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審判!非法獲利超2億元!某國有行「百名紅通人員」貪汙違法所得...

2020-12-20 青瞳視角

根據中紀委官網發布的消息,11月17日,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犯罪嫌疑人白靜貪汙違法所得沒收申請一案,裁定沒收高度可能屬於白靜使用違法所得購買的9套房產。

經審理查明,犯罪嫌疑人白靜涉嫌於2008年至2011年間,利用其擔任農行投資業務處副處長、處長的職務便利,夥同他人操縱債券交易,套取國有資金轉入其實際控制的公司,非法獲利共計人民幣2億餘元,後白靜用其中1.6億餘元在北京市、海南省三亞市購買房產,登記在其親屬名下。白靜於2013年7月31日逃匿境外,被通緝超過一年未到案。檢察機關根據證據和查封情況,本次對其中購買資金為1.4億餘元的9套房產申請沒收。

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本案有證據證明犯罪嫌疑人白靜實施了貪汙犯罪行為,並逃匿境外,被通緝一年後未到案。檢察機關申請沒收的9套房產高度可能來源於白靜實施貪汙犯罪行為套取的國有資金購買,依法應當適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予以沒收。法庭遂作出上述裁定。

行長助手注意到,該案是內蒙古自治區轄區法院審理的第一起外逃貪官違法所得沒收案件。今年10月14日,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白靜違法所得沒收一案。更早些時候,2018年6月6日,中紀委網站發布《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關於部分外逃人員有關線索的公告》,白靜就位列外逃人員名單中。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值得注意的是,因白靜「通緝一年後仍不到案」,使得這也成為一場缺席審判。

那麼,什麼是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缺席審判在何種情形開展?這些制度對追逃追贓有何作用?

中紀委網站的相關報導指出,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簡稱。缺席審判則是指法院在審理案件過程中,一方當事人非因法定事由缺席法庭,在滿足法定條件的情形下,法庭繼續審理並依法作出判決或裁定的訴訟制度。2018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對上述程序的解釋和規定一直適用。

從全國範圍看,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幾年前就出現在公眾視野。早在2012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就有關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規定。之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2017年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日益完善。

相較而言,缺席審判的出現要晚一些,出現在2018對刑事訴訟法的修正中。正是這次修正新增的「缺席審判程序」一章,解決了對外逃腐敗分子只能依法追繳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對其本人不能缺席審判的問題。

無論是違法所得沒收還是缺席審判,都服務於貪汙賄賂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等情形,這與監察法第四十八條有關沒收違法所得制度在精神上高度一致,為國家監委和地方各級監委依法調查處置職務犯罪外逃案件,全要素運用監察法賦予的法律措施開展追逃追贓提供了更加堅實的法律依據。

「違法所得沒收程序的運用,在經濟上『斷血』,使外逃腐敗分子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正如嶽陽市監委有關負責人所言,隨著這一制度進一步完善,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在追逃追贓工作中的成效日益顯現,這是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懲治腐敗的具體化,也不斷釋放 「有逃必追、一追到底」的強烈信號。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範輝 丁丹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相關焦點

