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唐山大地震》的「大小方登」?多年後兩人再度同框回憶殺

2021-01-09 Special娛樂

隨著四川宜賓發生地震,地震這個話題再次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不得不說我國發生最嚴重的災難就是地震了,不管是「唐山大地震」還是「汶川大地震」,都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回憶。

尤其「唐山大地震 」,作為國內第一起最嚴重的地震被大家重點關注,而且當時那個年代的科技發展水平不高,建築的防震質量也不好,所以才會引起那麼嚴重的災難 。為了能夠讓大家關注這起地震,還特意拍成了一部電影。由於劇情真實、感人,《唐山大地震》已經成為國內最經典的電影之一。

當時為了拍攝這部作品,還請來了一些演技非常不錯的演員,其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出演「大小方登」的張靜初和張子楓了,他倆不但演技好,而且在影片的劇情也看哭了不少人。首先就是母親在姐弟二選一之間選擇了方達,沒想到姐姐之後奇蹟般生還了,但由於媽媽選擇讓她心灰意冷,所以沒有回去被解放軍收養。當時張子楓的這段演技真的非常的棒,沒想到小小年紀的她能夠飾演的那麼好。

之後就是張靜初飾演的「大方登」32年後和家人意外重逢,母女兩人總算是把心中的裂痕和等待得到了修補,做為劇中最煽情的畫面,張靜初把這段戲演的非常好,成為了《唐山大地震》中最經典的橋段。不得不說張靜初和張子楓把「方登」這個角色演得非常好,為這部災難片增添了不少感人的畫面。

轉眼間當年那個張子楓小朋友如今已經長成一位大姑娘了,就在前幾日張靜初還特意發微博曬出和張子楓的合影,表示:好久不見張子楓,小方登 變大方登啦。看到張靜初和張子楓能夠再度同框,真的是滿滿的回憶殺,直至今日《唐山大地震》的重重畫面還是深深印刻在腦海裡。

怪不得子楓的演技能夠獲得大家的認可,那是因為在她很小的年紀已經被她那精湛的演技給折服了。小小年紀的她已經合作過不少的大咖前輩,但她一點都不怯場,再加上她那不爭不搶的性格,真的是憑藉著自己的實力走到現在。而張靜初也同樣如此,不但演技獲得大家的認可,而且顏值還如同當年一樣美麗動人,只可惜這些年作品比較少了一些。

