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嗎?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是的。我甚至天真的以為,女性地位超過男性,因為有很多女性的優待是男性享受不到的。
比如,越來越多的男性不捨得自己的妻子做家務,有些工作單位想要讓女性來例假的時候短暫休息......
看起來,女性在被這個社會厚待,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社會在進步是無可否認的,而同時一些不公正的犧牲已經被當成理所當然。連女性群體都沒認識到,原來自己的人生中有著這麼多不公和犧牲。
看過《82年生的金智英》心裡像卡了根刺。作為一個普通女性的金智英,她的一生看起來平安順遂。可就是這樣一個「幸運」的人,因為女性的角色,遭受了種種壓力和犧牲,也讓我們看到了身為女性的悲哀。
作者是韓國女作家趙南柱,她也像書中的女主角一樣,為了孩子辭去了工作。可是這樣的犧牲沒有得到社會的感恩,儘管韓國一直在通過「平權運動」推進女性的地位,可是韓國的全職媽媽依然會被叫做「媽蟲」。
為了抵抗這種語言暴力,為女性發聲,作者寫下了這本書。很快這本書就成了暢銷書,被拍成同名電影,傳到了很多國家。
很多人說,這本書的流行是一種悲哀,因為有太多女性在書中找到了共鳴。
我們都不是金智英,但我們又都能在金智英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01 家庭財產分配中,兒子擁有更多的「獲得權」
金智英出生在一個普通的韓國平民家庭,爸爸是一名公務員,媽媽為了照顧孩子,成了一名家庭主婦。
她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跟他們一起生活的還有奶奶。
儘管她和姐姐從來都沒被虐待,但是她們也能清楚地感覺到,弟弟的家庭地位比她們要高很多。
姐妹倆偷吃弟弟的奶粉會被罵,弟弟犯錯也會被原諒,弟弟可以獲得單獨的房間,而姐妹倆只能跟奶奶合住。
在我們國家的生存環境中,「重男輕女」的現象已經不那麼明顯了。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男性在家庭中依然擁有更多的「獲得權」。
對於很多普通家庭,如果孩子是個女兒,他們會說自己很幸福,因為沒有買房的壓力。但是如果自己生的是兒子,無論家境如何,都會想要給兒子買個房子。
如果一兒一女,家庭收入只足夠支付一套房子的,那這套房子一定屬於兒子。
原因很簡單,兒子沒有房子就很難找到對象。
那沒有房子的女兒的生活是怎樣的?
結了婚以後,在娘家是客人,在婆家是外人。
有很多人會說,自己有一個好婆婆不會的。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群體,從來沒被婆家真正接納過。
這個女孩的名字,沒有出現在任何房產證上。如果有一天跟婆家出現問題,連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都不會有。
女孩的悲哀,是她們可能一生努力,卻一生漂泊,沒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
02 在職場生活中,女性更容易遭受「性別歧視」
不知道大家找工作的時候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很多用人單位都找很年輕的女孩,或者是已婚已育的女性。
那些即將面臨結婚生子壓力的女性,在找工作中會處處受挫。
金智英面臨的情況比這更糟糕。她從開始找工作,就一直在被拒絕。其他跟她一起面試的女性,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也有女孩不肯服輸,金智英的一個學姐,就曾靠著自己的能力,在以男性為主導的職場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就在大家都以她為榜樣的時候,傳出了她離職的消息。
一個女孩子,想要在職場中取得跟男性同樣的地位,付出的努力要大的多。
原因是什麼?
女性要面臨生育問題。
儘管國家出臺了生育險等政策,但是要面臨一個員工請幾個月產假,依然要給她交社保的時候,很多單位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合算的買賣。
而且生完孩子之後,還要擔心她們的精力無法做到跟生育前一樣。
所以這就成了很多女性不敢生孩子的原因:放棄多年打拼的事業,面臨著生育後可能要從頭開始的情況,有幾個人捨得呢?
楊瀾曾經說過,這個社會只是想方設法保證女性的權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最好的方法,是讓男性也休產假。
當僱傭男性員工的成本跟女性相同時,女性才可能在職場競爭中得到平等待遇。
03 成為母親,意味著更多的犧牲
現在教育學家越來越推崇要由父母陪伴孩子成長,老一輩幫忙帶孩子也可能無法做好教育工作。
很多母親為了孩子,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工作。
金智英的母親,為了孩子,只能在家裡接一些零碎的手工活來做。
金智英成為母親以後,也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工作,但社會上的人卻並沒有對全職媽媽抱有善意。
有一次,她帶孩子出門,買了一杯9塊錢的咖啡來喝。旁邊男性的話,卻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他們說一個可以拿著老公錢出來喝咖啡的「媽蟲」很幸福。
什麼叫「媽蟲」呢?在韓國,他們稱沒有工作,花老公錢的媽媽為「媽蟲」。
金智英不想被人這樣叫,她也曾經想在每天不用照顧孩子的幾個小時裡找個兼職。
可是對於她的時間,只能找到像收銀員等一些沒有什麼技術要求的工作。這對於大學畢業的她來說,無疑不是一種落差。
金智英是幸運的,她的老公一直很疼愛她。告訴她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也認可她為家庭的犧牲。
可是這麼體貼的老公,也依然會把帶孩子、做家務當成是在幫金智英的忙。
錯的不是金智英的老公,而是這個社會根深蒂固的思想在認可著女性的犧牲。
看過太多的新聞,女性本來擁有大好前途,為了孩子放棄了事業。老公功成名就之後,嫌棄這個糟糠之妻,離婚收場。
這個社會對女性的要求是:經濟獨立、保持美麗、兼顧家庭與事業、有眼界有內涵。
女性必須要成為一位超人媽媽才會合格,成為一名普通母親就是無能。
寫作以後,遇見過很多母親,她們很多人都是為了孩子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工作。
當她們的老公和孩子都睡下的時候,她們會在十一二點開始自己的學習。
她們成為了母親,也需要一份價值感,更需要金錢和能力給予的安全感。
結語:
就像在書中說的:「一個女孩要經歷多少看不見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地長大成人。」
身為女性,註定要因為自己的性別身份,面臨很多犧牲和不公。
在一代又一代女性的鬥爭中,我們取得了越來越多的平等權。
可是時至今日,想要男女平等依然是一種奢望。
社會現狀暫時無法改變,我們能做的,是看清事情的真相,依然努力生活。
重要的不是擁有了什麼,而是怎樣把握已有的,做到最好。
相信隨著時代的進步,女性會有更多的平等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