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大屠殺的黑暗記錄

2021-01-09 騰訊網

[摘要]書中的激情使所有人把安妮的地位上升到高於大屠殺、猶太教、少女時期,甚至是善良,更成為了現世代深具代表性的人物。

《安妮日記》手稿

一位曾經在二戰密室中躲避戰火和屠殺的猶太裔科學家回憶,多少年過去了,他依然不敢站在窗前,因為童年時懼怕被流彈擊中。那些戰火中的少年有的帶著驚怖長大了,有的永遠留在了歷史的縫隙中。

「我希望可以永遠保持著這張相片中的樣子,這樣我便可有機會到好萊塢了。1942年10月10日。」照片中的安妮·弗蘭克許下了一個願望。很不幸,這個生於1929年的猶太女孩終未躲過納粹的搜捕,她在1945年2月或3月因斑疹傷寒死於德國伯根·貝爾森集中營。

安妮的名字多年後傳遍全世界,因為她留下一本藏於閣樓的日記,記錄了黑暗時代一段真實而豐盈的生命。《時代》雜誌在1999年將她列入「本世紀最重要的人」,理由是「書中的激情使所有人把安妮的地位上升到高於大屠殺、猶太教、少女時期,甚至是善良,更成為了現世代深具代表性的人物——個人道德思想受到各式各樣機械式的破壞影響,堅持要求得到生存的權利,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希冀。」

1933年,納粹黨在安妮的故鄉法蘭克福市議會選舉中勝出,父親奧託·弗蘭克便考慮逃離德國。他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找到工作,翌年把全家接過去。安妮的姐姐叫瑪戈·弗蘭克,母親叫艾迪特·弗蘭克,一家四口在荷蘭開始新的生活。他們家跑路的大背景,是自1933年到1939年裡30萬猶太人背井離鄉離開德國。

安妮·弗蘭克(1929-1945)

但一家人並未逃脫納粹的魔掌,納粹在西線開戰時進攻了中立國荷蘭。荷蘭迅速淪陷,女王威廉明娜流亡到英國,離開前發誓:「在適當的時候,在上帝的幫助下,荷蘭將收復其在歐洲的領土。」荷蘭在5年後光復,期間荷蘭猶太人有10.6萬人被屠殺,佔戰前荷蘭猶太總數的76%。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13歲生日,父親送的禮物是一帶鎖的記事本。安妮將它作為日記本,記錄生活中各種瑣事、自己的點滴感情,學校生活、家庭細節、戀愛感受……無所不說。「我希望,我能完全信任你,我還從來沒有能這樣信任過誰。我也希望,你將給我最大的支持。」安妮在生日當天寫下第一篇日誌,她將本子當做閨蜜,取名基蒂,以寫信形式寫日記傾訴。

早在1941年4月,父親為防止企業被沒收,將股份轉移給朋友。噩夢一天天逼近,1942年7月8日,瑪戈收到猶太移民局中央辦公室的通告,命令她去最近的集中營報到。父母決定全家躲入公司辦公大樓的「密室」,父親早就做好準備。姐妹倆馬上收拾行李,安妮首先想到了日記本,她認為「回憶總比衣服更寶貴」。

與安妮家四口同入住「密室」的,還有範·丹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彼得,以及杜瑟爾醫生。八人在狹小的密閉空間裡戰戰兢兢生活了兩年,白天避免發出一切聲音,晚上才能打開窗戶呼吸新鮮空氣,飲食起居由外面知情的6個朋友照顧。安妮最後一篇日記寫於1944年8月1日。8月4日德國和荷蘭警察破門而入,所有人被送往集中營。9月17日,盟軍開始進攻荷蘭。

最終只有父親弗蘭克倖存下來,當初協助他們一家的朋友保存了安妮的日記本。翻閱亡女的日記,弗蘭克無比痛苦。出於安妮多次在日記裡表示想當作家,他於1947年在荷蘭出版了日記,1952年在英國和美國出版,從此安妮廣為人知,《安妮日記》發行量超過三千萬冊,它還被製作成多部舞臺劇和電影,此書僅在中國就有多個譯本。此外荷蘭成立了安妮·弗蘭克基金會,把那間密室改造成「安妮·弗蘭克之家博物館」,此地遂成為一重要旅遊景點。

