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輪》背後的時代審美!

2021-02-13 丹東中影華臣影城

從楊貴媚、章子怡到長澤雅美與宋慧喬,寇世勳、王千源、佟大為到黃曉明……這艘巨大的「太平輪」裝裁著幾代人的偶像審美觀,凝聚著時光留下的魅力。

  大病初癒後的吳宇森是這樣評價自己的《太平輪》的:「這是一部鼓勵大家不要放棄希望、努力生活下去的電影。」於是,這部情懷滿滿的電影也注入了區別於「暴力美學」之外的時代審美特色,從楊貴媚、章子怡到長澤雅美與宋慧喬,寇世勳、王千源、佟大為到黃曉明,每一位演員都站在時代偶像的一個分支之上,詮釋出亞洲最具代表性的男神與女神之絕代風華,由此可見,這艘巨大的「太平輪」裝裁著幾代人的偶像審美觀,凝聚著時光留下的魅力。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偶像,在長江後浪推前浪的行進之中,對偶像的審美需求亦在微妙地轉變之中,審美標準的差異亦是為不同時代刻下的輝煌烙印。正如蕭伯納所言:「野蠻人崇拜木石雕像;文明人崇拜血肉的偶像。」7月31日,《太平輪·彼岸》全面公映,這艘時代巨輪再次啟航,就讓我們回溯過往,審視當下,重溫那些年,大家一起追過的男神與女神們。

60S:《太平輪》中的六零後偶像

  對於六零年代出生的人來講,鄧麗君的「靡靡之音」就像一陣清風,吹醒了娛樂的荒漠。此時,外來文化亦開始輪番滲透。香港電影亦風風火火地佔領市場,張曼玉、林青霞、鍾楚紅成為大眾的夢中情人,梁朝偉、張國榮、周潤發、劉德華引發追星潮。

TVB在貢獻金句的同時,也塑造了從關詠荷到郭可盈,歐陽震華到林保怡等親民的港劇明星。隨著臺劇的熱播,臺灣明星也悄然進駐中國家庭,《昨夜星辰》《一剪梅》《珍珠傳奇》的熱播令臺灣鄉土味十足的演員成為最接地氣的偶像,「催淚利器」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在大陸的公映使得楊貴媚成為悲情女星。當然內地貢獻的明星也不少:從許晴到江珊、從濮存昕到唐國強。這些明星以自身的魅力弱化了時代變革的陣痛,也開啟了「追星」的輝煌序幕,讓娛樂產業有了最給力的起步。

《太平輪》六零後女神幫代表:
優雅女神——黑木瞳
代表作:《失樂園》、《魔女的條件》、《東京鐵塔》
 

  點評:優雅、神秘、淑女,性感;日本一代女神黑木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便是六零後的集體偶像,作為傳承百年的寶冢歌舞劇團當家花旦,黑木瞳未進影視圈時便紅透半邊天。退團之後,人氣便延續到了小螢屏與大銀幕,她演過情慾女阿部定,也詮釋過渡邊淳一的情慾巔峰作品《失樂園》,東方女性含蓄而妖豔的韻味在黑木瞳身上展露無遺。《東京鐵塔》中她與小自己二十歲的岡田準一演繹忘年戀也毫無違和感。更教人敬佩的是,黑木瞳的女神地位延續至今,風情依然千種,達到「老少通吃」的境界。
  如今的黑木瞳雖然年過半百,但卻與吉永小百合一樣「美貌長青」,不僅能在小螢屏上輕鬆拿下「辣媽」的角色,更彰顯完全不輸年輕女優的熟齡魅力,2015年還風光領領銜政治劇《替罪羊》。《太平洋》中,儘管黑木瞳戲份不多,卻成功詮釋了一位溫婉智慧的母親形象,為長澤雅美與金城武在片中的初戀情懷愁喜交加,這位在逆境中保持貴婦範兒的志村夫人,出場便力壓群芳。

文藝戲骨——楊貴媚
代表作:《媽媽,再愛我一次》《愛情萬歲》

  點評: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讓六零後一次次在影院淚崩。臺灣苦情戲女王楊貴媚的豐盈熟女形象讓寶島民眾不再只追捧清純柔美的林青霞,他們見識到了大齡美女別樣的風採。楊貴媚除卻催淚絕技之外,也參與了蔡明亮電影《愛情萬歲》,以深層次的表演令學究氣頗甚的六零後們對其的內在也無可挑剔。所以她不僅是群眾眼中的女神,也是文藝派導演的「心頭肉」。
  《太平輪》成就了楊貴媚與男神金城武的一段「母子情」,她顛覆從前的悲情慈母形象,演繹壓抑情感的冷酷媽媽;一口濃濃鄉音,豐腴平俗的扮相,掃去從前在大銀幕上的脂粉味,給觀眾一個全新的印象。不賣弄風情的楊貴媚,沉澱得厚實有料,以「踏雪無痕」的演技捍衛女神的榮耀。