看到她倆再度合影,真的讓人不禁感嘆時間飛逝,希望張靜初和張子楓能夠再度合作新作品。

相關焦點

  • 剖析《唐山大地震》女主角——「姐姐」方登
    回到《唐山大地震》。去年看到張靜初接這部戲的新聞,很為她擔心,因為又是一個姐姐,又是文革後的年代,弄不好又擺脫不了《孔雀》裡姐姐的影子,或者是重複。但這個姐姐不同。  《唐山大地震》改編於加拿大華人作家張翎的《餘震》,她提供了唐山大地震中一個極具戲劇化的戲核,孿生姐弟被一塊石板壓著只能救一個生存,母親選擇了救弟弟,而生死線上的姐姐聽到但她最後卻奇蹟般存活下來,從此,一塊巨大的「石板」壓在她的心頭揮之不去,對母親的怨恨。可以說,這個戲劇核,很像老婆和老媽都同時落水,做兒子的先救誰的段子。親情的割捨,可以是任何一個突發的災難,而不僅僅是大地震。
  • 唐山大地震,張靜初詮釋的方登,懷孕後,為什麼多年棄養父不顧?
    當年在電影院看《唐山大地震》,淚流不止時隔多年,如今再看《唐山大地震》,我發現在母親決定孩子生死的時候比如說長大後的方登在懷孕後,獨自退學生活,不顧養父多年照料的情分,甚至都不給家裡打個電話報平安的行為。可如今再看時,竟很自然地明白了。其實這就是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旨。不是災難片的特效展示,而是一段故事在被緩緩道出。所謂「地震」其實並不是一瞬間的災禍,而是那一代人永生的磨難。不難看出,這部電影實際上是一場以家庭為主的敘述。
  • 唐山大地震紀念日:聊聊電影《唐山大地震》
    明天就是7.28了,是震驚中外的唐山大地震44周年紀念日。筆者特地重溫了由馮小剛導演在2010年拍攝,陳道明、徐帆主演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電影《唐山大地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影片用長達136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前後跨度32年。
  • 今日電影推薦《唐山大地震》
    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故事就是以這一次地震為背景。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2010年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
  • 馮小剛《唐山大地震》選擇「救兒子」,而現實比電影更殘酷
    最近宜賓6.0級地震引起了全國各地所有人民的關注,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但無論設備如何先進、預測如何及時,天災人禍總是無法避免。這不禁讓人想起特大汶川地震與傷亡最慘重的唐山大地震。1976年發生在半夜的7.8級唐山地震瞬間奪走了24萬人的生命,《唐山大地震》就是在這樣背景下發生的故事。
  • 還原44年前災難實況,馮小剛版《唐山大地震》演員現狀如何?
    >根據小說《餘震》改編拍攝了一部災難片《唐山大地震》。一家人再度重逢,母親李元妮看著女兒方登完好無損站在自己面前,又欣喜又懊惱連扇自己耳光。來自河南三門峽的小演員張子楓,在拍攝《唐山大地震》時才剛剛9歲。獨自一人站在廢墟中無助的模樣,如今看到還是讓人十分憐愛。
  • 還記得《唐山大地震》裡的小方登嗎?她要第二次扮演黃磊的女兒了
    電影《唐山大地震》播出至今已過去了9年的時間,這部以唐山地震為真實背景的電影,當年一經播出就感動了無數觀眾。9年前的方達飾演者李晨還沒有像今天這樣火,飾演方達老婆的王子文還是一個跑龍套的小配角。劇中小方登這個角色,小演員精彩的演繹給觀眾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她在廢墟裡爬起來發現自己被母親放棄時的眼神,真的很感人。她叫張子楓,2001年出生於河南三門峽市,憑藉在《唐山大地震》,張子楓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從此正式進入演藝圈。多年之後小姑娘慢慢長大,憑藉自己過硬的演技,名氣也漸漸大起來。
  • 從《唐山大地震》的小方登到「國民妹妹」,張子楓變成怎樣了?
    2010年上映的《唐山大地震》,導演馮小剛用斑駁光影,完整地呈現了當年唐山地震的慘烈,僅僅23秒的巨震,卻帶給人一生久久無法癒合的傷痛。 看《唐山大地震》,上咪咕視頻APP一個平凡而幸福的四口之家,被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撕得支離破碎
  • 《唐山大地震》:李元妮選方達放棄方登的理由是什麼?
    電影《唐山大地震》中,方登與方達在汶川地震的救援中偶遇。當別人詢問起方達失去一條胳膊的事情時,坐在一旁的方登才意識到這是她的弟弟。自從唐山大地震後,再未見過面的弟弟。聽弟弟對當年事情娓娓道來,讓方登第一次知道母親這些年的經歷。方達說:「你知道我媽常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 《唐山大地震》:李元妮與方登重逢,看哭了多少人
