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倔強的「野孩子」,還試著給年輕人「上一課」

2020-09-03 好歌獻給你

《樂隊的夏天》都放棄了,野孩子還沒有放棄

誰也不知道,每一個周末的到來,馬東和他的《樂隊的夏天》會搞個什麼樣的矛盾或是噱頭出來——這仿佛已經成為這檔節目的標誌了呢。

或者馬東在心裡也在感謝野孩子樂隊,因為他們自身的堅持,創造出了這麼好的一個「話題」。

事情的來龍去脈看過節目的觀眾應該都清楚。

在《樂隊的夏天》改編賽的第二場當中,組建超過25年的野孩子樂隊因為對節目組提供的「國風」歌單並不滿意,選擇了一首歌單之外的《竹枝詞》進行了改編,並且在表演之後主動宣布接受因為違反規則而淘汰出局的結果,他們的對手超級斬樂隊也完成了晉級。

其實這個結果,很多人早就在網上看到了「劇透」消息,並且基本上也能夠理解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因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當中,野孩子的處世方式,本身就和這檔綜藝感十足的節目並不相符。

他們在任何時候退出這檔節目都會引發爭議,卻也無可厚非,因為在這個音樂的市場裡,大家都是各取所需的不同因子。

所以當有網友質疑野孩子是不是在「耍大牌」或是「裝過了」的時候,我們也容易發現在這次爭議當中最關鍵的癥結所在。

但凡看過節目的人應該都能感受到,野孩子的音樂演繹實力,當真在所有參賽樂隊當中都是非常頂級的。

《竹枝詞》的原曲本身並不複雜,但是野孩子能夠用他們本身獨有的演唱優勢以及器樂編排創造出一種足夠清透且富有畫面感的聲音空間。

畢竟,他們是野孩子啊!

他們可能是第一個也很有可能是最後一個,敢不用樂器走上樂隊綜藝節目舞臺的樂隊。唉,他們可是野孩子啊!

野孩子為什麼不願意接受節目組的安排呢?

我們需要再去看看,《樂隊的夏天》節目組給出的「國風」歌單上面都有哪些選擇。

像《涼涼》《悟空》這樣的歌曲,其實應該算是最近幾年時間裡華語樂壇比較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從某種角度來說,它們的成功,或許也正是因為裡面添加了足夠多所謂的「國風」因素。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讀者也就懂了,原來《樂隊的夏天》節目組的安排,在「國風」之外落下了一個字,也就是說所謂的「國風」歌單其實是一份「中國風」歌單——一字之差,卻不是條條大路通羅馬。

其實節目組在剪輯過程當中也體現出來了,野孩子不是沒有想過嘗試遵守規則,郭龍老師自己說了,以前也和老夥計張瑋瑋一起演唱過《笑紅塵》,尤其是有情懷的網友們也覺得,像《滄海一聲笑》或是《倩女幽魂》這樣的經典歌曲不能夠成為候選麼?

關於這些種種的問題,我相信用心聽過野孩子最終拿出來作品的朋友,應該不會有太多疑問。

野孩子的那一首《竹枝詞》,並不是那麼波瀾壯闊,也不是多麼豪邁和江湖氣,恨不得把泱泱中華5000年歷史文化都承載進去的那種——畢竟這是一首歌,不是一首春晚的歌。

可是當幾位前輩用復調的方式唱出來「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的時候,我們能夠感受到的——不用說太複雜——中國古典文化的美感。

是的,問題就在這裡,看到「國風」兩個字,張佺想到的就是「國風」兩個字本來的樣子,是《詩經》的風雅頌,是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當中的各種片段,是人文風情,是民間小調,是音律,也是文化。

我們都知道張國榮是好歌手、黃霑也是好的詞曲大家…可是野孩子最終內部統一了私自換歌的意見,相信也是因為沒辦法說服自己讓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香港詞曲來代表源自《詩經》的文化內涵。

仔細想想,無論「滄海一聲笑,濤濤兩岸潮」還是「紅塵最可笑,痴心最無聊」讓人想到的古風確實也像極了金庸筆下虛構的江湖情仇,可矍鑠如金庸老先生歷經的歲月,也只是泱泱中華歷史當中極小的片段罷了。

我們相信野孩子來到《樂隊的夏天》並不是簡單的賺錢和漲粉——雖然當今大把樂隊削尖了腦袋想上這個節目確實是為了這個目的——可野孩子並不需要通過這個渠道去做這些事吧?