六零後男神幫代表:
性格型男——林保怡
代表作:《金枝欲孽》、《鑑證實錄》、《妙手仁心》

  點評:港劇是六零後與七零後共同的美好回憶,在這些家長裡短、港味十足的作品中,誕生了無數混到臉熟的男神與女神,林保怡便是其中代表之一。雖然林保怡顏值水平不高,但魅力和氣場不減。1997年播出的刑偵劇《鑑證實錄》中他一派冷麵硬漢的形象換來了觀眾緣,《金枝欲孽》裡令嬪妃們如痴如醉的御醫角色更令其進晉男神地位。
  林保怡的亦正亦邪無疑為《太平輪》增光添彩,他扮演的發國難財的商人袁皮特沒有成為臉譜化的「反派」,既貪婪自私,又良知未泯。「雙面人」形象是林保怡表演段位的提升,也唯獨有料的型男才能接受如此挑戰。

富貴大叔——寇世勳
代表作:《昨夜星辰》、《一剪梅》、《橘子紅了》

  點評: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年輕時代的寇世勳便以翩翩公子形象出現在小螢屏,他憑藉沉穩的戲腔與出色的外形,迅速成為臺灣電視圈的男神。《一剪梅》與《昨夜星辰》的熱播,讓寇世勳風靡兩岸三地,深得六零後的寵愛,可算得上是老一代「霸氣總裁」款。

  憑藉雄厚的演藝實力,寇世勳如酒一般日久彌香,直到盛年熟齡期都保持魅力不減,且愈顯王者風範。《太平輪》裡寇世勳依然扮演不怒自威的「富貴大叔」,希望為女兒安排好後半生,戲少,然而氣場強大。從「貴公子」到「富大叔」,寇世勳可謂專注於此三十年。

70S:《太平輪》中的七零後偶像


七零後開始追星的年代,各大娛樂公司的造星模式已發展得非常成熟,粉絲們也更注重偶像的顏值與氣場。當七零後步入熟齡階段,生活壓力與社會責任感成為這代人最大的背負,也就在這個時候,韓流正式「入侵」了。二零年代之初,韓國偶像劇的風行讓我們看到了區別於從前的「偶像質感」,韓星們酷炫的歌舞表演,在影視劇中打造的完美形象徹底徵服七零後。除卻形象上的出類拔萃之外,七零後對物質上的要求也使得「高富帥」與「白富美」的概念受到重視。日韓風在中國的持續流行,令金城武、木村拓哉等一大批花樣熟男佔領市場。
  遵循這個「造神」規則之後,內地的女神與男神們亦闖出了一片天,張藝謀的電影打造出了鞏俐與章子怡這樣五官極具東方味兒的女神,無需標準美人的範本為基礎,只要長相親民,實力出眾,便可贏得天下。男神也是一樣接地氣,佟大為這樣外表不算搶眼的男演員也憑藉「第二眼帥哥」的姿態紅透半邊天;而國產劇的崛起,更是令電視明星的人氣一發不可收,諸多從小螢屏起家的演員戴上了偶像桂冠,接地氣的型男靚女大行其道。當這些男神女神們與普通人之間有了共鳴的橋梁,「偶像」時代也提升到了另一個高度。

《太平輪》七零後女神幫代表
多變淑女——章子怡
代表作:《我的父親母親》、《2046》、《臥虎藏龍》

  點評:從《我的父親母親》到《太平輪》,章子怡可謂「天之驕女」,幾乎跟華語影壇所有的大牌導演合作過:張藝謀、李安、王家衛、吳宇森,好萊塢的經歷也為她贏得了國際章的名號。
  章子怡戲路寬廣,角色多變。既能在《臥虎藏龍》裡扮演野心勃勃的虎妹玉嬌龍,在《2046》裡變成煙視媚行的妓女,在《一代宗師》裡成為氣場逼人的宮二,一轉身又在《太平輪》中化身悽楚悲情的於真,故事裡的她歷盡滄,桑孤海漂零的形象賺來觀眾無數眼淚。無論於真的身份多卑賤,始終如一的素布旗袍裝卻絲毫不掩她內裡的堅定。

