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腩到底是牛身上的那個部位呢?

2021-02-22 牛羊班

市場行情 | 行業資訊 | 價格走勢 | 交易信息

掃碼關注公眾號

快速獲取牛羊情報

 「牛腩」一詞,常見於粵語,也許因為香港茶餐廳文化在北方漸漸流行,現在普通話也接受牛腩了。但國標GB/T 27643-2011「牛胴體及鮮肉分割」裡面,是沒有這個詞的。那麼,牛腩到底是牛身上的那個部位呢?


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

牛腩只是一種統稱,如果依照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國外進口的,是以切成條狀的牛肋條為主,是取自肋骨間的去骨條狀肉,瘦肉較多,脂肪較少,筋也較少,適合紅燒或燉湯。


在裡脊肉上層有一片筋少、油少、肉多,但形狀不大規則的裡脊邊,也可以稱作牛腩,是上等的紅燒部位。

牛腱也可以算是牛腩的一種,筋肉多,油少,甚至全是瘦肉。因此一般用來滷,不適合燉湯,更不適合紅燒。


以香港對牛肉的分割標準為例,牛腩大致可分為坑腩、爽腩、腩底、腩角和挽手腩,當中最普遍是坑腩。

坑腩屬近腰肋骨的肉,除去肋骨後會出現一條條坑,所以稱為坑腩。其肉質韌性大,肥瘦相間,最適合用作燜或煲湯。


牛腩外形呈橢圓形狀,肉塊扁平,其肉中有筋,肌肉間脂肪明顯;性溫,味甘鹹;烹調方法主要為燜、燉、紅燒等。

但這些名詞仍然是俗稱,不同店家指代的,可能不完全相同,下面我們配上圖片,以讓大家分辨清楚。

牛腩分類:

坑腩(無骨牛仔骨):牛味最濃,取自牛胸前的牛仔骨,或旁邊牛肋條部位的肉。

崩沙腩:牛的橫膈膜,連著少許的肉。

爽腩:又叫「牛白腩」,是牛肚皮的腩位,位於牛的橫膈膜附近。

挽手腩:集坑腩和爽腩的優點於一身,味濃有韌性。

腩底:連著坑腩近牛皮下的一塊肉,又粗又韌。

腩角:爽腩和坑腩中間的一塊肉,分量極少,四面都有軟膠質,非常爽脆。


先貼一張圖,這裡面分別有:

1、爽腩

2、挽手腩

3、坑腩

4、崩沙腩


坑腩,最普遍的一個部位。

坑腩是牛肋骨之間的肉,肉味較香濃,連著牛骨軟膏。

按描述,坑腩為牛胸前八支骨腩肉。


牛有13根肋骨,按照美國式的分割法,前5根的部分是brisket,6—12根是plate,13根及後面是flank。估計這裡的8根,就是6—12這七根加不知道第5還是第13根肋骨的部位,即主體仍是plate。


下面這張圖是整頭牛,按歐洲或美洲的分割法分出來的肉名,不用仔細去看。因為很多情況下,說胸啊、腹啊,哪怕是英文名,不同國家的分割法都不一樣,最方便就是拿骨骼橫剖面來說明。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橫截面。


坑腩包括了貼著肋骨的筋膜,以及圖中0037的肋間外肌/內肌,如果厚一點,估計也會帶著脂肪和上部其它肌肉。


崩沙腩,是牛的橫膈膜,筋膜連著少許的肉,肥瘦剛剛好。


橫膈膜在腔內,也就是肋骨裡面,兩端連在肋骨,而不是整個貼著。而上面提到的坑腩,是在肋骨間和肋骨外面。

在下圖,就是0012的部位。

爽腩,又稱牛白腩,割出來後就是一塊薄薄的筋膜,口感帶韌性,爽而脆。

而爽腩的位置,就在站立的牛的腹部正下方,與坑腩連接。


挽手腩,顧名思義就是筋膜、軟膏都有的部位,從第一張圖也可以看出來,連接在爽腩和坑腩之間。


有圖指示的就是這4個部位了,另外兩個詞如腩底、腩角則指代得不是很清楚,有些看描述是挽手腩,有些是爽腩。

但回到最初的問題,滿街的牛腩,特別是在非南方語言地區,估計從brisket,plate到flank,整個牛胸腹部的肉,甚至包括chuck的某些部位,都可以叫做牛腩,因為反正做成紅燒或者咖喱味,也不一定能夠吃出來。

