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映四日,《太平輪·彼岸》票房僅為3000多萬元,另一廂是爆米花電影《捉妖記》近20億元票房,相形之下,《太平輪·彼岸》這部史詩大片可以說「下水觸礁」。同時,我們聽到很多電影人開始義務為這部電影宣傳,博納老總於冬甚至下令博納影院給這部電影加場。《太平輪》拍攝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波折,這個項目的投資方小馬奔騰老闆李明離世,吳宇森意外發現自己身患癌症,但是他都挺了過來,不愧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楊立群:沉船段落,非常震撼,同時也覺得這一段太短了不過癮,為什麼不能把沉船部分拍得更長一些?
吳宇森:這問題關乎到製作跟電腦特效。原先的預算只夠支撐我們做到目前(沉船段落)長度的一半,鏡頭會更少。因為在所有電影特效中,水是最昂貴最難做的,做得好的公司沒幾家。
一開始我們找的是好萊塢公司,他們太貴了,貴到我們只能縮減戲份。後來我們找到韓國公司,費用不像好萊塢那麼高,技術又好,我才能按現在的長度來做。其實,沉船戲份在原來的劇本裡本來就不長,三段故事中,原本只有一段發生在太平輪上,船的戲份很少。
電影《太平輪》劇照
楊立群:為什麼給這部戲取名《太平輪》?您有沒有擔心這樣會誤導觀眾?
吳宇森:老實講,我建議過改片名,因為我講的是大時代的故事,並不只是「太平輪」這麼單純,我不希望人們拿這部戲跟《鐵達尼號》比。但公司方面,覺得《太平輪》聽起來氣勢比較大,堅持用了這個名字。
《太平輪》這個名字的確會讓人產生錯覺,繼而感到失望。所以我在宣傳上集時做了很多解釋,告訴大家,這個故事不止發生在太平輪上。可並不足以改變所有觀眾的印象,這也影響了票房。我當時很無奈、生氣,但也沒辦法。
電影《太平輪》劇照
電影《太平輪》劇照
楊立群:把《太平輪》做成上下兩集,究竟是誰的主意?
吳宇森:最早我想要拍成一部三個多小時的2D電影,但後來,公司覺得我們這個場面拍得很好很大,建議做成3D,戰爭和沉船場面會更震撼。這故事本身很長,感情戲又多。如果剪成一部三個多小時的影片,對3D電影來說太長了,於是就說做成上下兩集。
楊立群:我們都知道您為《太平輪》付出了極大心血,是不是因為您太看重這部片,聽了太多不同的意見,所以才沒有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剪輯?
吳宇森:我本來的設想是通過這部影片講述同一個命運下的三段愛情故事,電影中的三組人物面對著不同的戰爭(有的是真實的戰爭,有的是社會上生存的戰爭),三段故事交叉對剪,用同一個主題音樂把每個人的命運串起來,表現他們被時代和命運所擺弄的無奈。
那時候,老闆還非常支持這個項目,但兩年後,整個電影的潮流都變了,不斷有人跟我說,現在的主流觀眾是「90後」,年輕人不要這樣,年輕人不要那樣,搞得我自己都亂了。再加上超支嚴重,公司想快點上映,定下12月的檔期後,我們只有兩個半月的時間做後期。多種原因導致了後來的結果,很無奈。
電影《太平輪》劇照
電影《太平輪》劇照
楊立群:您為什麼堅持要拍《太平輪》,它和您以往的風格相去甚遠。
吳宇森: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史詩,我的史詩就是上世紀中葉那些戰爭片,例如《戰爭與和平》《亂世佳人》《日瓦戈醫生》。
《太平輪》中的愛情故事也發生在一個動蕩的年代,這個年代雖然因為戰爭和政治讓人感到沉重,但它同時也是一個浪漫的年代,人們在這樣的困境中仍堅持著愛與善良,這是一種別樣的、可貴的浪漫,我想拍這樣一部史詩。
電影《太平輪》劇照
電影《太平輪》劇照
可能人到了一個年齡,就希望達到另一種人生境界。我不能沉迷在曾經的成功和俠義精神中,我一直在思考,我還能對這個社會,對年輕人做什麼?我還能講什麼故事讓觀眾收穫另一種感動?我碰到一些比較成熟的年輕人,他們都很懷念我過去的影片,懷念過去的情義,因為現在的社會缺乏這樣的精神。
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年輕人需要好的電影來充實精神生活,我希望通過這樣一部美好的電影讓年輕人體會到真正的愛情和浪漫。
楊立群:您對《太平輪》的滿意度是多少?
