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當我讀朱虹散文集《一生珍藏》時,這種感覺顯得尤為強烈。朱虹是位細心的作者,她那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從市俗的塵囂中發現美的光點,從平常生活中提取有趣的故事,從別人熟視無睹的地方洞見獨到的風景,並從體驗人們極易遺忘的生活情感中,提煉出諸如幽默、風趣、細膩、新穎、離奇等等新鮮元素,時而讓人忍俊不禁,時而讓人掩卷靜思,感覺自然更是別具風味。
《一生珍藏》收錄了朱虹最近一個時期文字,分四輯,依次為「一生珍藏」、「禪茶一味」、「輕身上天堂」以及「風景之外」。這些文字,有作者黃花年少時一波三折的生活帶來的辛酸和喜悅,有面對複雜人生而留下的欣慰和遺憾;有對親情離別難以割捨的楚痛和惆悵;有心靈在回歸自然時心無旁慮的寧靜和坦蕩。這些篇目,有的長過千字,短的則十數行,它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記錄了作者不同時空、不同地域間的喜怒哀樂,再現了作者一路走來,留在人生歲月中的淡淡軌跡。細細讀來,令人久久難以釋懷。
朱虹的文字是含情的。讀朱虹的文字,會讓人想起「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意境。仔細想想,琵琶女不就是把滿腔的深情流淌於指間,彈奏出來的曲子才聲情並茂,催人淚下的嗎?朱虹的文字又何嘗不是如此,未成文字先生情,讓充滿感情的文字自然流淌於筆端,這樣的文字才會感人至深。「楊樹葉落滿了整條路,母親在仔細清掃。看著母親佝僂的背影,斑白的頭髮,隨著掃帚的揮動,有韻律的起伏,融入夕陽的餘暉中,成為一副美麗的圖畫,我的眼中便蓄滿了比落葉還要厚的淚。」﹙《常回家看看》﹚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為之感動。「我只怕起風啊,搖落我眼底的無盡的雨。母親又拿來鐵鍁,重複父親在世時的事,平整門前的道路:打掃乾淨後,把坑坑窪窪的地方剷平。他們怕我們走路拌著,更是在期盼兒女常常回家!」是啊,母親為了自己兒女生活的道路更加通暢,而仍然不顧自己年邁不堪重負的身體,卻樂意吃力得承受著一切生活的重壓。可謂一節三嘆,層層遞進,讓母親思念遊子歸家的感傷淋漓盡致的鋪展開來,這樣的文字讀起來雖不能說是感天動地,但即使是鐵石心腸也會為之動容。在這方面,她的確像個煽情高手,感覺她已經在技術層面上,脫離了表現手法的刻意展現而本色畢現。
朱虹的文字是多彩的。讀朱虹的文字,讓我由衷地感嘆,文字的奇妙。不就是那千多個常用字嗎?為什麼經過她的擺布,就會有千種變幻、萬種風情?朱虹的文字,或熱情似火,或沉靜淡雅,或清新脫俗,或樸實平淡,但都又猶如中國紅在方寸間揮灑出的丹青,閃爍著耀眼斑駁。她從身邊不同的物象入手,從心靈的真實出發,讓聖潔的文字親切如人,她的文風樸實暢曉,使她遠離了矯情與故作高深,讓智性與真誠結伴而行,這足見她有著不淺的文化功底。讀這樣的文字,你會在不經意間進入這樣的意境而止步不前:「踏上小島,心情豁然開朗,美妙動聽的鳥鳴,讓我感覺它是那麼的快樂自由;七彩的蝴蝶在小草、野花上翻飛嬉戲;幾棵樹之間拉起了長繩,上面晾滿了紅綠小衫,恍惚間我又回到了印在心靈深處的老家:小橋、流水、黃花、蘆葦,還有那自由的魚;不覺間心中充滿了溫馨。」(《自由的魚——山水下村之水》);讀這樣的文字,你自然會在這樣的自然美景中流連忘返:「終於置身於桂林的山水中,已是華燈初照,青山黑水更是靜幽,拔地而起的山沒有通常的連綿不斷的緩坡,只是一座座並不相連的圓形的山體,遠遠看去卻產生視覺上的連綿不斷。雖是這樣,桂林的山並不突兀,近處細細觀看,還是圓潤,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江南女子總是那麼珠圓玉潤。」(《風景之外》)
