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電影《蘇祿與中國》入選巴黎藝術院線藝術電影節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8月30日,菲律賓雅典耀大學孔子學院透露,由該院和「真實影像傳媒」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尋找蘇祿王》學術公映版《蘇祿與中國》,日前入選歐洲巴黎藝術院線電影節「Ecransde Chine(中國銀幕)」紀錄片單元,電影節開幕及展映活動將於10月4日—6日在法國巴黎舉辦,該片將於10月在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藝術院線進行巡迴展映。《蘇祿與中國》講述了一個跨600年歷史的中菲友好故事。

中新社

發 雅典耀大學孔子學院供圖

  明永樂年間,蘇祿國(今菲律賓蘇祿群島)三位王(蘇丹)攜家眷及隨從300人,前往中國覲見永樂帝,與大明交好。其中東王巴都葛叭刺返程時客死中國,永樂皇帝以皇室規格厚葬其於山東德州。除其長子回國繼位外,次子三子均陪同王妃護墓留居中國,二子與中國穆斯林通婚,聚居成村,即今天的德州北營村。600年來,蘇祿王家族的後裔遍布中國各地。

  據介紹,影片攝製團隊持續跟蹤逾四年,紀錄了蘇祿王在菲中兩國的後人,共同踏上尋求「身份認同」答案的旅程,足跡遍布中國十餘個省份和城市,也走進了菲律賓神秘的南部,其中不乏戰亂衝突地區。影片探尋蘇祿王600餘年血脈延伸與菲中友好之間關係,紀錄時間洪流下國家與地區、民族和種族關係的發展與變遷。

  該片導演邱嘉秋希望,影片以600年前中菲兩國人民結下的深厚友誼為起點,探尋兩國不斷演進的經貿、文化等諸多方面越來越深厚的關係,觀察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為兩國未來多領域合作與交往提供參考和啟發。(完)

