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師! 去世後作品公諸於世,震撼整個中國畫壇

2021-02-19 國畫家藝術研究院

更多吳國亭老先生視頻互動,請關注以下抖音碼

「他的作品

即便放在故宮裡

也是精品,

他是我們民族的光榮。

——潘絜茲先生

沉默的大師

Master of silence

他生前困頓,

但孤介不媚世俗,

遠離名利,不求聞達,

即便如此,還受到地方美術界某些人排斥,

直到去世前都未成為地方的美協會員。


他一生大半都在銀行做著小職員,

卻默默地獻身藝術,

名不出鄉裡,

直到逝世後的第七年,

他的遺作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抱琴歸去》

全國畫界才驚呼:

大師竟然奇蹟般地被發現。

連一代宗師李可染都扼腕長嘆:

「國有顏回而不知,深以為恥。

黃秋園先生(1914~1979),生於江西省南昌市;他的祖父曾任兩廣總督府參事,父親畢業於江西法政專科學校,曾任吉安縣、豐城縣縣佐,警佐等職;後棄政在南昌劍聲中學教書,母親為家鄉賢達。

秋園先生幼年啟蒙於私塾,後就讀南昌滕王閣小學,畢業於南昌劍聲中學,失學後曾在裱畫店學徒一年。

秋園先生從小酷愛繪畫,十多歲就從師父親好友左蓮青先生(亦為中國畫大師傅抱石之師)學傳統中國畫,由於其繪畫悟性好,藝術較為超然,十九歲就開始賣畫為生,作品頗為暢銷。一九三八年經伯父介紹考入江西裕民銀行工作,任文書。曾經擔任過江西裕民銀行物資調撥處主任。新中國成立後為南昌市人民銀行科員,行政十九級;直至一九七○年退休。

先生畢生業餘從事繪畫,長於山水、工筆、寫意兼擅;水墨、青綠並能,其界畫功力為現代僅見;而且兼工人物、花鳥,能詩善書,精古字畫鑑賞,業餘政治評論、修養全面。

抗戰期在泰和,贛縣參加過抗日義賣畫展,其作品被搶購一空,所賣款項均贈難民救濟會。當時報刊對秋園藝術有專文介紹。


六十年代黃秋園先生發起創辦了「南昌書畫之家」、「南昌國畫研究會」等民間組織,曾出席江西省第二屆文代會,為列席代表。

一九六二年,隨江西其它畫家赴井崗山寫生,同年赴滬與上海中國畫院畫家賀天健、王個簃、唐雲等進行藝術交流。

黃秋園先生生前困頓,但孤介不媚時俗;遠離名利,不求聞達,一受到地方美術界少數人排斥,去世前未吸收為地方美協會員。

黃秋園先生被人民美術出版社、臺灣錦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巨匠美術周刊》中列為自晉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國美術巨匠之一。


黃秋園先生的山水畫由傳統入手,欲開創出個人風味強烈的畫風。長於山水、工筆、寫意兼擅;水墨、青綠並能,其界畫功力為現代僅見。而且兼工人物、花鳥,能詩善書,精古字畫鑑賞,業餘政治評論、修養全面。在他的山水世界裡既沒有南北之分,也沒有文人、院體之別,他以「南人」的心境探秘,「北宗」的各種技法、技巧來陶冶「南人」的胸襟。南北宗的董源、郭熙、李成、王蒙、黃公望,「院體」的戴進、吳偉、馬遠、夏圭以及畫家兼文人的倪瓚、石濤、石溪、龔賢等,無不在他的畫中得到成功體現。

黃秋園先生晚年他獨創了一種有別於歷代名家的皴法新技法「秋園皴」,並編著有《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一書。


黃秋園堅持中國畫藝術的價值精神,他成功地繼承了中國民族繪畫的傳統精華,他大膽探索,獨樹一幟。

他晚年創造了一種前無古人,自成語彙,具有現代審美意蘊。藝術新技法「秋園皴」黃秋園是在淡泊中獲得了主體自由,並尋到了創作空間。他的人格魅力與他的繪畫精品一樣,與日月共存,現黃秋園繪畫已在世界各地出版,他的淡泊寧靜的崇高人品也必將與其繪畫作品一起昭彰於世界。