吳宇森:我認為這部戲雖然票房不理想,但仍然有它成功的一面。讓看過的觀眾有感動的地方,這很不錯。上兩周,我在俄羅斯為《太平輪》做宣傳,影片非常受歡迎,有的觀眾說他們在看的時候哭了兩遍。
從製作水準來講,《太平輪》展現出一流的電影工業水平,它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也可以完成這種規模的作品。我拍《太平輪》的另外一個目的是讓國內的工作團隊有不同的發揮,讓我們的年輕人學習新技術,接受新挑戰,結果證明他們做得非常好。
電影《太平輪》劇照
電影《太平輪》劇照
在拍《赤壁》的時候,我看到中國電影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性合作,為了讓年輕的團隊學習好萊塢的經驗,我把好萊塢的團隊帶了過來,我的副導演和特效指導都是好萊塢團隊。我讓國內的團隊跟他們一起做,切身學習好萊塢製作大片的方法,同時也積累國際合作的經驗。在拍戲的過程中他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接著國內的特效技術也慢慢成熟,這幫年輕人在參與別的製作時,能自覺地用好萊塢的方式來做,並且做得很好。
拍《太平輪》的時候,我發現國內的製作技術進步得飛快,我不再需要用好萊塢的團隊。我大部分的技術和特效都用的國內團隊,他們中很多人都很努力,很有才華。尤其下集的水準做得很高,這讓我心裡感到很安慰。
楊立群:在《赤壁》這麼大的製作中,您為什麼敢啟用當時還不太成熟的內地團隊?
吳宇森:我到哪裡拍戲,就用哪裡的團隊,這是一個信心問題。當年我用的攝影團隊沒有拍過戰爭片和動作片,他們拍的都是文藝片和愛情片,但沒有關係,我欣賞他們在藝術方面的創作,我相信動作場面他們也一樣拍得好,只是需要花多點時間嘗試。
電影《太平輪》劇照
我們在拍馬戰的時候,有些機器連馬腿都拍不到;拍戰爭戲的時候,等鏡頭搖到位,房子已經爆掉了。我說沒關係,我們再來,多出來的時間和經費我來負責,就這樣幫他們不停地累積經驗,預算超了我就自己填。
包括這次《太平輪》也是這樣,我們需要在臺灣拍很多大場面,但因為天氣不好一直拍不了,同時國內的拍片制度也不如好萊塢完善,導致工期一拖再拖。但是大家都在努力,這種問題總有一天能克服。其他的製作可能不會給他們這麼寬裕的時間和預算去成長,公司也已經盡了能力,我就用自己的錢來補超出的預算。
楊立群:接下來還會拍歷史片和愛情戲嗎?
吳宇森:只要有好的劇本,歷史劇也好,愛情片也好,我都會拍,但不一定是大片,目前我想暫停拍大片。
之前我在國內、好萊塢拍的大片都很賣錢,被人們認定為「大片導演」,這導致我想拍攝中小製作、個人化的藝術電影時,找不到人支持,錯過了不少好劇本。
電影《太平輪》劇照
最讓我遺憾的是,曾經馬丁·斯科塞斯想監製我一個文藝性比較強的戲,但找不到投資,老闆們都說吳宇森還是拍大片吧。非常遺憾。
所以,現在我想按照自己的感受來選擇電影,比如說,我的下一部戲——《追捕》。我很敬重高倉健,他還在世的時候曾經好幾次寫信給我想合作,可還沒來得及談成他就走了。現在我想要重拍他的一部電影來紀念他,剛好寰亞公司打電話給我,說很有興趣拍《追捕》,我們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