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何能成為正面評價最多的篡位者,為何又把國號定為宋呢?

2020-12-22 歷史橘子說

縱觀歷史上那些篡位的皇帝,後人對他們的評論,或多或少都會帶有負面評價。我們最熟知的篡位皇帝,要數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了,一個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得皇位,一個發動靖難之役當上皇帝。雖然他們執政之後,都開啟了一段盛世,但篡位者的標籤始終是他們一生的汙點。

這次我們要說的北宋皇帝趙匡胤,他也是一個篡位者,他趁後周皇帝柴榮駕崩之際,繼位的柴宗訓又年齡尚幼,在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又被後人稱之為「黃袍加身」。

為何說趙匡胤是個篡位者呢?因為這次陳橋兵變其實是他一手策劃的,黃袍加身的過程猶如提前寫好的劇本,只能說趙匡胤是個好演員,他一手導演的篡位大戲騙了很多人。下面我們就來說一下陳橋兵變,如果說趙匡胤是此次兵變的總導演,那麼趙光義和趙普就是此次事件的舞臺設計。一部大戲只有一個人當然演不成,所以趙匡胤找來了他的弟弟趙光義和得力幹將趙普幫忙。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遼軍南下,後周朝廷決定迎戰,派誰去出戰呢?歸德節度使趙匡胤當然是不二人選,他屢立戰功,經驗豐富,對付強大的遼軍當然要用他了。正月初三,大軍在陳橋驛這個地方夜宿,天快亮時,士兵們全都集結在驛門,大聲呼喊要擁立歸德節度使趙匡胤為天子,然後就來到了趙匡胤的營帳前。當時趙匡胤正在睡覺,弟弟趙光義和趙普就進入營帳,把事情的經過說給了他,之後將趙匡胤推到帳外,有人把早已準備好的黃袍披到了他身上,眾人紛紛下跪,高呼萬歲,趙匡胤就這樣稱帝了。

在這場大戲中,導演趙匡胤把自己的角色形象定位在三個方面,一是無知,二是被動,三是仁義。先說第一個:無知,按照史料記載,趙匡胤在黃袍加身之前,一直在睡覺,根本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而且在黃袍加身之前還有鋪墊。

據《宋史》記載,趙匡胤大軍抵達陳橋驛的時候,部隊中有一個名叫苗訓的士兵,他很懂天文,就發現當天的太陽下面還有一個太陽,就等於說天上出現了兩個太陽。他不僅自己發現了這一奇觀,還招呼同伴楚昭輔一起來看這一神奇景象。兩個太陽寓意此時的後周出現了兩個皇帝,一個是正統皇帝柴宗訓,另外一個那自然暗指的就是趙匡胤了。這個鋪墊非常好,雖然天空出現兩個太陽極有可能是杜撰的,但這非常好的暗示了趙匡胤稱帝是天命所賜。

《宋史》中陳橋兵變的記載

而且史料記載士兵們在驛門前集合,當眾宣布要擁戴趙匡胤為皇帝,這麼大動靜趙匡胤怎麼能不知道,還得讓弟弟趙光義和趙普親自到他的營帳中說明情況,他才肯出來。所以黃袍加身要說趙匡胤完全不知情,那只能是騙小孩子了。

再來說第二點:被動,在《宋史》中記載,趙匡胤走出營帳之後,士兵們就大喊到要擁戴趙匡胤為皇帝,他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被士兵把黃袍披在了他身上,趙匡胤穿黃袍是多麼被動。其實,這些都是本次大戲的舞臺設計師趙光義和趙普親自設計好的,他們在士兵情緒激動之時,授意部下將提前準備好的黃袍披在了假裝剛睡醒的趙匡胤身上,多麼好的一齣戲,實在是精彩。

要說無知和被動是有表演成分,那第三點:仁義,還是實實在在成立的。趙匡胤要求在自己成為皇帝之後,部下不能傷害後周的皇太后和年幼的皇帝,應該好好對待他們;不能冒犯和驚擾朝中的大臣,不能掠奪國庫,不能搶奪百姓錢財。聽命者有重賞,不聽命者性命不保。趙匡胤是這樣要求的,也是按照要求來做的,他的篡位幾乎沒有發生什麼武力事件。

趙匡胤畫像

所以,趙匡胤對黃袍加身這件事的發生,不僅知情,而且還是主動的。如果不是宋朝史書刻意去幫趙匡胤粉飾,那他絕對就成了一個標準的篡位者,也會失去當皇帝的大義名分。

下面再來講一下宋朝的國號,趙匡胤在篡位成功後,將國號定為「宋」,這個國號看似與趙匡胤毫無關係,那他為何要這樣定呢?

