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淚斬馬謖...

2021-02-23 A妙無言06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雖然小時候囫圇吞棗看過一點《三國演義》,不求甚解,但書中的一些情節還是記憶猶新。

近日,觸景生情,睹物思人,讓我想起了《三國演義》中揮淚斬馬謖一事。

說馬謖要先說諸葛亮。

諸葛亮在中國是婦孺皆知的能人、偉人,他的光輝形象很難被撼動,誰抹黑他,那是自取其辱。但今天,我要鬥膽評論一下這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諸葛一尊。

諸葛亮是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可謂光環籠罩,宇宙第一。

諸葛亮出身於官宦,他的爺爺諸葛豐曾經是西漢元帝時的司隸校尉,簡單地說就是衛戍京師的司令,諸葛亮的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相當於副省長一職,這對普通人來說,這已經相當牛逼了。所以,諸葛亮是地道的紅X代,根正苗紅,把大蜀的江山交給他打理是最安全不過了。

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夠倒黴催的哈。他的童年是跟隨叔父諸葛玄成長的。諸葛玄在豫章當太守時,豫章大體就是現在的江西一帶,下轄16個縣,相當於省長。省長還沒當多久,諸葛玄就被他人取代,只好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可惜好景不長,叔叔嘎嘣,死了。就這樣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河南南陽臥龍崗,隱居鄉間耕種為生,以此維持生計。那年,諸葛亮17歲,相當於初中畢業生年紀。

這樣的家境,這樣的文化氛圍,諸葛亮基本上是活在「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環境中,僅耳濡目染就夠他馳騁縱橫人生了,何況他天資聰慧又勤奮好學,又師從隱士加上娶了個賢慧妻子,他的人生可以用十全十美來形容毫不為過。

想當年,小學畢業叫高小,如果是初中畢業,那是相當的厲害,再往前推1800年,諸葛亮的文憑相當於現在的博士了。

諸葛亮的前、後《出師表》感人肺腑,念過高中的都會來兩句,「...親賢臣,遠小人...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僅憑這兩句,他的人品已躍然紙上,蓋帽了!所以,文學家的桂冠是當之無愧。

他發明的木牛流馬那可是核心技術,還真不是從北魏偷來的,是地道的「國產」貨,愛國群眾挑著擔趕著「牛」上前線打「鬼子」,聯吳抗曹。還有孔明燈,諸葛連弩,讓曹操看了也只能發推感嘆《觀滄海》,任「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所以,曹操只能是文學家,而孔明加了一頂發明家的桂冠。

軍事上,諸葛亮更是可圈可點,火燒赤壁不說,光六出岐山就夠他評上了。隆中對奠定了思想家地位,三分天下聯蜀抗曹,讓年輕的諸葛亮成為了三國時期耀眼的政治明星,三胖跟他有的一比。

除此幾家外,我認為他還是表演藝術家,把周瑜活活氣死還假惺惺地跑人家靈堂前痛哭一回,周瑜帶著「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憤然走進了天國,從此也解除了蜀國外部最大的鷹派威脅,留下了後人對「銅雀春深鎖二喬」的無限遐想,那個美啊。

所以說,當時的諸葛亮是宇宙第一毫不誇張。

就是這樣一位集天地精華於一身的鬼才諸葛孔明,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大將馬謖去駐守街亭,造成了街亭失守,軍事部署大亂,貽誤了戰機,差點被曹操的猛將張郃來了三分快攻。

馬謖是「馬氏五常」之一,是劉備的重臣「白眉最良」馬良的弟弟。劉備在世時,坊間早已知曉他是趙括式的人物,而且劉備在臨終前還特地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出兵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如此重大的任務居然交給了此「二哈」執行,這不是明知故犯嘛,娘希匹的。

這話要從馬謖說起了。

馬謖跟諸葛亮可以說是知己,經常促膝長談到深夜。馬謖跟隨諸葛亮徵伐南中,並獻上了最有名的「攻心之計」,是諸葛亮最為器重的人才。馬謖對諸葛亮也是崇敬有加,在臨刑前,馬謖上書諸葛亮:「丞相待我親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由此可見兩人的感情和信任是非同一般。

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上看,在這節骨眼上用馬謖去守街亭那是妥妥的,馬謖肯定會服從中央的安排,聽眾自己的計策,可偏偏在這重要關頭,馬謖到達現場後腦洞大開,自主創新意識迸發,泥瑪的,這不一小漁村嘛,於是,違反了丞相依山傍水布兵的計謀,放棄了在大道上安營紮寨,跑山上逍遙去了。他對反對他的部將王平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布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

