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粵|今日夏至:防暑防曬防寒涼,穿衣飲食tips都在這了

2020-12-27 瀟湘晨報

2020年6月21日05點43分,太陽到達黃經90°時,我們將迎來夏至節氣。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我國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落大多為14小時左右。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我國古人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意為鹿角脫落,雄蟬鼓翅而鳴,一種名為「半夏」野生藥草開始生長。

21日,廣東大部晴間多雲,大部分市縣有(雷)陣雨。最高氣溫:南部沿海:30~32℃,其餘大部分市縣33~35℃,中北部的部分市縣有35℃左右高溫。

南方日報記者 梁文祥 攝

夏至時節已入盛夏,暑熱較盛,日曬較強,日間外出勞作活動容易中暑曬傷。

但是天氣越熱人們就越愛趨涼避暑,而貪涼過度又易損傷人體陽氣,引發感冒、咳嗽、胃腸不適、關節疼痛等疾病。

因此,夏至時期調理養生的重點是防暑降溫,護膚防曬,同時避免過度寒涼,以防寒證叢生。

《黃帝內經》云:「先夏至日為病溫,後夏至日為病暑」,說明夏至之後氣溫更高,氣候更熱,常呈暑熱高溫之勢,戶外工作應謹防中暑。

中暑的主要誘因是外界的高溫環境。

人體在高溫環境下容易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機體的熱平衡受到破壞,二是出汗過多引起水、電解質紊亂。

常見的中暑症狀是頭暈、噁心、胸悶、心慌、口渴、乏力、四肢發麻等;如未得到及時處理,則會進一步出現面色蒼白、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重症;嚴重者還可出現高熱、意識恍惚、休克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南方日報記者 胡國球 攝

夏至時節安排室外工作或體育鍛鍊時,應避開烈日熾熱之時,特別是中午時分暑熱更重,應儘量避免外出,以防高溫中暑。

戶外工作者尤其注意防暑降溫,一旦出現中暑症狀,可採取以下措施:

1.迅速撤離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

2.採取物理降溫措施。如頭部冰敷,全身用溼涼毛巾擦拭,或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

3.及時補充水分,可適量飲用淡鹽水及其他清涼飲料。

4.服用治療中暑的藥物,如十滴水、人丹、藿香正氣水等。

5.如果出現虛脫、意識障礙等中暑重症,應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夏至期間光照強烈,紫外線容易損傷人體皮膚,引起皮膚灼傷、色斑、紅疹等病變,過度照射還會引發皮膚癌,因此夏日外出要格外注意護膚防曬。

使用遮陽傘、遮陽帽、太陽鏡,塗抹防曬霜是外出防曬的常用措施。其實,選擇合適的衣服也同樣重要。

在炎熱的夏季,穿著深色衣服比白色衣服更能防曬。

南方日報記者 錢文攀 攝

雖然深色衣服比白色衣服吸熱多,但只要衣著寬鬆,吸收的熱量可以成為衣服內空氣對流的動力,就像夏季午後,地面受熱容易形成局部對流甚至帶來雷陣雨一樣,衣服內的空氣對流,也可將皮膚表面的汗液和部分熱量帶走,人體自然感覺涼爽。

淺色衣服在隔絕紫外線的作用上不如深色衣服,特別是那些白得耀眼的衣物,常常含有螢光增白劑,它會將紫外線反射到人們的臉部,加速黑色素沉澱。紅色、藏青色、黑色等深色衣服是較為理想的防曬服色。

南方日報記者 董天健 攝

在衣服的材質方面,亞麻、大麻等麻質衣物的防曬效果最好,可作為防曬衣著的首選。

滌綸化纖的衣服防曬效果也好,但皮膚的舒適度較差。

而人們平時常穿的棉質衣服,在防紫外線方面則略遜一疇。不過棉質衣服在吸汗透氣、乾爽舒適方面存在優勢,只要尺寸寬鬆,仍可作為夏季防曬衣物的選擇之一。

因此,選擇一身乾爽、寬鬆的深色衣服可以幫你度過炎炎的夏日。

夏至陽盛,暑熱較重,出汗較多,日常飲食可適當進食清涼瓜果、湯水、涼茶以消暑清熱,解渴除煩。

在夏季眾多的時令瓜果中,西瓜是首選的消暑水果。

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西瓜味甘性寒,有清熱解暑,除煩止渴,通利小便功效。

其瓜皮又名西瓜翠衣,性味甘涼,煎水煲湯飲用,可治暑熱煩渴、水腫溼困。

另外,冬瓜也是夏季消暑的常吃瓜果。

冬瓜味甘淡,性微寒,有除煩止渴、祛溼解暑功效。

其瓜皮也能利水,瓜仁清熱化痰,均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冬瓜、薏仁、扁豆煲湯是夏日消暑利溼的常用湯水。

