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沒說的話

2020-08-30 百百說拜拜

野孩子樂隊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上,演唱了最後一首歌《竹枝詞》,然後就退賽離開舞臺。包括我在內,許多人對他們的選擇感到非常困惑。張煒解釋說,這一輪指定演唱的歌單類型是「國風」,但是他認為所列舉的歌曲都和他自己心目中的國風概念相去甚遠,所以只能按照自己的本心來,選取他們認為符合自己審美標準的國風歌曲,也就是《竹枝詞》。


順著張譯的話我就一路想下去,歌單裡的《滄海一聲笑》為什麼不算是國風呢?黃霑用的是傳統民樂,宮商角徵羽,歌詞也是用了古典詩詞的手法,浮沉逐浪只憶今朝,為什麼野孩子他們就不能接受呢?《滄海一聲笑》和《竹枝詞》相比,差別又在哪裡呢?



所以,我又抄了一遍劉禹錫的《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唐)《竹枝詞》


這首《竹枝詞》的最末兩句膾炙人口,原因是用了雙關。女子行船在江中,聽見有男子在岸邊高歌。此時東邊出著太陽,西邊卻在下雨,你說它是陰天吧,它還又有點晴朗。道是無晴卻有晴,其實也可以解釋為「道是無情卻有情」,晴和情是雙關語。妹子行船,哥哥在岸邊高歌,算是撩呢還是算沒撩呢?算是無情還是有情呢?妹子還是有答案的,最終落在了「有晴」上。


如此看來,好像野孩子樂隊的最後一首歌選擇《竹枝詞》倒也很是貼切,退賽是無情和絕情的舉動,但是在這種無情和絕情之中,又飽含著他們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對其他樂隊的祝福,倒又顯得有些深情在。這些話都不用說,全都在他們選取的歌曲裡,老哥幾個情深如許,都有些文人氣息了。


但為什麼不能是《滄海一聲笑》呢?歌詞也有濤浪淘沙的意境在,也更貼合他們神仙一般的現狀。我繼續想,覺得唯一說得通的理由只有七個字:黃霑不是劉禹錫。


劉禹錫這個人念過中學的人都很熟悉,估計都學過他的《陋室銘》,且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請背誦全文並默寫」所帶來的恐懼感: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禹錫(唐)《陋室銘》


這一篇銘文放在今天,大概相當於《劉禹錫在大理的柔軟時光》。在心境上來說,應該很接近野孩子現在的狀態---在大理種地玩音樂,穿粗布衣服戴鬥笠,背著背簍逛農貿市場買菜,接待天南地北的朋友喝酒聊天烤洋芋。所以,我覺得野孩子選擇劉禹錫不是個偶然,也不單純因為《竹枝詞》的雙關。



比較喜歡古詩詞的朋友,應該對劉禹錫的「倔」有很深的印象,也能記得「前度劉郎」這個成語。劉禹錫投身「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斥到朗州任司馬。十年後才奉詔得以返回長安。他在長安前往玄都觀賞花,感慨萬千之餘,寫了一首詩《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

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

儘是劉郎去後栽。

劉禹錫(唐)《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這首詞的嘲諷意味過於濃烈,最好的律師都不能加以辯護。劉禹錫借用賞桃花這件事,嘲諷長安的各種新貴,都是自己(劉郎)離開之後才紛紛爬上來的。結果這首詩果然大大地觸怒了當時的權貴,劉禹錫二次被貶,經過好朋友們求情才被外放到了連州。在連州又呆了十四年之後,劉禹錫再一次得以返回長安。這一次回來,他又續寫了一首詩《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

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劉禹錫(唐)《再遊玄都觀》


再次回到長安玄都觀,庭院都已經荒廢,桃樹也砍伐殆盡,滿地都是菜花。當年煊赫一時的種桃道士也不知所蹤,但是上次寫詩被貶斥的劉某人,我又回來了!劉禹錫這個人因為政見被貶斥十年,因為寫詩被貶斥十四年,前前後後加起來二十三、四年,從湖南朗州一直被貶到廣東連州,回到長安之後依然頑強倔強,非要故地重遊,非要續寫一首,非要說出那七個字不可:前度劉郎今又來。我有我的堅持,我承受我的代價,但是我站到了最後。



