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圖片,領取七夕圖書大禮包 ↑↑↑
Ξ
大家對唐朝的普遍認知可能都是這樣的:繁華、開放、輝煌的背後又帶有一絲奢靡頹唐。
但,你了解真正的唐朝是什麼樣嗎?
今天要介紹的《大唐興亡三百年》完整還原了唐朝300年錯綜複雜的歷史,以大量真實史料為基礎,經過著名暢銷作家王覺仁先生的梳理整合,用風趣輕鬆的方式展現出來。
「楊貴妃原是唐玄宗的兒媳;程咬金並不是揮舞大斧的黑臉大漢;唐朝人最愛的料理竟是如今日本的生魚片……」由這些有趣的小知識串起最真實的大唐三百年,讓人讀一頁就上癮!
內容簡介
《大唐興亡三百年》全套共7冊,從隋末開始一直講到唐朝覆滅。 以唐朝歷史上最著名的主角為線:李淵、李世民、武則天、楊貴妃、唐明皇、李白、安祿山、黃巢…… 大唐的帝王將相、詩人草寇輪番上陣,鬥智鬥勇,上演了一場又一場好戲,說盡了唐朝的驕傲、恥辱與秘密。
書中以人物為主要闡述對象,力圖扭轉大眾對唐朝人物的刻板印象,從而還原一個真實的唐朝。舉幾個書中的經典例子——
▎ 大唐基業的奠基者到底是誰?不是李世民,而是李淵
在歷代正史中,李淵被描繪成一個平庸、怯懦、胸無大志、多疑反覆的傀儡型人物,而年未二十的李世民則被塑造成一個目光遠大、足智多謀、意志堅定的領袖,表現出了一種遠遠超越他年齡的成熟和穩重。
但事實如何呢?這裡以晉陽起兵為例。
按《起居注》記載,其實當時並不是李世民苦口婆心勸說李淵,反而是李淵主動對李世民說:「如果情況沒有好轉,那麼你們三兄弟就必須迅速集結、立刻起兵,不能坐以待斃,遭天下英雄恥笑。」
晉陽起兵的首謀之人,包括整個過程的組織者和全局總指揮,正是李淵本人。之所以後世將功勞都算在了李世民的頭上,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對自身形象的美化。
▎ 楊貴妃原是唐玄宗的兒媳?
對於李隆基和楊玉環的這場不倫之戀,幾乎所有官方正史都閃爍其詞、語焉不詳。只有中唐人陳鴻所作的《長恨歌傳》中,才記載了這麼一句話:「詔高力士潛搜外宮,得弘農楊玄琰女於壽邸。」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在高力士的精心安排下,楊玉環前往驪山(今陝西臨潼縣境內)的溫泉宮(即華清宮)與玄宗李隆基相會。這一年,楊玉環二十二歲,李隆基五十六歲。就在這座雲蒸霞蔚、溫暖如春的華清宮中,年過半百的李隆基無可救藥地愛上了楊玉環,愛上了當初由自己親自選中的這個兒媳。
就在這短短十幾天的驪山相會中,玄宗李隆基已經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後半生,他無論如何都要與楊玉環長相廝守!
▎ 程咬金不用斧子,而用長矛?
時至今日,中國老百姓對「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這些俗諺依然耳熟能詳、津津樂道。
在正史中,程咬金使用的武器卻不是笨拙的斧頭,而是靈活的長矛。他使用「程咬金」這個搞笑名字的時間也很短,加入瓦崗不久就改了一個很嚴肅的名字——程知節,此後也一直以此名行世。
可是,程咬金這個名字基本上家喻戶曉,但「程知節」在民間卻鮮為人知。
▎ 李治其實並不平庸?