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另還有綠豆湯,也是人們夏日消暑的喜愛飲品。

綠豆味甘性寒,有清熱、消暑、利水、解毒功效,尤其清熱解毒之力較強,對熱毒內阻,瘡瘍癰腫效果較好。

至於涼茶方面,推薦廣東人常飲的五花茶。

五花茶是廣東傳統涼茶之一,由金銀花、菊花、槐花、木棉花、雞蛋花組成,此五花葯性寒涼,合而煎服有清熱解毒、消暑去溼功效,其清熱下火之力較綠豆湯更強,不適宜長期飲用。

南方日報記者 石磊 攝

其實大多數的瓜果及綠色蔬菜性質都偏寒涼,如黃瓜、絲瓜、苦瓜、香蕉、蘋果、梨、甘蔗、西紅柿、萵苣、茄子、菠菜、莧菜、芹菜、空心菜等,在暑熱天氣經常食用均有清熱祛暑效果。

但是荔枝、龍眼、榴槤、櫻桃等熱性水果則應少吃,以免助熱生火加重暑熱困阻。

夏至時節正值盛夏,此時氣候炎熱,陽盛於外,人體陽氣走於肌表,人們常感身熱難耐。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至養生就應順應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切勿貪涼過度。

一旦陽氣受損,陽虛生寒,則會引發各種寒證痛證。夏季傷陽,無以溫養,冬季來時機體抗寒無力,手足不溫,將會更加怕冷。《黃帝內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南方日報記者 王良珏 攝

夏至時期暑熱較重,人們喜歡趨涼避暑,如空調製冷、飲冷吃冰等,多又引起陽氣損傷。

夏日養生如何把握好尺度,既能消暑而不傷陽,又能降溫而不生寒呢?

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點:

1.空調製冷溫度不宜低於26℃,或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以免溫度過低、溫差過大損傷體表衛陽。

2.避免空調風口直吹頭背(人體陽位),以免風寒襲陽直損陽氣。

3.避免大量進食冷飲、雪糕等冰冷食品,以免寒涼直中損傷脾陽。

4.進食西瓜、冬瓜、綠豆湯等寒性瓜果、湯水時儘量避免冰鎮而吃,以免寒上加寒重傷脾陽。

5.服食清熱降火、消暑降溫的涼茶、湯水時應適可而止,以免下火過度傷人陽氣。

6.飲冷吃冰後胃腸不適,可適當喝點薑湯、熱茶以溫中散寒,扶陽暖胃。

7.空調受寒,手足不溫可適當增加活動,最好有微微汗出,以昇陽助氣,發汗祛寒,促進氣血流通。

8.避免炎熱高溫下運動勞作,既防中暑,也防汗出太多,氣隨汗洩而損陽傷陰。

銀菊飲

材料:金銀花10克,菊花10克。

製法:金銀花、菊花放茶缸內,沸水衝泡10分鐘,加糖調味,放溫飲用。

功效:消暑清熱解毒。適合暑熱天氣,目赤咽痛,口腔潰瘍之人飲用。

綠豆瓜皮粥

材料:綠豆100克,西瓜皮500克,白米150克。

製法:西瓜皮洗淨切塊,綠豆洗淨浸泡1小時,白米淘洗乾淨,在煲中加水2500ml,先煮綠豆至裂開,然後加入西瓜皮、白米,適時攪拌,煮至粥成,加糖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利溼。適合暑溼困阻,舌苔厚膩,皮膚瘡癢之人食用。

消暑防曬湯

材料:西紅柿200克,胡蘿蔔200克。

製法:胡蘿蔔洗淨去皮切粒,西紅柿洗淨切塊。熱鍋,加油少許,倒入胡蘿蔔略炒,然後加水適量,放入西紅柿,大火煮開至熟透後關火,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生津,消暑防曬,益肝明目。適合暑熱天氣,戶外工作之人食用。