所以,我認為野孩子選擇《竹枝詞》而不是《滄海一聲笑》或者《笑紅塵》,不單是國風不國風的問題,古典不古典的問題,而是因為劉禹錫。劉禹錫遭遇人生重大變故,謫守邊地二十餘年形同流放,但是不改本心,不肯放棄,不願同流,這一點會讓野孩子深感觸動。他們選擇劉禹錫的詩來演唱,通過這種方式來明確表達了他們的音樂理念,應該不是一種巧合。


另外一點,就是野孩子在各種訪談中反覆強調音樂形式之下的靈魂,強調音樂來自內在。音樂的靈魂是什麼我無法想像,也無從討論。不過,就劉禹錫而言,他的詩作和他的人生是不可分離的。這個人有這樣的人生,有這樣的際遇,於是他會寫這樣的詩。反過來說,在他的詩歌后面,也一定對應著他真實的生活,真實的遭遇和真實的情感。


這樣說起來,《滄海一聲笑》是一個沒有大俠生活的人,為電影創作的一首歌曲。它有民樂的調式,有古詩詞的形式,這些都歸於良好的技巧,但不應該視為源自內在的音樂。同時,風的本意是說民歌,國風來自《詩經》,指的是十五個諸侯國的不同民歌。所以,野孩子選擇《竹枝詞》,也考慮到《竹枝詞》本身就是源自蜀地的民歌,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的確更符合他們對於「國風」的理解。


關於他們的選擇,野孩子樂隊沒有做過多闡釋,也沒有說別人的理解錯在哪裡。只是堅持說,他們有他們的堅持,他們有他們的標準。和所有的手藝人一樣,他們少說多做,最終演唱了一首劉禹錫的《竹枝詞》。我認為,這個選擇本身其實已經說了許多話,做出了許多表達,且表達得非常完整。而我完全則是多事,非要寫出這麼長的一篇文字來。