來源:網絡

—end—

牛羊班生意群

是一個肉類交易信息服務平臺

生意交流 | 信息共享 | 合作共贏

為牛羊肉生產廠家、牧民、合作社擴展銷路,為食品機械、包裝廠家尋找客戶,為餐飲、經銷商尋找牛羊肉相關產品的信息渠道!為大家提供行業資訊,牛羊肉價格分析,市場走勢等有價值信息!


添加上方微信

回覆:牛羊班

申請加入牛羊班生意群

溫馨提示:本群為會員制生意社群,付費加入,非誠勿擾

相關焦點

  • 美食 | 牛腩最矜貴部位該怎麼吃,香港米其林指南入選餐廳來告訴你
    進店後才知道,原來牛腩還會細分不同的部位,那到底我以前吃的牛腩是什麼部位……(懵)。不過在新仙,牛腩的部位絕不含糊,老闆嚴選了三個矜貴的部位:坑腩、爽腩、崩沙腩。如果問試吃後感覺味道如何?那就引用蔡瀾先生說的「肉新鮮,沒有偷工減料,哪有不鮮美的道理!」
  • 和牛系列一、和牛部位
    牛肉部位因為有臺灣、香港、普通話的翻譯版本,幾個名詞說了,其實就是一個部位,下面小編簡單介紹:*此圖是臺灣翻譯
  • 牛部位講解丨什麼是牛黃瓜條?
    我們在買肉時總能聽到牛黃瓜條這個詞,對於很多不太懂的朋友來說,很容易會產生疑問,牛肉跟黃瓜到底是怎麼扯上關係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名字?它到底是牛哪部位的肉?為了解決大家這部分疑問,今後我會出一個牛部位肉系列的講解,把我們日常中聽到的牛肉部位名稱詳細解讀一番,這樣朋友們以後聽到這些部位肉名稱時,就都可以清楚的知道它在牛的哪個部位,適合做什麼菜等等。
  • 全世界的牛都是這樣部位分解的,快來了解一下吧
    作為一個合格的牛肉吃貨,不光要完全了解牛肉部位分布,還要深諳各部位肉的食用方法。因牛 的運動量不同,不同部位肉的口感、脂肪等均不同,當然相對應的食用方法也不近相同。
  • 「牛小排」是什麼部位?為什麼賣那麼貴?牛小排好吃嗎?
    有很多人把「牛小排」列為自己最愛吃的部位,沒有之一。個人認為,牛小排只有一個缺點——貴,同等級相比較,牛小排價格甚至要高於三大經典部位的眼肉和菲力,作為「非主流部位」,牛小排的價格一直是最高的,當然它的口感也讓這個價格冠軍當之無愧。
  • 什麼是好牛腩 | 爽腩、挽手腩、坑腩、崩沙腩???
    不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27643-2011「牛胴體及鮮肉分割」裡面,還是沒有「牛腩」這個詞。香港人對牛腩分割的倒是頗為精細,在香港餐務管理協會的網站上註明了牛腩的主要來源:取自牛的腰窩靠接大腿的部位,即位於前腿與後腿之間,亦稱牛腹脅肉。
  • 吃牛肉有學問:牛身上哪個部位好吃?各自適合什麼烹飪方式?
    去超市買肉,不但要吃肉而且還要吃牛肉,還要牛身上最好的裡脊牛肉,40多塊錢1斤,著實不便宜。牛肉所含的胺基酸和蛋白質都非常豐富,而且牛肉還有暖胃和益氣的作用,和豬肉比起來,它的營養成分更適應人體需要。重要的是味道十分鮮美,對處於生長發育和需要滋補的人特別適合。
  • 牛身上這種部位,男人吃了它生龍活虎,女人卻很少吃!