李可染曾評價:國有顏面而不知,深以為恥,象秋園這樣的大家長期被埋沒是我們工作的缺點。整個中國美術史上能作積墨的不多,成功的更少。在積墨法上有突出成就有龔賢、石溪、近代的有黃賓虹,再就是秋園先生了。中國畫藝術是在發展的,決不是到了窮途末路,黃秋園先生的藝術成就再一次說明了中國畫強大的生命力。北京人眼光很高,這麼多展覽,看多了也麻木了,像這樣成功的展覽還沒有過,展覽有法國的、德國的、日本的、國內就更多了,都沒有這次成功,東山、平山我看都不如秋園。

劉海粟曾評價:黃秋園先生是江西人民優秀的兒子,我中華民族傑出藝術家,他的畫體現了中國人永不枯竭的創造力,工筆崇唐,底功紮實,以元人松秀之筆,取宋人構圖,又得明末清初諸家之長,是自學成才的代表,作品證明了中國畫並無所謂「危機」,而是生機鬱勃。化古為新,人們正在認識他,他必將給祖國帶來光榮。


《雲山秋氣佳》


《梧桐仕女》

很小就把他送進私塾啟蒙,

沒過多久卻發現這孩子酷愛畫畫,

7歲就已經在臨摹《芥子園畫傳》。


父親看在眼裡,

等到孩子十幾歲時,

便拜託好友左蓮青教孩子作畫,

這位教過傅抱石的先生

看孩子繪畫悟性極高便一口應允。


但最終因為家境貧寒,

讀完中學的黃秋園便失學了,

轉而進了裱畫店做了一年學徒工。


正是這一年的學徒經歷,

讓他大開眼界,

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古今名畫作品。


他異常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

有一點時間就刻苦臨摹,

而收穫自然也頗豐,

「轉移摹寫」的技能突飛猛進。


而且裱畫店的工作,

也讓他認識了眾多的收藏家和購畫人,

這些人看到黃秋園的畫作極為震驚,

竟然開始求購他臨仿的古畫。

《仿古山水》

《仿唐寅山水》

在這樣的因緣巧合下,

臨仿古代名家的作品成了他的職業,

大量的臨摹古代名家的畫作,

也築牢了他的繪畫根基。


就這樣19歲的他開始賣畫為生,

而畫作一時間也頗為暢銷,

但光畫畫不僅不穩定,

也養不了家。


於是24歲那年,

在伯父的介紹下,

他考入江西的裕民銀行做了文書,

新中國成立後成為南昌人民銀行的科員,

一直到1970年退休。


黃秋園的兒子黃良楷回憶道:

「父親每天除了工作、吃飯、睡覺,

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繪畫上。」

一生對繪畫的投入程度,

足以襯得起「痴迷」二字。

幾十年默默如一日,

不多地出現在公共視野中的一次,

是抗戰期間在贛縣參加的抗日義賣畫展,

所有作品被搶購一空。


畢生不因人熱,

忠於藝術的努力,

讓他由亂古人之真終至借古開今

晚年獨創別於歷代名家的新技法「秋園皴」

而且編著了《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一書。

董其昌嘗言:

「凡大家神品,必於皴法有奇。」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

黃秋園逝世太早,

體現此類皴法的作品不多。


的確,才65歲,

這個不起眼的「銀行小職員」就離世了,

他一生都沒親見自己在

藝術上獲得的成就與讚揚。


直到逝世7年後1986年的春節,

他的作品被正式拿到北京展覽,

剛開幕的時候,人們一看黃秋園?

誰?聽都沒聽過,也就不以為然。

隨後幾天中央美院的師生開始議論起這個人物,

好多開始不屑一顧的人,

後來又返回去看他的畫展,

他這才引起人們的注意。


當時遠在法國的劉海粟,聽到國內出了個大師的消息,卻並不知情,於是一回到北京,就提出要看看黃秋園的畫作,看了一眼竟脫口而出:好,大師!