諸葛亮收到馬謖快馬返回的安營圖後大呼完了完了,說馬謖違反了中央的部署,中央沒讓他跑山上去安營紮寨。果然,不久後前方軍情報告,張郃把馬謖打的丟盔棄甲,街亭失守,整個蜀國處於危險之中,朝野震動,人心惶惶。為了安撫人心,正如易中天說的,殺了馬謖是為了政治。


《三國演義》上記載,在街亭失守後,馬謖根本沒見到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獄裡了。

但是《三國志裡》記載的是馬謖戰敗於街亭,畏罪逃亡,被好友向朗(二人均為襄陽人,老鄉)收留,但還是被抓到監獄裡了,最後馬謖被諸葛亮殺死在監獄中。

據《明帝紀》記載,諸葛亮於建興六年(228年)的春天出師北伐,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響應了諸葛亮。然而曹睿在當年的二月十七就到了長安,可見曹魏官方對諸葛亮北伐的反應速度是相當快的。以當時的通信速度及行軍效率來看,曹魏那邊可能已經在蜀國內部安插了線人,這樣才得以有如此神速的軍事反應。站在蜀國方面來說,劉備死後蜀國內部已經開始分化,有人願意充當走狗,給曹魏通風報信,於是在張郃帶領下的5萬步騎幾乎與馬謖同時到達街亭。張郃到達街亭之後圍而不攻,放火燒山,阻斷水源,讓軍士饑渴難忍,最終戰力全無軍心渙散,馬謖兵敗街亭也就在情理之中。

馬謖是諸葛亮提拔的,而且還經常徹夜促膝長談,還好馬謖是個男的,否則就有日後提拔的嫌疑,諸葛亮再清廉都講不清楚了。至此,人們不禁要問,聰明一世的孔明怎麼會如此糊塗一時呢?莫非茅臺喝高了不成?還是嫌東書房酒不夠酒勁?

歷史上有很多專著研究三國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這裡,我要提出的是,為什麼諸葛亮會如此嚴重的失誤?《三國演義》裡說馬謖是自作主張,改變了中央了決定,自己跑上山安營紮寨。什麼原因讓他如此膽大包天?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還是馬謖裡通國外?

史料上無法考證馬謖有以上兩個動機。唯一可推測的是:諸葛亮有嚴重的心理疾病。馬謖也是!

美國有一學者專門研究政治心理學的,他出過一本書,名字我忘記了(抱歉,這段時間經常思維短路,下次想起來了再告訴你們,不是我杜撰的)。這位心理學家說,多數政治靈秀都有一個嚴重的心理疾病,那就是自戀心理。他們特別喜歡別人喜歡他並讚美他。在高度的政治壓力之下,他們還得了一個共同的疾病,狂躁抑鬱症。

比如希特勒就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希特勒其實是很有才的,他設計的納粹軍裝在當時世界上是非常漂亮的,很有美學感,老實說到現在還是。所以,吸引了當年許多年青人投入了他狂熱的政治洪流之中,所以他很自戀,最終造成生靈塗炭。同樣二戰時期日本的東條英機、山本五十六等那些軍國狂熱分子也是,所以才要想建東亞共榮圈。還有老蔣喜歡人家喊他校長。這些都是自戀的表現。

這些靈秀內心狂躁而且還自戀,是為了讓人讚美他,所以往往作出常人無法理解的舉動。自戀的人都有一共同的特徵,就是聽不進反對聲。他們往往通過極端手法來釋放心中的那股狂妄勁,比如戰爭、屠殺、囚禁、極刑等極端手段讓反對者屈服於他,待他成功後自然有人歌頌他,成王敗寇嘛,這符合大眾的普遍盲從心理。

但遺憾的是,這些貌似偉大的領導者,他們能謀但不能斷。如果既能謀又能斷,那就是千古一人。馬謖就是前者,能謀不能斷。斷就是預料。他沒有斷出張郃會放火燒山圍而不攻。諸葛亮是既能謀又能斷,但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他斷不出「父子」般信任關係的馬謖這次關鍵時刻不言聽計從,居然會一反常態,搞起了軍事創新,妄想居高臨下一舉擊潰張郃。諸葛亮自戀自己的斷,馬謖自戀自己的謀,沒想這兩個思維不在一個層面上,脫鉤了,所以結局可想而知。如果當時不派馬謖前往守衛,馬謖也就不會死,他當好諸葛身邊的參謀就行了。如果諸葛亮不那麼自戀自己的謀斷,聽聽身邊的反對聲,派趙雲或其他老將去,只需守住要道,只有5萬步騎的張郃相信他也不敢輕舉妄動,戰爭的局面或許大不一樣。

因此,馬謖死的有點冤,但活該,因為他自不量力。孔明敗的有點過,情理之中,因為他太自戀自己的謀斷。

後來,在成都的武侯司上有一對聯:能攻心則反惻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這是清人趙藩總結的。

趙藩總結的好,後來治蜀要深思...,何況你不是諸葛孔明,是阿鬥!所以蜀國必敗無疑!