    《唐山大地震》,一部催淚大作,一部充滿感情的電影。根據作家張翎2010年出版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是馮小剛導演代表作品之一。對於這部電影,我印象最深的一段還是李元妮(徐帆飾)與女兒方登(張靜初飾)重逢的場面。
  • 《唐山大地震》方登:淺析童年經歷對人性格塑造的影響
    唐山大地震是中國一代人無法揮去的慘痛記憶,2010年同名電影上映以後也引發了熱議。《唐山大地震》中人物眾多,許多人都值得細聊,但爭議最多的非女主角方登(王登)莫屬。因為他在電影中做了三件不能被常人理解的事情。
  • 《唐山大地震》當年一經播出就讓不少唐山人淚流滿面
    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的周年祭日,相信大家應該不會忘掉四十四年前的那一場災難吧?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類始終是這麼渺小,渺小到我們不能做任何事,只有災難發生之後,我們才後悔莫及。那個夏天,比任何一年都要炎熱,唐山的所有人都不知道即將有一場大災難侵襲於此,就在那天凌晨三點多,人們都已熟睡,他們沒有任何防備,就這樣一場大地震席捲而來,整個唐山城轟然倒塌,一夜之間變成廢墟。而今天我們要了解的電影就是以這樣一個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動人親情故事。
  • 《唐山大地震》,比災難本身更可怕的,是人心的餘震
    《唐山大地震》改編自張翎的小說《餘震》,小說又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為創作的靈感。1、災難面前,人如螻蟻這部電影,是馮小剛的作品。多年後,面對隔壁店裡的單身漢的示好,李元妮一再拒絕,因為她忘不了,她的這條命,是她老公救的,她願意一輩子為他守著,哪怕孤獨,哪怕無趣。
  • 經典電影《唐山大地震》——天災之後的人情冷暖故事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據張翎的小說《餘震》改編而成,由導演馮小剛執導。徐帆、張靜初、李晨、陳道明、陸毅、張國強和陳瑾等聯袂出演。為了呼應影片的主題,該片於2010年7月12日在中國河北省唐山市舉行全球首映式。
  • 《唐山大地震》:與電影不同的方登,原著中她的自愈之路讓人心痛
    《唐山大地震》是由張翎的中篇小說《餘震》改編而來。其創作靈感主要來源於作者在機場的書店裡,偶然看見了唐山大地震的資料後,便萌生了寫出一個關於地震給人帶來的傷害,以及受害者如何獲得解脫的故事。看完了整部電影,方登給人的整體印象,便是一匹行走的白眼狼。
  • 電影《唐山大地震》,災難面前,才知道什麼是人間有真情
    唐山大地震一直以來被每一個中國人銘記。在新中國剛剛建立起來的八十年代,一場地震足以毀掉千千萬萬個家庭。當年深夜的7.8級地震,剝奪了二十餘萬同胞的生命。這份悲痛和哀悼一直延續至今,唐山也沒有因此而倒下,而是在舉國上下億萬人民的幫助下,建設的越來越好。
  • 《唐山大地震》:1976年的震蕩與希望
    電影《唐山大地震》許多遠去的物件,當重現舊時模樣時,可以瞬間拉回許多的記憶,曾投入的那些情感》,被地震時的慘烈所震動,無論是遙遠的1976年的唐山,還是2008年的汶川,一樣的慘不忍睹,一樣的情感糾葛,心似刀割。
  • 《唐山大地震》在片中向我們展示了地震中的天災人禍和撕扯的情感
    我相信很多觀眾都是從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中真正體會到了地震的嚴重性和對人民造成的傷害,尤其是生命的離開讓觀眾感到頗為震撼。當今天造成六點,唐山再次傳來地震的時候,這一消息瞬間在網上傳開,把全國的觀眾再次拉回到當年地震的陰影中。
  • 《唐山大地震》影評——人可以被毀滅,但不會被打敗
    現如今許多人談起大地震,更多地會提起距今已過去了十二年的汶川大地震,我對它最深的記憶,就是小時候的電視上連續三天都沒有娛樂節目。災區裡天是灰濛濛的,原本的高樓大廈都變成了廢墟。然而經歷過的,沒經歷過的,對於上世紀的唐山大地震的記憶也慢慢淡卻,直到2010年,時隔三十四年之久,一部《唐山大地震》橫空出世。
  • 《餘震》比《唐山大地震》殘酷
    與電影《唐山大地震》的「感動」不同,原著《餘震》裡更多的是殘酷的現實以及苦難背後的反思。對張翎本人的寫作來說,「小說不是為悅人耳目而寫。」  一如既往的「大歷史、小人物」  2006年7月末,一場大雨將飛往多倫多的班機困在了北京機場,卻讓張翎邂逅了「唐山大地震」—機場書店裡一本灰色封皮的《唐山大地震親歷記》讓她猛然想起,那天是三十周年紀念日。「我雖然沒有經歷地震,也不是唐山人,但對災難之後人們經受的疼痛非常關切。」回憶當初,張翎覺得是冥冥中一隻手將她推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