我們說歷史朝代的時候,經常會說「唐宋元明清」,這樣給人的感覺好像「唐宋」是兩個緊挨著的朝代,其實不然。唐和宋之間還夾著一段五十多年的分裂期,就是五代十國。所謂五代,就是指公元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建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這五個政權佔據著中原地區,所以也被稱之為「代」,勉強把他們看作一個朝代。「十國」因為他們都是地方割據政權,所以只能被稱為「國」了。

趙匡胤定國號,就是參照五代定國號的方法來做的。五代時期起國號有一個特點,就是拼命與古人攀親戚。比如後唐的建立者李存勖,因為他姓李,就攀附上了唐朝;石敬瑭雖然跟晉國、晉朝都沒什麼關係,但他起家的地方是在山西太原,所以攀上了晉;劉知遠姓劉,他就攀上了漢朝,建立後漢;郭威更牽強,他自稱周朝王族的後裔,這就強行攀上了周朝,建立後周。

所以受五代的影響,輪到趙匡胤定國號的時候,他也沿用了這個方法。其實他也可以用自己的姓氏「趙」來定國號,趙國也是戰國七雄之一,但他並沒有用,是因為當時趙匡胤一直擔任歸德節度使,歸德這個地方在春秋戰國時代屬於宋國,所以趙匡胤就把國號定為了「宋」。

宋國有什麼優越性呢?能讓趙匡胤這麼堅持,因為春秋時期的宋國屬於商朝後裔,所以取名宋那就等於攀附上了商朝,這就比後周所攀附的周朝歷史更悠久,在國號歷史追溯上,就壓了後周一頭。

不管是篡位還是定國號,趙匡胤都是深思熟慮、計劃周密、深刻考究,以求將自己的歷史形象做到完美無瑕。從後人對他的評價來看,趙匡胤無疑是成功的,作為宋朝的開國皇帝,他文武雙全,又是仁義之君,除了自己確實有實力之外,他超強的策劃和表演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歡迎閱讀文化歷史那些事的原創文章,大家有什麼想共同討論的,請在下方留言或私信,一起分享閱讀樂趣。

