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痛斬馬謖,其實是掩人耳目,實際上馬謖改名換姓滅掉蜀國

2021-02-23 一江煙雨

《三國演義》裡面有這樣一段,是寫馬謖因為自負而丟失了軍事要塞街亭,最後諸葛亮含著眼淚殺了他。諸葛亮含著淚斬了馬謖其實只不過是為了騙眾人,事實上馬謖改名換姓以後滅了蜀國。

馬謖是襄陽宜城人,剛開始在劉備取得益州的時候,馬謖是一位特別有才能的人,所以諸葛亮特別看重他,劉備在去世之前跟諸葛亮說馬謖是一個自負的人,不可以在大的事情上重用他,諸葛亮沒有當一回事。在蜀漢建興六年的時候,諸葛亮派兵去祁山,忽略了大家的反對,一如既往的任命馬謖為先鋒。

後來馬謖違反了諸葛亮制定的制度,結果在街亭被魏將張郃打敗。諸葛亮沒有辦法,只能是殺了馬謖,這是第一次北伐失敗,不過這只是電視劇裡面演的,那麼事實的真相又是什麼呢?

諸葛亮去世以後,蜀國的丞相費禕,是三國時期蜀漢非常有名的大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諸葛亮很是看重他。費禕在蜀漢後期的時候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雖然他的意見和蜀國大將姜維的意見不一樣,但是他的才能是大家都認可的。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最後卻被郭循給殺了,那麼郭循又是誰呢?郭循在姜維攻打西平的時候被俘擄,最後投降於蜀漢。電視劇裡面的情節只是演了表面現象,但其實馬謖提前就已經觀察好了地形,並且派王平帶兵守住了其中的一條水源,但是王平在面對張郃的試探的時候,就主動放棄了攻打,結果才會導致最後的失敗。

馬謖回到蜀地以後,負責調查這件事情的人是費禕。費禕和馬謖都是青年裡面特別有才能的人,但是兩個人地位卻不一樣,最後費禕從嫉妒變成了怨恨,王平為了擺脫自己的責任,同時費禕為了為自己爭一口氣,於是就準備陷害馬謖。

結果誰能想到馬謖突然得了天花,最後士兵們也只是特別敷衍的處理了他的屍體,而這讓馬謖逃過了這一次劫難。僥倖活下來的馬謖非常恨費禕,所以後來他就偽裝成了郭循殺了費禕,但事實到底是什麼樣的?沒有人有證據。