相關焦點

  • 一位少女的心歷路程 || 秘密小屋 || 安妮日記 || 暴政下的記錄
    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 《安妮日記》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所寫的一本日記,是其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的真實記錄。作為一名正在生長發育之中的妙齡少女,安妮在日記中描述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強烈好奇心。這本藏匿在密室中所寫的兩年多時間的日記,是在納粹德國佔領下的人們的苦難記錄。
  • 記錄人類歷史黑暗一頁:回顧《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
    但一場恐怖的災難在安妮少女時期就結束了她的生命。這場恐怖災難有名有姓:納粹主義和種族仇恨。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6月12日報導,安妮·弗蘭克就是那個擁有會笑的大眼睛的女孩,她的形象似乎被時間冰凍起來。在享譽國際的書籍《安妮日記》的封面上,她永遠笑盈盈地看著我們。
  • 《安妮日記》安妮·弗蘭克的私人日記如何引起國際轟動
    安妮·弗蘭克用13歲生日禮物日記本記錄下了從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安妮親歷二戰的《安妮日記》,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安妮一家被捕後,全家被關進集中營。1945年初,就在英軍解放貝爾根-貝爾森(Bergen-Belsen)集中營的幾周前,安妮死於傷寒。
  • 《拉貝日記》:獨特視角記錄南京大屠殺事實
    △  慘遭日軍殺害的南京市民屍體和被毀壞的建築和街道這是血與淚的記憶更是心靈深處難易消弭的傷疤這樣的歷史我們不能忘,也不敢忘這一段歷史,被德國人約翰·拉貝詳實記錄在日記中。《拉貝日記》被公認為是研究南京大屠殺事件數量最多、保存得最為完整的史料。
  • 《安妮日記》安妮日記
    在歐洲四處上演著滅絕人性的種族大屠殺的時候,誰也不曾料想,在德國一家公司閣樓的倉庫裡竟然有8個猶太人藏身其中整整兩年!在這飽受折磨承受致命壓力的兩年裡,一位少女的青春如同一朵驕嫩的蓓蕾,倔強不息地盡情綻放!少女的天真,對外面世界的熱情嚮往,最終全部被無情的戰火碾碎,只留下這本《安妮日記》給後人感恩和平
  • 通訊:看克羅埃西亞版舞臺劇《安妮日記》
    原標題:通訊:看克羅埃西亞版舞臺劇《安妮日記》  新華網薩格勒布3月6日電(記者薛群)一部克羅埃西亞版舞臺劇《安妮日記》6日在首都薩格勒布的特雷斯尼亞劇場首演,以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   該劇克羅埃西亞導演塞得拉說,今年是二戰結束70周年,世界各地舉行各種紀念活動,我們以這齣舞臺劇來緬懷納粹大屠殺的遇難者,包括那個死於納粹集中營的猶太少女安妮。我們也希望以此來警示人們,不要忘記歷史。   他介紹說,該劇的演出方式相對獨特,舞臺上只有一名演員,即安妮的扮演者,從《安妮日記》中摘取15個重要章節進行表演。
  • 《安妮日記》 (原著、電影)
    《安妮日記》片段剪輯:一部劇情片,根據猶太人安妮·弗蘭克所寫的記錄她真實的兩年密室生活的日記而改編。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1929年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在日記本上,安妮莊重地寫下:「我將向你傾訴,因為我從來沒有向別人傾訴過。
  • 【觀影說史】大屠殺倖存者漢娜,《安妮日記》作者安妮的閨蜜
    《安妮日記》,想必是當今在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兒童文學經典著作之一,以此為劇本改編而成的影視作品至今也已有數十部。 2021年2月25日,又一部以《安妮日記》為題材的荷蘭二戰電影《我最好的朋友安妮·弗蘭克》(Mijn Beste Vriendin Anne Frank)即將在荷蘭上映,相比之前的同題材影片,本片的獨特之處在於,以安妮的閨蜜漢娜·皮克·戈斯拉爾(HannahPick-Goslar)的視角講述了安妮的故事,導演本·桑伯加特(Ben Sombogaart)早在18年前就執導過戰爭閨蜜題材影片
  • 記錄,從不是用來回憶痛苦 ——《安妮日記》影評
    《安妮日記》讓我們得以從一個少女的視角反思戰爭與種族迫害的行為,讓我們再一次認識到了人性的罪惡和人性的堅強與善良。密室外是無情的炮彈,但當筆尖與紙張相遇的那一刻,一顆少女懵懂的心卻在戰火與硝煙中悄然綻放——安妮﹒弗蘭克的日記記錄了一個殘暴的時期,一個被冰冷的鋼鐵和熾熱的爆炸碾壓和吞噬的時期,一個依然擁有愛與希望的時期。
  • 《安妮日記》作者紀念館遭納粹分子破壞,銅像被貼上「萬字貼」