夏枯木棉脊骨湯

材料:夏枯草30克,幹木棉花30克,扁豆20克,陳皮5克,蜜棗3枚,生薑2片,豬脊骨500克。

製法:上述材料洗淨後放入煲內,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清熱利溼,消暑解毒。適合暑溼困阻,煩熱難眠,目赤尿黃之人食用。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醫師 成傑輝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夏至|暑雨催「夏至」,蟬鳴聲裡惜清涼
    今日 05:43:38 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四個節氣。古人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夏至」是我國出現最早的節氣。《尚書》記載,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這四個節氣。夏至·三候我國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每五天一個變化。「一候鹿角解」說的是: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
  • 「寶寶營養室」之二十四節氣飲食推薦「夏至」的飲食
    「寶寶營養室」之二十四節氣 飲食推薦 「夏至」的飲食 夏至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白晝最長。此時,大地雖然炎熱,但陰氣生而陽氣始衰。夏至前後,高溫、潮溼、暴雨頻繁,上海此時梅雨天氣持續,體弱的寶寶易生腸道疾病。
  • 夏至的文化內涵與時令飲食
    陽性的鹿角開始脫落;雄性的知了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喜陰的半夏在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說起來這種草正是因為它在仲夏時分生長出現擦得到了「半夏」的名字。 而這兩句詩描寫的正是「晴天裡的夏日雨」這種奇妙的景象,詩人善於觀察生活的態度值得學習。
  • 微信夏至節氣快樂動圖表情包,發朋友圈的夏至早安句子
    歲月拈花,淡看浮華,夏至更添幾分嬌豔。又到夏至,願你清涼舒爽,幸福一夏!2.活在世上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遇到困難和煩心的事情,聽聽別人的奉勸,也有好處,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但是,化解矛盾主要靠自己。相信你自己,大千世界,總有屬於你的角落。要相信自己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著,總有一天會帶著驕傲的翅膀回來。夏至早安!
  • 今日夏至丨想你的夜漸漸變長
    黃剛攝「夏至不過不熱」中國人有以伏計日法「三伏天」中的「伏」就是指「伏邪」這是一年中氣溫最高而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從夏至後第,新麥已經登場這一天,人們要品嘗新面既是慶祝豐收,也是嘗鮮劉玉桃 攝「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許多地方都流行夏至吃麵炎炎夏日,來上一碗爽口的麵條
  • 夏至節氣吃什麼養胃 夏至飲食養生要點
    夏至養生可是很重要的,因為夏至到了很快就進入三伏天了,三伏天可是相當熱的階段。想要在炎熱的天氣中,健康度過不生病的話,需要想法子注意飲食。因為人們需要從飲食攝入營養,滋養身體。因此,快來看看夏至養生要知道的飲食要點,一點都不能落下。
  • 2020夏至快樂早安祝福圖片,最美暖心的夏至問候句子
    2.夏至不請自來,生活別樣精彩渲染雲彩的裳,悠閒一路滿載解開心中的結,快樂就會盛開撐起綠蔭小傘,不怕太陽直曬風扇轉得挺歡,吹跑悶熱不快邁開輕鬆步伐,走出自我風採還有我的問候,願你喜笑顏開!早安~3.蟬鳴聲聲不間斷,稻花香裡說豐年。花開半夏,滿園鮮豔。花開花落,風輕雲淡。今日,夏至,已至。
  • 今日夏至,天象奇觀「金邊日食」與避暑香珠
    今日夏至,恰值父親節,又巧遇十年難得一見的天象奇觀「金邊日食」。日食發生是日月運行規律中的自然現象,但在古時卻被認為是兇兆,會由天文官主持「焚香救日」儀式,古籍記載,在日月剝蝕之時,香的作用就是禱告上蒼的信使與媒介,先民以為嫋嫋青煙可以像無線電那樣,將心意識中祈禱的念頭與信息上達天聽,這在今天看來是荒唐的迷信,但這一儀式對當時的人心安撫作用,其價值卻無可否認。
  • 夏至飲食養生丨開啟最酷熱時期如何吃出健康
    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每年6月21日-22日這段時間,太陽運行至黃經90°時為夏至交節點,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天氣逐漸進入炎熱,但是夏至不代表「三伏天」的來臨,頭伏是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也就是廣東省三伏天7月16日才開始),在常年夏天廣州要和高溫悶熱天氣長期打交道了
  • 健康關注夏至防暑,喝一碗賈寶玉喜歡的蓮葉羹
    來源:醫食參考  今年6月21日為夏至日,夏至以後,地面溫度逐漸上升,正式進入盛夏。在天氣炎熱、多雨多溼的盛夏季節裡,該吃點什麼防暑保健呢?不妨學學《紅樓夢》中的養生智慧。這「蓮葉羹」「小荷葉兒小蓮蓬兒的湯」是解暑佳品,賈府上下,夏日來臨時都要飲蓮葉羹以解熱利溼、防治暑病。