要知道頗有幾分自居自傲的劉海粟

講大師是不容易的。

隨後他還親自寫信給江西省委,

稱黃秋園是江西人民優秀的兒子,

是中華民族傑出的藝術家。


李可染在參觀畫展後,

找到黃秋園的長子黃良楷說:

我很敬佩黃先生的畫,

想用自己的一張畫,

換黃老的一張畫。


他還親自書寫了一段題跋:「黃秋園先生山水畫有石溪筆墨之圓厚、石濤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華,自成家法。蒼蒼茫茫,煙雲滿紙,望之氣象萬千,樸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嘆服!」

這樣的評價出自李可染大師之口,也極為罕見。

秋山如妝,秋季的山水,植被漸少,但由綠轉紅、黃等色,在山石、瀑布映襯下,如著盛裝般明豔、成熟,為歷代畫家百畫不厭之景。畫秋景山水,應用筆蒼渾,點線相厚,用色皴染為主,點紅葉時,要注意取捨,力求整體。秋來賞秋景,今天我們一起欣賞著名畫家黃秋園筆下的秋景山水。

這個生前名不出鄉裡的「小職員」,

就這樣因為身後的畫作,

才被人們奇蹟般地認識發掘。

人民美術出版社、臺灣錦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

《中國巨匠美術周刊》中

把黃秋園列為自晉代、唐、宋、元、明、清

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國美術巨匠之一。


黃秋園的畫,

成為了中國美術館、

中國畫研究院等地方的珍貴藏品;

他教學生的畫稿,

也成了中央美術學院的長期示範教材。


1987年中央美術學院

追聘秋園先生為名譽教授,

中國畫研究院追聘秋園先生為榮譽院委委員。


「一輩子沉住自己、籍籍無名,

默默耕耘不問收穫,

直到身後7年才有人發現他的驚人傑作,

這讓全世界做夢也沒想到:

中國會出個黃秋園。」

生活在當下物質富足而精神貧瘠,常常豔慕古人琴棋書畫金石詩詞無所不能,常常為當世人文藝術大師消亡糾結感嘆。本人學歷低下,知識淺薄,但酷愛閱讀,今天中午讀到一位奇人奇事,令我感動良久,感動之餘想把的他事跡和成就奉獻給大家,也會與我一樣讚嘆、崇拜,挽惜。

歷代丹青聖手,書畫巨匠,有八大山人的山水飛鳥,吳道子的神佛人物,鄭板橋竹石蘭蕙,齊白石的魚蝦蟲蟹,李可染的牛,徐悲鴻的馬,他們的作品無不維妙維肖,形神兼備,是文化結晶,藝術象徵,堪稱國之瑰寶。

有這麼一位銀行退休職員,從未專業學過繪畫,生前未展出一幅畫,地方美協會員名頭都沒得到,卻在逝世後,作品震撼整個中國畫壇。

資料的介紹:秋園先生生前困頓,但孤介不媚時俗;遠離名利,不求聞達,黃秋園擅長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尤以山水畫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其山水畫由傳統入手,開創出個人風格強烈的畫風,正如李可染評價"有石溪筆墨之圓厚、石濤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華,自成家法。"在創作中,黃秋園尤以巨幅為勝,構圖布局往往頂天立地,整幅落墨,點線密集,不留空白,所謂上不留天,下不留地。

其布局滿實在現代國畫家中無有可匹者,然茂密處透露出濃淡深淺的靈氣,故有"天滿一星"畫家的最高稱譽。他的山水往往"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章法茂密、點線綺集、滿幅經營、繁而不亂。畫中人物雖小,然仍能形神兼備,無一懈筆。去世後五年,被中央美術學院追聘秋園先生為名譽教授;中國畫研究院追聘秋園先生為榮譽院委委員。

人民美術出版社、臺灣錦繡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中國巨匠美術周刊》中列為自晉代、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一百位中國美術巨匠之一。一代宗師李可染髮出「國有顏回而不知,深以為恥"的深切感嘆。黃秋園的畫,成為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等地方的珍貴藏品;他教學生的畫稿,也成了中央美術學院的長期示範教材。

名聲如潮身後事,誰解生前痴,名不名的事,任隨世風評判!

