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輪》:駛在時代的交匯處

2021-03-03 中國藝術報



首映四日,《太平輪·彼岸》票房僅為3000多萬元,另一廂是爆米花電影《捉妖記》近20億元票房,相形之下,《太平輪·彼岸》這部史詩大片可以說「下水觸礁」。同時,我們聽到很多電影人開始義務為這部電影宣傳,博納老總於冬甚至下令博納影院給這部電影加場。《太平輪》拍攝過程中經歷了很多波折,這個項目的投資方小馬奔騰老闆李明離世,吳宇森意外發現自己身患癌症,但是他都挺了過來,不愧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楊立群:沉船段落,非常震撼,同時也覺得這一段太短了不過癮,為什麼不能把沉船部分拍得更長一些?

吳宇森:這問題關乎到製作跟電腦特效。原先的預算只夠支撐我們做到目前(沉船段落)長度的一半,鏡頭會更少。因為在所有電影特效中,水是最昂貴最難做的,做得好的公司沒幾家。

一開始我們找的是好萊塢公司,他們太貴了,貴到我們只能縮減戲份。後來我們找到韓國公司,費用不像好萊塢那麼高,技術又好,我才能按現在的長度來做。其實,沉船戲份在原來的劇本裡本來就不長,三段故事中,原本只有一段發生在太平輪上,船的戲份很少。

電影《太平輪》劇照

楊立群:為什麼給這部戲取名《太平輪》?您有沒有擔心這樣會誤導觀眾?

吳宇森:老實講,我建議過改片名,因為我講的是大時代的故事,並不只是「太平輪」這麼單純,我不希望人們拿這部戲跟《鐵達尼號》比。但公司方面,覺得《太平輪》聽起來氣勢比較大,堅持用了這個名字。

《太平輪》這個名字的確會讓人產生錯覺,繼而感到失望。所以我在宣傳上集時做了很多解釋,告訴大家,這個故事不止發生在太平輪上。可並不足以改變所有觀眾的印象,這也影響了票房。我當時很無奈、生氣,但也沒辦法。

電影《太平輪》劇照


電影《太平輪》劇照

楊立群:把《太平輪》做成上下兩集,究竟是誰的主意?

吳宇森:最早我想要拍成一部三個多小時的2D電影,但後來,公司覺得我們這個場面拍得很好很大,建議做成3D,戰爭和沉船場面會更震撼。這故事本身很長,感情戲又多。如果剪成一部三個多小時的影片,對3D電影來說太長了,於是就說做成上下兩集。

楊立群:我們都知道您為《太平輪》付出了極大心血,是不是因為您太看重這部片,聽了太多不同的意見,所以才沒有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剪輯?

吳宇森:我本來的設想是通過這部影片講述同一個命運下的三段愛情故事,電影中的三組人物面對著不同的戰爭(有的是真實的戰爭,有的是社會上生存的戰爭),三段故事交叉對剪,用同一個主題音樂把每個人的命運串起來,表現他們被時代和命運所擺弄的無奈。

那時候,老闆還非常支持這個項目,但兩年後,整個電影的潮流都變了,不斷有人跟我說,現在的主流觀眾是「90後」,年輕人不要這樣,年輕人不要那樣,搞得我自己都亂了。再加上超支嚴重,公司想快點上映,定下12月的檔期後,我們只有兩個半月的時間做後期。多種原因導致了後來的結果,很無奈。


電影《太平輪》劇照

電影《太平輪》劇照

楊立群:您為什麼堅持要拍《太平輪》,它和您以往的風格相去甚遠。

吳宇森: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史詩,我的史詩就是上世紀中葉那些戰爭片,例如《戰爭與和平》《亂世佳人》《日瓦戈醫生》。

《太平輪》中的愛情故事也發生在一個動蕩的年代,這個年代雖然因為戰爭和政治讓人感到沉重,但它同時也是一個浪漫的年代,人們在這樣的困境中仍堅持著愛與善良,這是一種別樣的、可貴的浪漫,我想拍這樣一部史詩。