    牛身上這種部位,男人吃了它生龍活虎,女人卻很少吃! 通常牛身上的牛鞭一直都是男人的終極利器,對補腎壯陽有著獨特的功效,一般男人吃了生龍活虎,但是女人卻很少食用。一般如果家裡人燉了一次牛鞭,為了防止孩子出現早熟現象,都不會讓孩子食用,女人也是避而遠之。面對牛鞭的獨特功效,如果女人吃了牛鞭又有什麼反應呢?
  • 超全的吃牛指南,看完你就是吃牛肉專業戶了!
    煎牛排、涮牛肉、牛腩湯、牛肉漢堡……如果讓我報一串關於牛肉的菜單,估計永遠也報不完。可以說,牛渾身上下都是寶,每一份部位端上來都是一道大菜。牛身上有哪些寶?好的涮肉片,水煮大概兩分鐘,就能煮出牛肉湯味了,把煮熟的麵條加進去,在麵湯裡加點醬油,如果有條件加一把蔥花,那個香味絕了!
  • 我保證,這兩張圖,能讓你讀懂牛肉的各個部位,還能記一輩子
    我給你們看看哈,這圖我是怎麼畫的:沒想到的是,我把這張圖發到朋友圈之後,不少人都說,看了這張圖才算是真正理解了牛的各部位到底是咋回事兒,畫工雖簡單粗暴,可卻一目了然啊!於是,我決定,把這張圖再細化一下,將咱們平時常會買and常會吃的,牛身上的主要部位,都給大伙兒「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至於看完這張圖,你能不能一下明白了「一頭牛」,還請你們留言區告訴我哈~因為這樣,我才好接著往下畫羊肉、豬肉的啊
  • 回族人買牛肉,通常會買這3個部位,老闆看到,絕對不敢忽悠你!
    對於健身的人來說,牛肉是必須要吃的食物,高蛋白低脂肪,吃了完全不用擔心會長肥肉,而且還能強身健體,十分適合老人和孩子,牛肉的吃法有很多,可以清燉,可以紅燒,可以煎牛排,由於牛肉價高,不如豬肉普及,所以很多漢人並不太會挑選牛肉,更別說挑選一塊好的部位了,牛肉和豬肉一樣,不同部位則有不同的口感
  • 香港最闊的一碗麵之中,吃到豬身上最好吃的部位
    所謂「牛蒡」,並不是牛身上的部位,而是一種可食用的植物。又名「東洋牛鞭菜」。一小碗牛蒡,色澤金黃鮮亮,每一根都蘸滿了芝麻。朋友第一眼看到時,覺得應該是豬肉,但又挺像牛腩,無法做出準確判斷。於是他夾了塊肉放進嘴裡,咀嚼了幾下,起初仍然覺得既像豬肉又像牛腩。再細細咀嚼回味,才很有把握的說這一定是豬肉。
  • 牛腩界的明星飯堂來了,老闆還是叱吒風雲的山雞哥陳小春
    哼~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什麼美味,走進了娛樂圈,還邁向了國際!牛腩燜得恰到好處,軟綿而不爛,嫩而有嚼頭。特別是酥脆的崩沙腩,嚼起來」咔咔咔「,嘴巴裡像奏起了交響樂一份牛腩面有四大塊很正點的牛腩!店員仰著頭跟我說,要知道,每天全國的每一間七爺最少賣出500+碗呢!
  • 陳小春的「七爺清湯腩」開到大悅城了,這碗正港牛腩面比老闆可都「大牌」呢
    吃遍了香港的各家牛腩面,好吃與否心中早有評判,七爺的面無疑是讓他們滿意的味道,既能填飽肚子,口味亦能欣喜滿足。、菠蘿油,是香港茶餐廳的代表,隨著兩地互動愈加頻繁,茶餐廳作為香港草根飲食文化的領軍,在大陸遍地開花,曾經只在粵語中出現的「牛腩」一詞。
