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長廊裡,農民起義很多,黃巢起義,太平天國起義,這裡我們要說一說陳勝吳廣起義,歷史教科書上給這次起義也冠上正義之師的名目,可見它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得到了歷史的認可,可是作為領袖的陳勝卻在當初慘遭眾叛親離,一代英雄竟然被一個小車夫殺害,落得一個悲慘下場,我們來看看這事怎麼回事?
陳勝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出身,沒什麼文化,卻有膽有識,慘遭暴秦壓迫剝削,集結吳廣等人起義,想推翻秦始皇的統治。隨著他的稱王,他的部下也一個一個割據一方,坐地稱王。最後陳勝慘死他鄉。
1、 陳勝稱王時機過早。
陳勝起義一個月後,攻下了陳縣,在其他人鼓舞和慫恿下,考慮再三還是稱王,號"張楚",封吳廣為"假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的建立,當時陳勝稱王前也有人反對,擔心根基不穩,會造成民心不穩。但是陳勝沒有聽取反對意見,急忙稱王。這就造成他的部下們後來領兵打仗後,在當地割據一方,紛紛想稱王。我估計他們心裡都是這樣想的,你陳勝是農民,因為起義攻陷了幾個城池就可以稱王,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我們骨子裡是一樣的,也是農民,也可以攻城略地。所以最後陳勝身邊只有吳廣還在。
二、陳勝稱王后西進失敗。
陳勝稱王后,與將領們一起制定了"主力西徵,偏師略地"的策略,最後的目的是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可以看出,陳勝野心很大。,之後他命令假王吳廣攻打滎陽,滎陽戰略位置很重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反秦的成功與否,但是滎陽久攻不下,陳勝改變策略,另外安排周文直接進攻函谷關,但是秦二世集結隊伍來平叛,幾十萬大軍壓境,周文寡不敵眾,被打的落花流水,最後自盡而死。吳廣也在這場戰役中與將士意見不合,被殺害。
陳勝都沒有直接參與這兩場至關重要的戰役,只是安排下屬去領兵打仗,要知道政權才剛剛建立,正是需要建功立業的時候,這時候民心明顯還不夠,需要籠絡民心,陳勝卻坐在陳縣指揮,那時候有沒有電話,信息傳遞不及時導致戰略沒有及時調整等造成最後兩場仗打下來,已經七零八落。康熙也曾幾次御駕親徵,要知道皇帝親自坐鎮打仗,對士兵來說,士氣大振,或許當初陳勝親自率軍西徵,說不定也就攻下了滎陽,奪過了函谷關,中國歷史要重新寫,或許也就沒有劉邦項羽什麼事了,但是我們無法重新演練歷史。陳勝坐在陳縣的帝王寶座上,享受美酒佳餚,或許還是左擁右抱,誰又知道呢,總之,他沒有親臨現場,沒有振奮士兵士氣。
三、陳勝忘了曾經的誓言。
陳勝在起義初期就跟同鄉們說過:"苟富貴,勿相忘。"就是說,等到我有錢了,一定不會忘記跟我一起受苦的你們。可是等到陳勝稱王后,有同鄉來找他,他都閉門謝客,最後還是老鄉在外出的時候聽到有人喊他的名字,才把老鄉帶回去。但是這位老鄉經常跟別人講陳勝過去的事,陳勝聽著很不舒服,最後居然殺了這位老鄉。實在是不明智。漸漸的,陳勝身邊的人漸漸跟他離心離德,最後軍中將士也是這樣對他的。可見,陳勝也是個不分輕重,不明留舍的人。
更誇張的是,對得勝歸來的將領們,陳勝安排專人監督,只聽取這些監督人的言語,不分青紅皂白,最後,將領們就不再以陳勝馬首是瞻,或許是心灰意冷了,不如自立為王。
就當陳勝把剩下的隊伍組織起來想東山再起的時候,被給他做了幾個月的車夫莊賈殺害了。一代英雄就這樣留下遺憾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