電影《太平輪》劇照

電影《太平輪》劇照

可能人到了一個年齡,就希望達到另一種人生境界。我不能沉迷在曾經的成功和俠義精神中,我一直在思考,我還能對這個社會,對年輕人做什麼?我還能講什麼故事讓觀眾收穫另一種感動?我碰到一些比較成熟的年輕人,他們都很懷念我過去的影片,懷念過去的情義,因為現在的社會缺乏這樣的精神。

所以我覺得還是有很多年輕人需要好的電影來充實精神生活,我希望通過這樣一部美好的電影讓年輕人體會到真正的愛情和浪漫。

楊立群:您對《太平輪》的滿意度是多少?

吳宇森:我認為這部戲雖然票房不理想,但仍然有它成功的一面。讓看過的觀眾有感動的地方,這很不錯。上兩周,我在俄羅斯為《太平輪》做宣傳,影片非常受歡迎,有的觀眾說他們在看的時候哭了兩遍。

從製作水準來講,《太平輪》展現出一流的電影工業水平,它向世界證明了中國也可以完成這種規模的作品。我拍《太平輪》的另外一個目的是讓國內的工作團隊有不同的發揮,讓我們的年輕人學習新技術,接受新挑戰,結果證明他們做得非常好。


電影《太平輪》劇照

電影《太平輪》劇照

在拍《赤壁》的時候,我看到中國電影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性合作,為了讓年輕的團隊學習好萊塢的經驗,我把好萊塢的團隊帶了過來,我的副導演和特效指導都是好萊塢團隊。我讓國內的團隊跟他們一起做,切身學習好萊塢製作大片的方法,同時也積累國際合作的經驗。在拍戲的過程中他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接著國內的特效技術也慢慢成熟,這幫年輕人在參與別的製作時,能自覺地用好萊塢的方式來做,並且做得很好。

拍《太平輪》的時候,我發現國內的製作技術進步得飛快,我不再需要用好萊塢的團隊。我大部分的技術和特效都用的國內團隊,他們中很多人都很努力,很有才華。尤其下集的水準做得很高,這讓我心裡感到很安慰。

楊立群:在《赤壁》這麼大的製作中,您為什麼敢啟用當時還不太成熟的內地團隊?

吳宇森:我到哪裡拍戲,就用哪裡的團隊,這是一個信心問題。當年我用的攝影團隊沒有拍過戰爭片和動作片,他們拍的都是文藝片和愛情片,但沒有關係,我欣賞他們在藝術方面的創作,我相信動作場面他們也一樣拍得好,只是需要花多點時間嘗試。


電影《太平輪》劇照

我們在拍馬戰的時候,有些機器連馬腿都拍不到;拍戰爭戲的時候,等鏡頭搖到位,房子已經爆掉了。我說沒關係,我們再來,多出來的時間和經費我來負責,就這樣幫他們不停地累積經驗,預算超了我就自己填。

包括這次《太平輪》也是這樣,我們需要在臺灣拍很多大場面,但因為天氣不好一直拍不了,同時國內的拍片制度也不如好萊塢完善,導致工期一拖再拖。但是大家都在努力,這種問題總有一天能克服。其他的製作可能不會給他們這麼寬裕的時間和預算去成長,公司也已經盡了能力,我就用自己的錢來補超出的預算。

楊立群:接下來還會拍歷史片和愛情戲嗎?

