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只不過是掩人耳目,馬謖後來更名換姓滅了蜀國?

2021-02-23 史記密史

《三國演義》中蜀國參軍馬謖因剛愎自用而使軍事要塞街亭失陷,最終導致蜀國大敗,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初從劉備取益州,官至越嶲太守。謖才氣過人,好論軍計,深得諸葛亮器重,而劉備臨終對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亮不以為然,以謖為參軍。蜀漢建興六年(228年),亮出軍祁山,不理眾人反對,以謖為先鋒。謖違反亮之法度,結果在街亭為魏將張郃所敗,士卒離散。亮進退無據,引軍還漢中,第一次北伐失敗。諸葛也不得不殺了馬謖。

這只是電視劇中所演的,那麼真正的歷史真相是什麼呢?

這裡不得不說的一個人就是諸葛亮死後蜀國的丞相費禕了

延熙十六年(253年)歲首大會,魏國的降將郭循也在坐。費禕歡飲沉醉,不及戒備,被郭循親手持刃所殺。

費禕字文偉,荊州江夏鄳縣人,三國時蜀漢名臣,與諸葛亮、蔣琬、董允並稱為蜀漢四相。深得諸葛亮所器重,曾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論難,而費禕據理以答,辭義兼至,始終不為所屈。孫權甚異其才,自禮遇之,費禕也因常使吳。北伐時為中護軍,又轉為司馬。當時將軍魏延與長史楊儀不和,坐常爭論,費禕常為二人諫喻,兩相匡護,以盡其用。諸葛亮死後,初為後軍師,再為尚書令,再遷大將軍,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為蜀漢的發展盡心竭力。性格謙素甚廉,家無餘財。後為魏降將郭循行刺身死。

費禕在蜀漢後期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雖然和蜀國大將姜維意見不一,但是他的才能是被大眾認可的。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卻死在郭循手下,這郭循又是誰呢?

郭循,字孝先,三國時期魏國西平人,原為曹魏官員,在姜維攻打西平時被俘,投降蜀漢,任左將軍。延熙十六年春正月,於宴會上刺殺蜀漢大將軍費禕。魏帝曹芳追封其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諡號威侯;子襲爵,加拜奉車都尉。可見這刺殺一事是早早就謀劃好了的。

然而這起刺殺事件卻是疑點重重,缺乏邏輯。首先正史記載中,關於郭循的名字就記載出了三個不同名字。南北朝時期的著名史學家裴松之在註解《三國志》的時候,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裴松之認為:

1郭脩只是一介平民,要是想表忠心,完全可以,拒絕投降,或假意投降後,再找機會逃回魏國。

2當時魏國和蜀國雖然一直處於戰爭狀態,但實在是沒有什麼太深的仇恨

3就算想刺殺成名,那也不應該刺殺資質平庸的費禕,就算刺殺不到劉禪,刺殺姜維的實際效果也要大得多。

而處心積慮的最終目標就是費禕,那麼,費禕和他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仇恨呢?

在《三國配角演義》中馬謖率軍「不守汲水之道,依阻南山,不下拒城」,終被魏軍大將張郃所敗。但實際上,馬謖上山前已勘察了水源,共發現兩明一暗三條水源,並且命令王平帶兵守衛其中一條暗水源,但王平面對張郃的試探性進攻,主動放棄保命的水源,才導致了最後的潰敗。馬謖逃回蜀軍大營後,被暫時關押,主持調查工作的正是費禕。

費禕和馬謖同屬青年俊傑,始終被馬謖壓制,由妒生恨,而王平作為一個老兵痞,早就威逼利誘自己的屬下,串通好了假口供。

王平為了脫罪,費禕為了出頭,製造了一個對付馬謖的局。而這次馬謖突然身患天花,導致在處理屍體是草草了事,就讓馬謖逃過一劫。而未身死。馬謖與費禕之間的仇恨算是結下了,後來馬謖化成郭循刺殺了費禕。