相關焦點

  • 野孩子沒說的話
    如此看來,好像野孩子樂隊的最後一首歌選擇《竹枝詞》倒也很是貼切,退賽是無情和絕情的舉動,但是在這種無情和絕情之中,又飽含著他們對音樂的熱愛,以及對其他樂隊的祝福,倒又顯得有些深情在。野孩子樂隊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上,演唱了最後一首歌《竹枝詞》,然後就退賽離開舞臺。包括我在內,許多人對他們的選擇感到非常困惑。
  • 野孩子退賽被噴,為什麼上一期樸樹錄一半睡覺跑了沒多少人說呢?
    為什麼上一期樸樹錄一半睡覺跑了沒多少人說呢?野孩子雖然是從地下音樂走出來的,也影響過一些音樂人,但他們跟參賽的樂隊估計大多都不熟,也沒什麼交集,說完全沒交集肯定也有可表演完之後節目組公布了分數,壞就壞在公布了野孩子的分數,你說這是野孩子的本意嗎?還是雙方都沒想到?還是節目組想到了但為了製造話題還是公布了?不好說。總之搞得這幾個孩子確實比較難堪,我覺著對於野孩子來說這應該是他們之前沒考慮到的,事後意識到了也很自責。野孩子只是個樂隊,跟大部分樂隊一樣第一次參加綜藝節目,他們不是成天參加綜藝節目的娛樂明星,有著那些都被炒爛的所謂的明星的「高情商」。
  • 我雙手支持野孩子退賽
    上期節目,野孩子對戰超級斬,進行一輪國風改編。最終結果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他們並沒有選擇節目組提供的歌單。而是選擇了自己心中的國風歌曲,這場比賽原則上來說違背節目的規則。一開始在選歌環節,野孩子就透露出不滿意的情緒。從第一首《滄海一聲笑》到《笑紅塵》,挑到最後也沒選到一首自己滿意的歌曲,更直言對「國風」這個詞產生了新的異議。
  • 野孩子,他們真的在裝清高嗎?
    從第一首《滄海一聲笑》到《笑紅塵》,張佺挑到最後也沒選到一首自己中意的歌曲,「過吧」、「不用聽了 過吧」、「這個不是我想像中的國風」,更直言對「國風」這個詞產生了新的異議。即便在郭龍說那三首很好的情況下,張佺堅定地表示:「我倒是沒覺得它很好,只是說比其他七首能聽
  • 野孩子:張佺精神世界的孤獨和固執!
    有人說,這是該有的堅持。有人說,這是沒有做好參賽的準備,不尊重遊戲規則。在這檔綜藝的衍生節目裡,野孩子或者說張佺,用另一個靈魂告訴我們,人生所有的悲歡,最後都都會變成自己對自己的審視。張佺說:改編一首歌,就像談一場戀愛。灰白頭髮的張佺,明亮的眼睛充滿了純淨。馬東打趣:您就沒有談過不負責任的戀愛嗎?張佺正視的說:那是沒有尊嚴的。1995年野孩子成立,他們用了一年的時間從蘭州走到內蒙古。
  • 野孩子用退賽捍衛了真正的「國風」
    但大概誰都沒想到,那麼多看起來秒天秒地的樂隊沒出來反抗,倒是看起來佛系的民謠樂隊野孩子退賽了。但野孩子沒有選擇歌包裡面的那些歌,大概也不是什麼喜歡不喜歡,而是說到底,他們不認同那些歌曲符合他們心目中「國風」兩個字。
  • 《樂夏2》野孩子退賽惹爭議?野孩子固執與堅持的背後是什麼?
    直到馬東說他面臨了一個難題,在馬東的講述以及野孩子的講述中大家才明白:原來野孩子並未挑選歌包中的歌曲,他們覺得歌包中的歌不是他們理解上的國風,他們不願意改編。野孩子的張佺說:看了歌包裡的歌我們是真的不喜歡,所以我們放棄選擇歌包裡的歌。在這個賽段,我們違規了,它是一個事實,也不需要辯解吧!然後我們向超級斬表達一下歉意,希望他們在晉級以後能夠繼續加油!
  • 我也笑我原來是個天生的野孩子 原來野孩子是他
    18年前楊千嬅唱的一首歌《野孩子》,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千嬅唱的野孩子是她自己,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野孩子他。黃偉文,1969年5月21日出生於中國香港是著名的填詞人、時尚評論人,《野孩子》這首歌詞是他寫的。
  • 為什麼說楊千嬅的《野孩子》是一首不明覺厲的粵語歌曲?
    《野孩子》可能是黃偉文最遺憾的作品。這個被稱為能寫出600萬人心聲的詞作者,當年嘔心瀝血創作的《野孩子》,僅僅被選為專輯的第三輪主打歌,並且在香港「獎盃滿天飛」的頒獎典禮上只拿到一個十大歌曲的安慰獎。很多聽過《野孩子》的聽眾被歌詞困擾,這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
  • 野孩子不是「好孩子」?
    我說:「就是最野、年紀最大的那支樂隊,民謠界活化石,隱居很久,但現在到底還野不野得起來打個問號」。當天,閨女陪著我晚上看節目,當聽到野孩子這個名字時,閨女對我說:「爸爸,野孩子是很野嗎?那他們不乖,不是好孩子」。
  • 《樂隊的夏天》竇唯音樂被毀,野孩子說出沒人敢講的實話