  • 【科普】熱҈得҈字҈都҈冒汗҈——持續高溫,防暑秘籍...
    持續高溫防暑秘籍請收藏!1熱得字都冒汗 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在外面逛的人一定很少吧?連續幾天的高熱,大家直呼快受不了,但是!還沒有結束! 並且,未來的幾天,都將持續的高溫,相信您一定需要這樣一份防暑秘籍!01.高溫出行多注意 在高溫高溼天氣減少外出,老年人在室外溫度超過32攝氏度時,儘量避免外出。年輕人在室外溫度超過35攝氏度時,儘量避免在戶外工作或劇烈運動。出行要避開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的高溫時段。
  • 今日大暑「炎」值爆表,做到這個字就能樂不思「暑」|談天說粵
    當太陽到達黃經120°時我們將迎來大暑節氣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我國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螢火蟲卵化而出,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溼減弱
  • 一起看夏至未至,我們都是立夏與傅小司
    今天就是夏至了,說明了什麼?說明已經真正的進入夏天了。大家都知道夏至是什麼嗎?夏至都應該吃些什麼嗎?都應該做些什麼嗎?哈哈哈,不知道吧!小編也不知道,怎麼辦!        嘻嘻嘻,開玩笑的啦,小編可是百科知識倉庫哦,當然是什麼都知道啦!快快快,小編這就來給你科普一下!
  • 二十四節氣詩書——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  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夏至不是最熱的時候,到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進入「三伏」,是一年最熱的時候。  夏至氣候特點: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時有雷陣雨。唐代劉禹錫有「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名句。物候為: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  夏至陽極陰生,一直到「三伏」陽氣盛於外。《黃帝內經》主冬病夏治,通過溫補陽氣,散寒驅邪,吸收陽光,多食苦菜,治療秋冬疾病。
  • 夏至節氣,記得吃它,既營養又有寓意,涼爽開胃,清涼一整夏
    一年一度的夏至節氣又到了,中國人講究應季而食,到什麼季節吃什麼,夏至的飲食文化各有特色,其中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按照習俗,在燥熱的盛夏吃一碗代表性的夏至涼麵最應景不過了!一是為了取一個好彩頭,另外,也有提醒大家注意防暑降溫的含義。
  • 今日夏至,吃什麼好
    「至」有「極致」、「最」之義「夏至」則可以稱作夏季之「最」這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將隨即到來悶熱、潮溼是這一時節最明顯的特徵 夏至面   「冬至餛飩夏至面」,說的就是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時的飲食風俗,每年夏至的時候,溫度都會開始變得炎熱起來,此時,再吃一些熱食就十分燥熱了,因此,每到夏至時分,涼麵等冷食就開始熱賣了。
  • 今日夏至,這碗涼麵記得吃,清爽開胃,簡單有料,好吃又應景!
    這道麻醬雞絲涼麵最近這幾天我常做給老公吃,他喜歡吃麵條,一日三餐,必須吃到一碗麵條才行。回到家裡,吃到這碗涼麵,感覺做什麼都值得了。我們這裡是關中西部地區,吃麵條是我們這裡的飲食習慣,自古以來就是麵條文化的發祥地,各種各樣的麵條層出不窮。在每個人的成長歲月裡,幾乎每天都在吃麵條。
  • 今日夏至 | 在最長白天觀賞「金邊日食」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寫到「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日影最短、白天最長、黑夜最短,即如古人所說:「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
  • 今日夏至,俗語「夏至三庚入伏」,啥意思?看看今年哪天入伏?
    今天是父親節,同時也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已經有了20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周代的時候,人們就通過土圭測日影的方法確定了最早的四個節氣,這個節氣之中就包括夏至,至的意思就是達到的意思,所以夏至的意思就是說,夏天已經來臨了,夏至這一天白晝的時間最長,太陽的角度最高,古人非常看重夏至這個節氣
  • 俗語:夏至臨端午,田裡不打鼓,啥意思?夏至有多重要?
    俗語:夏至臨端午,田裡不打鼓,啥意思?夏至有多重要?自從搬到北方過後,對夏天已經不那麼有感觸了。到了夏天,南方都是又溼又熱,許多農作物也是到了生長的旺季,而在北方,卻像在春天一樣。古人對於夏天,有很多說法,有說夏天是花謝之季的,也有說夏天是苗盛之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