198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黃秋園遺作展,引起強烈反響。其後,追認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美術學院兼任名譽教授,中國畫研究院名譽院委。1988年於香港舉辦其遺作展。

黃秋園在繪畫方面多能兼善,山水、花卉、人物、界畫無所不工,他晚年的山水有兩種面貌十分引人注目,一種格局近乎宋人,層巒疊嶂,骨體堅實,墨法精微,畫面不強調空間的縱深,反覆用鬼臉皴,形成一種現代感,所作雪景尤覺玉潔冰清,另一種筆法遠勝元人,丘壑雄奇錯綜,植被豐茂多變,仿佛有一種精神閃耀在雲蒸霞蔚中,從中可看出他對傳統山水的領悟已達到極高的境界。

在長期研習創作中,繼承中國畫的優良傳統,並把積墨法的運用推向新的高度。所作山水雄渾博大,元氣淋漓,獨具風貌。其傳統國畫、工筆仕女、寫意花卉均俱精絕。

秋園先生的山水畫由傳統入手,欲開創出個人風味強烈的畫風。長於山水、工筆、寫意兼擅;水墨、青綠並能,其界畫功力為現代僅見。而且兼工人物、花鳥,能詩善書,精古字畫鑑賞,業餘政治評論、修養全面。在他的山水世界裡既沒有南北之分,也沒有文人、院體之別,他以「南人」的心境探秘,「北宗」的各種技法、技巧來陶冶「南人」的胸襟。南北宗的董源、郭熙、李成、王蒙、黃公望,「院體」的戴進、吳偉、馬遠、夏圭以及畫家兼文人的倪瓚、石濤、石溪、龔賢等,無不在他的畫中得到成功體現。

更多吳國亭老先生視頻互動,請關注以上抖音碼

保存抖音號,打開您的抖音號,按圖片標註順序關注!