知性熟女——秦海璐
代表作:《榴槤飄飄》、《鋼的琴》

  點評:陳果一部《榴槤飄飄》讓秦海璐從默默無聞的路人甲變成金馬影后。她也許不是眾人眼中的標準美女,五官平淡,知性氣場卻一點兒也不平淡,哪怕演的是底層平民,亦遮掩不掉骨子裡的文藝氣質。她的職業生涯幾乎一直都在詮釋內斂的熟女角色,甚至還在劇版《紅高梁》中出演了努力捍衛家產繼承權的女強人。秦海璐兼具親和力與演技,無論舞臺劇還是影視劇都遊刃有餘,她的知性之美一直讓文藝青年們很受用。
  有《榴槤飄飄》裡的北妹形象做底,秦海璐在《太平輪》裡同樣詮釋了一位風塵女子,然而腔調扮相卻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片中的夏珊豔麗逼人,潑辣精幹,結結實實地走了一回御姐路線,並與章子怡悽豔婉約的美感相映成輝。

氣質女神——俞飛鴻
代表作:《牽手》、《愛有來生》、《小李飛刀》

  點評:雖然俞飛鴻系七零後生人,但她卻憑藉一部婚戀題材的熱播劇《牽手》徵服了一代六零後的心。俞飛鴻漂亮的五官線條,與出眾的熟女氣質,恰好迎合了六零後的審美。《小李飛刀》中豔驚四座的驚鴻仙子,《愛有來生》中宛若仙靈的孤女阿九,端莊神秘、堅韌智慧的形象最對六零後的胃口。
  俞飛鴻的女神範兒延續至今,已經提煉出了熟女的冷豔風情,在《太平輪》中她扮演正宗的「將軍夫人」從未將苦難流於外表,而是以善良且堅韌的本色迎接風雨。儘管全片只有數十場戲,加起來不過十分鐘的出鏡,將顧太太的寬容與隱忍卻詮釋出了美的質感,絲毫沒有被女主角們蓋過風頭。

《太平輪》七零後男神幫代表
花樣熟男——金城武
代表作:《重慶森林》、《墮落天使》、《赤壁》

  點評:從花樣美男到萬人迷偶像,金城武在七零後心目中一直是男神中的「戰鬥機」,他略帶憂鬱的漂亮五官,百無禁忌的出色演技,叫人神魂顛倒,銀幕下的極端低調,讓他更添一份神秘感。金城武既能在日劇裡輕鬆完成「白馬王子」的任務,也能在《武俠》這樣的片子裡操一口熟練的四川話,如此全能的男神,自然成為王家衛、陳可辛、吳宇森等眾多名導的愛將。
  在《太平輪》中,年過40的金城武成功挑戰了年齡的跨度,從學生演到熟男時代,甚至與小他超過一輪的長澤雅美談了一場「同齡」戀愛,這樣的不老男神在當今娛樂圈真當鳳毛麟角。

低調影帝——王千源
代表作:《鋼的琴》、《繡春刀》、《關中男人》 

  點評:一部小成本的文藝片《鋼的琴》讓王千源成為了東京金馬雙料影帝,也給他積累了很多觀眾緣。在觀眾眼裡,他辨識度高,演技過硬,特別擅長拿捏生活化的小人物。
  《太平輪》給了王千源一個「上位」的機會,他化身為顧上校,與俞飛鴻夫妻同命,寬厚形象給足了觀眾「安全感」。雖然在電影下半部才會出鏡,但他與俞女神攜手「抗災」的戲碼絕對吸晴。

80S:《太平輪》中的八零後偶像

  對於八零後來說,這是個「看臉」的時代,「顏值」壓倒一切,內地一系列偶像劇的盛行,令外型出眾而榮升「男神」級別的明星們一度佔據中國偶像界的「半壁江山」;黃曉明、陳坤等從電視裡走出來的明星不僅外形討喜,表演也更是有料,深得八零後輕熟女的歡心。而當「暖男」概念流行的時候,以親和力搏眼球的男星亦異軍突起,他們擅長詮釋普通青年角色,這些「第二眼美男」以貼心取勝;佟大為儼然是國產暖男的第一代言人。
  女神系在保證顏值的基礎上,風格更加多元和分化。日韓偶像劇的流行貢獻了甜心軟妹長澤雅美、野蠻女友全智賢、文藝森女蒼井優、清麗溫婉宋慧喬……這些女神以不同風格堅持自我,這種堅持、捍衛,以及蛻變,更是八零後品質追求的終極目標。

