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藤真彥,一個在大陸並沒有多少知名度的歌手,人們知道他,或多或少因為他連綿不絕的緋聞,梅豔芳、濱崎步、中森明菜等,這個在日本被譽為娛樂圈渣男的作曲人,給娛樂媒體留下了許多的談資。然而他真正的身份,作曲人卻很少被人提及。但因為一首歌《夕焼けの歌》的翻唱往事,牽扯出一段八九十年代華語樂壇的縮影。
《夕焼けの歌》在1989年2月被推出,收穫一直好評。當時,一直把日本流行樂作為風向標的香港樂壇,自然也引起了香港唱片公司的注意。只過了四個月,陳慧嫻在新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裡就推出了粵語版《千千厥歌》。兩個月之後,梅豔芳也推出了粵語翻唱版本《夕陽之歌》。可見香港樂壇對於一首好曲子有多饑渴。作為當時的兩大天后,因為這首翻唱歌曲,兩家唱片公司開始了明爭暗鬥。對於各家的粉絲來講,當然是自家藝人翻唱的更好聽。
《千千厥歌》的填詞人是林振強,林夕曾公開表示受其影響,主題是離別。自古傷感是離別,但是林振強寫的哀而不傷,有一種難得的豁達。林振強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給陳奕迅寫的《昨日》《今日》《每一個明天》,因為林夕給陳奕迅寫過太多慘歌,當聽到陳奕迅唱「天佑我的愛人,給她永遠笑聲並常對她偏愛。」「抬頭吧黑暗過會是晨曦,懷著樂觀總有轉機。「時,總覺得強叔有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包括同時代的鄭國江、黃霑,那一代的香港填詞人都胸心開闊,這是林夕們黃偉文沒有的。所以陳慧嫻唱「臨行臨別才頓感哀傷的漂亮」覺得豁然開朗。
《夕陽之歌》是由陳少琪填詞的,寫的是暮年追憶光陰的感想,與《千千厥歌》相比,這版本更加的哀傷和感嘆。「驟覺光陰退減、歡欣總短暫未再返、哪個看透我夢想是平淡」,全詞情景交融、金句連連,跟《千千厥歌》不分上下。在2003年的告別演唱會上,梅豔芳穿著婚紗,動情的說:「我將我自己嫁給了音樂...我覺得夕陽和黃昏,都十分漂亮十分短暫....最要要唱的一首歌,可以代表我的心聲。」這首歌就是《夕陽之歌》:曾遇上幾多風雨翻/編織我交錯夢幻/曾遇你真心的臂彎/伴我走過患難/奔波中心灰意淡/路上紛擾波折再一彎。一個多月之後,梅豔芳離世,讓人無比唏噓。2005年,陳奕迅在專輯《U87》裡唱了一首歌,叫做《夕陽無限好》,正是懷念梅豔芳的。儘管《千千厥歌》的傳唱度更廣,但對於梅豔芳自己來說,《夕陽之歌》正是自己的寫照,意義非凡。
原唱近藤真彥也說過,《夕陽之歌》和《千千厥歌》的編曲比原曲更出色,所以才流傳甚廣,久經不衰。
夢斷張智霖 / 許秋怡
除了這兩首,這首歌還有兩個粵語版本:Blue Jeans樂隊的《無聊時候》和張智霖 許秋儀《 夢斷》。Blue Jeans是香港夾band 風潮後期的代表樂隊,如同歌名一樣,《無聊時候》寫的是年輕人的苦悶,用現代的話來說,是一首很喪的歌曲,多多少少可以感受得到九十年代初香港青年的面貌;《 夢斷》是一首男女對唱的情歌,這張專輯收錄在《現代愛情故事》,聽專輯名就知道這首一張關於愛情的唱片,專輯是首歌全由張智霖和許秋儀對唱,像這樣的男女對唱專輯現在在市場上基本不多見了,卻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在卡拉OK男女對唱情歌,不失為一種時髦。唱片公司也趁熱打鐵,推出了許多專門的男女對唱情歌,配合卡拉OK的火爆,「金童玉女」的稱號,大概就是現在各種CP。
風中的承諾李翊君
在國語方面,《夕焼けの歌》被李翊君翻唱為《風中的承諾》,相比於陳慧嫻梅豔芳的兩個粵語版本,《風中的承諾》遜色許多,無論是演唱還是歌詞,都顯得有些狗血。我對李翊君的印象,僅僅停留在為《還珠格格》演唱的主題曲《雨蝶》以及《風雲雄霸天下》的主題曲《永遠永遠》,這首翻唱的《風中的承諾》跟李翊君的風格如出一轍,非常明顯的港臺九十年代狗血風,你現在還可以在許多鄉鎮殘破的歌舞廳聽到這樣的歌曲。
第三支歌張咪
同樣的還有張咪的《第三支歌》,現在聽來,編曲實在過於簡陋,尤其是副歌的鼓點,非常敷衍。不同於港臺腔,大陸出身的張咪的聲線怎麼聽都有一種晚會歌手的氣質。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張咪九十年代初南下加入廣州歌舞團,從此開啟了自己的樂壇之路。所以第一時間接觸的都是香港粵語歌,如果細講,又是一處令人唏噓的時代印記。
伸出你深情的臂灣秦詠
此外,國語版本的好有秦詠《伸出你深情的臂彎》,這是一位馬來西亞的流行歌手,在大陸名不經傳,風格上多為翻唱港臺大熱歌曲,有點當年打工歌手的風貌。類似於「發燒唱片」,受眾多為貨車司機、理髮店小哥、務工青年等。
天知地知黃乙玲
除了粵語版普通話版本,這首歌還有三個臺語版本,邱芸子 陳瑞洪《相逢在天涯》、黃乙玲的《天知地知》、王建傑的《思念你的心情》、王識賢《老鷹》,值得一提是王識賢《老鷹》,這首歌在原來的基礎上編曲改動很大,加入了搖滾的元素,歌詞角度也是特別,《老鷹》這個歌名實在聯想不到它是《千千厥歌》的姊妹。但是論演唱和立意,黃乙玲的《天知地知》更勝一籌,出道初期,黃乙玲的事業中心一直在日本,所以翻唱《夕焼けの歌》也是理所當然。
相逢在天涯陳中 / 邱芸子
這還是僅僅是大中華地區的翻唱數量,這首歌在越南柬埔歐美地區,都有相應的版本,可見其影響力。現在很難考證唱片公司是出於什麼考量,以及是否都拿到了翻唱版權,但這些都不重要了。時過境遷,歌聲留下來了,連著一起聽這十幾個中文版本的日文歌曲,總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九十年代白駒過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