相關焦點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其實只是掩人耳目,馬謖之後改名滅掉了蜀國?
    在三國後期,蜀國在五虎將相繼去世之後,已經沒有能拿的出手的大將,儘管如此還是發生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也算是最早跟隨劉備的一批將才,武力雖然沒有關羽張飛那麼高,但是才智過人,善用計謀,是為數不多能得到諸葛亮其中的人才。馬謖和費禕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將他重用。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只不過是掩人耳目,馬謖後來更名換姓滅了蜀國
    《三國演義》中蜀國參軍馬謖因剛愎自用而使軍事要塞街亭失陷,最終導致蜀國大敗,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只不過是掩人耳目,馬謖後來更名換姓滅了蜀國?
    《三國演義》中蜀國參軍馬謖因剛愎自用而使軍事要塞街亭失陷,最終導致蜀國大敗,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
  • 李嚴意圖分裂蜀國,諸葛亮為除李嚴:先斬了馬謖吧
    揮淚斬馬謖 可似乎天意弄人,李嚴還沒露出馬腳,自己身邊的人先栽了個跟頭,於是便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諸葛亮自從赤壁之戰後少有出現在戰場上,一直都在鎮守後方,因此曹魏方面只知道劉備帶軍厲害,不知道諸葛亮如何! 而這一次也是諸葛亮最有勝算的一次北伐,可諸葛亮卻犯了個嚴重的錯誤,在派人前往街亭鎮守時,眾人一致推薦魏延,而諸葛亮卻看好馬謖!
  • 斬了馬謖,諸葛亮流淚理所應當,街亭失守其實救了整個蜀漢江山
    然而,細讀歷史,重品三國,諸葛亮斬馬謖背後卻有蹊蹺——諸葛亮為何落淚呢?街亭失守背後是否有不為人知的隱情?要解開這些疑問,首先得聊聊馬謖這個人,不是聊《三國演義》經過加工的文學形象,而是聊卸掉粉飾後真實的他。馬謖出生在一個才華橫溢的家庭裡,家中他的四個哥哥都很有才華和名望,排行最小的他,擅長軍事謀略,人們將兄弟五人並稱為「馬氏五常」。
  • 諸葛亮斬馬謖為何要揮淚?因為馬謖是替他死的
    諸葛亮竟然會被打得大敗,還是被曹真,這可真是讓一些孔明先生的鐵桿粉絲氣的捶胸頓足,其實他們並不了解戰爭,也不了解孔明先生。先說戰爭。一千多年後的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對戰爭做過精確的定義:戰爭是一個奇怪的「三位一體」,他包含原始的暴烈性、充斥期間的偶然性和政治的從屬性。其中偶然性因素是戰爭區別於其他一切人類活動的重要因素。
  • 諸葛亮為何要揮淚斬馬謖?該如何評價他的是非功過?
    下面小編就講一講歷史上真實的馬謖是什麼樣的,他的功過是非又是怎樣的?  三國中後期,諸葛亮開始蜀漢北伐大業,在這之前馬謖被派去至街亭固守。在關羽落敗丟失了荊州之後,蜀國要道街亭只有被守住才能讓北伐沒有後顧之憂。諸葛亮被一次北伐兵出祁山時,馬謖都因為麻痺大意而失了街亭,被曹魏大將張郃所敗,讓蜀國進無可攻,退無可守。
  • 馬謖,沒斬好嗎!!!
    守街亭的時候,街亭並非主攻方向,不能調其他實力較強的主將,而能獨當一面的人又沒有,馬謖好歹當過縣令太守,也算獨當一面了。要注意的一點是,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其實蜀國人才是比較缺乏的,諸葛亮帶出去的人裡。趙雲鄧芝當疑兵去了,對上了曹真,魏延在給諸葛亮當前部,諸葛亮在打隴右。
  • 諸葛亮執意「揮淚斬馬謖」,你知背後的原因嗎?
    自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就成了蜀漢名副其實的一把手,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蜀漢漸漸恢復國力,此時諸葛亮也已經平定了南中的叛亂,趁著魏國內亂之際他請示後主劉禪北伐,劉禪自然同意這個計劃。犒賞三軍之後劉禪親自送諸葛亮出城,由此展開了他一系列北伐戰爭。
  • 揮淚斬馬謖...
    近日,觸景生情,睹物思人,讓我想起了《三國演義》中揮淚斬馬謖一事。說馬謖要先說諸葛亮。諸葛亮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能人、偉人,他的光輝形象很難被撼動,誰抹黑他,那是自取其辱。但今天,我要鬥膽評論一下這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諸葛一尊。諸葛亮是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可謂光環籠罩,宇宙第一。
  • 馬謖為什麼必須死?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點擊上方「魚羊密史」關注,每晚八點推送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連環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之後,就上演了那出千古名劇——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雖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當我們撥開歷史的雲霧,穿越一千多年的時光,就會知道,諸葛亮到底該不該殺馬謖,他最終狠心下刀的原因和用意到底是什麼了。 當時蔣琬就對諸葛亮說過,「昔楚殺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哉?」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原來是杜撰 ‖鷗鳥
