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靈回落到樸素而又潔淨的世界上 ——讀朱虹散文集《一生珍藏》

2021-02-08 朱虹 虹影小築

 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當我讀朱虹散文集《一生珍藏》時,這種感覺顯得尤為強烈。朱虹是位細心的作者,她那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從市俗的塵囂中發現美的光點,從平常生活中提取有趣的故事,從別人熟視無睹的地方洞見獨到的風景,並從體驗人們極易遺忘的生活情感中,提煉出諸如幽默、風趣、細膩、新穎、離奇等等新鮮元素,時而讓人忍俊不禁,時而讓人掩卷靜思,感覺自然更是別具風味。 


《一生珍藏》收錄了朱虹最近一個時期文字,分四輯,依次為「一生珍藏」、「禪茶一味」、「輕身上天堂」以及「風景之外」。這些文字,有作者黃花年少時一波三折的生活帶來的辛酸和喜悅,有面對複雜人生而留下的欣慰和遺憾;有對親情離別難以割捨的楚痛和惆悵;有心靈在回歸自然時心無旁慮的寧靜和坦蕩。這些篇目,有的長過千字,短的則十數行,它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記錄了作者不同時空、不同地域間的喜怒哀樂,再現了作者一路走來,留在人生歲月中的淡淡軌跡。細細讀來,令人久久難以釋懷。

朱虹的文字是含情的。讀朱虹的文字,會讓人想起「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意境。仔細想想,琵琶女不就是把滿腔的深情流淌於指間,彈奏出來的曲子才聲情並茂,催人淚下的嗎?朱虹的文字又何嘗不是如此,未成文字先生情,讓充滿感情的文字自然流淌於筆端,這樣的文字才會感人至深。「楊樹葉落滿了整條路,母親在仔細清掃。看著母親佝僂的背影,斑白的頭髮,隨著掃帚的揮動,有韻律的起伏,融入夕陽的餘暉中,成為一副美麗的圖畫,我的眼中便蓄滿了比落葉還要厚的淚。」﹙《常回家看看》﹚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為之感動。「我只怕起風啊,搖落我眼底的無盡的雨。母親又拿來鐵鍁,重複父親在世時的事,平整門前的道路:打掃乾淨後,把坑坑窪窪的地方剷平。他們怕我們走路拌著,更是在期盼兒女常常回家!」是啊,母親為了自己兒女生活的道路更加通暢,而仍然不顧自己年邁不堪重負的身體,卻樂意吃力得承受著一切生活的重壓。可謂一節三嘆,層層遞進,讓母親思念遊子歸家的感傷淋漓盡致的鋪展開來,這樣的文字讀起來雖不能說是感天動地,但即使是鐵石心腸也會為之動容。在這方面,她的確像個煽情高手,感覺她已經在技術層面上,脫離了表現手法的刻意展現而本色畢現。 

 朱虹的文字是多彩的。讀朱虹的文字,讓我由衷地感嘆,文字的奇妙。不就是那千多個常用字嗎?為什麼經過她的擺布,就會有千種變幻、萬種風情?朱虹的文字,或熱情似火,或沉靜淡雅,或清新脫俗,或樸實平淡,但都又猶如中國紅在方寸間揮灑出的丹青,閃爍著耀眼斑駁。她從身邊不同的物象入手,從心靈的真實出發,讓聖潔的文字親切如人,她的文風樸實暢曉,使她遠離了矯情與故作高深,讓智性與真誠結伴而行,這足見她有著不淺的文化功底。讀這樣的文字,你會在不經意間進入這樣的意境而止步不前:「踏上小島,心情豁然開朗,美妙動聽的鳥鳴,讓我感覺它是那麼的快樂自由;七彩的蝴蝶在小草、野花上翻飛嬉戲;幾棵樹之間拉起了長繩,上面晾滿了紅綠小衫,恍惚間我又回到了印在心靈深處的老家:小橋、流水、黃花、蘆葦,還有那自由的魚;不覺間心中充滿了溫馨。」(《自由的魚——山水下村之水》);讀這樣的文字,你自然會在這樣的自然美景中流連忘返:「終於置身於桂林的山水中,已是華燈初照,青山黑水更是靜幽,拔地而起的山沒有通常的連綿不斷的緩坡,只是一座座並不相連的圓形的山體,遠遠看去卻產生視覺上的連綿不斷。雖是這樣,桂林的山並不突兀,近處細細觀看,還是圓潤,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江南女子總是那麼珠圓玉潤。」(《風景之外》)