  • 牛身上不同部位不同口感,差別很大
    牛身上不同部位的牛肉質感完全不同,口味也是相差很多。雖然有的時候搞出清楚這些牛肉到底有什麼區別,但還是抵擋不住大家的熱情和喜愛牛肉。那這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牛排的知識點,比如怎麼選牛排?不同的牛排應該煎到什麼地步?牛排分類1.菲力牛排菲力牛排是牛脊上最嫩的肉,精華中的精華,幾乎不含肥膘。由於肉質嫩,很受愛吃瘦肉朋友的青睞。
  • 陳奕迅和蔡瀾都愛吃的香港牛腩,在國廣也能吃到了
    牛腩清湯也是主打,愛喝湯的我自然不能錯過。其實這樣一來,就已經足夠吃了,貪心的我,又多加一碗鮮蝦魚吞面,誰叫我就愛香港這一口呢。在新仙,牛腩被細緻的分為崩沙腩、爽腩和坑腩三個部位,服務員上菜的時候,也會給顧客熱心介紹每一個部位的特點、口感,以滿足不同食客的喜好。
  • 包含每個部位不同做法,太有用了
    牛肋條:肋骨間的條狀肉,油花多、受熱後油花與肉質融為一體,汁多味美、入口即化,紅燒牛腩、紅燒牛肉麵常用的部位。 2、烤 適合用來燒烤的部位是骨邊肉,有油有筋,炙烤後肉汁充沛,油香四溢,代表的牛部位有肋眼(Rib Eye)、肋排(Back-Ribs)和牛小排(Short Ribs)。
  • 【兩店通用】米其林推薦餐廳,靠著一碗牛腩火爆香港61年!118元搶原價283元新仙清湯牛腩雙人餐~清湯爽腩,紅燒雙拼+六宮格+…
    你吃過牛腩,但你不見得知道一頭牛,三部腩的吃法牛腩是靠近牛胸腹的位置其中崩沙腩、爽腩、坑腩是最精華部分崩沙腩是牛的橫膈膜,韌勁十足筋膜連少肉,肥瘦剛剛好是牛腩中最有嚼勁的部分,也是最精貴的部分坑腩是牛肋骨之間的肉,連著牛骨軟膏肥瘦適中最為香濃入味但這也是街頭牛腩最常見的部位
  • 【揭秘牛腩粉製作過程】只有每一步都非常講究,才能造就出濃濃的玉林味道!
    牛腩與牛其他部位的肉不同,牛腩具有一股頗為濃重的羶腥之氣,若是烹飪不善,鎮不住這股異味,味道也就相背絕遠。只要是烹飪得法,牛腩的這股羶腥之氣,就會轉化為馥鬱的醇香,成為玉林老饕們嗜之不已的那一口。牛腩即牛腹部及靠近牛肋處的鬆軟肌肉,是指帶有筋、肉、油花的肉塊,這只是一種統稱。若依部位來分,牛身上許多地方的肉都可以叫做牛腩。牛腩的脂肪含量很低,但它卻是低脂的亞油酸的來源,還是潛在的抗氧化劑。它營養豐富,豆香肉軟。料選好後,就要熬製牛腩湯了,牛腩粉的精華全在湯裡!是把牛腩和陳皮等多種作料經過長時間熬製而成的。
  • 2021想要牛?那就來吃牛氣沖天的「牛」餐廳!
    澳洲和牛菲力牛排:來自牛的腰部小塊裡脊肉,藏於骨縫間,運動量極少也是牛身上最嫩的部位。源自澳洲,鮮冷鏈運送,每一塊都是上乘珍饈。5分熟的牛肉鮮嫩程度恰到好處,只有品質上乘的牛肉才能煎出鮮紅、汁水飽滿的狀態。無需過多調味品,舌尖直接觸感牛肉紋理,汁水迸發在口齒間散發本味甘甜。澳洲純血統和牛M6-7西冷:來自正宗澳洲M6和牛肉,採用低溫恆溫煎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