    【南方+12月11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名著《安妮日記》作者的紀念館美國當地時間12月8日遭到納粹分子破壞,紀念館中的許多銅像上都被貼上了納粹標誌和「我們無處不在」的紙條。《安妮日記》是由安妮·弗蘭克幼年時與家人一起躲避德國納粹時所寫,記錄了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
  • 《安妮日記:漫畫版》:跨越了一個世紀的日常記錄
    15歲的少女,曾在她的成長之際,留下了一本《安妮日記》。 或許她從未料想到,這樣一本普通的日常記錄,跨越了一個世紀,依然在世界範圍內流傳。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說,在歷史上眾多在重大痛苦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當中,沒有誰的聲音比安妮·弗蘭克的更鏗鏘有力。
  • 《安妮日記》被遮頁面內容曝光 竟是——
    《安妮日記》中被遮頁面 (圖片來自路透社)參考消息網5月17日報導 英媒稱,安妮·弗蘭克的日記中有兩個單頁是被棕色黏性紙粘起來的,因此留下一個小小的謎題:這名猶太少女——她當時完全沒想到自己的日記會變得多麼出名
  • 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是二戰時期一個叫安妮的女孩寫的日記,記錄了她不同常人的13歲到15歲。因她的猶太人身份,為躲避迫害,她和父母等共8人像耗子一樣在密室裡生活了兩年。日記還原了他們的密室生活和複雜情感。《安妮日記》給人最大的震撼在於「真實」。它不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虛構,而是和你和我一樣活生生的人的真實經歷,所以安妮的悲劇更容易讓人產生切膚之痛。
  • 《安妮日記》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圖為英軍的一輛推土機正將貝爾森集中營內的遺體推向集體掩埋處在紅十字會確認她們的死亡後,梅普知道安妮不會再回來取回日記了(她之前一直保存著)。她告訴奧託她存有327頁安妮的日記。奧託一開始讀到女兒寫的絕筆,非常震驚:「原來我對她的了解,從來都不夠。」好一會兒才開始消化日記的內容。安妮不僅寫了日記,還做了刪改,想在未來把日記發展成一本小說,還幻想著她能奇蹟般地倖存下來。
  • 《安妮日記》
    但這一切都不能難倒安妮, 生活像閃耀的陽光一樣讓她著迷。 不久,厄運降臨,一家人必須躲起來。安妮收拾的第一件隨身物品就是她的日記,還有她的捲髮筒和學校課本。 幾個月以來,她父親一直在準備藏身的地方——荷蘭的很多老房子建有密室,這些密室面朝花園?天井,與外面隔絕。安妮父親辦公的舊樓裡就有兩層密室。
  • 「歷史的見證」展開幕 看《安妮日記》說了什麼
    本報訊(記者 周楠)昨天,「安妮・弗蘭克:歷史的見證」展覽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開幕,展覽通過照片、文字等形式,向世人講述了《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蘭克的故事和一段警醒世人的歷史。  二戰時期,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為躲避納粹抓捕,與家人躲藏在阿姆斯特丹的一間密室內。
  • 《安妮日記》安妮 那個小姑娘。書後感
    13歲的安妮,家裡最小的孩子,在藏身期間,開始和父親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做朋友--一個日記本。她把在後屋生活的點滴記錄下來,都是些生活瑣事。看她所記錄的每一天的生活,仿佛和正常生活並無不同,只需想像一下也可以知道兩家人在一個封閉環境下的吃喝拉撒,以及各種物資的匱乏,行動上的不自由以及時刻擔心會被發現,會是怎樣的窘迫和艱難。
  • 《安妮日記》常考知識點梳理及閱讀訓練題
    2、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真實地再現了安妮等8人在秘密小屋2年多的生活。安妮的日記不僅真實再現了秘密小屋裡的人的日常生活,也揭露了德國納粹黨的罪惡,是指控他們殘害猶太人罪行的見證。5、安妮的日記證明了戰爭展示出人性最好和最壞的兩種特點。特別是慷慨和貪婪,這兩種性格成為密室中人們的典型性格。
  • ​再讀《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原著、課文、電影)
    《安妮日記》片段剪輯:一部劇情片,根據猶太人安妮·弗蘭克所寫的記錄她真實的兩年密室生活的日記而改編
  • 推薦書目-《安妮日記》
    同樣是蝸居,看看安妮小朋友是如何度過的,歡迎閱讀《安妮日記》。《安妮日記》是德國德籍作者安妮·弗蘭克十三歲到十五歲時寫的日記,是她藏身密室時的蝸居生活和情感的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發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同時,對於藏匿且充滿恐怖的25個月的密室生活的記錄,也使這本《安妮日記》成為德軍佔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