  • 百名紅通人員白靜貪汙違法所得沒收案一審宣判
    2020年11月17日,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犯罪嫌疑人白靜貪汙違法所得沒收申請一案,裁定沒收高度可能屬於白靜使用違法所得購買的9套房產。經審理查明,犯罪嫌疑人白靜涉嫌於2008年至2011年間,利用其擔任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業務處副處長、處長的職務便利,夥同他人操縱債券交易,套取國有資金轉入其實際控制的公司,非法獲利共計人民幣2億餘元,後白靜用其中1.6億餘元在北京市、海南省三亞市購買房產,登記在其親屬名下。白靜於2013年7月31日逃匿境外,被通緝超過一年未到案。
  • 百名紅通人員白靜9套房產被依法裁定沒收 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成追贓...
    11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犯罪嫌疑人白靜貪汙違法所得沒收申請一案,裁定沒收高度可能屬於白靜使用違法所得購買的9套房產。在「百名紅通人員」李華波遣返案中,我國除了和新加坡方面開展國際合作遣返之外,還首次運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追繳贓款人民幣482.98萬元、沒收新加坡元545.4158萬元,該案也由此成為我國適用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海外追贓第一案。
  • 美方所謂「受害人」實際是「百名紅通人員」徐進、劉芳涉嫌貪汙...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近期,美方以非法從事中國政府代理人活動為由濫訴多名在美華人和美國人,純屬借題發揮搞反華政治炒作,意在對中方反腐敗和追逃追贓工作進行攻擊抹黑。據了解,美方所謂的「受害人」實際是中方此前公布的「百名紅通人員」徐進、劉芳。
  • 「紅通人員」白靜價值1.4億元房產被判沒收
    新華網呼和浩特11月17日電(楊騰格爾)17日,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犯罪嫌疑人白靜貪汙違法所得沒收申請一案,裁定沒收高度可能屬於白靜使用違法所得購買的9套房產。新華網發  經法院審理查明,白靜涉嫌於2008年至2011年間,利用其擔任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業務處副處長、處長的職務便利,夥同他人操縱債券交易,套取國有資金轉入其實際控制的公司,非法獲利共計人民幣2億餘元。後白靜用1.6億餘元在北京市、海南省三亞市購買房產,登記在其親屬名下。白靜於2013年7月31日逃匿境外,被通緝超過一年未到案。
  • ...與適用(二):貪官外逃,審判難逃——職務犯罪案件缺席審判程序漫談
    刑事缺席審判程序除可適用貪汙賄賂犯罪案件外還可適用於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和恐怖活動犯罪案件,以及被告人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出庭,中止審理超過六個月的案件和正在審理中被告人死亡,可能宣告無罪的案件。違法所得沒收程序僅針對貪汙賄賂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等重大犯罪案件,且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通緝一年後未到案或死亡的案件。兩種程序所適用的案件範圍中均含貪汙賄賂案件,可見反腐敗是這兩種程序設立的最主要目的。
  • 刑法修正案(十一)的蝴蝶效應 ——以對認定非法經營罪、違法所得的影響為例
    這次修正案雖然沒有對非法經營罪作出修改,也沒有對違法所得概念進行界定,但是因為新增罪名影響到非法經營成品油、「笑氣」、藥品等行為,未來是否能繼續認定非法經營罪及如何認定違法所得,均值得關注。本文以刑法修正案(十一)對認定非法經營罪及司法實踐中常見的違法所得帶來的影響為例展開,提醒司法工作人員在學習刑法修正案具體修改條文時,也要關注修正案影響到的其他犯罪。
  • 起底恆康醫療內幕交易案:3人非法獲利超3500萬
    證監會起底恆康醫療內幕交易案:3人用9個帳戶非法獲利超3500萬證監會日前公布了對恆康醫療股票內幕交易案的處罰決定,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罰款,罰沒款項總額超1.4億。本案是近年來證監會罰沒金額最高的內幕交易案之一。
  • 儋州男子將集體林地「規劃」為宅基地,出售給143人非法獲利1623萬元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8日消息(記者 陳棟 通訊員 羅鳳靈 周永高)儋州一男子呂某為牟取非法利益,夥同他人以承租土地為名,擅自將農村集體林地「規劃」為宅基地,公開出售給143人用於建房,非法獲利1623萬元。
  • 2020年法考重要考點:刑事缺席審判——追贓追逃的利器
    截至2018年11月底,「天網」行動自2015年3月啟動以來,已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4833人,其中國家工作人員995人,「百名紅通人員」54人,追回資產103億餘元。回望過去,追贓追逃可謂成績斐然;展望未來,和外逃的犯罪分子做鬥爭仍然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 外逃人員缺席審判案件審查起訴的新要求