往期回顧:

相關焦點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原來是杜撰 ‖鷗鳥
    《三國演義》描寫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有一個著名的故事,那就是馬謖大意失街亭,司馬懿疑中空城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後來這段故事就成了京劇名段《失空斬》,久唱不衰。歡迎點擊以下連結欣賞:說話的智慧:會說話能把人說笑,不會說話能把人說跳 ‖鷗鳥)《三國演義》為了刻畫諸葛亮的執法如山和嚴於律己,把這段故事寫得很精彩,繼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後,九十六回就是《孔明揮淚斬馬謖》,請看原文:
  • 馬謖為什麼必須死?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點擊上方「魚羊密史」關注,每晚八點推送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連環畫《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之後,就上演了那出千古名劇——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雖說「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管子有言:「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當我們撥開歷史的雲霧,穿越一千多年的時光,就會知道,諸葛亮到底該不該殺馬謖,他最終狠心下刀的原因和用意到底是什麼了。 當時蔣琬就對諸葛亮說過,「昔楚殺得臣,然後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哉?」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其實只是掩人耳目,馬謖之後改名滅掉了蜀國?
    在三國後期,蜀國在五虎將相繼去世之後,已經沒有能拿的出手的大將,儘管如此還是發生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也算是最早跟隨劉備的一批將才,武力雖然沒有關羽張飛那麼高,但是才智過人,善用計謀,是為數不多能得到諸葛亮其中的人才。馬謖和費禕在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將他重用。
  • 諸葛亮執意「揮淚斬馬謖」,你知背後的原因嗎?
    但馬謖丟失了街亭要塞之後諸葛亮卻揮淚斬了他。世人都以為這是馬謖的失誤導致的,但其實並不是,他的真正目的太狠了,連趙雲都後怕,到底是什麼呢?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不顧眾人勸阻任命馬謖為先鋒、守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然而馬謖卻不聽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了南山上。
  • 小故事大道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想當年街亭失守,諸葛亮因為派了馬謖去鎮守街亭,而馬謖覺得自己是個常勝將軍,跟諸葛亮說:「沒有關係,我一定會堵住司馬懿的兵馬的。」
  • 曹仙源:「揮淚斬馬謖」之異議(雜談)
    「揮淚斬馬謖」之異議(雜談)作者:曹仙源(湖南) 在享有中國章回小說鼻祖之譽的羅貫中筆下,諸葛亮成了「智慧化身」「不破金身」,誇其一生神機妙算,運思於方寸之間對其「揮淚斬馬謖」一事公認出以公心,執法嚴明,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兼以其主動上表自貶三級,儼然早已具備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精神,簡直成了「黨外布爾什維克」,甚至比共產黨人更共產黨人!知識分子歷來被稱作社會的良心,其良知(或曰職責)就是批判,批判是知識分子的高貴靈魂。因為知識分子享有「知識特權」,看得出問題,也找得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 諸葛亮揮淚馬謖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文|郭清華「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事故,世人皆知。馬謖為何被斬?諸葛亮又為什麼「揮淚」?自古以來,人們多根據,《三國演義》中的描寫,認為馬謖不按諸葛亮予定的計謀行事,失了街亭,殘敗而歸,使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就失利,所以諸葛亮不得不將馬謖處斬,以震軍威。由於諸葛亮與馬謖交情深厚,「待之如子」,不忍心殺,又不得不殺,因此,諸葛亮才「揮淚」。《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斬馬謖的理由是「違亮節度,舉動失宜」,所以要「戳謖以謝眾」。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只不過是掩人耳目,馬謖後來更名換姓滅了蜀國
    《三國演義》中蜀國參軍馬謖因剛愎自用而使軍事要塞街亭失陷,最終導致蜀國大敗,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