相關焦點

  • 沉默的大師! 去世七年後作品公諸於世,震撼了整個中國畫壇!!!
    沉默的大師! 去世七年後作品公諸於世,震撼了整個中國畫壇!!!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文章來源_網絡他的作品即便放在故宮裡也是精品他是我們民族的光榮潘絜茲先生他生前困頓,但孤介不媚世俗,遠離名利,不求聞達,即便如此,還受到地方美術界某些人排斥,直到去世前都未成為地方的美協會員。
  • 去世七年後,他的作品公諸於世,震撼整個中國畫壇
    ——潘絜茲先生沉默的大師Master of silence他生前困頓,但孤介不媚世俗,遠離名利,不求聞達,即便如此,還受到地方美術界某些人排斥,直到去世前都未成為地方的美協會員《雲山秋氣佳》由此他才被發掘為中國最富成就和頗具特色的中國畫大師。他就是黃秋園先生(1914—1979)。
  • 沉默的大師! 去世七年後作品公諸於世,震撼整個中國畫壇(附作品集)
    ——潘絜茲先生沉默的大師Master of silence他生前困頓,但孤介不媚世俗,遠離名利,不求聞達,即便如此,還受到地方美術界某些人排斥,直到去世前都未成為地方的美協會員《雲山秋氣佳》由此他才被發掘為中國最富成就和頗具特色的中國畫大師。他就是黃秋園先生(1914—1979)。
  • 濰坊的中國畫大師們——濰縣畫壇領袖丁東齋
    同志畫社對於活躍發展濰縣畫壇,培養青年畫家,影響很大,對濰坊畫界至今有著深遠影響。民國時,丁東齋搜集陳老蓮在濰遺稿,編成《老蓮匯稿》,作為濰縣同志畫社的出版物印行,1937年同志畫社還出版了他編繪的人物畫冊《北海人範》。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談中國畫藝術
    著名書畫家、指墨畫藝術大師朱祖國先生談起中國畫很無奈感慨:他認為中國畫創作的方向以及對傳統的認知似乎出了問題,意筆越來越少真正一筆筆畫出來的基本上沒有!更讓人無奈的感覺是許多工筆畫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工筆,不是筆法、墨法的結合,是描、是磨,是靠時間磨蹭出來的,現在的工筆雖然外形漂亮但沒有內涵、審美淺薄。
  • 「津門網」中國畫壇最具學術與價值潛力推薦畫家,趙一農作品欣賞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趙一農山水畫高研班導師,中國國家畫院範揚工作室畫家,河北美院特聘教授,中國華夏萬裡行書畫家協會理事,河北省中國畫研究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會員,《OPIENTAL 藝術焦點》雜誌藝術顧問,全國百家收藏籤約畫家,中國畫壇最具學術與價值潛力推薦畫家,國際集郵文化中心授予「中歐藝術交流大使」榮譽稱號。
  • 235件作品!這場高級別的中國畫作品展即將在肇慶展出!
    想要近距離感受國畫大師的佳作嗎?來肇慶美術館,可以讓你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場精妙絕倫的文化藝術盛宴噢!黎雄才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一位享譽海內外的國畫大師。創作的《武漢防汛圖卷》《護林》等一大批代表20世紀中國畫成就的精品力作,豐富了20世紀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力,繼承和拓展了嶺南畫派藝術,也為新美術教育體系提供了新鮮而重要的經驗,在中國畫壇影響至今。
  • 中國畫壇名家:耿建作品賞析
    一種噴湧而出的藝術激情,註定了看他的畫讓你心靈震撼駐足沉思……力作《黃河岸邊的陝北人》、《陝北道情》、《嗩吶聲聲》、《黃河縴夫》、《老船工》、《說書人》、《礦工群像》等作品,一下子把你帶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黃土高原、母親河畔那種真切的鄉情民風中。耿建的畫大多是對黃土地、黃河岸邊鄉情、民風的寫照,是畫家對兒時養育他的故土鄉戀情懷的抒發。
  • 中國畫壇藝術人物:陳龍
    筆墨乃中國畫的語言,無筆墨不成中國畫。筆墨源於書法,書法之高決定筆墨之高下。看畫觀其款,便知其造詣深淺,因此古今大畫家者皆善書。繪畫在經過宋之前的「有我之境,」發展至元之後的「無我之境(文人畫)」始,更強調筆墨,重視書法趣味。把中國的藝術推上了它的最高階段,書法與繪畫、詩文的緊密結合,成為畫家的基本要求和理想。書法就是寫字的藝術。漢字是以「象形」指事為本源(書畫同源)。
  • 中國畫壇著名畫家:柏龍華
    之後,作品又陸續6次入選中國美協或文化部舉辦的全國性畫展。柏龍華的戲畫曾在坎培拉、首爾、馬來西亞、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大連、煙臺、蘇州、合肥、香港、蕪湖等國內外30多個城市舉辦個展。100多家報刊、雜誌、電臺報導和評論過他的戲畫,多省市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美國科斯拉電視臺播放過他的專題報導。陸續出版了7本個人畫集。
  • 中國畫大師張大千潑墨山水欣賞 高清
    其二哥張正蘭,即著名的畫虎大師張善子。他們的畫室名「大風堂」。張大千的一生,才華橫溢,極富傳奇,建樹甚偉,貢獻極巨,聲名遐邇。張大千晚年,仍孜孜不倦從事中國畫的開拓與創新,在全面繼承和發揚傳統的基礎上,開創了潑墨、潑彩、潑寫兼施等新貌,給中國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影響廣泛而深遠。