 當然,朱虹的文字之美,也不單單是彩筆繪景。她有時慧眼別具、選材獨特,從平實的生活中提煉出特有的詩情畫意。她的篇目中,有篇自我調侃的段子,她沒有濃墨潑灑,只用淡淡的寫意,仿佛用只色調單一的鉛筆,在一潔白的紙張上,輕描淡寫地勾勾畫畫,一篇活靈活現、詼諧幽默、妙趣叢生的人物速寫就誕生了:「三憨是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明眉皓齒,憨態可掬。這不,六月天,表哥告訴她:天熱穿上棉襖就涼快,樂得三憨顛顛地跑回家,翻箱倒櫃扒拉出棉襖,穿上,惹得娘以為她病了。而她一本正經地說:『是涼快,剛穿上涼絲絲的,可只有一小會。』自此,三憨小有名氣,可是三憨卻不理會,照常快樂地去實踐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快樂三憨》)。讀這樣的文字,總能夠讓讀者在不同的情節中找到與自己的思維相對等,與自己一些感覺或某種情緒相吻合,與自己的心靈相碰撞的東西,自然而然的,有一種喜歡的情愫就會從心中慢慢升騰起來了,這種感覺就好象突然見到了久別的老朋友一樣,無拘無束,而又是如此的溫暖,如此的親切。


有人說,文如其人。不錯,從《風景待知音》、《走進田野》、《山骨水情》等文章中,作者以明快的文字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幅動人的圖景。在她的文字中,不管是「拔幾株小小的谷應草,隨手編出一隻活潑的小貓迷」,還是「迫不及待地走到水邊,深吸長呼,改變肺部的空氣結構,讓清新潔淨的空氣在身體中流動。」都體現出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於斯,養於斯」的一方水土的熱愛。她的文筆時而機智銳利,時而靈動飄逸,時而憂悒綿長,時而雋永含蓄,文筆優美而又不失個性,充分體現了作者本性的良善和一貫的唯美追求,也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說:「為了美好生活的更加廣闊、更深遠。為了陽光下忘掉煩惱,留下快樂,打開心中的塊壘,於是就有了表述心靈的文字。」

朱虹的文字,不僅是散文與隨筆交融,還不失美感地夾插議論,沉靜地體味著她的人生哲學。讀朱虹的文字,可以感覺到作者胸懷一顆同情和憐憫之心,用那雙溫情脈脈的眼睛注視著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的。在她心中,「生活中的殘疾人同樣是也是天使,他們也有美好的憧憬,雖然他們缺失了一隻翅膀,暫時不能飛翔,可是阻擋不住他們的心靈飛翔!」(《一個翅膀的天使》)在她眼裡,「人間的真,莫過於心的誠實,並且忠誠於它;人間的善,莫過於真實的行善,並持之以恆;人間的美,莫過于堅韌不屈,百折不撓。真善應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這樣才能擁有最美的人生。」(《樂真善遊示範》)當然,這不是說,作者已經站在超越世俗的雲頭,在祥雲之上,肩披七彩霞光,俯瞰世間百態的。在她的文字裡、既有對人生的思考,也有對社會醜惡現象的鞭撻;既有對底層生命的關懷與悲憫,也有對愛的吟詠與渴望。這在《英英的愛情在飛舞》等篇章中表達得尤為精道,感人至深。

掩卷回味,朱虹的寫作風格是脫俗的,她沒有一味地迎奉追趕時髦,文字中沒有功利與造作,而是情真意切娓娓傾吐,她的文字如行雲流水又不失跌宕起伏,真情流露而不矯情賣弄。真情才能打動人,精彩方能吸引人。在這一點上,朱虹做得恰如其分。當然,這樣的境界,絕非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而是經過長久的積累才能綻放。讀朱虹的文字,與其說我總是被她記實般的故事情節所感動,還不如說是那她真實、善良、寬容的的品質讓我動容。我感動於在這世界上,還有這麼一顆心,它是那麼渴望回落到一種簡單、樸素而又潔淨的世界上。

 

作者簡介:

朱虹,大學本科學歷,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中國散文協會會員,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蘭陵縣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作品散見於《齊魯晚報》、《臨沂日報》《沂蒙晚報》《中國農村金融》等報刊及《青藤文學》《家鄉》《詩韻墨語》等網絡平臺,散文集《一生珍藏》榮獲臨沂市第四屆文學獎。