當然,朱虹的文字之美,也不單單是彩筆繪景。她有時慧眼別具、選材獨特,從平實的生活中提煉出特有的詩情畫意。她的篇目中,有篇自我調侃的段子,她沒有濃墨潑灑,只用淡淡的寫意,仿佛用只色調單一的鉛筆,在一潔白的紙張上,輕描淡寫地勾勾畫畫,一篇活靈活現、詼諧幽默、妙趣叢生的人物速寫就誕生了:「三憨是一個胖乎乎的小女孩,明眉皓齒,憨態可掬。這不,六月天,表哥告訴她:天熱穿上棉襖就涼快,樂得三憨顛顛地跑回家,翻箱倒櫃扒拉出棉襖,穿上,惹得娘以為她病了。而她一本正經地說:『是涼快,剛穿上涼絲絲的,可只有一小會。』自此,三憨小有名氣,可是三憨卻不理會,照常快樂地去實踐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快樂三憨》)。讀這樣的文字,總能夠讓讀者在不同的情節中找到與自己的思維相對等,與自己一些感覺或某種情緒相吻合,與自己的心靈相碰撞的東西,自然而然的,有一種喜歡的情愫就會從心中慢慢升騰起來了,這種感覺就好象突然見到了久別的老朋友一樣,無拘無束,而又是如此的溫暖,如此的親切。
有人說,文如其人。不錯,從《風景待知音》、《走進田野》、《山骨水情》等文章中,作者以明快的文字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幅動人的圖景。在她的文字中,不管是「拔幾株小小的谷應草,隨手編出一隻活潑的小貓迷」,還是「迫不及待地走到水邊,深吸長呼,改變肺部的空氣結構,讓清新潔淨的空氣在身體中流動。」都體現出了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於斯,養於斯」的一方水土的熱愛。她的文筆時而機智銳利,時而靈動飄逸,時而憂悒綿長,時而雋永含蓄,文筆優美而又不失個性,充分體現了作者本性的良善和一貫的唯美追求,也正如作者在後記中所說:「為了美好生活的更加廣闊、更深遠。為了陽光下忘掉煩惱,留下快樂,打開心中的塊壘,於是就有了表述心靈的文字。」
朱虹的文字,不僅是散文與隨筆交融,還不失美感地夾插議論,沉靜地體味著她的人生哲學。讀朱虹的文字,可以感覺到作者胸懷一顆同情和憐憫之心,用那雙溫情脈脈的眼睛注視著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的。在她心中,「生活中的殘疾人同樣是也是天使,他們也有美好的憧憬,雖然他們缺失了一隻翅膀,暫時不能飛翔,可是阻擋不住他們的心靈飛翔!」(《一個翅膀的天使》)在她眼裡,「人間的真,莫過於心的誠實,並且忠誠於它;人間的善,莫過於真實的行善,並持之以恆;人間的美,莫過于堅韌不屈,百折不撓。真善應是我們每個人的追求,這樣才能擁有最美的人生。」(《樂真善遊示範》)當然,這不是說,作者已經站在超越世俗的雲頭,在祥雲之上,肩披七彩霞光,俯瞰世間百態的。在她的文字裡、既有對人生的思考,也有對社會醜惡現象的鞭撻;既有對底層生命的關懷與悲憫,也有對愛的吟詠與渴望。這在《英英的愛情在飛舞》等篇章中表達得尤為精道,感人至深。
掩卷回味,朱虹的寫作風格是脫俗的,她沒有一味地迎奉追趕時髦,文字中沒有功利與造作,而是情真意切娓娓傾吐,她的文字如行雲流水又不失跌宕起伏,真情流露而不矯情賣弄。真情才能打動人,精彩方能吸引人。在這一點上,朱虹做得恰如其分。當然,這樣的境界,絕非是一朝一夕可以練就,而是經過長久的積累才能綻放。讀朱虹的文字,與其說我總是被她記實般的故事情節所感動,還不如說是那她真實、善良、寬容的的品質讓我動容。我感動於在這世界上,還有這麼一顆心,它是那麼渴望回落到一種簡單、樸素而又潔淨的世界上。
作者簡介:
朱虹,大學本科學歷,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中國散文協會會員,臨沂市作家協會會員,蘭陵縣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作品散見於《齊魯晚報》、《臨沂日報》《沂蒙晚報》《中國農村金融》等報刊及《青藤文學》《家鄉》《詩韻墨語》等網絡平臺,散文集《一生珍藏》榮獲臨沂市第四屆文學獎。
感謝閱讀,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