    □ 李奮飛 王怡然  2018年10月26日,我國《刑事訴訟法》通過了自1979年制定以來的第三次修改,在第五編特別程序中專設缺席審判程序一章,首次建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缺席審判制度。儘管從刑訴法規定的適用範圍來看,刑事缺席審判程序適用於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境外的貪汙賄賂犯罪案件等若干種被告人缺席刑事審判的情形。
  • 買賣外匯類非法經營案中,違法所得和犯罪金額,如何計算?
    作者:曾傑律師,金融犯罪辯護律師,廣強律所高級合伙人暨非法集資案件辯護與研究中心主任導語:違法所得和犯罪金額的計算問題,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其計算方式,蘊含了深刻的立法本意和裁判原則。正文:所謂地下錢莊,實際而言,也就是一個地下銀行,也就是行為人沒有銀行資質,但是開展了銀行業務。
  • 缺席審判制度的程序適用與檢察監督丨刑事訴訟規則解讀
    違法所得沒收程序本質上也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缺席的情況下對案件作出司法處理,其與缺席審判程序存在著內在的競合關係。因此,把握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做好兩個程序的銜接,是檢察機關實踐中需要考慮的問題。(一)兩個程序的關係。違法所得沒收程序與缺席審判程序兩者既存在共性之處,也存在各自的個性之處。
  • 最貪鎮長利用土地拆遷貪汙 涉案金額高達2億元
    中國江蘇網5月30日訊 李丙春,一個小小的鄉鎮長,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寄生於土地拆遷領域,瘋狂作案,涉案金額高達2億元,堪稱中國「最貪鎮長」。  從一名拖拉機手到北京順義區李橋鎮黨委書記,再到犯下涉案金額超2億元的貪汙、受賄、挪用公款三罪,李丙春的人生就像一條拋物線。  副局長落馬,牽出李丙春二十多萬受賄  李丙春的案發緣於順義區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劉寶的落馬。  2011年6月22日,劉寶因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
  • 貪汙賄賂案件辦理中36個問題解答|犯罪|受賄|挪用公款|行賄_網易訂閱
    問題2 如何理解把握刑法第九十三條「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中「委派」的含義?  答:國家工作人員的職權具體包括:  (1)本人職務上主管、負責、承辦某項公共事務的職權;  (2)利用職務上的隸屬、制約關係的其他國家工作人員的職權;  (3)擔任單位領導職務的國家工作人員通過不屬於自己主管的下級部門的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而獲得的「間接職權」;  (4)利用本人職權或者地位產生的影響和一定的工作聯繫而獲得的
  • 判決書:女子帶家人釀老鼠倉案獲利逾1億,丈夫被判三緩三
    12月24日,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王某某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一審刑事判決書,該案涉及股票188隻,累計成交金額29.96億元,非法獲利1.13餘億元。澎湃新聞查閱公開報導發現,這是國內目前已知又一成交金額巨大的「老鼠倉」案。
  • 「官員股神」炒股獲利2.48億
    21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在北京出席證監會新聞發布會時表示,深交所前工作人員、曾任股票發審委兼職委員的馮小樹涉嫌違法買賣股票,證監會決定沒收馮小樹違法所得2.48億元,並頂格處以2.51億元罰款。
  • 易方達前基金經理劉芳潔老鼠倉始末:操作13年非法獲利超千萬
    近日,一條證監會發布的市場禁入決定書顯示,曾擔任易方達基金、萬家基金和上海盈象資管的基金經理劉芳潔,在13年裡先後控制並操作其母親「王某蛟」、配偶「苗某萍」的證券帳戶,非法獲利1184.85萬元。 最終,證監會決定對劉芳潔實施終身市場禁入的措施,並沒收劉芳潔違法所得884.59萬元,處以2653.77萬元的罰款。
  • 檢察機關適用刑事缺席審判的幾個問題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本次修改新增設的缺席審判程序之外,我國刑事訴訟法在2012年修改時便增設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違法所得的沒收程序」(以下簡稱「未經判決的財產罰沒程序」),兩者在適用的條件上有相似之處。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時是建議適用缺席審判程序還是建議適用未經判決的財產罰沒程序,抑或是可以同時建議適用兩種程序,就是一個值得審慎研究的課題。
  • 這名阿里的員工,介紹同事賣外匯,為何被判非法經營罪?
    這個案件,是2019年2月1日最新司法解釋《兩高辦理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頒布施行後判決的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根據刑法及該司法解釋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實施倒買倒賣外匯或者變相買賣外匯等非法買賣外匯行為,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