因為對於音樂的普及,對年輕人音樂文化的教育,終歸還是要有人去做的。

而這些東西,也是被《樂隊的夏天》節目組在第一季嘗試過、然後在第二季節目當中完全放棄了的。

回想《樂隊的夏天》第一季,剪輯老師在努力地告訴觀眾中國搖滾老一代的堅守以及新一代的艱辛,張亞東也利用每一個機會給觀眾講解什麼叫雷鬼、哪個叫放克。

可是節目到了第二季,張亞東出場戲份的減少也直接代表了為觀眾介紹專業搖滾知識的科普部分直線下滑——畢竟你不可能指望朋克教父去講述音樂理論知識。

他們明明請來了旋轉保齡、不速之客、左右、超級斬……卻壓根不想告訴讓大家看清楚Rockabilly是什麼、硬搖滾新金屬任天堂核有什麼區別

反而是一味捧起更有故事或是更能圈粉的樂隊主唱們——是的,連樂手的鏡頭都少之又少,還指望他們傳播和普及什麼呢?

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感謝野孩子,因為只有他們這樣的堅持,才讓年輕人至少看到了原來綜藝的舞臺上是可以出現「文化」的。

他們知道一定會帶來爭議與非議,現在的微博知乎上面多的是,大家都能看到;他們也知道這代表著出局離開,他們甚至自己主動提出了這個去向,但是他們只是希望讓這一首歌時間的音樂表達不被節目組的敷衍和不用心所扭曲。

其實《樂隊的夏天》準備的歌單,從節目的角度出發並沒有錯。只是米未女孩們的策劃是從更多觀眾認可的綜藝世界觀作為起點理解了「國風」兩個字,而野孩子是從「國風」二字的根源來理解它——一個在第二層,一個在第五層,中間沒安電梯,大家就需要多點時間來理解了。

在這場比賽播出之後,野孩子樂隊的吉他手馬雪松老師也表達了對於對手的尊重。他認為年輕樂隊是「有內核的,他們的專業技術就是內核」。

超級斬樂隊的表現也對得起老前輩們的讚許。

其實所謂這一組兩支樂隊的「關係」是很良性的,雙方都在學習相互之間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至於那些「保送」言論的惡毒評論者,只是用綜藝的眼光來看待附近音樂的不明所以圍觀群眾,在地下一層。

最後,還是想心疼一下超級斬樂隊的年輕人們。

他們沒做錯什麼,只是輸了一場規則有變化的比賽,可他們的比賽還在繼續,這是對年輕樂隊來說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

野孩子因為把自己推在了風口浪尖上,所以把他們可能迎接的腥風血雨也擋下了不少。圍觀網友如果連野孩子的音樂都沒辦法理解的話,對於超級斬的任天堂核就需要更多時間去消化了。起源於隔壁國家的「Baby Metal」已經用類似的風格徵服了歐美,就像我們自己的九寶一樣。