相關焦點

  • 藝術電影「現象」與藝術院線建設的冷思考
    這些藝術電影院基本不盈利。  雖然對藝術院線的期望不能純粹以盈利來衡量,但眾所周知,十多年間高速發展起來的電影院大都有著相當高的投入成本、經營成本以及運營成本,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不少電影院儘管看上去非常紅火,但在某種意義上是在替房地產打工。因此,如果把中國藝術院線建設的成本和風險都轉交給發展中的中國電影院線,恐怕也是徒增當前中國電影院線無法承受之重。
  • 藝術電影論壇 | 重燃藝術之光,奉獻藝術電影之美
    ,努力為藝術電影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去年藝術電影論壇成為北京國際電影節六大主論壇之一,今年該論壇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持續提升。為了保證優秀影片入選資助體系,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建立了藝術電影標準委員會,並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審片評分系統。目前在選且片方表示進入專線發行的影片包括《掬水月在手》、《活著唱著》以及《日光之下》。
  • 要聞速見丨藝術電影論壇:重燃藝術之光,奉獻藝術電影之美
    北京國際電影節一直高度重視藝術電影的傳播和推廣,努力為藝術電影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去年藝術電影論壇成為北京國際電影節六大主論壇之一,今年該論壇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北京廣播電視臺黨組成員、副總編輯、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秘書長李秀磊在致辭中充分表達了對舉辦藝術電影論壇的肯定與期望,她認為電影市場的持續壯大催生了更多對多元化電影的需求,藝術電影的作用愈發凸顯。
  • 坎城2017——中歐電影人暢談中國藝術院線的新發展及合作機會
    、坎城電影節市場及龍躍中歐製片人協會聯合舉辦,活動由兩場產業論壇和一場製片人見面會組成,關注中國藝術影院的新發展及對中歐電影合作的影響。導演同時提到這兩年低成本的藝術電影,認為如果銀幕增加,這些電影能有更大的發行機會。楊城認為,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在類型上開始多元化,製片人也開始在主流之外更多的關注這類電影,這對藝術電影是一個新的機會。(楊城擔任製片人的《好極了》入圍今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製片人從前只看到藝術電影投資少,現在則會考慮到它們新的極具發展的前景。」
  • 讓更多藝術電影被看到!淘票票×全國藝聯打造藝術片宣發陣地
    8月25日,在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藝術電影論壇——迭代與共融」上,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舉行了「重燃•藝術之光:優秀國產藝術影片全國放映計劃」的主題發布暨啟動儀式。中國電影資料館館長孫向輝介紹,該計劃給予入選全國藝聯專線放映的10部優秀國產藝術影片和2個新作與經典影片主題展多種形式的宣發資助,激勵新生代電影工作者創作更多富於藝術追求與創新意義、帶給觀眾精神引領與審美啟迪的優秀作品。為了保證優秀影片入選資助體系,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建立了藝術電影標準委員會,並形成了一套科學的審片評分系統。
  • 美術學院(中國電影視覺藝術研究院)導師介紹
    《World Stage Design2013》作品集;短片《不醉不歸》(服裝造型設計)入圍第五屆新人電影節 第25屆昂熱歐洲新人電影節 法國巴黎影像論壇。學術活動:應邀參加由法國影視中心(CNC)法國大使館文化處主辦: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創意共享論談----中法電影人經驗分享》;法國影視中心(CNC),法國電影委員會和巴黎大區等機構邀請參加第15屆巴黎國際影像節;央視電影人物獨家專訪。
  • 劉苗苗攜《紅花綠葉》榮獲巴黎中國電影節特別獎
    第十四屆巴黎中國電影節於2019年12月17日舉辦。劉苗苗、胡維捷導演的《紅花綠葉》在法國首映,受到巴黎中外觀眾的熱烈歡迎。在觀眾熱情的掌聲中,劉苗苗導演在巴黎中國電影節創辦主席高醇芳手中接過&34;獎盃和獎狀。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獲東京國際電影節「藝術貢獻獎」
    臺海網11月2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1日,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旗下的福建電影製片廠、福建京劇院、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共同出品的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藝術貢獻獎」,這是該影片斬獲第十四屆加拿大中國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之後再次獲得國際大獎,對世界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 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獲 東京國際電影節「藝術貢獻獎」
    本報訊 (記者 鄭昭) 1日,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旗下的福建電影製片廠、福建京劇院、首都京胡藝術研究會共同出品的京劇電影《大鬧天宮》,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藝術貢獻獎」,這是該影片斬獲第十四屆加拿大中國電影節「評委會大獎」之後再次獲得國際大獎,對世界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國的京劇武戲、弘揚國粹藝術具有積極意義。
  • 院線紀錄電影《武漢日夜》同步上映