《太平輪》八零後女神幫代表
東寶甜心——長澤雅美
代表作:《在世界中心呼喊愛》、《求婚大作戰》、《淚光閃閃》

  點評:憑日劇《龍櫻》中甜美可人的形象贏得觀眾緣之後,長澤雅美溫暖的治癒系笑容,清純嗲憨的聲線,橫掃整個東瀛,隨後《在世界中心呼喊愛》等一系列青春電影熱賣,長澤成為日本新生代演員中軟妹子的代表。儘管如今已步入「輕熟女」階段,但是「長澤風」依然強勁,甚至能HOLD住素顏的考驗。貨真價實的美貌與天然治癒氣場,讓長澤雅美甜蜜了整整一代人。
  年紀已步入「輕熟女」階段的長澤雅美如今依然保留著少女容顏,《太平輪》裡作為金城武最純真的一抹初戀,她如夢如幻的出鏡為電影加分不少;無論是浴衣式和服,抑或學生裝,長澤的清甜氣息都是《太平輪》上的一汪治癒清泉。

溫婉佳人——宋慧喬
代表作:藍色生死戀、情定大飯店、一代宗師

點評:雖然宋慧喬最早是因為《順風婦產科》裡的圓臉小妹角色為大陸觀眾所熟知,但她很快就在《藍色生死戀》裡表現出悽美婉約的一面,進而攀升至女神地位。韓劇的風靡,讓宋慧喬嬌憨可人的淑賢形象進駐了無數宅男的心。

近年來,喬妹頻頻和中國導演合作,在《一代宗師》裡古典溫婉的氣質教人過目難忘。《太平輪》中宋慧喬扮演的周蘊芬從千金小姐演到端莊貴婦,隱隱散發出成熟的光芒。一席白裙與黃曉明的共舞場面更是美感爆表,當年的清麗佳人如今已修煉得溫婉如玉。

《太平輪》八零後幫男神代表

陽光教主——黃曉明
代表作:《大漢天子》、《新上海灘》、《中國合伙人》

  點評:黃曉明是每個時代都需要得男神經典款,鬧太套也磨損不了的高顏值,雖然貴為「二哥」黃教主,但耍帥放電起來,殺傷力難擋。《中國合伙人》也讓很多人對黃教主的演技刮目相看。
  《太平輪》黃曉明扮演軍人雷義方,在軍裝制服加持下顏值爆表,所以每次出場眼角眉梢都是潛臺詞:看我,好帥!雖然最後慘烈地瘸了一條腿,還在戰火中灰頭土臉,但是憑這一身挺拔的軍裝和霸道的泡妞方式,卻照樣讓宋慧喬扮演的白富美對他心悅臣服。

治癒暖男——佟大為
代表作:《中國合伙人》、《玉觀音》、《奮鬥》

  點評:白皮膚、小眼睛,佟大為似乎是天生暖男形象,這種「第二眼帥哥」永遠最有眼緣。在最初的《玉觀音》《奮鬥》裡他飾演的還是叛逆青年,經過這幾年的沉澱和修煉,如今已然成為暖男代言人。《我的早更女友》簡直堪稱暖男行為手冊。

  所以哪怕像在《太平輪》這樣的史詩大片,他也充當暖流一般的單純角色——一心要和街頭偶遇的孤零女組織幸福家庭小兵,佟大為以一己之力在這部悲愴的電影中貢獻了難得的暖意和笑點。