    《三國演義》描寫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有一個著名的故事,那就是馬謖大意失街亭,司馬懿疑中空城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來這段故事就成了京劇名段《失空斬》,久唱不衰。近年來,隨著歷史知識的普及,相當多的人都逐漸知道了:失街亭是真有其事,空城計是子虛烏有,那麼斬馬謖呢?估計絕大部分人也都會信以為真。其實,這也是杜撰。(想看看鷗鳥上回講了啥故事?
  • 小故事大道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想當年街亭失守,諸葛亮因為派了馬謖去鎮守街亭,而馬謖覺得自己是個常勝將軍,跟諸葛亮說:「沒有關係,我一定會堵住司馬懿的兵馬的。」
  • 街亭失守,為什麼馬謖必須死?
    雖然當時有很多人為馬謖求情,但是諸葛亮最後還是下定決心,痛斬了馬謖。為什麼要斬馬謖?直接原因就是馬謖為人剛愎自用,不聽勸告,導致街亭失守,三萬士兵陣亡,直接導致了北伐的失敗。但是,勝敗乃兵家常事。如果作戰失敗就斬首,對將領來說,未免太不公平。況且,蜀漢開國皇帝劉備,一生也經常打敗仗。
  • 諸葛亮根本沒有殺馬謖,而是馬謖逃跑,千萬別再被演義誤導了
    ,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換取民心。諸葛亮此舉意在說明馬謖雖然重要,但卻不是唯一,蜀國雖然失了街亭,但是還能爭霸天下。馬謖被斬是必然的原因,因為,蜀國的勢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這兩點註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斬的必然性。
  • 諸葛亮揮淚馬謖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文|郭清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事故,世人皆知。馬謖為何被斬?諸葛亮又為什麼「揮淚」?自古以來,人們多根據,《三國演義》中的描寫,認為馬謖不按諸葛亮予定的計謀行事,失了街亭,殘敗而歸,使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就失利,所以諸葛亮不得不將馬謖處斬,以震軍威。由於諸葛亮與馬謖交情深厚,「待之如子」,不忍心殺,又不得不殺,因此,諸葛亮才「揮淚」。《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斬馬謖的理由是「違亮節度,舉動失宜」,所以要「戳謖以謝眾」。
  • 揮淚斬馬謖,諸葛亮的真實意圖你想不到!
    至於諸葛亮為什麼非要誅殺馬謖,這些年大家也是爭論不休,不過總的來說,也大致可以分為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就是馬謖純屬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到了街亭後剛愎自用,不聽從王平的合理建議,擅自帶領大軍跑到山上駐紮。結果被張郃給全殲,導致諸葛亮北伐中原的計劃落空,還折損蜀漢將士無數,所以諸葛亮按照軍法必須殺他。
  • 曹仙源:「揮淚斬馬謖」之異議(雜談)
    影響之下,對諸葛亮的評判幾近「一邊倒」「一點論」「一刀切」,日漸固化,歷來說好不說孬,有褒無貶,使其成了「高、大、上、全」四突出的才人、超人、高人、完人、神人、聖人,輿論一律,敬上神龕,老幼頂禮膜拜,一路順風順水。對其「揮淚斬馬謖」一事公認出以公心,執法嚴明,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兼以其主動上表自貶三級,儼然早已具備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簡直成了「黨外布爾什維克」,甚至比共產黨人更共產黨人!
  • 馬謖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作為正義的化身,諸葛亮執法甚嚴,無論何人違背軍令,絕不會心慈手軟,最著名的莫過於揮淚斬馬謖之典故。馬謖因給予立功,把諸葛亮的再三叮囑拋之腦後,不聽副將王平勸告,擅自行動,結果街亭落入敵手。馬謖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夷陵之戰慘敗,蜀國受到極大打擊,劉備在悔恨交加中病逝,諸葛亮肩負起前所未有的重擔。經過短短幾年休養生息,蜀國實力大增,是時候與曹魏算帳了,於是請求揮師北伐。
  • 為何一定要殺馬謖?其實諸葛亮還有個目的,讓趙雲都感到心寒
    而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裡,出於戰爭的需要,謀略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史書對於謀略的描寫,大多都較為淺顯和簡單,實際上,很多謀略都是錯綜複雜的,遠不像史書上簡簡單單的記載的那樣,其中,比較典型的例子,便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