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嫂子帶兩個孩子,好辛苦!」
媽媽:「哪個女人不是如此?」
我心裡已經清楚地知道這個對話,已經沒有說下去的必要了。因為,我沒有能力把媽媽的思想給糾正過來!
偶爾一次,我、嫂子和侄子一起出門,現在疫情期間,幾乎所有的地方都要登記,嫂子在外面停車,我在登記時,突然想不起嫂子的名字。一直都是嫂子、嫂子或者純樂媽媽亦或誰誰家。而嫂子的名字好像被周圍人遺忘了。
這兩件發生身邊的小事,讓我感覺到稍稍的害怕!我也不太知道到底是為什麼?
直到我看了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我才深深地頓悟。女生在婚姻裡也許最終迷失的只有自我。《82年生的金智英》主要講述的是受過高等教育,有一個收入不菲又溫柔體貼丈夫鄭大賢和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兒的金智英,看上去享受著生活,每天平淡和安穩。實際上金智英內心早已分崩離析,孤立無援的育兒、無法喘息的日常讓她精神失常。
「媽媽」一詞一旦被冠在一個女人身上時,在收穫孩子不斷的成長的同時,也將失去青春、事業、甚至自我。每天埋頭於日常生活的瑣碎。
電影《82年生金智英》中描繪了幾件小事,一件是智英在上高中的時候,在公交車上被色狼揩油。爸爸來接智英時,首先是質疑智英說:「你不要穿這麼短的裙,不要去怎麼遠的地方上輔導班」;一件是智英在大學畢業後,面對著就業的困難,在一次餐桌上爸爸直接說:「夠了,真那麼傷心 就別工作了,老實待著 等嫁人吧。」一件是智英回婆婆家,智英像一個外人,忙來忙去,而丈夫一家坐在一旁等情節。智英經歷的原生家庭的重男輕女,婆家的任意壓榨,職場的性別歧視,婚姻裡獨自育兒等經歷,大約是大部分女生都經歷,或者正在經歷的事情。
當這一切真實地反映在電影中,才發現原來我們默默忍受著走了那麼久。久到我們認為女人都這樣,久到周圍忘記了我們的姓名。可是,每一個女生都希望在一個地方能堂堂正正被叫自己的名字,不是某某的妻子,也不是某某的媽媽,更不是某某家的兒媳。
電影《82年生金智英》中最讓人動情的的片段,應該是智英媽媽得知女兒得病,媽媽去看女兒,女兒突然以媽媽的媽媽的口吻和媽媽對話的時候,媽媽眼睛中閃著淚花,媽媽早年受的苦,在女兒的口中說出,而女兒一直的忍耐媽媽卻沒有發覺,媽媽心裡既心痛也自責。智英的丈夫在去接嶽母的時候,面對嶽母的眼神時,自然而然地閃躲。這一段看得真揪心。演員的眼神和肢體語言,讓觀眾有一個站在他們身旁的感覺。
智英神經的支離玻碎,不是因為周圍的親人不愛她了,而是她自己找不到可以喘息的空間了,感覺內心深處的自己被囚禁了。可以看出丈夫是很愛她的,丈夫上班離家之前深深的抱自己的妻子,他也許害怕妻子會自殺,他悄悄地諮詢心理醫生。智英的媽媽、姐姐、弟弟甚至爸爸都是愛她的。可是,智英精神所經歷的這一切,他們也是不理解的。智英希望有人可以幫助她,所以她分出各種人物,她發出了救助信號,而最終的能救她的也只有她自己。
在文章的最後,我想和未來的我自己說:「我最親愛的你呀(我自己)!無論你做了誰的妻子、媽媽、誰家的兒媳,我都希望你不要忘記你自己,記得自己的夢想,勇敢的做自己!」