相關焦點

  • 趙匡胤是不是弟弟趙光義害死的?趙匡胤為何不將趙德昭立為太子?
    公元960年,身在陳橋驛的趙匡胤被手下擁立,黃袍加身,自此大宋王朝建立。雖然大宋是我國歷史中的正統王朝,但它所處的時代,卻依然屬於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是一個麾下有軍隊,就能稱王的時代。趙匡胤之所以能成功篡位,還是佔了後周皇帝柴宗訓年幼(七歲)的光。
  • 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 他為何會戲劇性地死在「萬歲殿」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宋太祖趙匡胤猝死之謎 他為何會戲劇性地死在萬歲殿 你們知道宋太祖戲劇性地死在萬歲殿,接下來趣歷史小編為您講解 在中國歷史上,自夏禹傳位於子啟,即開始了帝王子承父業、世代為君的先河。
  • 王莽、司馬懿篡位名聲很差,為何楊堅、趙匡胤名聲很好?有人善後
    這種王朝怎麼可能受人歡迎呢?楊堅和趙匡胤:這兩位都是一代雄主,可是他們身上同樣背負著一種形象,那就是篡位奪權之人。楊堅奪取了名義上的外孫周靜帝宇文闡的北周江山,建立了大一統的隋王朝。北宋王朝的建立者趙匡胤,那是趁著後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奪取了他年僅8歲的兒子柴宗訓的皇位。當時的趙匡胤深得柴榮信任,做出這種事情,的確不該。不過趙匡胤在建國以後,也是一位十分英明的君主,他一直渴望收復燕雲十六州,並且為之努力發展國家生產力。
  • 趙匡胤被逼黃袍加身,他如果寧折不彎拒絕篡位,士兵們該怎麼辦?
    文/時針趙匡胤得以與李世民並稱「唐宗宋祖」,可見其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趙匡胤的一大功績便是建立北宋,結束五代十國亂世,當然徹底結束五代十國亂世是在趙光義時期了,但是在名義上,北宋的建立標誌著五代十國亂世的結束。
  • 趙匡胤在位時,為何始終不願意立太子?
    但以他這樣出色的「領導」能力,能夠洞悉全國局勢的情況下,卻做了一件令人感到蹊蹺的事情,那就是趙匡胤在位時,為何始終不願意立太子呢?要知道爭奪皇位是各朝各代引起整個國家血雨腥風的源頭,難道聰明一世的趙匡胤在如此關鍵的事情上犯了糊塗嗎?我們從多個角度來回顧下歷史事件。
  • 同樣是謀朝篡位,為何王莽、司馬懿被罵慘,楊堅、趙匡胤不被罵?
    確實,王莽、司馬懿(更準確地說是司馬懿到司馬炎一家三代四人)、楊堅、趙匡胤的江山來的都不怎麼光明正大,但楊堅、趙匡胤的名聲,卻比前兩位好很多。 王莽的行為,開創了歷代權臣謀朝篡位的「標準模式」,此後曹丕、司馬炎、劉裕、楊堅等等莫不如是。此後,歷代王朝但凡要罵誰是奸臣,都會拿王莽出來作比較,真的是「遺臭萬年」。 但是,我們實話實說,如果王莽的新朝像漢唐那樣國祚綿長,繁榮昌盛,還會有這麼多人罵他嗎?
  • 歷史上十大著名的篡位者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僅隔了五十九年,劉裕建立的宋王朝就被一個名叫蕭道成的武將所篡奪。在其後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甚至更漫長的歲月,中國的大多數政權更替按照劉裕制訂的規則演進。需要對劉裕作出嚴厲譴責的是,這個武夫出身的皇帝開創了流血政變的先河,在他之後,篡奪者在剝奪受害者的皇位之餘順帶剝奪其生存權,成為「劉裕法則」一個必不可少的附件。
  • 趙匡胤之死,居然是因為一個女人?殺兄篡位的趙光義實在無恥至極
    這裡,有一篇關於宋初「燭影斧聲」事件的記載,九年冬日,天寒地凍,趙匡胤傳趙光義到宮中,兩兄弟喝退了宮女們在一旁的太監,在寢宮裡對飲。當喝酒開始的時候,時間已經到了深夜。蠟燭下,趙匡胤見自己的親兄弟總是畏縮不前,不知何故,自以為威風凜凜,得意洋洋。趙匡胤見殿前積雪已有幾寸厚,便拿出一把玉斧,走出大門口,還不忘回頭對趙光義說:「這事好辦,當天晚上,太祖就留了晉王在宮中等候。
  • 趙匡胤篡位後周,為何留下柴榮子孫?看他託孤給誰就懂了
    趙匡胤趁人家孤兒寡母,發動了陳橋驛兵變,當他奪權進宮後,慌忙中看到一個宮女抱著一個小娃娃,趙匡胤問這是誰,宮女回答是周世宗的兒子。正當趙匡胤不知如何抉擇時,他的第一謀臣趙普發話了,大意就是斬草要除根,這孩子不能留!趙匡胤聽後,認為自己已經篡奪了周世宗的皇位,現在連他的血脈都要殺掉,實在不忍心。這時候,趙匡胤又問趙普旁邊的大將潘美。
  • 趙匡胤為何不傳位兒子?他對趙光義早有防備,可惜下錯一步棋
    歷史上宋太祖趙匡胤的死一直是個謎。這段歷史雖然缺失,但弟弟趙光義想篡位這是可以肯定的。趙匡胤自始至終都不想傳位弟弟,他對趙光義也早有防備,可惜下錯了一步棋。趙匡胤之死關於趙匡胤之死,歷史上有很多版本,其中最經典的有三版。
  • 宋太祖趙匡胤三段政治婚姻,帝王為何沒有選擇愛情的權力?