感謝閱讀,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喬維談藝術》讀高爾純老師散文集
    那年那月的沽源可以說滿目荒涼,我是讀老師另一本《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書,從部分篇章裡捕捉到故鄉曾經的景象。在心底烙印了故鄉的淳樸和善良,晃現出那片土地曾經的悽美與蒼茫,也是他們那代人給貧瘠的故鄉奠基了文化。
  • 洗盡鉛華始見金——讀賈振葵女士散文集《只緣》
    「寫字兒的活,好比農民種田,播種,耕耘,年復一年,過程不複雜,情感也很樸素。散文寫作,是我心靈上的一塊難以捨棄的自留地,種瓜種豆,有花有草有藤蔓。它們,被我視為生命的紅花綠葉,我喜歡。」(摘自散文集《只緣》自序)聞著淡淡的油墨香味,翻開書頁,首先讀到這麼幾句樸素的文字,我會心一笑。
  • 溫情展現先輩的初心與情懷——讀賀捷生散文集《父親的雪山 母親的...
    溫情展現先輩的初心與情懷  ——讀賀捷生散文集《父親的雪山 母親的草地》  作者:江臘生(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賀捷生的散文集《父親的雪山 母親的草地》是一部關於信仰與情懷的大書。
  • 深沉的田野牧歌——讀雷濤散文集《原鄉記憶》
    深沉的田野牧歌 ——讀雷濤先生散文集《原鄉記憶》 近日,他的散文集《原鄉記憶》出版了。這是一個從鄉村走出來,到城市漂泊奮鬥的人,回望鄉村的一部深情之作。
  • 生活富礦的開掘者——讀金宏明散文集《流淌在血液裡的感動》
    朱廣盛轉眼已到2020年的歲尾,諸事夾雜,正忙得不可開交。同事陳愛東鄭重其事地給我布置了一個作業:把金宏明先生的散文集《流淌在血液裡的感動》讀一遍,寫個讀後感。陳主任是《老年周刊》的當家人,她對《老年周刊》的作者如同親人,她認定的事情,自有我推不掉的理由。
  • 天地有情皆大愛——讀散文集《情之一字》
    讀他的散文集《情之一字》(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感覺情感飽滿,悟性通徹,是用心與生命寫成的,於自然平實的敘述中透出靈氣,於自由灑脫的文字中見出真性情。我仿佛與他面對面地交談,感受到他那顆快樂而散淡的「散文心」。  《情之一字》延續了王兆勝此前的寫作路向和精神脈絡,但又有所不同和偏重,它集中突出一個「情」字。
  • 朱虹:我吃虧在英文比中文好
    著有專著《美國文學簡史》(上、下卷,合作)、《狄更斯小說藝術》,評論集《英美文學散論》,譯著小說集《中國西部小說選》(中譯英),主編《外國婦女文學辭典》等。  她一臉認真地問我:你確定是找我?好多人叫朱虹呢!她又接著說,我擔心會白白浪費你的時間。  朱虹,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我國第一代女性文學批評家,也是把我國當代文學介紹給英語世界的女翻譯家。
  • 尤凌波散文集《那年冬,真冷》出版
    來源: 西安商網 舉報   導讀:第五屆柳青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資深媒體人尤凌波最新鄉土散文集
  • 「好書推薦」「北漂」的行吟——讀作家洪鴻的散文集《歲月生出的...
    「北漂」的行吟 ——讀作家洪鴻的散文集《歲月生出的雜念》好書推薦★★★★★多年前,與皖籍作家洪鴻相識在一個小範圍的酒局去年十月我來甘肅臨潭掛職,在京的時間極少,所以到如今跟他幾乎沒有聚過,電話到時撥打幾次,因為兩個人的檔期不同,聚會成了奢望。前一段時間,收到了他給我寄來的散文集《歲月生出的雜念》(安徽文藝出版社),雖然近段時間工作繁忙,我還是陸陸續續算是很認真將此書讀完。之所以有這樣的耐心,是因為長久以來洪鴻為了文學而北漂的經歷讓我感到好奇。
  • 獨一無二的中國味道——《琦君散文集》薦讀
    琦君的寫作主題永遠只有一個:通過懷鄉憶親,抒發對大陸故土的深沉思念,追尋心靈歸宿與精神原鄉。琦君筆下,母親與獨一無二的「中國味道」,交相融匯,不分彼此。在琦君的筆下,母慈女孝,母女情深,除了孤獨與心酸,母親可以說是「舊式完美女性」的代表。
  • 七十年代港星朱虹,演《畫皮》成票房女王,本是雲南名門之後
    1945年,龍雲被蔣軟禁,雖然老蔣以高官厚祿拉攏,但是朱希賢不為所動,他跟陳納德將軍冒險搭救龍雲,並保護龍雲到香港避難。1989年,八一廠拍攝故事片《龍雲與蔣介石》,就取材於朱希賢救龍雲脫離虎口的真實故事。朱希賢去了香港,家屬仍然在昆明,過著富足的生活。很快全國解放,運動一波一波襲來,朱虹家成分太高,境況不大好。