然而事實究竟如何,我們也沒有充分的證據去證明什麼。能做的也就是一門心思的大開腦洞吧!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只不過是掩人耳目,馬謖後來更名換姓滅了蜀國
    《三國演義》中蜀國參軍馬謖因剛愎自用而使軍事要塞街亭失陷,最終導致蜀國大敗,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其實只是掩人耳目,馬謖之後改名滅掉了蜀國?
    在三國後期,蜀國在五虎將相繼去世之後,已經沒有能拿的出手的大將,儘管如此還是發生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也算是最早跟隨劉備的一批將才,武力雖然沒有關羽張飛那麼高,但是才智過人,善用計謀,是為數不多能得到諸葛亮其中的人才。馬謖和費禕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將他重用。
  • 諸葛亮痛斬馬謖,其實是掩人耳目,實際上馬謖改名換姓滅掉蜀國
    《三國演義》裡面有這樣一段,是寫馬謖因為自負而丟失了軍事要塞街亭,最後諸葛亮含著眼淚殺了他。
  • 諸葛亮執意「揮淚斬馬謖」,你知背後的原因嗎?
    自劉備"白帝城託孤"後,諸葛亮就成了蜀漢名副其實的一把手,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蜀漢漸漸恢復國力,此時諸葛亮也已經平定了南中的叛亂,趁著魏國內亂之際他請示後主劉禪北伐,劉禪自然同意這個計劃。犒賞三軍之後劉禪親自送諸葛亮出城,由此展開了他一系列北伐戰爭。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原來是杜撰 ‖鷗鳥
    《三國演義》描寫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有一個著名的故事,那就是馬謖大意失街亭,司馬懿疑中空城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來這段故事就成了京劇名段《失空斬》,久唱不衰。歡迎點擊以下連結欣賞:說話的智慧:會說話能把人說笑,不會說話能把人說跳 ‖鷗鳥)《三國演義》為了刻畫諸葛亮的執法如山和嚴於律己,把這段故事寫得很精彩,繼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後,九十六回就是《孔明揮淚斬馬謖》,請看原文:
  • 馬謖為什麼必須死?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點擊上方「魚羊密史」關注,每晚八點推送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連環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之後,就上演了那出千古名劇——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雖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當我們撥開歷史的雲霧,穿越一千多年的時光,就會知道,諸葛亮到底該不該殺馬謖,他最終狠心下刀的原因和用意到底是什麼了。 當時蔣琬就對諸葛亮說過,「昔楚殺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哉?」
  • 揮淚斬馬謖...
    近日,觸景生情,睹物思人,讓我想起了《三國演義》中揮淚斬馬謖一事。說馬謖要先說諸葛亮。諸葛亮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能人、偉人,他的光輝形象很難被撼動,誰抹黑他,那是自取其辱。但今天,我要鬥膽評論一下這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諸葛一尊。諸葛亮是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可謂光環籠罩,宇宙第一。
  • 諸葛亮斬馬謖為何要揮淚?因為馬謖是替他死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做了一系列讓人唏噓不已的事:上書自貶、趙雲降職、王平受賞和最著名斬馬謖。馬謖是街亭失利的直接責任人,他被殺的原因已經有很多學者做過分析,綜合起來,大家基本認同是諸葛亮秉承依法治國的理念同時為了平衡蜀漢政權內部的各方勢力而處死了馬謖(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上關於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基本觀點個人深表贊同)。
  • 李嚴意圖分裂蜀國,諸葛亮為除李嚴:先斬了馬謖吧
    若滅魏斬叡,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在古代篡位直接加九錫乃是常事,因此諸葛亮覺得李嚴此人心術不正,便想找法子除掉李嚴! 揮淚斬馬謖 可似乎天意弄人,李嚴還沒露出馬腳,自己身邊的人先栽了個跟頭,於是便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 諸葛亮為何要揮淚斬馬謖?該如何評價他的是非功過?
    下面小編就講一講歷史上真實的馬謖是什麼樣的,他的功過是非又是怎樣的?  三國中後期,諸葛亮開始蜀漢北伐大業,在這之前馬謖被派去至街亭固守。在關羽落敗丟失了荊州之後,蜀國要道街亭只有被守住才能讓北伐沒有後顧之憂。諸葛亮被一次北伐兵出祁山時,馬謖都因為麻痺大意而失了街亭,被曹魏大將張郃所敗,讓蜀國進無可攻,退無可守。