吳宇森:只要有好的劇本,歷史劇也好,愛情片也好,我都會拍,但不一定是大片,目前我想暫停拍大片。

之前我在國內、好萊塢拍的大片都很賣錢,被人們認定為「大片導演」,這導致我想拍攝中小製作、個人化的藝術電影時,找不到人支持,錯過了不少好劇本。


電影《太平輪》劇照

最讓我遺憾的是,曾經馬丁·斯科塞斯想監製我一個文藝性比較強的戲,但找不到投資,老闆們都說吳宇森還是拍大片吧。非常遺憾。

所以,現在我想按照自己的感受來選擇電影,比如說,我的下一部戲——《追捕》。我很敬重高倉健,他還在世的時候曾經好幾次寫信給我想合作,可還沒來得及談成他就走了。現在我想要重拍他的一部電影來紀念他,剛好寰亞公司打電話給我,說很有興趣拍《追捕》,我們一拍即合。

相關焦點

  • 1949悲情白節山:太平輪是怎樣沉沒的?
    為在此時間之前駛出吳淞口,「太平輪」開足馬力,加大航速,且為避免被軍方攔截而不鳴笛、不開燈;而且「太平輪」還改變航程,選擇一條視野不良、情況複雜的近道。發錯信號 錯失生機 1月27日夜11時三刻,「太平輪」行使到離上海四十餘裡的舟山群島附近洋面,在抵該海域的白節山附近時,海面無霧無風,突與由基隆載貨來滬之熄燈急駛的「建元輪」發生互撞。「建元輪」被撞後曾燈火通明,船員紛紛躍水向「太平輪」求救,船則於十五分鐘內全部下沉。
  • 《太平輪》背後的時代審美!
    大病初癒後的吳宇森是這樣評價自己的《太平輪》的:「這是一部鼓勵大家不要放棄希望、努力生活下去的電影。」於是,這部情懷滿滿的電影也注入了區別於「暴力美學」之外的時代審美特色,從楊貴媚、章子怡到長澤雅美與宋慧喬,寇世勳、王千源、佟大為到黃曉明,每一位演員都站在時代偶像的一個分支之上,詮釋出亞洲最具代表性的男神與女神之絕代風華,由此可見,這艘巨大的「太平輪」裝裁著幾代人的偶像審美觀,凝聚著時光留下的魅力。
  • 命運多舛《太平輪》
    「無論時代如何進步,歲月怎樣變遷,愛情都是永恆、不會過時的主題」,吳宇森說這是他一直想要拍愛情片的原因,也是愛情片「可以同時打動不同年齡觀眾的原因。」「很多人不知道,外表憨厚樸實的吳宇森內心其實是個浪漫的人。」和吳宇森共同生活了近40年的夫人牛春龍這樣形容自己的丈夫。
  • 東方泰坦尼克——「太平輪」沉沒之謎
    子夜時分,太平輪與運煤船建元輪相撞,沉沒於浙東舟山海域,900多人遇難,僅38人生還——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太平輪沉沒事件,太平輪也因此被稱為「東方泰坦尼克」。   「鐵達尼號」由於一則美麗的愛情故事而變得舉世皆知,而太平輪和它所牽引的生死別離卻漸漸被人們所遺忘,成了一個時代的往事。時隔六十多年,塵封的記憶又被翻新在歷史的追尋之中。那麼,太平輪因何沉沒?當時船上到底搭載了多少乘客和貨物?
  • 太平輪,一段沉沒的民族記憶
    臺灣文人的華美悼詞太平輪讓很多人失去至親,甚至改變了他們的命運。它仿佛一塊烙鐵,在港臺人心目中烙了一個洞。洞裡住著有的人死去的親友,有的人過往的回憶。有人在這個洞裡丟失了有形的財富,有人則遺落了一個家族的根脈。而太平輪帶來的共同的感受則是家國選擇中的無奈,遷徙中的焦慮與流離,以及命運在大時代裡的劇變。
  • 【熱映影片】《太平輪》揭秘:1949年太平輪事件始末
    將三對戀人的感情糾葛,六大主演譜寫的亂世戀曲呈現給觀眾,但是真實的「太平輪事件」又是怎樣的呢?太平輪事件時代背景:1948年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年份從太平輪被租賃的那一刻起,它的命運其實已在冥冥中被註定。從1948年7月l5日正式改變航路,到此後的半年時間內,太平輪除9月間曾北航葫蘆島,一度為遼瀋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輸送補給和撤運傷兵外,其餘時間均奔波於滬臺之間,前後已開行了34個班次。