  • 七十年代港星朱虹,演《畫皮》成票房女王,本是雲南名門之後
    1945年,龍雲被蔣軟禁,雖然老蔣以高官厚祿拉攏,但是朱希賢不為所動,他跟陳納德將軍冒險搭救龍雲,並保護龍雲到香港避難。1989年,八一廠拍攝故事片《龍雲與蔣介石》,就取材於朱希賢救龍雲脫離虎口的真實故事。朱希賢去了香港,家屬仍然在昆明,過著富足的生活。很快全國解放,運動一波一波襲來,朱虹家成分太高,境況不大好。
  •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讀散文集《擺渡紅塵》
    王人天由於愛好寫作的緣故,去夏之初,我給貴州六盤水市的《新都市文學》投稿,月餘,雜誌社給我寄來了樣刊,投去的一組詩歌都發表了,沒想到的是同時給我寄來貴州省作協理事、文藝批評家、該雜誌社主編吳學良的三本力作:文藝評論集《割裂與整合》,報告文學集《守望高原》,散文集《擺渡紅塵》。
  • 活得自在是人生的最美狀態——讀季羨林《一生自在》
    ◇劉細雲《一生自在》是季羨林的散文集,輯錄了他關於個人修養、道德與品質、人生意義和價值體現等方面深刻見解的作品。讀著讀著,就像與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面對面坐在一起,聽他娓娓道來,一種別樣的感覺油然而生,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的自在。書中,季老以獨特的視角,自如的說辭,與我們就自在的話題,展開了層層探討。他說,活得自在一點,是許多人的生活目標。那自在從哪裡來?他說:「人類要生存下去,文化就必須傳承下去,因而書也就必須讀下去。
  • 《冰心散文集》
    今天要給大家解讀的書是《冰心散文集》。提起冰心,我們很容易想到魯迅。很多人說他們倆人在文學上形成了一種「互補關係」。如果說魯迅代表新文化中的陽剛面,那麼冰心則代表陰柔面;如果說魯迅是一柄鋒利的社會手術刀,那麼冰心則是慈愛的靈魂布道者。冰心的慈愛,組成了她「愛的哲學」。在冰心看來,只要有愛,我們就擁有了一切。冰心關於愛的智慧,讓她得以領略不同的人生。
  • 一曲釋解不開的鄉村詠嘆調 尤凌波散文集《那年冬,真冷》出版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一曲釋解不開的鄉村詠嘆調 尤凌波散文集 時間:2020-11-18 20:52 字號:   第五屆柳青文學獎獲得者、作家、資深媒體人尤凌波最新鄉土散文集
  • 朱虹:婺源有禮
    你看,即便是批評別人做事無釐頭、不講理,婺源人脫口而出的是「沒名堂」「沒者也」……這些話語,無不滲透著儒雅之氣而又意味雋永。婺源方言之美,如此可見一斑;婺源文化之美,由此可以想像。在朱子禮學的浸潤下,使得理坑村列入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不同凡響、彌足珍貴。理坑村,正是朱子禮教的生動實踐和感人寫照。我想,餘懋學等歷史名臣都屬於文人當政。他們堅持以德潤身、以文化人、以理服人,深受皇帝欣賞和百姓歡迎。
  • 讀了《皮囊》後才明白;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就擁有什麼樣的世界
    周末在家讀了《皮囊》,晚上的時候輾轉反側。在讀了這本書後,我對人的一生有了新的認識。直到今天上午,我讀完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這本書寫的是每個人的一生。《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馬塞爾·普魯斯特曾說過:每個讀者只能讀到已然存在於他內心的東西。
  • 麻風病人得潔淨
    今天與弟兄姐妹分享一個信息:《麻風病人得潔淨》,願主賜福家人們。       在【太8:1-4】 講到耶穌下了山所發生的事,有一個長大麻風的來拜他、求他潔淨,耶穌是滿有恩典、慈愛、憐憫的主,主就給他潔淨了。
  • 劉德華自傳散文集:《我是這樣長大的》,成長的煩惱,你有過嗎
    如果讓我們回答為什麼愛你一個人,我們或許會編出上千條理由,但是真的有那麼多理由嗎?其實,愛一個人,根本沒有理由,第一眼,就是愛。要說出了理由,那就不是愛。他在文中說:「又是一個沒有明星的晚上,工作壓力使我腰酸背痛,坐在錄音間呼吸到的空氣比平時混濁得多,疲累使我看到樂章上的音符和文字都感到煩躁,不妙!暗暗地自語,渴望儘快找到地方,讓身軀有一點休息,讓心靈有一點慰寂,於是大膽地跟社自持說今天的工作到此為止,沒有和他交換眼神便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