  • 諸葛亮斬馬謖為何要揮淚?因為馬謖是替他死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做了一系列讓人唏噓不已的事:上書自貶、趙雲降職、王平受賞和最著名斬馬謖。馬謖是街亭失利的直接責任人,他被殺的原因已經有很多學者做過分析,綜合起來,大家基本認同是諸葛亮秉承依法治國的理念同時為了平衡蜀漢政權內部的各方勢力而處死了馬謖(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上關於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基本觀點個人深表贊同)。
  • 毛主席「揮淚斬馬謖」:他接替餘灑度,卻企圖叛變投敵,後被處決
    讀過《三國演義》的網友都應該知道「揮淚斬馬謖」這個歷史故事吧,其實就是因為馬謖過於的自大,導致街亭被成功地攻破了,從而讓整個蜀國都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局面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除了街亭兵敗追責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在戰後,諸葛亮為了平息眾怒,揮淚斬了馬謖。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斬馬謖,馬謖又犯下了什麼樣的罪名呢? 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街亭之戰是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隱痛。在諸葛亮帶兵打仗的戎馬生涯中,這一仗是他最大的敗仗。按照諸葛亮的布置,這一仗是不應該失敗的。即便是失敗,也不應該失敗得這麼慘。
  •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只不過是掩人耳目,馬謖後來更名換姓滅了蜀國?
    《三國演義》中蜀國參軍馬謖因剛愎自用而使軍事要塞街亭失陷,最終導致蜀國大敗,諸葛亮不得不揮淚斬馬謖。馬謖字幼常,襄陽宜城人。
  • 街亭失守,諸葛亮為什麼揮淚也要殺馬謖?
    孔明揮淚斬馬謖,這一段故事經常會被後人所提及。馬謖,也成了一個只會紙上談兵,誇誇其談的代表人物,《三國演義》之所以是中華文化的經典,就是裡面深藏著太多的道理。勝敗乃兵家常事,只因街亭失守,就要被問斬嗎?答案肯定不是這樣的,哈叔給大家講一講,諸葛亮為什麼非要斬馬謖。
  • 孔明揮淚斬王平
    最近曾在中國京劇院實驗劇場看《失空斬》,於斬馬謖一折,頗有聯想。與此錄之,就教方家。 戲文的說法是這樣的:三國年間,魏蜀交戰,司馬懿引兵來襲。諸葛亮命馬謖鎮守街亭,令其靠山近水安營紮寨,並令王平為副將佐之。馬謖不聽丞相之言,執意要在山頂駐紮,王平苦諫未果,遂自領部分人馬別處安營。
  • 諸葛亮為何要揮淚斬馬謖?該如何評價他的是非功過?
    下面小編就講一講歷史上真實的馬謖是什麼樣的,他的功過是非又是怎樣的?  三國中後期,諸葛亮開始蜀漢北伐大業,在這之前馬謖被派去至街亭固守。在關羽落敗丟失了荊州之後,蜀國要道街亭只有被守住才能讓北伐沒有後顧之憂。諸葛亮被一次北伐兵出祁山時,馬謖都因為麻痺大意而失了街亭,被曹魏大將張郃所敗,讓蜀國進無可攻,退無可守。
  •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空城計嚇跑司馬懿
    第二十六回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 牽涉永煤違規被調查,海通證券「揮淚斬馬謖」!曾多次被監管警示
    此舉被市場人士認為海通證券是在揮淚斬馬謖。此舉被市場人士認為海通證券是在揮淚斬馬謖。海通證券稱,對違反行業自律規則和公司相關規定的北京債券融資部總經理夏坤、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厲棟、海通資管副總經理張士軍、海通期貨副總經理姚弘等相關責任人,公司分別給予警告、通報批評等處分,並給予經濟處罰。
  • 牽涉永煤違規被調查 海通證券「揮淚斬馬謖」!曾多次被監管警示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牽涉永煤違規被調查 海通證券「揮淚斬馬謖」!曾多次被監管警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交易商協會針對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煤控股」)啟動調查後,相關被查機構有了新一步進展。
  • 揮淚斬馬謖,諸葛亮的真實意圖你想不到!
    首先,關於北伐的戰略部署,我在前面兩文中已經詳細解釋過,馬謖並不是剛愎自用和瞎指揮。其次,馬謖也絕不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書呆子,因為諸葛亮是什麼人,超一流的政治家,雖然識人用人水平不如劉備,但比我們當中的絕大多數恐怕要厲害許多,馬謖天天呆在諸葛亮的身邊,並不是簡簡單單的出個注意想個對策這麼簡單。
  • 李嚴意圖分裂蜀國,諸葛亮為除李嚴:先斬了馬謖吧
    揮淚斬馬謖 可似乎天意弄人,李嚴還沒露出馬腳,自己身邊的人先栽了個跟頭,於是便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而這一次也是諸葛亮最有勝算的一次北伐,可諸葛亮卻犯了個嚴重的錯誤,在派人前往街亭鎮守時,眾人一致推薦魏延,而諸葛亮卻看好馬謖! 結果馬謖駐軍在遠離水源的孤山之上,被曹魏打敗後灰頭土臉的跑回來,諸葛亮為了嚴正法紀,不得不揮淚斬馬謖,自己又認錯自降三級!不然不足以服眾,也為日後廢掉李嚴做下了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