    宋太祖趙匡胤文武兼備,「杯酒釋兵權」收歸禁軍兵權,「崇文抑武」終結藩鎮割據,堪比名揚海內的唐太宗李世民,然而宋太祖趙匡胤即便有三位皇后,卻不及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恩愛。宋太祖趙匡胤三位皇后,孝惠皇后、孝明皇后與孝章皇后,為何沒能俘獲趙匡胤真心?本文帶您剖析,趙匡胤在政治與婚姻的抉擇。
  • 趙匡胤是歷史上的罪人嗎?他在執政期間都做了什麼呢?
    趙匡胤在執政期間都做了什麼呢?在官僚體系中,趙匡胤為了扼殺能幹的官員篡位的可能。精心策劃了散沙似的朝政,貪官汙吏成群結隊,買官賣官開始盛行,從而開創了歷史上買官賣官的歷史先河。在文化上,趙匡胤採取「裡足」政策。宋王朝的三百年裡,國內動亂採用鎮壓。
  • 趙匡胤何以傳位於弟弟而非兒子?又是為何而身死?揭秘宋朝秘史
    然而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宋朝卻出現了反例,趙匡胤好不容易黃袍加身得到的帝位,卻在他百年之後傳給了弟弟趙光義,他為何不將皇位留給兒子,而拱手交給弟弟?而趙匡胤的死因也是一個謎,千百年來沒有確切的證據能證明他究竟是如何死去的,既有弟弟篡位弒君的說法,也有自然死亡的記載。在《宋史·太祖本紀》中更是只有一句「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此外再無詳細記載。
  • 宋朝謎案:趙匡胤死後傳位弟弟趙匡義,為何不傳給兒子?實屬無奈
    而我們今天要談及的這個皇帝,就很特立獨行,儘管他有兩個兒子,但他卻將皇位傳給了他的弟弟,他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人傑趙匡胤不得不說宋太祖也是一代豪傑,一代明君。他南徵北戰結束了五代十國戰亂的局面,統一了中原,令百姓終於不用再飽受戰爭的煎熬,同時,他收回散落在武將手中的兵權,加強中央集權,防止將領拿兵權再生事端。除此之外,他在歷史上的評價也是極好的。
  • 趙匡胤之死,竟然是因為一個女人?殺兄篡位的趙光義實在無恥至極
    趙匡胤見大殿前的積雪已有幾寸厚,便拿出一柄玉斧走出大門刺雪,還不忘回頭對趙光義說:「這簡直是太容易了。」這天晚上,太祖留晉王夜宿宮中。次日天光大亮時,宮裡傳出了趙匡胤暴斃的噩耗,而根據太祖遺囑,趙光義於靈柩之前繼位,是為宋太宗。那麼,宋太祖究竟因何暴斃?為什麼史料中沒有給出細節呢?
  • 明朝朱棣奪權登基後遷都,為何史學家還是稱其為明朝,而不是北明
    在我國歷史上,國家的權力交接出現問題時,一般都會改變國號,比如趙匡胤逼迫後周皇帝退位之後,改國號為「宋」,建立宋朝。還有後來宋朝由于靖康之亂而遷都,於是史學家為了區分而稱北宋和南宋。明朝時朱棣是奪了他侄子朱允炆的帝位,而後又遷都北京,這也是由於權力交接出了問題。
  • 李昉名氣不大,為何他能得到,文官夢寐以求的文正諡號
    李昉名氣不大,為何他能得到,文官夢寐以求的文正諡號呢?李昉出生於公元925年,憑藉著父親的關係,後來入仕做了個太子校書,這個官職並不高,就等同於是太子府中的圖書管理員。這樣的日子,並不是李昉所期盼的,因此他後來又去參加了科舉,並順利考中進士,得以入翰林院。誰知後來又轉去弘文館,他仍然還是只能與書本打交道。無奈之下,李昉只能用看書來打發時間。
  • 趙匡胤之死與「燭影斧聲」
    宋開寶九年(976年)10月,趙匡胤一夜間猝然離世,趙匡胤行伍出身,死時年方五十。趙匡胤身體非常強健,而且正史上並沒有其患病的記錄,因此趙匡胤的死因成為了千古之謎。「社稷永存,福綿子孫」是中國古代歷代封建帝王恪守的皇位繼承制度,宋太祖死後,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且身體康健,但宋太祖駕崩第二天,他的弟弟趙光義就接受遺詔,於宋太祖靈前即位。巧合的是,宋太祖駕崩當夜,只有趙光義人在場。趙匡胤之死和趙光義即位,二者之間有太多巧合,正史中並沒有明確記載。
  • 毛主席評價趙匡胤:陳橋兵變明明是篡權,卻被說成是正義行為
    有一次,毛主席與身邊的工作人員聊天,要求他們經常給自己提意見,就提到了趙匡胤納諫的故事:後周顯德三年,趙匡胤率領5000精兵,用計打敗了南唐把守清流關的15萬大軍,攻佔滁州城,同年,趙匡胤駐軍在滁抓獲「盜賊」百餘人,按律當斬。州判趙普請趙匡胤先審訊後裁決,經審,「盜賊」中十之七八為誤捕的無辜百姓,趙匡胤就把他們放了。
  • 趙光義登基後,趙匡胤的倆兒子為何先後早逝?弟弟趙廷美也沒逃脫
    當時趙匡胤的倆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全都好端端地活著。當時趙德昭26歲,趙德芳18歲,兩個兒子按道理都可以主政了,但是他們不僅沒有繼承皇位,而且全都英年早逝。一、趙德昭和趙德芳的死,疑點重重。趙匡胤是個光明磊落的漢子,篡位就是篡位,攤牌了,咱們不裝了。可是趙光義就陰險多了,這哥們能登基,到現在都是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