對於搖滾樂、對於獨立音樂,中國的觀眾還是需要包容一點——這可能也是一種文化自信的體現吧。

相關焦點

  • 我也笑我原來是個天生的野孩子 原來野孩子是他
    18年前楊千嬅唱的一首歌《野孩子》,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千嬅唱的野孩子是她自己,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野孩子他。黃偉文,1969年5月21日出生於中國香港是著名的填詞人、時尚評論人,《野孩子》這首歌詞是他寫的。
  • 專訪野孩子張佺:吟遊詩人的夏天
    在衍生節目《樂隊我做東》,主持人臧鴻飛和馬東還向野孩子提議,哪怕在整首改編歌曲裡只加一句歌包裡的歌詞,也能夠不打破規則,繼續這場比賽。在開始做音樂之前,張佺是一個在蘭州小鎮上幹著售票員工作的年輕人。接觸了吉他之後,他漸漸愛上了音樂。
  • 專訪野孩子張佺:吟遊詩人的夏天
    爭議發生在最新一期節目裡,野孩子和另一支年輕樂隊超級斬為一組進行PK,在節目組提供的「國風」歌包中選擇一首進行改編,但最後他們卻選擇了一首歌包之外的《竹枝詞》,客觀來說,野孩子違規了。在衍生節目《樂隊我做東》,主持人臧鴻飛和馬東還向野孩子提議,哪怕在整首改編歌曲裡只加一句歌包裡的歌詞,也能夠不打破規則,繼續這場比賽。
  • 野孩子沒說的話
    如此看來,好像野孩子樂隊的最後一首歌選擇《竹枝詞》倒也很是貼切,退賽是無情和絕情的舉動,但是在這種無情和絕情之中,又飽含著他們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對其他樂隊的祝福,倒又顯得有些深情在。野孩子樂隊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上,演唱了最後一首歌《竹枝詞》,然後就退賽離開舞臺。包括我在內,許多人對他們的選擇感到非常困惑。
  • 野孩子沒說的話
    野孩子樂隊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上,演唱了最後一首歌《竹枝詞》,然後就退賽離開舞臺。包括我在內,許多人對他們的選擇感到非常困惑。張煒解釋說,這一輪指定演唱的歌單類型是「國風」,但是他認為所列舉的歌曲都和他自己心目中的國風概念相去甚遠,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本心來,選取他們認為符合自己審美標準的國風歌曲,也就是《竹枝詞》。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樂隊有多偏執,願意被淘汰?
    野孩子波段就是其中之一。他第一次用一首歌《黃河謠》徵服了觀眾,最老的樂隊平均沒有借用任何樂器,卻達到了所有樂器都無法產生的效果。他們是「最酷」的樂隊野孩子,我不太熟悉這個名字,如果沒有看到舞臺上這樣一群老大哥,我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由年輕人組成的新樂隊。我沒想到的是,這是一個老樂隊。
  • 野孩子 那些固執唱歌的中年人
    但是長途公交汽車的線路只有幾條,很快張佺就產生了厭倦,直到認識了幾個會彈吉他的朋友。那個年代吉他正流行,雖然不是人人都會彈,但經濟條件稍微好一點的家庭幾乎家家的牆上都掛著一把吉他。在枯燥的西北生活裡,用吉他彈唱一兩首歌是最大娛樂,也是驕傲的事情。
  • 野孩子不是「好孩子」?
    河酒吧的演出總是很火紅,野孩子樂隊每周五都會在這裡進行一次演出,周六則是邀請一支大樂隊來演出,日常的時候,野孩子樂隊的幾位成員張佺、小索、張瑋瑋、郭龍就會進行個人表演。郭龍還記得當時的演出情形:「臺上跟臺下的關係特別好,每場演出像是一個整體。我們唱著,觀眾跟著喊、拍桌子、打節奏。
  • 【鋼琴譜|野孩子】自從愛上楊千嬅後,你變得怎麼樣了?
    是啊如果能夠擁有你我又何必如此不過是氣話而已會希望你能朝朝暮暮念著去馴服的人其實早就已經被你馴服了吧明明愛著還不肯認輸又是多麼的倔《Miriam》專輯封面以楊千嬅最喜歡也是幸運色的紫色為主,在限量版中千嬅還親自繪畫的卡通肖像及不倒花,她希望自己可以像不倒花一樣,並表示日後再出專輯時還會以不倒花為她的個人標誌,比喻自己的歌可以留存長久。
  • 野孩子是一個從土地裡生長出來的樂隊
    後來聽得越來越長,就越能感受得到野孩子音樂裡那些真摯的表達。」也是這一年,武銳來到了大理。有一天他經過人民路的九月酒吧,聽到裡面傳出來野孩子的歌聲,以為在放他們的音樂,趴在門縫上一看,原來是野孩子樂隊在裡面排練。久違重逢,進去打了個招呼,寒暄了幾句,就走了。「過了兩三天,他們就問我要不要加入樂隊。不然我就離開大理了。在大理如果沒有個事做,就把自己浪費掉了。