    近日,2020年首部院線上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紀錄電影《武漢日夜》上線,影片時長90-100分鐘,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湖北廣播電視臺、一九零五影業(北京)有限公司、杭州一九零五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杭州含笑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
  • 2020年,流媒體如何激活藝術電影?
    藝聯發展4年來,支持藝術放映的屏幕略有增加,但增長幅度與中國總票房相比微乎其微,此外專門的藝術院線與歐美國家相比,數量也是少得可憐。換句話說,中國文藝片在院線發行的天花板非常明顯,即使曾有《百鳥朝鳳》《岡仁波齊》《二十二》等這樣的票房黑馬出現過。
  • 藝術學院兩畢業生電影作品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
    秦海燕是北京大學藝術學院2001級本科生、2005級研究生。早在《找到你》之前,她已經參與了《七月與安生》《分手合約》《白鹿原》等電影劇本的創作。在藝術學院就讀期間,她就表現出了影視創作方面的極大潛力:2004年,秦海燕創作了她的處女作劇本《結果》並擔任了執行導演,一舉入選柏林國際電影節、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日本東京FILMEX電影節和美國洛杉磯獨立電影節等。
  • 《北方一片蒼茫》斬獲塔可夫斯基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愛奇藝...
    近日,愛奇藝出品電影《北方一片蒼茫》斬獲第12屆塔可夫斯基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來自以色列、伊朗、波赫、塞爾維亞等國的優秀電影參與了本次電影節眾多獎項的角逐。塔可夫斯基電影節由俄羅斯聯邦總統制政府、俄羅斯聯邦文化部、俄羅斯聯邦頂級電影資料館Gosfilmofond共同贊助,每年放映約150部電影。繼第47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斬獲金虎獎,第18屆西班牙拉斯帕爾馬斯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影片銀夫人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女主角獎,《北方一片蒼茫》再次奪得國際電影節大獎,顯示了國產文藝電影的不俗品質。
  • 邀請您參加巴黎首屆國際藝術博覽會,推廣中國文化藝術理念,開闢藝術絲綢之路
    中國作為此次博覽會的主賓國, 將迎接中國各界優秀藝術家前往法國展示中國文化藝術,加強中法兩國在文化及其他領域的合作,從而增進中法兩國友誼。 巴黎國際藝術博覽會中國館將緊緊圍繞中法文化交流與融合的主題, 以藝術家作品展示、藝術品評獎、商務活動及藝術品拍賣為主要內容,把中國藝術向世界展示,使巴黎國際藝術博覽會成為中國與世界文化藝術交流的平臺,使中國各界參展藝術家、參展商通過博覽會得到自我提升,尋得商機,長期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 電影節大獎,成為了新人導演的投名狀,是藝術,還是為院線鋪路?
    所以,新人導演先鍍金,再拍院線影片,顯然是終南捷徑。《過春天》的導演是白雪,去年就榮獲了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榮譽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女演員,加上這次柏林電影節的加持,已經被媒體捧上了天。據說這部影片將於三月八號上映,屆時廣大的老百姓能否買帳才是關鍵。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先生曾說「成功的作品必須經得起商演的考驗」,說的有道理。
  • 韓國留學 | 釜山國際電影節——影視藝術教育項目(本科)
    2018年5月,釜山國際電影節入選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電影節委員會首批成員。與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等,並列世界十大電影節。 釜山國際電影節是韓國電影及亞洲電影的積極推動者,也是中國電影人最喜歡去和最常去的電影節之一,幾乎每年都有中國電影和中國影人參加,曾經還一度被華語影人「承包」,不管是獎項還是紅毯秀。
  •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 重裝上陣
    紀錄單元設有五大版塊:評審推薦、佳作展映、論壇與會議、市場與提案、沙龍。 該版塊旨在邀請多國別和高質量的作品,提升中國紀錄片創作的藝術視野和製作水準。紀錄單元設置「最終入圍作品」30部,「最佳紀錄片」1部、「最佳紀錄片提名」3部,「專家團特別關注作品」1部,「專家團推薦作品」9部。2015年紀錄單元共收到23個國家地區共計411部作品,其中國際作品256部,中國作品155部。該版塊旨在讓觀眾看到更多的優秀作品,為紀實影像走入院線進行產業化探索和總結。
  • 北京有了自己的藝術院線 「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啟動
    2018年4月18日訊,北京終於有了自己的藝術院線!昨天,「首都之星藝術影廳聯盟」(簡稱「首藝聯」)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宣布正式啟動。「首藝聯」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北京演藝集團主辦,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承辦,是一個藝術影片的專屬放映平臺,將為首都市民提供更多觀看藝術電影,特別是優秀國產藝術電影的機會。
  • 藝術電影排片,為何這麼難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董銘】作為藏語電影的代表,萬瑪才旦近年來在國內外影壇頗有名氣,其新片《氣球》本月20日在國內上映。《氣球》曾入圍威尼斯電影節、平遙電影節等國內外影展,豆瓣評分7.9,但是院線排片卻在1%左右徘徊。截至29日,排片跌至0.2%,上映10天總票房584萬元。
  • 藝術院線除了文化和情懷,還有什麼?
    從美國好萊塢到各大國際電影節,都將衍生品視為金礦,並揮起了辛勤的礦工鏟。他們不僅擁有自己完整的生產體系,還在實戰中獲得了遠超票房的收入。但對於藝術院線來說,衍生品的開發中少的是資本,多的是從熒幕之上延伸下來的情懷。光影倏忽而逝,總需要些紀念品替人留下感動。今天我們帶著大家,來看一看各大藝術院線的電影衍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