相關焦點

  • 【市場】《太平輪》沉沒背後的市場反思
    而對於《太平輪:彼岸》來說,這樣的情況確屬「反常」。不過「反常」並不代表不可理解,背後自然有其形成的具體原因。影片上部口碑差 透支觀眾信任《太平輪》在劇本階段沒有經過完整的內容規劃,而被人為的分成上下集,導致《太平輪(上)》內容上的拖沓斷裂。
  • 【最新資訊】《太平輪》沉沒背後的市場反思
    而對於《太平輪:彼岸》來說,這樣的情況確屬「反常」。不過「反常」並不代表不可理解,背後自然有其形成的具體原因。影片上部口碑差 透支觀眾信任《太平輪》在劇本階段沒有經過完整的內容規劃,而被人為的分成上下集,導致《太平輪(上)》內容上的拖沓斷裂。
  • 《太平輪》:駛在時代的交匯處
    電影《太平輪》劇照楊立群:為什麼給這部戲取名《太平輪》?吳宇森:老實講,我建議過改片名,因為我講的是大時代的故事,並不只是「太平輪」這麼單純,我不希望人們拿這部戲跟《鐵達尼號》比。但公司方面,覺得《太平輪》聽起來氣勢比較大,堅持用了這個名字。《太平輪》這個名字的確會讓人產生錯覺,繼而感到失望。所以我在宣傳上集時做了很多解釋,告訴大家,這個故事不止發生在太平輪上。
  • 沉睡的太平輪:電影背後的真實歷史
    我們在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裡,能看到北大西洋4000米海底鋼鐵墳冢的陰森內部,但在距離更近的舟山群島,我們卻無法得知水下場景。1949年1月27日,一艘叫太平輪的船在此沉沒,約千人罹難,僅有四十多人生還。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不久,兩岸割裂,海難很快就被政治的憂懼所取代。一個時代都沉沒了,誰還會在乎一艘船呢?
  • 影事 沉睡的太平輪:電影背後的真實歷史
    1949年1月27日,一艘叫太平輪的船在此沉沒,約千人罹難,僅有四十多人生還。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不久,兩岸割裂,海難很快就被政治的憂懼所取代。一個時代都沉沒了,誰還會在乎一艘船呢?兩年前的5月25日,年長的倖存者和年輕的遇難者家屬別著黃絲帶,手捧白色菊花,來到這片海面上,面朝白節山燈塔方向默哀,祭奠沉入深海的親人和一個遠去的時代。
  • 沉睡的太平輪:還原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
    我們在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裡,能看到北大西洋4000米海底鋼鐵墳冢的陰森內部,但在距離更近的舟山群島,我們卻無法得知水下場景。1949年1月27日,一艘叫太平輪的船在此沉沒,約千人罹難,僅有四十多人生還。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不久,兩岸割裂,海難很快就被政治的憂懼所取代。一個時代都沉沒了,誰還會在乎一艘船呢?
  • 太平輪:「情深如海」背後的真實歷史
    「情深如海」背後的真實歷史卻鮮為人知——太平輪是傳說中的黃金船嗎?還原現場當天:太平輪原定計劃是一月二十七日上午啟航,後來改到下午二時,可是直到開航前,太平輪仍在進貨,當天午後四時半才開航。太平輪因為趕著要運更多貨物上船,讓許多旅客在船上空等近一天。據盧超(太平輪的常客)回憶:一月二十七日,他送侄兒到臺灣讀書,但是中午時分,侄兒打電話給他,說船還沒開,他肚子餓得很,請他送食物上船。
  • 【912微影評】《太平輪》
    《太平輪》是由吳宇森執導,匯集了金城武、黃曉明、章子怡、宋慧喬、佟大為、長澤雅美等中日韓影星主演的戰爭題材災難大片。影片以發生於1949年1月由大陸駛往臺灣的中聯輪船公司輪船「太平輪」號失事事件為背景,講述在跨越50多年的歷史中,三對不同背景的情侶如何被歷史的潮流所影響,經歷了戰爭和災難,終於找到幸福的故事。
  • 沉睡的太平輪
    、喬芊1949年1月27日,一艘叫太平輪的船在此沉沒,約千人罹難,僅有四十多人生還。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不久,兩岸割裂,海難很快就被政治的憂懼所取代。一個時代都沉沒了,誰還會在乎一艘船呢?2010年5月25日,年長的倖存者和年輕的遇難者家屬別著黃絲帶,手捧白色菊花,來到這片海面上,面朝白節山燈塔方向默哀,祭奠沉入深海的親人和一個遠去的時代。60年過去,這起死了上千人的海難,沒有多少人問津。
  • 命運多舛《太平輪》
    「無論時代如何進步,歲月怎樣變遷,愛情都是永恆、不會過時的主題」,吳宇森說這是他一直想要拍愛情片的原因,也是愛情片「可以同時打動不同年齡觀眾的原因。」「很多人不知道,外表憨厚樸實的吳宇森內心其實是個浪漫的人。」和吳宇森共同生活了近40年的夫人牛春龍這樣形容自己的丈夫。
  • 《太平輪》:線索太雜沒亮點 平庸的亂世浮生錄