作為大唐王朝歷史上承前啟後的一代帝王,高宗李治並不是一個沒有血肉、缺乏個性的扁平人,也不是一個沒有能力、毫無主見的弱智兒。
他剷除自己的舅父長孫無忌時,表現出的冷酷和手段,令人心驚。在審判自己的舅父時,高宗李治流了好幾次眼淚,看上去還是一副「寬仁孝友」的厚道模樣,可事實上,這不過是李治刻意表演的一場悲情秀。乍一看,長孫無忌謀反案好像是許敬宗一手製造的,可實際上他不過是個具體的執行人而已。真正的主導者,其實就是這個看上去一臉無辜的唐高宗李治。
就是在高宗李治的逐步暗示和引導之下,就是在這對君臣的一問一答之間,長孫無忌的謀反罪名才被一條一條地羅織起來,從一開始的子虛烏有變成了最後的鐵證如山。可怕的李治!
精彩原文分享
☉ 其實,楊廣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二代。他不但從小天賦異稟,擁有很高的文學才華,而且謙恭克己,勤勉自律,在道德上毫無瑕疵;成年後,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的表現更是出類拔萃,引人矚目。
☉ 在單雄信被砍頭之前,和他拜過把子的李世勣曾經聲淚俱下地央求李世民饒他一命,但是李世民卻一口回絕。這種情形我們經常在港產影片中看到,一個老大要殺一個人,旁邊有人苦苦求情,老大憤怒咆哮:「他曾經用槍指著我的頭——用槍指著我的頭啊!我怎麼可能不殺他?」
☉ 文治的昌盛並不必然帶來國家的強大。對此,作為一個從血與火的戰場上走過來的帝王,作為一個曾經用刀劍蕩平群雄、鼎定天下的創業之君,李世民比任何人都清楚——要締造一個繁榮而強大的帝國,既要有一襲崇文的華服,更要有一根尚武的脊梁。
☉ 那一刻我們仿佛可以望見,一個英武而決絕的李世民就這樣從陰暗抑鬱的武德一下躍入了華麗燦爛的貞觀,把另一個無奈而傷感的李世民永遠遺落在玄武門鋸齒狀的陰影之下,遺落在不堪回首的武德往事之中。
☉ 無論是「用人如器」,還是「唯才是舉」,都說明李世民擁有高度的「知人之明」。但是在管理學中,「知人」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層面,可還有另一個重要層面,就是必須「善任」。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只有做到知人善任,讓部屬各司其職,管理者才能從具體而瑣碎的事務中抽身而出,站在一個最宏觀的層面上,制訂整個團隊的戰略規劃,實現整個組織的願景目標。
熊貓君有話說
唐朝是一個令後人無比嚮往的朝代,但它近300年錯綜複雜的歷史,也令人生畏——正史《唐書》《資治通鑑》不但卷帙浩繁,讀起來也晦澀難懂;小說《隋唐演義》雖然通俗易懂,但大量人物情節純屬虛構。
《大唐興亡三百年》完整還原了唐朝近300年經歷的腥風血雨, 既嚴格遵循正史史料,又風趣輕鬆,是目前最權威、最精彩的大唐全景式歷史讀物。
一讀就上癮,首次出版銷量就超過十萬冊,一不小心就火成唐代歷史標杆書!
之所以說它「一讀就上癮」,熊貓君覺得是因為這套書對語言風格鬆緊程度的掌握恰到好處。對於真實史料能夠引經據典、信手拈來,同時將史料中的事件用現代人極易接受的語言描繪出來。
在真實度上,嚴正而不過於嚴肅;在閱讀觀感上,輕鬆而不流於嬉鬧。
借用一句讀者的評論:「作者的寫作功底很強,不僅能夠把歷史娓娓道來,而且講得十分生動有趣,前一秒還在正經地寫人物命運,下一秒就說起段子,抖出各種八卦傳聞,簡直哭笑不得。」
如果你對唐朝歷史感興趣,對晦澀的古籍望而卻步,又擔心通俗讀物不夠嚴謹,那麼讀這套《大唐興亡三百年》非常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