  • 小故事大道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想當年街亭失守,諸葛亮因為派了馬謖去鎮守街亭,而馬謖覺得自己是個常勝將軍,跟諸葛亮說:「沒有關係,我一定會堵住司馬懿的兵馬的。」
  • 諸葛亮揮淚馬謖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文|郭清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事故,世人皆知。馬謖為何被斬?諸葛亮又為什麼「揮淚」?自古以來,人們多根據,《三國演義》中的描寫,認為馬謖不按諸葛亮予定的計謀行事,失了街亭,殘敗而歸,使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就失利,所以諸葛亮不得不將馬謖處斬,以震軍威。由於諸葛亮與馬謖交情深厚,「待之如子」,不忍心殺,又不得不殺,因此,諸葛亮才「揮淚」。《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斬馬謖的理由是「違亮節度,舉動失宜」,所以要「戳謖以謝眾」。
  • 曹仙源:「揮淚斬馬謖」之異議(雜談)
    「揮淚斬馬謖」之異議(雜談)作者:曹仙源(湖南) 在享有中國章回小說鼻祖之譽的羅貫中筆下,諸葛亮成了「智慧化身」「不破金身」,誇其一生神機妙算,運思於方寸之間影響之下,對諸葛亮的評判幾近「一邊倒」「一點論」「一刀切」,日漸固化,歷來說好不說孬,有褒無貶,使其成了「高、大、上、全」四突出的才人、超人、高人、完人、神人、聖人,輿論一律,敬上神龕,老幼頂禮膜拜,一路順風順水。對其「揮淚斬馬謖」一事公認出以公心,執法嚴明,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兼以其主動上表自貶三級,儼然早已具備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簡直成了「黨外布爾什維克」,甚至比共產黨人更共產黨人!
  • 街亭失守,諸葛亮為什麼揮淚也要殺馬謖?
    孔明揮淚斬馬謖,這一段故事經常會被後人所提及。馬謖,也成了一個只會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的代表人物,《三國演義》之所以是中華文化的經典,就是裡面深藏著太多的道理。勝敗乃兵家常事,只因街亭失守,就要被問斬嗎?答案肯定不是這樣的,哈叔給大家講一講,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斬馬謖。
  • 諸葛亮根本沒有殺馬謖,而是馬謖逃跑,千萬別再被演義誤導了
    揮淚斬馬謖《三國演義》中,因為馬謖的驕傲自大導致街亭被破,街亭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除了街亭兵敗追責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諸葛亮最有希望的一次北伐就此黯然收場。在戰後,諸葛亮為了平息眾怒,揮淚斬了馬謖。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斬馬謖,馬謖又犯下了什麼樣的罪名呢? 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街亭之戰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隱痛。在諸葛亮帶兵打仗的戎馬生涯中,這一仗是他最大的敗仗。
  • 斬了馬謖,諸葛亮流淚理所應當,街亭失守其實救了整個蜀漢江山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三國演義》裡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說的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立下軍令狀統率軍隊的馬謖,在關鍵時候沒有按照諸葛亮的軍事安排,
  •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空城計嚇跑司馬懿
    第二十六回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 毛主席「揮淚斬馬謖」:他接替餘灑度,卻企圖叛變投敵,後被處決
    讀過《三國演義》的網友都應該知道「揮淚斬馬謖」這個歷史故事吧,其實就是因為馬謖過於的自大,導致街亭被成功地攻破了,從而讓整個蜀國都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局面
  • 馬謖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作為正義的化身,諸葛亮執法甚嚴,無論何人違背軍令,絕不會心慈手軟,最著名的莫過於揮淚斬馬謖之典故。馬謖因給予立功,把諸葛亮的再三叮囑拋之腦後,不聽副將王平勸告,擅自行動,結果街亭落入敵手。馬謖失街亭後,真的被諸葛亮處死了嗎?別再被《三國演義》騙了。 夷陵之戰慘敗,蜀國受到極大打擊,劉備在悔恨交加中病逝,諸葛亮肩負起前所未有的重擔。經過短短幾年休養生息,蜀國實力大增,是時候與曹魏算帳了,於是請求揮師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