    》,但從劇情看,影片跟太平輪其實關係並不大。起碼現在上映的上半部基本沒太平輪什麼事,而是那幾年亂世中苦活的眾生。他們與太平輪唯一的聯繫就是,其中有些人將登上太平輪——那艘即將沉沒的大船。 自2009年的《赤壁》之後,吳宇森一直沒有新作推出。在他消失的這幾年,大部分時間都在折騰這部《太平輪》。經歷了變片名、變主題、變陣容,再加上吳宇森患病,《太平輪》的拍攝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 【熱映影片】《太平輪》揭秘:1949年太平輪事件始末
    將三對戀人的感情糾葛,六大主演譜寫的亂世戀曲呈現給觀眾,但是真實的「太平輪事件」又是怎樣的呢?太平輪事件時代背景:1948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從太平輪被租賃的那一刻起,它的命運其實已在冥冥中被註定。從1948年7月l5日正式改變航路,到此後的半年時間內,太平輪除9月間曾北航葫蘆島,一度為遼瀋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輸送補給和撤運傷兵外,其餘時間均奔波於滬臺之間,前後已開行了34個班次。
  • 章子怡:從《臥虎藏龍》到《太平輪·彼岸》 她選擇用角色說話
    從玉嬌龍到婉後 她從默默無聞走到世界之巔一部《我的父親母親》加上一部《臥虎藏龍》,讓章子怡從默默無聞走到了國際舞臺之上,她所飾演的招娣展示著第五代導演眼中最美麗的愛情,她所飾演的玉嬌龍代表著西方對東方文化的審美。
  • 太平輪,一段沉沒的民族記憶
    臺灣文人的華美悼詞太平輪讓很多人失去至親,甚至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它仿佛一塊烙鐵,在港臺人心目中烙了一個洞。洞裡住著有的人死去的親友,有的人過往的回憶。有人在這個洞裡丟失了有形的財富,有人則遺落了一個家族的根脈。而太平輪帶來的共同的感受則是家國選擇中的無奈,遷徙中的焦慮與流離,以及命運在大時代裡的劇變。
  • 首映 關於《太平輪》:「情深如海」背後的真實歷史
    一位同鄉李述文是生還者,還到家裡來送了本小冊子,在他們家客廳敘述了逃生經過,這篇名為「太平輪遇難脫險記初稿」的記述,極為細膩地還原了沉船現場與逃生過程。  在李述文的記憶中曾經提及,有船靠近而後走遠,見死不救;有人傳是中興輪,但是事後中興輪否認,表示事發時中興輪並不在該海域。海難發生,大家都問:太平輪船長呢?
  • 太平輪
    釀成1949年最大的海難事件的太平輪屬於中聯輪船公司,經營者是蔡天鐸,蔡天鐸的兒子正是現在中國臺灣的節目主持人、作家蔡康永。蔡天鐸主持的中聯輪船公司早年曾顯赫一時,在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聯輪船公司出資買下了太平輪,並從1948年月開始往返上海基隆,至1949年元月沉沒為止,共完成了兩岸間35趟航程。太平輪由美國設計製造,是一種僅供短程使用的運輸船,排水量達2489噸。
  • 【影后故事】每一部電影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解讀太平輪沉沒之謎
  • 從《太平輪下》說老派是罪嗎?
    說實在的,如果《太平輪》沒有分上下部上映的話,情況會比現在好很多,而且應該會在去年就上映了,而不是一日之間如同飛速發展了20年一般的2015年來公映下部。因為上部的「冗長」、「拖沓」、「沒見到船」等口碑的影響,下部的開局目前來看不太樂觀。但是即使毒舌如我,也無法對《太平輪下》做出簡單粗暴的「不好看」的斷語,僅從影片本身看,製作精良,還原民國時代生活細節下了功夫,太平輪船隻的還原花了大錢,海難場面花了大錢,無一不是認認真真、細節到位。片中三對人物的感情,也是展現出了大時代中小人物的命運飄零,卻又有可貴的堅持,看後令人心情沉重。
  • 《太平輪》:戀戀情深是上海
    《太平輪》上映前,吳宇森自嘲說:「很多人都問我這次會不會在電影裡放鴿子,我想來想去,還是要放的。」
  • 中國的「泰坦尼克」太平輪是蔡康永家的
    12月2日,吳宇森導演的電影《太平輪》公映,這部電影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東方鐵達尼號」——「太平輪」的關注。1949年1月27日子夜時分,從上海黃浦江碼頭駛往臺灣基隆的太平輪與運煤貨輪相撞,沉沒於浙東舟山海域,包括很多名人政要、富商巨賈在內的乘客900多人遇難,僅36人生還——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太平輪沉沒事件。電影《太平輪》正是以此事件為背景。「『我們的輪船』,從此全部從地球消失不見了。除了一對皮椅,一架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