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能喚醒人心中的靈感。文人雅士喝小酒,世間百態,盡能有所感觸。飲一杯,與友歡笑,暢敘幽情,吟詩作對,激發無限情懷。王羲之與友人們在崆峒峻岭之旁,茂林修竹之下,一觴一詠,詠出了生死之道,詠出了世事真理,酒給了他啟示。「詩仙」李白,飄逸灑脫,酒意朦朧中成詩千首。酒的味道,令他憶起回味無窮的生活經歷;剛與烈,柔與和,盡在詩中。
有人說,酒是天賜美;有人說,酒是生命活水。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人們習慣快餐式閱讀,浮光掠影般觀察。如果像哲人一樣去思考,像外科醫生一樣去解構,或許,我們才能觸及酒的靈魂。
我考慮的起始點是簡單的文字,簡單往往意味著深邃。我以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承五千年而生機盎然,其奧秘莫過於漢字對文明的承載。
歌曲。酒麴。
一個「曲」字,道出了「歌」、「酒」之間的天然聯繫。
「曲」字。何為「曲」?一種非「直」狀態。當它與詩歌相連,就給詩歌注入靈魂,演變成曼妙動聽的音樂;當它與酒相連,就給發酵注入了動力,轉化為甘美可口的酒液。
酒即心,心即酒。
醞釀於心,成之於手。
只為人們在品嘗酒的時候,
品味到比酒本身更美好的東西,
像藝術給予我們的享受。
酒是藝術,液體的藝術。
品酒時,你既是你,也不是你。
這時候,你變成了一件藝術品。
借酒澆愁愁更愁。即便在物質與精神生活豐富的時代,亦是如此。無論是失戀、失業還是失意後,很多人都會喝酒解悶,希望自己永遠醉著,不要醒,亦不想去面對現實的事物。殊不知,生活又何嘗不是在醉呢!在迷糊時喝迷糊酒,雖能寄託,但卻是使人愁上加愁。酒醉人,又或是人自醉。
品酒是一門藝術,能在酒中悟得人生百味,有所獲,又何嘗不好呢?清醒不醉,暗中換流年,小酌不貪杯,萬事風趣盡在舌尖直入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