說話,敢說老實話,這許多才性使他到處成為有力量的人。」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傅斯年才能和人格的推許。胡適與傅斯年,是師生關係,又是多年的朋友,他對傅斯年,可謂知之甚深。傅斯年的人格很值得研究。因為那是一個時代的某種精神結晶,也是一個進步的時代所造就的文化標本。傅斯年外號「傅大炮」。
  • 為何評價他「元氣淋漓」?說說傅斯年先生的山東人個性
    文|許志傑2020年12月20日是傅斯年先生逝世70周年。山東聊城人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是學界公認的領袖人物,走在五四運動北京學生隊伍前頭那個舉旗的是他,創辦影響至今的「中研院史語所」的還是他。
  • 傅斯年當校長,兩年解聘教員70人,門口貼字:為子女入學請免尊口
    胡適先生有一個弟子叫做羅爾綱,他曾這樣說過:「有朋友問過我:『胡適最尊敬的朋友是誰?』我不能確切地回答……但是,當朋友問到我:『胡適最看重的學生是誰?』我就立刻回答說:『傅斯年。』我所見任何一個胡適的學生來見胡適,沒有一個同傅斯年這樣的。
  • 傅斯年與中研院史語所
    他創辦了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主編《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延聘顧頡剛、楊振聲、吳梅、丁山、羅常培等擔任文學院和研究所教授和研究員。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可以說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雛形。1928年4月,蔡元培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後,邀請傅斯年襄助院務,並委託傅斯年、顧頡剛、楊振聲負責籌辦歷史語言研究所,三人均為蔡元培執掌北京大學時文科高才生。
  • 被傅斯年稱為「三百年第一人」的陳寅恪,為何連個文憑都沒有?
    新生們撓耳撓腮,不知何意,一個學生卻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胡適之。這不得不說是一副妙對,"胡孫"同「猢猻」,「適」在古文中和「行」是一個意思,且都是動詞,「之」和「者」在文言文裡常用作虛詞。這幅妙對工整自然,又讓人回味無窮。對出這個絕對的學生叫周祖謨,後來成了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但本文要聊的主角不是周祖謨,而是接下來要說的陳寅恪和胡適。
  • 傅斯年經常批判孔宋兩大家族,為何最後還是去了臺灣
    文章引言:傅斯年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物,經常看不慣孔宋兩家的誤國行為,甚至不惜一切的去批判他們。最後為何有決定,跟隨蔣介石去了臺灣呢!傅斯年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也是五四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過北京大學的代理校長,臺灣大學校長。傅斯年有一個外號叫做「傅大炮」,他性格倔強、剛烈果敢、嫉惡如仇,對看不慣的時候,都是直言不諱。
  • 民國大師傅斯年,逝前棉褲都穿不起,唯一兒子85歲在國外生活貧困
    獨子85歲在美國窮困潦倒,可見傅斯年一生不愛財,他的一生只追求"坦蕩"二字。傅斯年是山東人,所以他的脾氣秉性裡透著一股山東漢子的硬朗和爽快,傅斯年直言直語,這樣的性格很容易得罪人,但是和他有所接觸的人也會被他的性情所吸引。傅斯年作為一個性情中人,一生中最難的就是收斂自己的脾氣。
  • 民國大師傅斯年,逝前快要買不起棉褲!85歲獨子,在美窮困潦倒
    傅斯年母親當初,五四運動爆發,23歲的傅斯年,就是遊行總指揮,令則行禁則止;胡適26歲那年,初登北大教壇,能站穩腳跟,不被那幫學生轟下臺,都是因為有「北大王」傅斯年的認可,在幕後為他知識精英們,需要選擇後半生的歸途時,他幾乎毫不猶豫地「歸骨田橫之島」。表面上二選一,實質上他沒得選。一方面,他對蔣志清與其當屬都看不上,批評極為嚴重,只是以為他們還可以改造,而國家也好,學術也罷,若要發展,必須有所合作——他說,亂世中的讀書人,不能只是很自私地愛惜羽毛,與虎謀皮,捨我其誰?
  • 大型國學系列劇《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冉求篇)今晚播出
    我叫朱昱澄,今年11歲,很榮幸有機會參演《孔子和他的弟子們》。這次我在冉求篇中飾演孔子一角。6月25日—6月28日,我們在鎮江大江風雲影視基地和常州淹城春秋樂園日夜兼程地完成了此次拍攝任務,收穫滿滿,受益良多。       我很喜歡孔子這個角色,他是我們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參演這部劇之前,我就能熟背很多篇的《論語》了。
  • 風雲中帝釋天不會教弟子?長生不死神弟子遠超他弟子,神醫太驚豔
    在《風雲》系列中有兩個人物是十分相似的,也經常被拿來對比,這兩個人物就是帝釋天和長生不死神。兩人同樣是長生不死,同樣自創神功,同樣創立強大的勢力想要稱霸武林,並且十分神秘,兩人孰強孰弱一直是一個謎。首先說帝釋天的弟子,這位活了接近兩千年的歲月,收下的弟子自然極多,而活下來的弟子也有不少,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泰乙、弦真、武德、神母以及冰皇。而長生不死神出自步氏神族,他活了兩百多年,本身就是驚才絕豔,自創摩訶無量這門絕世神功,還自創移天神訣。而他的弟子則只有兩個,分別是武林三神之一的神醫以及大弟子神將。
  • 時代華娛童星教父石宏與他的弟子(下)
    上期介紹了童星教父石宏老師與他的弟子香奈兒的故事,其實他的聲樂教育遠不止於這些成就,現為你繼續展現他與童星弟子們的故事。陳依桐著名童星陳依桐,女,2004年出生深圳,她也是石宏老師的其中一個弟子。2020年,石老師指導弟子葉思琪參加「童星耀中華2020國際華人少兒春晚」,葉思琪表演和石老師合作(葉思琪作詞、石宏作曲)的音樂作品《童年的翅膀》。指導弟子葉思琪、李煒卓參加深圳校園歌手大賽,雙雙榮獲「校園十佳歌手」稱號。
  • 申公豹是闡教弟子,為何截教門徒和他交好,卻和闡教同門關係不好
    申公豹是闡教弟子,同姜子牙一同上崑崙山,拜在元始天尊門下,一直到封神之前,他和姜子牙以及闡教十二金仙的關係雖談不上好,但也說不上壞。不但是元始天尊如此慎重告誡,就是送姜子牙下山的南極仙翁,也是同樣嚴肅的告訴姜子牙,讓他切記,即便有人喊叫也不能答應。面對元始天尊和南極仙翁的雙重告誡,姜子牙自然記在心中,所以導致後來申公豹喊叫數句,他都沒有答應。
  • 杏壇丹青別樣情——一位畫家老師與他的弟子們
    這位老師便是國和兄,他以《回望·沉思》為題,通過一組組圖片,現身說法,談了他自七中實驗創建之初至今十四年來的人生領悟。他認為,日出日落,花開花謝,逝去的是光陰,不變的是初心,人必須努力堅持最初的夢想,把學習當做一生的主題。在具體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就應該堅持「單純做人,勤懇做事」的原則,努力做到「兩個純粹」,即純粹為了「人」,純粹為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