  • 他獨創的金水墨山水,驚豔了畫壇!
    他獨創的金水墨山水,驚豔了畫壇!整理編緝_《當代國畫》文章來源_網絡所謂的「金水墨」,是指李金遠先生在傳統水墨中,融入了西方現代繪畫材質——丙烯金,並化合成金水墨的五彩,其色彩效果表現在畫面上,是一種金屬質感的厚重、硬朗、粗礪與狂放,視覺效果相當震撼。
  • 現代國畫大師排行榜
    圖文推廣合作,聯繫微信號:330300000現代國畫大師排行榜時下,畫壇上「大師」一詞可謂十分時髦,一些媒體常常用「大師」一詞來標榜某些有成就的畫家,而藏界也以收藏「大師」作品為時尚。論傳統筆墨,恐怕現在很難找出與之抗衡的人物,但他的繪畫總體上沒有跳出吳昌碩的格調和圈子,因而王個簃去世後的作品在市場呈現逐級走低的態勢,現海內外各大拍賣會上已很難見到王個簃的作品,偶有亮相,價格平平,已淪落為市場上的冷門人物,同樣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徐悲鴻、李可染、黃賓虹、潘天壽等人的作品藝術個性十分強烈,所以他們的作品極受海內外藏家的青睞,價格也居高不下。
  • 現代水墨畫|中國畫壇引人注目的藝術現象
    現代水墨畫是八五美術新潮興起以來中國畫壇引人注目的藝術現象。它引起了學術界、批評界的廣泛關注。      當代水墨畫作品有別於傳統國畫中貧弱無力的精神形態,而能強勢地直面人生,詰問世風,考量價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形態。
  • 攝影大師 馬克·呂布 去世,留下了珍貴而震撼的作品
    這樣形成的強烈的視覺樣式加上「陌生人」一般溫情又好奇的視點構成了馬克·呂布與布列松這兩位瑪格南大師具有高度辨識性的鏡頭語言。就是這樣的語言在信息閉塞期的中國一經傳播,立刻給中國攝影師帶來了集體的文化震撼。
  • 【5A現場】文脈心象——王藝峰中國畫作品展
    2016年9月20日下午3點「文脈心象——王藝峰中國畫作品展勤於實踐,善於思考,勇於創新,用汗水調研朱墨,用心血打造精品。在藝術的道路上勇於攀登高峰,經過多年的藝術積澱,在浩瀚的藝術海澤中尋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語言,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每件作品都力求精益求精,盡善盡美,治學精神非常嚴謹。藝峰的繪畫藝術根植於故鄉的肥沃土壤之中。既有太行的偉岸,又有黃河的奔放;既有中原的厚重,雙有百泉的靈秀。《文化月刊》王永偉先生。
  • 藝境—中國畫名家作品展
    多次參加全國中國畫提名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南海、中央電視臺、俄羅斯、泰國等領導人以及眾多藏家及美術機構收藏。出版當代中國名家張立奎卷(大紅袍)等多部畫集。2013年7月精品水墨人物畫在北京保利舉行拍賣專場。2012;13;14;15年央視書畫頻道專訪。2012年11月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舉辦「筆墨從戎」巨幅作品個展。中國畫壇六零後最具收藏價值10傑畫家。當代最具學術活力的青年畫家之一。
  • 當代中國畫教育為什麼出不來大師,請聽一代宗師黃賓虹先生說什麼
    怎樣學中國畫,似乎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近百年來,學校教育取代了師徒相授的傳承方式,走了一條以西畫改造中國畫的路。學中國畫,就要學素描,畫寫生。但在傳統畫家黃賓虹先生看來,這並非正路。那麼,他走的是什麼路,他的主張是否符合當今的中國畫教育?對今天的中國畫教育,還有沒有意義呢?
  • 《藝展中國》 張子儀中國畫作品展
    張子儀的中國畫作品文/彭慶陽《中國美術報》藝術評論員《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少時拜白石大師四子齊良遲先生為師,以尚德尚文為理想、以大師為楷模,系統學習繪畫知識,潛心中國畫研究40載。既能從本土文化中汲取營養,又能借鑑古人繪畫技法,勤修苦練、孜孜探求,以才情、修為、智慧來解讀、承襲中國畫的精髓,從而形成自己高古雅正、含蓄自然的藝術風格。
  • 興化市中國畫學會在泰州興化成立(圖)
    2018年12月8日,天朗氣清、晴空萬裡的古城興化,迎來了一個中國畫壇值得銘記的日子,備受關注的興化市中國畫學會成立大會在興化市政協會議室隆重舉行。,大會還聘請我國著名畫家,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高雲、河南省中國畫學會會長馬國強、四川省中國畫學會蔡超、山東省中國畫學會孔維克四位為藝術顧問,聘請著名畫家、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韓顯紅、翟優,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張興來先生以及興化市政協副主席、市美協主席彭國良先生、市文聯主席劉定榮、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邵如柏先生為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