  • 《樂隊的夏天》|唱哭周迅的野孩子,他們身上究竟有什麼魔力?
    但最初成立時,只有張佺和小索兩個人,一位年輕的時候當過售票員一位做過工人,但他們都有都共同做過樂手。 1997年至今,他們經歷過成員的更替,小索的離世、樂隊的解散,2004年樂隊成員小索的離世,野孩子樂隊暫時解散。
  • 我雙手支持野孩子退賽
    只有極少數人能達到第三境界,眼裡只有月亮。所以野孩子才會收到一片討伐聲。但至少,還有那些心裡嚮往月亮的人,支持野孩子的決定。誠然,劉禹錫不會上熱搜,《竹枝詞》也不會被人拿起來細細品讀。但至少有些人,因為這首歌知道了國風的定義。可能有人會說像《滄海一聲笑》、《笑紅塵》這樣的歌曲難道算不上國風嗎?
  • 《樂夏2》野孩子退賽惹爭議?野孩子固執與堅持的背後是什麼?
    ——《竹枝詞》《樂隊的夏天》1v1改編歌曲的舞臺上,野孩子唱了這首他們理解中真正意義上的國風,舞臺幕布上一幅淡雅的水墨畫,野孩子含蓄內斂、流水般的歌聲仿佛讓我們置身於江面中,劃著槳領略了兩岸青山、輕輕流水的風景,一首用聲音搭建出詞的畫面和意境,清淨雅致!
  • 野孩子:活躍的本土音樂人讓城市更活躍
    「野孩子」也成為了被蘭州本土音樂人追捧的偶像,而每次「野孩子」回到蘭州,都會與本土音樂人進行交流,因此現在很多蘭州本土的民謠、搖滾音樂人都與「野孩子」亦師亦友。很幸運,「野孩子」巡演日前再次來到蘭州,而老記也走進了主唱張佺的住所,聽他說起「野孩子」,說起創作音樂的那些事。
  • 野孩子樂隊:用退賽捍衛藝術的自由
    但是由於違反規則,野孩子退賽。面對野孩子的選擇,製作組給予了充分的理解,也正如賽後馬東所說:「這就是藝術家一生都會面臨的那個困境,就是既要遵守規則,又要保持自由和自我。」當然,野孩子也在隨後進行了單獨的樂器演奏,算是彌補了之前對規則的「破壞」。還有一種聲音覺得,野孩子自視過高,有些目中無人。理由是,在被野孩子放棄的改編歌單中,除了那些網絡上的口水歌,也還是有著像《滄海一聲笑》《倩女幽魂》這樣的國風經典歌曲的。而野孩子卻認為這些歌曲不是他們心目中的「國風」,也未免有些太過狂妄。
  • 野孩子:張佺精神世界的孤獨和固執!
    1995年張佺、索文俊成立「野孩子」。2020年《樂隊的夏天》「野孩子」拒絕節目組提供的改編歌單,選擇自己中意的《竹枝詞》,繼而退賽!這個第一支舞臺用清唱的方式唱出《樂隊的夏天》連續兩季最動人舞臺的樂隊,在天堂和地獄之間徘徊。
  • 《樂隊的夏天》民謠殿堂級樂隊——野孩子:自信不是嘴上說的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正被年輕人(心理年輕也算的哦)追得如火如荼,搖滾帶給觀眾的燥、颯、爽……樂隊表演得酣暢淋漓,觀眾投入得如痴如醉,臺上臺下融合一體,燃爆全場,沒有什麼是看一場搖滾樂隊演出解決不了的。然而,當具有25年隊齡的民謠樂隊野孩子登臺,五人僅用和聲清唱一曲《黃河謠》,猶如一股清泉流淌心底,悠揚而空靈、豐富而厚實,靜靜地褪去城市喧囂的浮躁,與原始自然悄然融合。正如大張偉所說,空氣就是伴奏,世間萬物就是音符」。是的,那一刻,世間萬物都被他們融化,你們有沒有被他們徵服?
  • 【創享寧姐】「一人一課」,一起幫助年輕人第16講:仇蓓蓓《創業...
    【創享寧姐】「一人一課」,一起幫助年輕人第16講:仇蓓蓓《創業成長曆程》 2021-01-07 1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用樂器唱哭周迅的野孩子,是中國獨立音樂人最好的榜樣
    野孩子究竟是怎樣由幾位西北年輕人組建的小眾樂隊,進階為如今這支被許許多多獨立音樂人奉為榜樣的傳奇民謠樂隊的呢? 一、相遇 1989年,還在上小學的張瑋瑋在去新華書店的路上,被幾個穿著黑背心的傢伙,搶走了他打算買三角板的兩毛五分錢,後來他才知道,那夥欺負他的壞傢伙們有個社團名叫「七小狼」,而這裡面,有一個孩子叫郭龍。
  • 野孩子退賽風波,客觀理解,藝術需要用心傳承
    在這十一首歌的歌包裡聽來聽去都沒有調到合適的歌曲,在他們的概念裡「國風」不是那樣的,郭龍其實覺得《滄海一聲笑》《倩女幽魂》《笑紅塵》是還不錯的,或者說郭龍大哥說話相對委婉,但是野孩子樂隊的發起人張佺老師不認同,也只是覺得這三首比其他幾首歌好一些,並不是他所願意改編的,就像節目裡跟多音樂人面對改編歌曲的時候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