    中途他們停下來,說了一大堆,然後又燥了起來。我個人感覺,最後的那短短的幾十秒才是他們這首歌該有的樣子。前面那一大段,像是《中國好聲音》裡直接翻唱了一個男版。Haya達達樂隊《再見》達達沒明白其實佺爺曾經沒有現在這麼仙,曾經的野孩子也不是這個樣子。曾經野孩子的主唱小索因為癌症突然去世後,佺爺一個人背著吉他走遍全中國,路過一處便在路邊彈琴唱歌,慢慢的了解中國各個地區的唱腔。歸來時,便有了今天的野孩子。很多事情,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有權力對其評頭論足。我們當然可以說他破壞比賽規則,當然他有任性的地方。但我在看視頻時看到很多人刷他「裝X」真的很難受。
  • 野孩子是一個從土地裡生長出來的樂隊
    野孩子是一個長在土裡的樂隊對於野孩子,你們有太多的誤解。看過野孩子現場的一位歌迷形容他們:張佺似俠客,武銳如君子,馬哥似豪傑,小旭若書生。在此之前,他也聽過野孩子。只是,初次聽時,他並沒覺得野孩子的音樂好聽。「野孩子的歌不是一聽就讓你覺得動聽的歌,就是覺得彆扭,和你以前聽的歌都不一樣。
  • 野孩子違規退賽,到底是對還是錯?
    野孩子說:民謠就是民族的歌謠,而真正的民謠不是流行而是流傳。這句話很深刻,為當代年輕的民謠樂隊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野孩子的名字和他們的個性太契合了,五個人裡有三個摩羯座,而摩羯座是十二星座裡面最有個性的,決定的事情是絕對不能輕易改變,摩羯座的忍耐力很強大,同時也非常勤奮,他們心中總是背負著很多的責任感,所以野孩子能寫出黃河謠裡對黃河和對家的責任。
  • 野孩子 那些固執唱歌的中年人
    這首20多年前因為身在杭州思念家鄉蘭州而寫的歌,幾乎成為了所有蘭州人的公共記憶,也伴隨著野孩子這支樂隊20多年的更迭,總是攜帶著很多信息,甚至漸漸與歌曲本身脫離了關係。張佺說希望下次演出的時候,會唱的朋友能一塊兒唱,這樣這首歌才會更有意義。這支成立了20多年的樂隊有太多的故事,每談到一個話題,成員都會不自覺地感嘆一句「這段很長很複雜啊」。
  • 「野孩子」,裝比嗎?
    馬東說透了,「樂夏2」是比賽型的節目。其實我之前會寄託很多東西,也是馬東說的這個話讓我回歸理性,其實這就是一個綜藝節目,不要附加什麼情懷或者其他太多東西進去。然後,野孩子因選歌違規退賽了。唱了一首不在選歌單裡的「竹枝詞」,今天這網上,說什麼的都有。
  • 只有倔強的「野孩子」,還試著給年輕人「上一課」
    其實節目組在剪輯過程當中也體現出來了,野孩子不是沒有想過嘗試遵守規則,郭龍老師自己說了,以前也和老夥計張瑋瑋一起演唱過《笑紅塵》,尤其是有情懷的網友們也覺得,像《滄海一聲笑》或是《倩女幽魂》這樣的經典歌曲不能夠成為候選麼
  • 野孩子,不願守規則的藝術家
    面對野孩子的選擇,製作組給予了充分的理解,也正如賽後馬東所說:「這就是藝術家一生都會面臨的那個困境,就是既要遵守規則,又要保持自由和自我。」野孩子:想念蘭州,黃河謠 野孩子最早的靈魂人物是小索和張佺,後來小索在2004年因病去世,所以對很多聽眾來說,他只是傳說。 張佺說,他很早之前是蘭州邊上一個城市的售票員,每天坐在車上拿一個小屁兜完成一天的工作,但他特別喜歡音樂,喜歡彈吉他、聽流行歌。
  • 野孩子,不願守規則的藝術家
    面對野孩子的選擇,製作組給予了充分的理解,也正如賽後馬東所說:「這就是藝術家一生都會面臨的那個困境,就是既要遵守規則,又要保持自由和自我。」野孩子來新世界看了幾眼,現在又準備回到自己的路上。這群不守規則的野孩子們,自始至終在守護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尊重,和理解。
  • 《樂隊的夏天》:野孩子用退賽,捍衛了他們心中的「國風」音樂
    當把這11首歌曲聽完後,野孩子樂隊的主唱張佺表示自己選不出來,想要棄權。張佺說,它那個上面寫的國風,這兩個字顧名思義,就是它跟我理解的國風是,完全兩回事。」《竹枝詞》——這是野孩子樂隊選擇的歌詞,這也是野孩子所理解的「國風」音樂。野孩子認為這首歌是有傳承、有歷史,符合他們心中對「國風」音樂的標準。節目組說,這樣就意味著違背規則了。野孩子的回答直接就是一個字「是」。
  • 專訪野孩子張佺:吟遊詩人的夏天
    虛度著好時光生活不該是一杯醉人的酒醒來的人他從不說出來提起野孩子,很多時候都避不開那間當年的地標性存在——三裡屯南街的「河酒吧」。▲ 河酒吧,2003,© Anaïs Martane沒想到河酒吧沒賺到錢,卻迎來了北京音樂圈最黃金、光輝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