  • 中國的「泰坦尼克」太平輪是蔡康永家的
    12月2日,吳宇森導演的電影《太平輪》公映,這部電影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東方鐵達尼號」——「太平輪」的關注。1949年1月27日子夜時分,從上海黃浦江碼頭駛往臺灣基隆的太平輪與運煤貨輪相撞,沉沒於浙東舟山海域,包括很多名人政要、富商巨賈在內的乘客900多人遇難,僅36人生還——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太平輪沉沒事件。電影《太平輪》正是以此事件為背景。「『我們的輪船』,從此全部從地球消失不見了。除了一對皮椅,一架望遠鏡。」
  • 蔡康永家的「東方泰坦尼克」:太平輪沉船事件,竟有澳洲人的身影
    這艘貨船,便是是從基隆駛來的、載有2700噸煤礦和木材的「建元輪」。建元輪也未開船燈,且偏離航線。據浙江省檔案館資料記載,起初,太平輪船員以「我們的船大,沒關係」為由,把看熱鬧的乘客遣散。5分鐘後,建元輪沉沒。據記載,當時有艘盛京輪曾收到建元輪發出的求救信號,詢問太平輪是否需要救援,但太平輪的回覆是:一切都好。
  • 太平輪:你不知道這竟是結局
    真實比電影更慘烈,比電影更加直擊人心。這艘名為「太平」卻並「不太平」的輪船,近千個中國家庭的命運因它而改變。——愛,或不愛,幸運,還是不幸,命運,哪裡說得清楚。△太平輪復原模型太平輪是怎樣一艘船? 1949年1月27日,農曆臘月二十八小年夜,太平輪從上海黃埔港起航,目的地是臺灣的基隆港。三天後,就是農曆春節。
  • 沉睡的太平輪
    、喬芊1949年1月27日,一艘叫太平輪的船在此沉沒,約千人罹難,僅有四十多人生還。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不久,兩岸割裂,海難很快就被政治的憂懼所取代。一個時代都沉沒了,誰還會在乎一艘船呢?2010年5月25日,年長的倖存者和年輕的遇難者家屬別著黃絲帶,手捧白色菊花,來到這片海面上,面朝白節山燈塔方向默哀,祭奠沉入深海的親人和一個遠去的時代。60年過去,這起死了上千人的海難,沒有多少人問津。
  • 【揭秘】太平輪沉沒真實原因:超載嚴重 走非正規航路
    港口上擠滿了人,守住太平輪的士兵開始向天開槍,阻擋住爭相要上船的人群。然而最終太平輪還是帶著核載人數兩倍的乘客駛離了港口。600噸鋼材搬上船 讓本已超負荷的船雪上加霜太平輪除了搭客,還要載貨。包括當時的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袁世凱的孫子袁家藝、國立音樂學院院長吳伯超等在內的眾多當時的社會名人首先登上輪船。
  • 【市場】《太平輪》沉沒背後的市場反思
    《太平輪:彼岸》正式海報 刻意迴避「下」部作為發行方的樂視影業是一家網際網路化的電影公司,憑藉《小時代》系列的成功,體量快速增長,讓樂視影業體會到粉絲經濟帶來的巨大價值回報,並在影片的發行過程中建立「用戶大於產品」的服務理念
  • 太平輪
    釀成1949年最大的海難事件的太平輪屬於中聯輪船公司,經營者是蔡天鐸,蔡天鐸的兒子正是現在中國臺灣的節目主持人、作家蔡康永。蔡天鐸主持的中聯輪船公司早年曾顯赫一時,在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聯輪船公司出資買下了太平輪,並從1948年月開始往返上海基隆,至1949年元月沉沒為止,共完成了兩岸間35趟航程。太平輪由美國設計製造,是一種僅供短程使用的運輸船,排水量達2489噸。
