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新紀元執筆原創:
自8月14日7:30起,電影《八佰》點映開始,當晚豆瓣開分,萬人評分高達8.3;8月16日,豆瓣評分人數超過2萬,《八佰》評分為8.1,也就是跌了0.2分。不過點映票房尚屬不錯,1400萬+。
《八佰》首日點映票房數據
其間,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暑期檔《八佰》宣布撤檔以來,迄今一年有餘,廣電總局給影片的上映標號成為了2019年&34;。
這個小細節表明,無論網民輿論如何,總局可能壓根就沒有想要為難過電影《八佰》本身,總局下令整改,只是想要為難一下導演管虎罷了。畢竟,四行倉庫戰鬥指揮官謝晉元的後人他不去拜訪,反倒去拜訪公認的&34;孫元良的後人。
導演管虎微博
當然,不出所料,電影《八佰》裡面根本就沒有孫元良這個人物,所謂&34;就是無稽之談,孫元良三個字僅僅作為影片介紹故事背景時提到了一句,也就短短數秒時間。
至於《八佰》的質量幾何?說實話,這一點還小有爭議。畢竟,有大半年的時間觀眾沒有看到過高水準的國產商業大片,各大電影自媒體頗有&34;的樣子,在他們的宣傳之下,似乎《八佰》已經成為了國產戰爭題材電影的第一,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
筆者給《八佰》大體能給8.0分,屬於上等偏下水準,相較於《金陵十三釵》《集結號》這樣的國產戰爭電影,《八佰》到底是還差一點才是上乘。
《金陵十三釵》
《八佰》海報
實際上,管虎拍《八佰》,真的是一步臭棋。四行倉庫戰鬥的具體戰績,來自於&34;孫元良的回憶錄《億萬光年中的一瞬》(吃了沒文化的虧,光年是距離單位,不是時間單位),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管虎一定要去臺灣,和秦漢(孫元良之子)合影了,他終究是太輕信孫元良的個人回憶錄了。
孫元良的回憶錄《億萬光年中的一瞬》
《億萬光年中的一瞬》這本書,對於四行倉庫戰鬥擊斃了多少日軍,擊毀了多少坦克都有具體描述。那麼問題就來了,當初明明是孫元良率部逃離了上海,在四行倉庫戰鬥的四百名戰士最終也被英軍繳了械,那麼孫元良是如何知道四行倉庫戰鬥的具體戰績呢?
幸虧電影《八佰》裡沒有孫元良這個人物,只是作為故事背景一筆提過,否則真如書中所述,那孫元良豈不成了四行倉庫戰鬥的幕後指揮官了?那《八佰》可就不只是被輿論抨擊了。
所以說,管虎拍《八佰》,他不能夠標榜影片是一部徹底還原歷史的電影,要說多麼主旋律,那也談不上,畢竟史實就在。
留守四行倉庫的四百名戰士
這留守四行倉庫的四百名戰士,原本完全可以隨著大部隊有序撤退,只是KMT上層勒令他們在此必須阻擊日軍,阻擊的原因完全不是掩護大部隊撤退,而是KMT的上層為了&34;,需要他們用命打一場&34;,來做給租界裡的歐美諸強看。
另外,由於四行倉庫背靠租界,日軍根本不可能用重武器攻打,也就是說這裡打不起成規模的大戰,日軍也並非傾盡全力。故而四行倉庫保衛戰,KMT&34;屬性十足。
要拍KMT正面抗戰,真不是不能拍。畢竟《八佰》在民間的爭議聲如此大,總局還是予以過審,影片正常上映。只不過,&34;四行倉庫保衛戰從根本上就不是為大局出發,只是為了滿足KMT上層的需求,它承載不起那麼大的意義。
紀錄片《臺兒莊1938》
要拍的話,公認的大捷&34;、&34;就應該排在&34;的前面,這些真正的歷史最該被百般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