  • 沉睡的太平輪:電影背後的真實歷史
    我們在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裡,能看到北大西洋4000米海底鋼鐵墳冢的陰森內部,但在距離更近的舟山群島,我們卻無法得知水下場景。1949年1月27日,一艘叫太平輪的船在此沉沒,約千人罹難,僅有四十多人生還。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不久,兩岸割裂,海難很快就被政治的憂懼所取代。一個時代都沉沒了,誰還會在乎一艘船呢?
  • 【最新資訊】《太平輪》沉沒背後的市場反思
    《太平輪:彼岸》正式海報 刻意迴避「下」部作為發行方的樂視影業是一家網際網路化的電影公司,憑藉《小時代》系列的成功,體量快速增長,讓樂視影業體會到粉絲經濟帶來的巨大價值回報,並在影片的發行過程中建立「用戶大於產品
  • 影事 沉睡的太平輪:電影背後的真實歷史
    1949年1月27日,一艘叫太平輪的船在此沉沒,約千人罹難,僅有四十多人生還。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不久,兩岸割裂,海難很快就被政治的憂懼所取代。一個時代都沉沒了,誰還會在乎一艘船呢?兩年前的5月25日,年長的倖存者和年輕的遇難者家屬別著黃絲帶,手捧白色菊花,來到這片海面上,面朝白節山燈塔方向默哀,祭奠沉入深海的親人和一個遠去的時代。
  • 「太平輪」起航,揭秘1949年太平輪事件始末
    由吳宇森執導的戰爭題材災難大片分上下兩集,分期上映,12月2日《太平輪(上)》3D作為賀歲檔的開門作已經登陸院線,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匯集了章子怡、金城武、黃曉明、宋慧喬、佟大為、長澤雅美、秦海璐等中日韓影星,主打「與其把生命交給戰爭,不如獻給愛情!」
  • 太平輪求生之欲預告 章子怡佟大為亂世尋真情
    由吳宇森執導,章子怡、金城武、宋慧喬、黃曉明、佟大為、長澤雅美等亞洲一線巨星聯袂出演的史詩愛情巨製《太平輪•彼岸》將於7月30日全國公映。章子怡和佟大為、金城武和長澤雅美、宋慧喬和黃曉明兩兩相背,籠罩在濃煙、海浪和陰雲等意象之中,而太平輪在餘暉照耀的深海裡緩緩航行,預示了《太平輪·彼岸》宏大的戰爭場面和糾葛的命運關係,混雜著破碎與希望的大時代氣息。    萬人逃難場面觸目驚心 章子怡佟大為生死相依    預告片的節奏先緩後急,以章子怡的臺詞開篇發問「千萬萬個人像螞蟻一樣在地上爬,兩個人遇見能有多難?」
  • 沉睡的太平輪:還原電影背後的真實故事
    我們在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裡,能看到北大西洋4000米海底鋼鐵墳冢的陰森內部,但在距離更近的舟山群島,我們卻無法得知水下場景。1949年1月27日,一艘叫太平輪的船在此沉沒,約千人罹難,僅有四十多人生還。隨著太平輪一起沉沒的,除了人的生命,還有對未來的期盼。隨後不久,兩岸割裂,海難很快就被政治的憂懼所取代。一個時代都沉沒了,誰還會在乎一艘船呢?
  • 【太平輪】上了船,就是一生
    他們的媽媽挺著肚子,在廚房做菜,等著父親一起回來吃飯。  吳宇森在電影裡用三段愛情串起了故事,宋慧喬和黃曉明跳著浪漫的舞步談情說愛,有人嗤之以鼻,認為沉重的歷史背景下,愛情過於輕浮。但是有家才有國,戰火頻仍的時代,國家難圓,小家更難。  此次接船,成為許多人一生都不忍回顧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